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欧"到"新欧洲"》读后感

  《从"东欧"到"新欧洲"》是一本由金雁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43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从"东欧"到"新欧洲"》读后感(一):一個真實的東歐

  東歐在結束了紛亂的時期後確實從中國的媒體上消失了,以至於大家可能都忘了這幾個國家的存在了。其實,沒有新聞才是最好的消息,媒體往往都是追踪熱點的。三天兩頭的出狀況,沒有記者雲集才怪呢。本書介紹的歐洲讓我們眼前一亮,更是指明了前進的方向。不過,本書對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的情況基本上沒有介紹,比較遺憾。

  《从"东欧"到"新欧洲"》读后感(二):对偏见的再认识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们对外界的认识仍然还很局限,虽然能力不及去实地考察,但借助作者的视角,希望能够对我们产生那么一点启迪……

  该书是作者继十年前作品后的又一力作,十年的变化,拂去的是曾经因为转型变化而产生的种种烟雾,更利于我们看清如今的变化!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书中提及的普世价值,波兰一章的确让人振奋不已!

  不多说了,如果可以,可以试着看看!

  《从"东欧"到"新欧洲"》读后感(三):部分论断有问题

  除了文笔这个问题外,作者谈到南斯拉夫民族问题,认为南斯拉夫波斯尼亚穆斯林是在铁托时期从信仰伊斯兰教的塞尔维亚人人为拔高为一个民族的。这个说法不对。波斯尼亚人的认同是在五百年土耳其统治中逐渐形成的,从十九世纪文献能看到他们已经具有明确的民族认同(Bosniak)。至于他们的血统,最近的研究表明穆斯林、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三族血统在巴尔干最为亲近,但并不是一回事。而且,血统和认同也是两回事。

  《从"东欧"到"新欧洲"》读后感(四):好水的游记!

  精髓在于:

  我来了,我看到了,……然后我回国了!

  其实就是些报刊文字的合集,完全没有深度可言,完全是作者的主观看法,没有调查,没有数字。远不如林达的游记作品,有一脉相承的理念灌注其间。

  满篇的文字就是一句话,“其实不是这样的……”。适合那种对东欧没有常识没有太多认知的读者。

  TW,公费交流真是好啊,没事能去逛逛,回来就是本书了!人家刘瑜民主的细节也是作者自己出去读书打拼一阵子才折腾出来的。虽然说我认为也还是不如林达吧。

  《从"东欧"到"新欧洲"》读后感(五):转型研究

  我记得某个名人说他对大陆现在发生的任何局中人认为奇怪的事情都觉得很正常,因为他在台湾经历了转型期,他在日本的转型期也能找到其中的对照,甚至是在100多年前的美国一样,大陆现在发生的事情就是10年前,20年前,100年前的台湾,日本,美国也同样上演的剧本。因此对转型期的考究应该成为一种普及的常识,因为它对正处于转型的中国有巨大的用处。怎么在转型期中做好决策者的角色,而对于我们来说则是面对巨大的变化找到这个时代中属于我们自己的位置。这样的研究对我们来说是很有助益的。

  《从"东欧"到"新欧洲"》读后感(六):他山石上,可以攻玉

  以往苏东巨变和变革后的发展,因为舆论有倾向性的报道,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总是脸谱化的形象,往往让我们产生这样的误解:第一,苏东巨变是一个模式一个方向;第二,剧变的阵痛是**的,后遗症是严重的。真实情况如何呢?这本书提供一个很好的窗口,让我们看到了一种不同于主流舆论的苏东巨变故事。对于不大了解这段历史和这些国家现状的人们来说,这本书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渠道。首先,苏东无论从历史,还是剧变前的国情、制度还是剧变后的路径来说都是迥异的;其次,剧变后发展目前的状况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差。这本书的文章原多在报纸上刊登,较为通俗易懂。对于了解原苏东地区当前的情况不啻为一个好的渠道。

  《从"东欧"到"新欧洲"》读后感(七):大学者夫妇最有可读性性的一部书

  一个有趣的感觉是,这书很像林达的风格:游记、历史叙述、排版、插图……当然,作者是大学者,它的思想性要更高一层。这样的书,比《十年沧桑》的亲和力强多了,呵呵。

上一篇:批判性思维的读后感10篇 下一篇:最美遇见你经典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