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榔头读后感精选10篇(4)

  呃,扯远了。倘若脱不了“刻意”,便永远只是“伪文青”,早晚是要输给世俗的鸡零狗碎的;相反,超脱了“刻意”,就像作者,那鸡零狗碎也可以变得文艺。

  所以说呢,看一个人文不文艺,大可等一等,且看这厮到了中年是个什么**样,市侩还是依旧自然富有情怀。

  一直很喜欢史铁生先生的一段话,附在这里吧,

  “希望未来的写作是所有人的一期假日,原不必弄那么多技巧,几十亿种自由坦荡的声音是无论什么技巧也无法比拟的真实、深刻、新鲜。我希望写作是一块梦境般自由的时间,有限的技巧在那儿死去,无限的心思从那儿流露无限的欣赏角度在那儿生长。当然当然,良辰一过我们还得及时醒来,去种地,去打铁,上下班的路上要遵守交通规则。”

  好似书评写跑题了....大半夜的写东西果然不靠谱......算了,就这样吧。最后恶趣味的把“有关键情节透露”给勾上!

  《东榔头》读后感(九):当榔头遭遇棒槌(榔头篇)

  (本是一篇长文,现拆散了发这里,有榔头篇,有棒槌篇,还有我自个人拉啦撒撒的外篇,逗你一乐。)

  杨葵先生是知名的出版人,编辑曾是正职,圈内口碑很好。文章是偶尔为之,多是有感而发,有事才记,题材分两类,生活和读书。按他自己的话说,前几十年就做了两件事儿,过日子,阅读。此话看似云淡风轻,却需要足够的生活阅历和体悟。懂得生活,并能按自己意愿生活,就是幸福,杨先生就是例子。

  这套书按主题分成两本,都是随笔集,《东榔头》和《西棒槌》,名称取自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俗语。虽有自嘲的意味,倒也熨帖别致。《东榔头》关于生活,也即作者说的过日子。《西棒槌》关于阅读,书人书事,读后有话要说,有独立的思考。他偏爱随笔这一体裁,因为随笔是文学的垂钓者,是沉思者,负担得起来对阅读和生活的某次突袭。

  # 榔头篇:过日子的哲学 #

  读书亦读人,尤其是读一个人的随笔和散文,可**到其为人风骨。但凡带有纪实色彩的文章,作者的性格会不由自主地显现出来。除非城府极深者,故意藏匿,不以真面目见人,此等恶劣的文人历史上也不少。一个人的生活随笔,吃喝拉撒,再加一个游,泄露一个人的志趣和生活哲学。

  在《东榔头》里,杨葵说,东奔西走,乱七八糟,混乱不堪,这也许就是所谓生活的真相。如果你介意,它就全是烦恼;如果不介意,它就是沸腾的生活,海潮一般,浪涛相继,生生不息。这就是作者的生活哲学。是烦恼还是生活,全在于你介意不介意。但介不介意,根本在于你对世界的欲望,以及欲望的程度。欲望凶猛,渴求凛冽,还说不介意,就假了。如果人到中年,人生过半,已然如此,说不介意,还让人信服。至于杨葵是否介意,得从文中去寻找蛛丝马迹。

  过日子这事儿,在杨葵的笔下,首当其冲的便是吃。他也不惜摆出吃货的架势,头一篇《她不在,我去吃》,就写了他当“偷吃者”的经历,把一个爱吃面食的吃客形象,推到了读者跟前。文章说他自己极爱吃面,但爱人吃米,平时在家迁就老婆,馋得口水直嗒啦。只待老婆大人独自外出,立即东奔西突去寻面馆,使劲解馋,不吃得肚圆不罢休,十足一个偷吃者。看一个人对吃的态度,可知其为人成色如何。杨葵说,关于吃的精贵者,莫过于朝夕相处的女人系上围裙,下厨煮饭,箪食瓢饮,只属于你们二人,朴素中见深情厚谊,是为真的生活。其余胡吃海塞,即使山猛海鲜,饭局连连,精和贵都不过是个形式。

  如果说吃,文字还属粗放式,那谈北京生活的文字就要雅致得多,很有小品文的质地,尤其是长文《冬时杂咏》,讲北京节气的故事,有些许知堂老人的神韵。其余诸如茶道、寺庙、冬天、雪、断想、春天等关键词,多与北京有关。毕竟作者根在北京,如数家珍。再有就是回忆小时候随父亲下乡度过的小县城,都是那弹指一挥间的故事,包括作者的大学故事,多少都有怀旧的痕迹。

  归于平静,是四十多岁中年人的生活哲学,还是那句话,放松,直面一切,不忧不惧,笑看年夜将至,看它冬去春来。与消极无关,与颓废无关,与不上进无关,当然,也与热血有点远,这也是不再年轻的代价,但真实坦荡。杨葵的性格也在文字中流露很多,内心有着文人气质,率性,认旧,朋友多,关键是豁达,像他自己所说,以前的介意再不堪,也无悔,现在的不介意,也还做到彻底,正是努力的方向。

上一篇:儿童艺术大书:黄色版的读后感10篇 下一篇:人类性幻想经典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