中环线经典读后感10篇(5)

  这本书是一本80后的小说,通过80后石头的嘴说出了他们牢骚:竞争压力大,买房困难等。

  青春的时候,我们不懂爱情。无论是情场圣手杜一冰还是比较迟钝的石头,都经过了磨练,前者懂得了平静的生活,而后者,则在感情上游刃有余,还在情感的道路上狂奔。什么时候,他不再在人生的中环线上转圈?

  《中环线》读后感(九):速度太快了——《中环线》

  速度太快了——《中环线》

  中国进入了一个以速度来计算时间的社会。一切都怕比别人晚了。城市都在飞快的发展,几年不,几个月就要变一个样。道路每年都要大修大建,一个城市的地图过了两年,就没有什么实用价值了,只能用来怀旧和收藏。

  全国人民也都在拼命往前赶,怕晚了,晚了你就买不上房子,晚了,你就找不到好工作。现在从小就开始强调速度,起跑从中学退到小学,再退到幼儿园。所以中国的作家也沉不住气了,八零后的写书都感觉慢了半拍,九零后的书都出来了,零零后的书都成了炒作的卖点。按照这个速度,书是越出越多,但是似乎有什么东西变得越来越少了。

  也许是有代沟了吧,我不是很喜欢韩寒等八零后的作家。在《独唱团》里面没有几篇我喜欢的文章,小饭的这本《中环线》和韩寒的《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很相似,都是青春小说,没有太多的情节,就和很多八零后大学毕业漂在北上广的生活一样,不想未来,只看今天,没有太多的情感,一起都变得轻飘飘的,好像建设中的中环线。

  这样飞速写出来的书,被我们飞速地看完,然后又被飞速地遗忘,这就是八零后的日子,因为他们要生存,没有时间去思考更多,房子饭碗,不可能让他们能够静下来,十年磨一剑。十年,不要说十年,就是一年写不出来一本书,那些漂着的写手就要饿死了,不是他们写得没有深度,而是我们的时代我们的城市,没有给他们沉下去的时间和空间。对于八零后我们无法要求太多,就好象被化肥和农药催长大的植物,长得太快,长得太大,可是却无法避免的失去了很多东西,那些东西往往是很久之后我们才能够认识到,到底有多么宝贵。

  在这个飞速前进的时代中,我多么想停下来,跳下这班疯狂的列车,离开高速的中环线,来到乡间,来到没有被污染的田野,来到蓝天和白云下面,来到清澈的小河边,坐在一棵老树桩上,静静地看看《你们忘了这个世界吗?》这样的用几十年的时间写就的书。那才是一个读书人想要的幸福。

  《中环线》读后感(十):向着梦想苟且前进——评《中环线》

  “你的路,已经走了很长很长,走了很长,可还是看不到风光”,汪国真的诗道出了很多大学毕业生的彷徨,尤其是如今奋斗打拼于大城市的年轻人们,在据说是距离梦想最近的地方,却越来越发现梦想总是遥不可及,在钢筋水泥的森林里,在呼来唤去的生涯里,计算着梦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同样是描写大学毕业生的奋斗史,几年前石康的《奋斗》让我们看到了想看到的一面,而在小饭的新作《中环线》中,我们看到了该看到的一面。

  上海中环线,是上海的一条封闭式环形快速机动车专用路,是上海四条环状快速路(内环、中环、外环、郊环)之一。在这条路上,来往穿梭着无数年轻的寻梦者,他们视之为水泥做的彩虹,作者籍此探讨关于人生理想的追求和情感诉求,使《中环线》成为一部叩问现实的青春小说。在书中几个年轻人在毕业后的几年时间里,经过在上海的打拼历练,让他们领悟到人及社会的互动关系,体味着梦想与现实、爱情和友谊的真谛,幸福与压力的对立。他们经历着生活和爱情的波澜,有时积极有时顽强、有时迷茫有时彷徨、有坚持但更多的是妥协,在奔向梦想的道路上苟且前进。这些让我们看到了当代大学毕业生面对的生活、爱情、事业等问题的真实态度,甚至具体到了每一个人物的心理刻画和精神层面。

  跟书中石头家长相仿,很多年轻人的家长也都着了魔似的希望孩子出去混、在大城市混,哪怕他们在外面什么也混不出来,也要“在外边”,同样很多年轻人也觉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越是大城市机会越多,于是选择“在外边”。对此有人一针见血的指出:不要盲目的向往大城市,北上广深的繁华市景只适合参观学习,并不意味着你能在这里找到什么,深圳三十年的成败透支了很多东西,这意味着后来的人要为此付出较之前辈们更多的代价来换取更微小的成绩,人文领域,经济领域都同样如此。通过《中环线》我们能明显的感受到这一点,当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涌向大城市,看似“在路上”的他们其实都是奔跑在环线上,以不同的速度做着同样的事——轮回,而且越来越拥堵。

上一篇:《荒野》经典读后感10篇 下一篇:《汉尼拔崛起》的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