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一起去跳海》读后感10篇(2)

  其实故事并不复杂,一群要自杀的人决定集体行动,并在自杀前线疯玩一圈。其实故事的想法真的不错,但一切都过于牵强。

  我们都有想跳海的时候,世界上每天都有人自杀,可每个人的死都没有改变任何现状。这一群人中活下来的,也只是因为一段时间快乐的旅行让他们暂时忘记了痛苦,所以,很抱歉,如果这本书有后传,他们,还会去死。

  自杀是我们所忌讳的一个话题,没有一个学生敢在自己的考试作文里体只言片语,即使他们被考试压得真的想从教学楼顶上跳下来。自杀的学生以为自己的死可以改变这个可悲的教育制度,但是,我们都知道,这不可能!每年那么多人自杀,可是,一切照旧。很少有人愿意吧自己的自杀倾向告诉别人,他们怕别人认为自己有心理疾病,于是,他们只能在自己的小世界里绕啊绕,怎么也绕不出来,这是最可怕的。

  小说里的主人公们在自杀前享受了人生最快乐的时光,可现实中多少人都是在黯然神伤中默默地死去了:这个世界令他们绝望,也许还会有所留恋,但永远的结束可能才能换来解脱。

  “向为我们指明方向的先驱者致敬。”

  《当我们一起去跳海》读后感(九):一定要非死不可吗?

  7月5日新闻报道,称刘雪华丈夫邓育昆坠楼身亡,目前原因不明。《韩国导报》7月3日称,5名韩国人相约当日上午集体跳汉江自杀。今年稍早韩国体育主持人在家自杀,加上去年崔真实等好几位韩国明星自杀,似乎韩国超过自杀文化盛行的日本,成为亚洲自杀大国。

  去年富士康连续跳楼事件成为自杀的大话题,有人分析经济不景气、人际关系复杂以及精神抑郁都是造成自杀事件频发的原因,不管是人的原因,还是社会的原因,都有必要成立“自杀关怀日”,关怀在城市高压生活下的人们的心灵。

  原来中国人有句老话叫“好死不如赖活着”,活得坚韧是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最优秀的品质,几乎也是与中国人勤劳、勇敢、智慧并称的美德,细究下来,中国人“赖活着”是因为害怕死亡,“死”意味着失去一切,我们没有信仰依托,当要失去寄托身心的物质、情感时,想想那是多么可怕啊!中国人圆融,伸缩性大,很少会走投无路到去死(不过这种情况现在也在改变了),日本人顽固,动不动就切腹自杀,韩国人喜欢揪住一个缺点不放,社会宽容度低,欧洲人(特别是芬兰人)精神孤独,容易患抑郁症。死生事大,既然生不由己,那么选择死不死,怎么死,自己可以做主吧。

  所以,雷罗南总裁就这么决定了。所以,“当我们一起去跳海”就这么发生了。

  就像那5个相约跳汉江的韩国人一样,把原本是个体行为的自杀变成集体行动——33个人,乘一辆豪华旅游车,一路冲进挪威北岬的冰冷大海中,《当我们一起去跳海》,故事开始。

  集体玩自杀,是这群人的最终目的。就像三个组织人登广告邀请“自杀同好”的邀请词:不准谈快乐的事,不准说活着真好,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想死”。一个人去死太痛苦,也许没有那么大勇气,但把想死的人集中在一起时,自杀的决心就增强百倍,同时痛苦也被分担了。幸而作者亚托•帕西里纳是用充满幽默喜感的笔调来写这么严肃的事,甚至正经中带着嘲弄,怜悯里带着讽刺的口吻,把让他们决定去死的人生难题一一叙述开来,是不是到了非死不可的程度?在游历了美好的风光后,是不是最后还要一起跳海?很明显,亚托•帕西里纳在嘲讽这些想死的人,自杀不是勇气,只是愚蠢的冲动。

  当然作者也没有说教“生命其实比大家想象的要美好”,找死旅程中发生的很多意外暗示了生命里很多的变数,很多的未知,该如何把握,就要看个人的心态和观念了,过于执著,当然会走进死胡同。自杀的人啊你伤不起,但是自杀的人,你一定要非死不可吗?

  《当我们一起去跳海》读后感(十):最严重的,也不过如此而已

  最严重的,也不过如此而已

  ——关于《当我们一起去跳海》

  卧斧(台湾著名作家)

  1993年,日本书市出现一本引发轩然**的作品。

  这本书隔年出版的繁体中文译本,没过多久就遭禁下架;日文原版也在吵吵嚷嚷数年后,于1997年被列入有害图书名单并限制贩售。虽然书的内容大致以学理角度切入、就事论事地分析,但讨论主题**,引发的反对与支持意见当中,论点几乎没有交集:反对者认为该书内容违背道德标准,并应对后续引发的事件负责,支持者则认为该书以科学角度提供分析,并未教唆读者亲身尝试——就像有人买了本食谱,但他可以一辈子不照食谱内容做菜一样呀,何罪之有?

上一篇:草莓采摘者读后感10篇 下一篇:《欲爱书》读后感精选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