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的结构并不复杂,采用的是第一人称的叙述方法,剧情的发展基本是顺着本的自叙单轨迹前行。这种叙述方式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了男主人公内心的痛楚。但也是因为是第一人称,小说中贝丝的处境便有些尴尬,整篇小说成了本的一面之词,本对两人关系的描述更像是单方面的控诉,妻子对他的不理解、对他的背叛、以及俩人婚姻走到尽头时对他的无情。虽然,在小说中,也对本的颇暴躁的性格作了描写,本自己也提到,他曾与别人有过***,但因为在小说中,贝丝除了跟本吵架,基本上没有什么说话的机会,所以,在读者对贝丝的内心并不完全了解的情况下,天平自然而然地偏向了男主人公。在阅读的过程中,我甚至一直期待着在这部小说中会对她有所惩罚。但是,如现实中一样,贝丝除了内疚并没有什么损失,在丈夫“死后”和情人“离去”后,她继承了一大笔遗产,很快地又与其他男人确立了关系。
这部小说给我一个奇异的感觉,感觉作者除了感慨在梦想与现实的冲撞下,人的无奈之外,似乎还**着对离婚制度的不满。
《摄影师》读后感(六):体面的背后
相信大家都看过由萨姆•门德斯导演的电影《美国丽人》,这部电影在1999年和2000年斩获包括奥斯卡、金秋、欧洲电影奖、英国电影学院奖等多项国际大奖。影片中美国中产阶级家庭中的中年人,无论是功成名就还是一事无成,似乎都处于行将崩溃的边缘,生活对于他们来说困顿、苦涩。影片中有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冗长的空镜头,废旧的垃圾袋随着风在地上游荡,萧瑟孤苦,就好像影片中面临中年危机的主人公们无所归依的灵魂。
美国知名畅销书作家道格拉斯•肯尼迪的小说《摄影师》与《美国丽人》一样,关注了美国中产阶级面临中年危机时的困惑和苦恼。故事主人公本也曾是个怀揣**梦想的青年,却无奈屈从于现实,放弃了成为摄影家的理想而步入华尔街,成为一名律所的初级合伙人。道格拉斯在故事开头不厌其烦地罗列本和妻子贝丝的各项家庭开支数额,说明着本经济生活的富足,但和妻子持续的冷战、不断高价购买却束之高阁的高级相机甚至只是每天重复且枯燥的上班路线,又都揭露了本精神生活的空虚。工作日上班、周末购物聚会,看似稳定的生活其实脆弱的不堪一击,当本无意中发现了妻子背叛自己的事实之后,之前生活的种种不如意被突然而至的醋意所点燃,所有的理智与教养被抛之脑后,剩下的只有不可遏制的怒意和冲动,一个坚韧的酒瓶被本插入妻子情夫盖瑞的脖颈内,于是,一切都彻底改变了……
道格拉斯•肯尼迪于1955年生于曼哈顿,曾在柏林三一学院学习,1976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鲍登学院。他被《时代》周刊称作“美国人所不知的最成功的美国小说家”,其作品在美国本土反响平平,但在欧洲大陆却是大红大紫,被法国和英国评论界誉为文坛奇才。他在2009年“费加罗图书奖”颁奖庆典上曾经说过:“直至今日,即便我获得了这项殊荣,却仍然对自己心存怀疑。这可能是因为我的第一任经纪人曾劝诫我放弃写作,他觉得我丝毫没有这方面的天赋……”接着,他谦逊地补充道,“只有不断地怀疑与自省,才能让我永远保持一颗诚实的心。”道格拉斯的作品,无论是凄美**的爱情故事,还是沥青惊悚的悬疑小说,都被赋予了贴近人心的主题,也正因为此获得了全世界众多读者的喜爱。
在《摄影师》中,道格拉斯继续直指人心,将美国中产阶级现实与理想的纠结与矛盾展露无遗,故事高潮迭起,从发觉**到怒弑情夫,从抹灭身份到声名鹊起,合上书页,我们突然发现,整个构局就是一个“荒唐”连着一个“荒唐”。贝丝的意外怀孕让本来没有结婚打算的两人步入婚姻殿堂;十几年无法实现的摄影家梦想只能被本关在花费不菲的别墅暗房里,却在杀人逃逸、转换身份之后,重新光芒再现,带给本无限荣耀;而当光环不断被放大后,梦想又不得不被再次抛弃。惊悚小说的情节设计总是需要被放大的,但故事背后的现实却是如此残酷冰冷。这不由又让我想起电影《美国丽人》中房产经纪人巴蒂•凯恩说过的一句话:“成功的秘诀是要维持足够的体面”,但维持这些体面需要付出的代价是多少,又有多少人能够知道?
《摄影师》读后感(七):人生就是一场逃亡
上一篇:《钟形罩》读后感精选10篇 下一篇:《中国艺术与文化》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