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难看出,作者很看重“自己的节奏”,在自序中还引用了保罗.维利里奥的一句话——并不是你带着速度,而是你自己就是速度本身。这里,我想把保罗的这句话套改一下:并不是生活在引领你,而你自己本身就是生活。写到这里,忽然有了一种感悟,那就是:丢失任何东西,都不能丢失自我,有自我的生活才是自己的人生;丢失了自我,即使能够拥有许多、很多、N多……也注定只是过客。
春夏秋冬的际遇,本就会有冷暖炎凉的体感,哪里还会有什么看不开想不明白呢?!不同的心跳就会有不同的节奏……如果说这本书还有什么不足的话,那就是意犹未尽。
《人生不是单程旅行》读后感(四):为心灵松绑
很喜欢这本书的封面,一看到它就会想起莫奈的那幅美丽的《睡莲》。书的纸质也很好,据说是“瑞雪”特种纸,力图将书中名画色彩还原。
唉,名画欣赏是我百分百的黑角——画盲啊!说实话,在看这书的时候,我也很少欣赏其中的图画。之所以选择这本书,还是源自自己对灵性的追求吧。
作者在自序中说:“人生并非一次单程旅行,而是一条往返的道路。”而这条路的拐点大约应在人生的40岁,所谓“四十不惑”。作者还强调:“要是在出发的路途上将自己所有的能量都用尽的话,那你就没有余力去欣赏回程为你展开的灿烂夕阳。”个人认为人生是否需要拐点,拐点应该设在何时,都应该因人而异吧。至于说我自己,我就喜欢把自己的人生当作一条单程线,路边的风景与心灵的修行都在时时刻刻地发生,都在时时刻刻被细细欣赏和品味。其实,作者是想强调人不应该为了生活而生活,在生活的过程中应时刻保持对灵性的一种**和体悟。
全书按一年四季划分,分别是:自由奔放的春天、坦诚相待的夏天、寻找自我的秋天和洗净铅华的冬天。在每篇文章中,作者都自画而切入展开话题。每一篇都有两至三幅名画,这些名画都有一定的对比性,风格迥异。作者之所以选择名画,是因为她认为:“作品所画之物并非物本身,而是承载着某人的某种欲望,某种追求或某种生活方式。”“展现了一个更加美丽的世界”。作者由画入手,通过对名画的赏析,画家的简介、时代背景介绍,以及融合歌曲、美食、文学作品、电影等等多元素,旨在引发读者对内心的探索,对人生的诘问。以产生一种人生视角的转动,一次心灵的震颤,一回心灵的松绑。
个人认为作者的切入点选择的很不错。她所运用和综合的各种元素都比较贴近生活。探讨灵性的书籍有很多令人感觉太过脱离我们日常琐事的生活,而这本书就不会有这样,反而令人感觉亲切与自然。而灵性方面,作者自有女性的**和细腻,这方面的论述并不很多,不会给人一种说教的感觉。然而,自然而朴实的几句话亦能产生心灵的洗礼。
不错的书。适合一天忙碌之余,临睡前灯下品读一两篇,松绑一下心灵,然后酣然入梦。
《人生不是单程旅行》读后感(五):《人生不是单程旅行》
人生不是单程旅行吗,难道还能够回到过去旧地重游?原来作者想要说的是,到了四十岁,人生就应该开始回首,看看自己走过的路,想想以后该怎么走。
这是一本很特别很精致的小书,里面有很多艺术绘画作品,开始我以为这本书是以介绍名画入手的,因为我是学美术出身,所以看过很多介绍名画的书,上学的时候最喜欢学的也是美术鉴赏。可是至今却没发现几本能够引人入胜的这类书,可能是因为文化差异的原因吧,那些名画后面的故事都来自西方,和我们距离太遥远。而这本书虽然里面有很多名画,却并不是在介绍这些画,也不介绍画家和技法,也没有阐述这些美术流派和艺术史的意义,而是根据画中的人物,和自己的想法出开来,其实就是把这些名画当作自己书籍中配的插图了,这一点还是挺特别的。
全书分成春夏秋冬四个部分,纸张和插图都很漂亮,文字不多,几乎是每页都有漂亮的插图,而且插图四周配上了四种美丽的壁纸一样的花纹,书做得很精致。一看就是一个很细腻的作者写出来的书。书的作者是韩国人,一个知性的女人,写出来的文字很淡雅。配上了这些插图还是挺有意思的。比如古典名画《秋千》,就是那幅画面很华丽的,在一棵大树下一个穿着漂亮的贵族女孩在打秋千,在飞到高处的时候,一只鞋踢了出去,她的前面和后面分别有两个男子,讨好的在帮她推秋千。稍微学过美术史的都看过这幅画,作者并没有关心技法和艺术的问题,而是关心里面的人物关系,这种解读还是挺有趣的。而且作者是根据自己所写的文字来选择插图的,而不是先确定下来那些名画,然后配上文字。所以里面不仅仅有名画,也有电影的剧照,也有装置艺术,也有很多并不知名的美术作品,甚至普通的照片。但是所有这些都是在为她的文章来服务。
上一篇:《我的抗战2》读后感精选10篇 下一篇:到了南半球,才想起这里是冬天经典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