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抗战2》读后感精选10篇(3)

  在现在这样的体制下 ,很多东西根本不能发表 ,比如当年我看过一部小说《抗战狙击手》这书里描述的主人公是国民党新兵抗战的故事 后来这书被拍成了电影 结果主人公的身份就被换成了八路军 。没有办法的事 。

  几年前自费采访参加过腾冲战役的老兵黎宁,老人一生未婚,身有残疾,无人照顾,我给了100元钱。前几天听前去看望老兵的志愿者说,老兵把我给的100元钱一直珍藏着,舍不得花。老人45年就回到家乡务农。志愿者曾想找当地官员给老人一点照顾,可是官员说,让他去台湾找国民党去。——语出李幺傻 {想了解抗战知识的请关注他的微博}

  本书是崔永元打造的 崔永元真是值得尊敬的一个人 真实 敢说实话 最值得尊敬的地方是 他有良心 这本我的抗战 2 很大的篇幅用来描写国民党正面战场上一些战役

  说了这么多 我就是想说 中国在危亡之际挺起了无数杆脊梁 舍身救国 可是为什么有些就会被有选择的遗忘 不应该的事 就在我们这个神奇的国度上发生着呢 真希望多些像崔永元 李幺傻这样有良知的人 忘记历史就是背叛 如果有的选 我不会选背叛

  《我的抗战2》读后感(八):口述历史要永远口传相授下去

  从1937年“七七”事变到1945年抗战结束的这段历史,是我不敢轻易碰触的。每每看到日本侵略者肆意地在我们的家园横行,灭绝人性地屠杀**我们的同胞时,愤怒与痛心的感觉会让我颤抖。就像拧干一条毛巾那样,我的心被拧搅着,血一直在滴。没有亲身经历过那段历史的我面对影视作品或者文学作品中的抗日战争时都会有这样的感受,那么,亲历过战争的人们面对这段历史的时候会怎样呢?带着这种的疑问,我翻开了《我的抗战2》这本书。此书用口述的方式,再现了八年抗战期间中国的方方面面,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战争细节。书中涉及人物之广泛,是前所未有的。

  网上很多人拿崔永元的《我的抗战2》与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陆川的“南京南京”来对比,也有很多人拿纪录片版的“我的抗战”和图书版的《我的抗战》来对比,此类文章在各个媒体上有很多。其实,我心中也不免在拿图书版的《我的抗战2》与图书版的《我的抗战》进行对比。比起《我的抗战》,《我的抗战2》更全面地反思了战争,既有中国人的角度,也有日本人的角度。图书不仅呈现了纪录片的原貌,而且还大量填补了精彩史料,做得很全面很精致。

  《我的抗战2》所讲述的,是我看过最真实、最惨烈,同时也是最客观的抗战历史。说它真实,因为这是一本由300位亲历者口述还原的抗战历史,口述者不但多,而且身份更广泛,不但有中国军人的口述,更有更多平民受害者的口述,甚至增加了侵华日本士兵的口述,综合各方面的口述,历史才能更真实;说它惨烈,是因为我们能够通过文字看到每一位口述者背后那生活在战火中的父母、妻子,甚至是嗷嗷待哺的孩子,无穷无尽、源源不断的痛苦和眼泪,是整个中华民族在一起扛;说它客观,是因为每一位口述者与“我的抗战”制作团队的执着,都不是为了自己留名于后世,而是要还原那段历史,保存那段记忆,让后人得以了解那场“炼狱”。

  《我的抗战2》这本书与我以前所看的关于抗战的书籍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其是“口述历史”。《我的抗战2》的撰稿人刘青松曾用“话语描述”这四个字解读口述历史:“《我的抗战2》与普遍的华夏叙事不同,它是人的历史,人的历史正是我们国家最辉煌、最动人的东西,但一直以来却被遗忘了,历史中的个体命运一直被忽略。中国人的战争价值观比较重视战争的惨烈和牺牲,然而幸存者在战后的命运是更打动人的东西,而这一方面的话语描述,却一直是缺失的。”

  我认为,历史从来就不是简简单单可以概括、可以量化的。唯有把亲历过那段历史的所有人物、所有事件还原到复杂的历史境况中去,才能看出可触可感的血肉肌理。注意,我这里所说的“所有人物”,这其中就包括大人物和小人物;我所说的“所有事件”就包括大事件和小事件。

  纪录片“我的抗战”的总导演曾海若对于大事件和小事件有这样的比喻:“总是瞩目某些重大事件,也许就像对感冒患者的观察仅限于鼻子或者嗓子。口述历史具有某种功能,它让全身每一个细胞讲话,用以重塑整体。”这是多么让人一目了然的比喻啊。读罢《我的抗战2》后,我也想谈谈口述历史除了“小事件”之外的另一个元素——“小人物”。

上一篇:故事新编的读后感10篇 下一篇:《人生不是单程旅行》经典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