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面还谈到了有关房子的问题,他说中国的社会,中国的年轻人都渴望在一套房子里寻找安全感,这在日本的社会是莫名其妙的事。日本人则认为,上流社会的人认为他们要用体积最小像素最高的相机,他们要用配置最高质量最轻的电脑,同样,他们会选择资源利用率最高最环保的房子,因为勤俭节约已经根深蒂固。反观中国,吃饭要吃最豪华的宴席,住要住最大最豪华的房子,同样是有钱人,相差的境界不止一层。我并不是崇洋媚外,只是觉得这些优秀的品质,节约,勤奋,自立,自强,自律,独立人格真的值得我们这代年轻人学习,而不是整天窝在宿舍莫谈国事。
最后,有关跑步和阅读。打篮球不够高,踢球跑得不够快,似乎只有跑步适合我,跑步真的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海大拥有全广东第二大的外环,跑完一圈,慢跑的话一般都需要45分钟,旁边有很多树,比较舒服。强身健体,为祖国健康工作30年,呵呵。有关阅读,我从小就比较喜欢翻阅书的那种感觉,注意,是喜欢翻阅,而不是阅读,现在才是算是阅读吧!所谓知行合一,只读书不运用是一件对你一点帮助都没有的事情,把你从书上学到的知识,理论,思想,实践到运用到现实中,这才算是人生必须坚持要做的事,一两天可能看不出什么区别,但是一两年,一两十年呢?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应该不再自私,自助即是助人,助人亦是助己,为我们国家的未来思考一下吧,可能我们的思考与行动对现实一点促进也没有,但是,不付出的话现实更加没可能改变,愿我们不再堕落。
自律,自信,自强。
《加藤嘉一:致困惑中的年轻人》读后感(七):从加藤嘉一到一百年前的鲁迅
据说,加藤嘉一去年就准备离开了。
当任何一个日本人在中国被问道“你如何面对‘中日必有一战’?”这样的说法时,或许他回答的五个字最具有日本人的特色——“我是日本人”。当然,这样的回答也具有中国特色。
加藤嘉一原本是个“反日”的愤青,从日本一路来到中国的经历,就如同一个离家出走的懵懂小孩,当他感到危险时,第一个想到的总是自己安全的家。于是他准备回去,于是他准备像一个日本人一样进入那个“原本属于他的世界”。
甚至他表现的比他刚从中国走下飞机时更加激动了,激动的在最近说出了“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话。
这种“转变”似乎并不是偶然。又或者说,这种转变在一百年前的中国留学生身上更加的明显。如果没有记错,鲁迅去日本之前,也同样是一个愤怒的青年,并且更加愤怒的从日本继续出走。从日本离开的鲁迅,并没有如我们熟知的语文教课书上解释的那样,仅仅是因为与日本学生一同观看影片的中国学生的愚蠢与呆滞。教科书中没有提到的,是潜伏在鲁迅文笔中那些日本学生回荡的欢呼声——这种声音在鲁迅那里并不只是讲述了二战前日本人的蛮横与自大,这声音还是鲁迅本人的一面镜子,让他深刻地体会到了一种“爱国主义”的**。
那些观影室里的日本学生曾被告知,他们的祖国受到了美国的威胁,他们的民族已经走入了危险的边缘。而发生在中国东北的“日俄战争”,则是他们长期被压抑的爱国情感的一次**。于是,民族主义得到了激发,军国主义开始狂飙突进——而鲁迅则是冷冷地旁观着他那些日本朋友,就如同今天的加藤嘉一。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具有文学天分的鲁迅,回国成为了中国启蒙的传播者,并且最终选择了拥抱他曾经就拒斥的“爱国主义”。
我无法猜测加藤嘉一的结局,但或许他并不会比晚年只懂得忙于骂人的鲁迅好到哪里去。我所关心的,是为何一旦一个人在别国受到了欺辱,又或失望,却竟能够转而向他所憎恨的那些东西投怀送抱?难道在叛徒与爱国者之间,就没有其他的路径了吗?
因此,鲁迅确实是我们这个时代尚未超越的幽灵。而加藤嘉一的今天在中国发生的一切,或许依然会重复一百年前一代五四青年最终缺乏理智的选择。造就这一切的,都是这种非此即彼的思维。
当我们投入了别国的怀抱,并且希望能够用他们的“先进经验来指导本国”时,我们或许忘了,我们依旧在自己身上贴着一个标签。即便有一天,我们能够将这个标签从中国换到日本,从日本换到美国,标签依然是标签,依然是任何人对我们指指戳戳的靶子。
上一篇:美丽的凶器的读后感10篇 下一篇:《星期六》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