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里英国人(撒克逊人)和诺曼人抗争多年最后还是没能摆脱被后者统治的命运,真是让人感叹不已啊。
2.翻译的真的很好,只是需要一点习惯的时间,买了这本书的人千万不要因为主观上的一点感情就错过一本好书。
《英国史Ⅰ》读后感(八):好书当读
首先我选择这套书主要是因为作者大卫休谟,因为大家熟知的休谟,更多是其哲学家的身份,其次才是历史学家,那么一个站在哲学角度去研究历史的人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更深刻的思考。曾经看到过韦伯的一句经典论述觉得十分有道理,他说:休谟是“博雅之士”业余撰史传统的最**,与专业历史学家相比,前者是“为学术而生”;后者是“靠学术吃饭”。前者的著作有文学经典价值,后者只有查资料的人才读。虽说稍显偏激,但是与很多编年体般的史书相比,休谟的这本书确实更深刻一些。另外,据说休谟的这本英国史在当时的两个流派中都有非议,他不反对英国的革命,但同情国王被杀头;他赞成大宪章,但又对君主的评价很高;他既不站在国教的立场看待政制,但也不赞成清教徒对于英国政制的主张,而我认为这种有争议得作品反而更利于了解历史得真相,因为有时候有争议就代表他没有受到任何一个学派的思想得限制,以前读过麦考莱的英国史,但是觉得他写的东西明显带有辉格史观,书中经常会出现带有明显褒贬义的词语,而休谟的《英国史》虽然稍微偏重于托利党人的历史观,但也不全是,所以他的历史观应该是比较不偏不倚,不会受到派别的限制。
其次是刘仲敬先生的译文,但是我看到评论里面有人说刘先生翻译的不好,我觉得很匪夷所思,严复说过译著需信,雅,达。看此著作已然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刚开始还以为是民国的哪位大家的译作,因为是把古英语文献变成中国的古文和古体诗,可见刘先生中文造诣之高,这本书已经不单单是一本历史著作,我觉得也可以说是一本文学著作了。
最后是这套书的整体设计,可见编辑人员确实注入不少心血,从设计到用纸无一不是上品,庄重中带着精致,简约但又不失唯美,就算不从阅读价值去赞扬,完全也可以当作一件艺术品去陈列。
当然这本也有其弊端,就是他的重点是对英国政治体系的讨论,这和当时英国政治格局是分不开的,而其对之前的历史描述很少,例如罗马时代便着墨很少。
《英国史Ⅰ》读后感(九):站在哲学的角度不偏不倚的一本史书
首先我选择这套书主要是因为作者大卫休谟,因为大家熟知的休谟,更多是其哲学家的身份,其次才是历史学家,那么一个站在哲学角度去研究历史的人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更深刻的思考。曾经看到过韦伯的一句经典论述觉得十分有道理,他说:休谟是“博雅之士”业余撰史传统的最**,与专业历史学家相比,前者是“为学术而生”;后者是“靠学术吃饭”。前者的著作有文学经典价值,后者只有查资料的人才读。虽说稍显偏激,但是与很多编年体般的史书相比,休谟的这本书确实更深刻一些。另外,据说休谟的这本英国史在当时的两个流派中都有非议,他不反对英国的革命,但同情国王被杀头;他赞成大宪章,但又对君主的评价很高;他既不站在国教的立场看待政制,但也不赞成清教徒对于英国政制的主张,而我认为这种有争议得作品反而更利于了解历史得真相,因为有时候有争议就代表他没有受到任何一个学派的思想得限制,以前读过麦考莱的英国史,但是觉得他写的东西明显带有辉格史观,书中经常会出现带有明显褒贬义的词语,而休谟的《英国史》虽然稍微偏重于托利党人的历史观,但也不全是,所以他的历史观应该是比较不偏不倚,不会受到派别的限制。
其次是刘仲敬先生的译文,但是我看到评论里面有人说刘先生翻译的不好,我觉得很匪夷所思,严复说过译著需信,雅,达。看此著作已然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刚开始还以为是民国的哪位大家的译作,因为是把古英语文献变成中国的古文和古体诗,可见刘先生中文造诣之高,这本书已经不单单是一本历史著作,我觉得也可以说是一本文学著作了。
最后是这套书的整体设计,可见编辑人员确实注入不少心血,从设计到用纸无一不是上品,庄重中带着精致,简约但又不失唯美,就算不从阅读价值去赞扬,完全也可以当作一件艺术品去陈列。
上一篇:凤隐天下(上下)读后感10篇 下一篇:救猫咪Ⅱ经典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