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城诀》读后感10篇(2)

  《连城诀》读后感(七):连城诀读后感

  连夜看完金庸的《连城诀》,感概之情久久在心中回荡。这种感慨既有对小说中人物命运的感慨又有对人心人性的感慨。

  全书都在印证一个道理,什么样的人就会看到什么样的事。狄云的善良与纯洁,在险恶江湖之中如一页扁舟,孤独而历经颠簸。幸运的是,世间有大恶之人,就有大善之人。被人算计的狄云,在绝境中遇到同样绝境的丁典,两人都是仁义之士,但却有着同样悲惨的命运。功夫再高,本领再强,财富再多,若是心中有恶,也不会有什么善终。死也罢,不死也罢,都会苟活与人世,猥琐生存。而心中保存善意,即便受到千百种恶意的伤害和背叛依旧没有丢失善意,才是狄云这个人物最可贵的地方。

  人,生在复杂的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领域都有险恶之人,他们善于心机,为求目的不折手段。在这样的环境下,如若心境豁达,便可生得豁达,即便受到小人陷害,也会摊档生活。但小人害人之后,灵魂却已迷失的深渊中,晃晃不可终日。纵然外表光鲜亮丽,也会由内而外的透漏着污浊之气。

  小说的最后,狄云回到了那个曾经困住他的雪谷,远离江湖纷争。在这里,与他同患难的水笙已经在等他了。他们避开纷争,让内心找到归宿,也说明他们对俗世的失望,安抚悲惨命运里受伤的灵魂。

  20170805凌晨2点,不知所云。

  《连城诀》读后感(八):金庸是一代真大师。

  读完乔治奥威尔的小说,顺手拿起金庸一本不太知名的小说读了起来,心中诸多感慨。 我终于确认金先生并不只是一个畅销书作家,在他的故事里,有自己对事物深刻的看法与思考,通过武侠这个载体表现出来。 少年时读金先生,读的是功夫,恩仇,江湖。 后来读金先生,看的是爱情,友情,人的经历。 现在再读呢,感受的是群体,社会,黑暗与自我探索。 终于稍微明白为何张无忌会少年游西域,最终选择了赵敏。 郭静作为蒙古长大的人为何坚持为破败的宋朝付出一生。 乔峰为何选择在所有使命完成以后以自杀结束。 主流的,庙堂上的人说这些作品是庸俗的。但我认为金先生只是在创作这些故事的时候,顾及每一位读者,所以没有写的那么高深莫测,用通俗,无门槛的方式让每一个读者都能懂。 如果硬是要和去比雨果,曹雪芹,托尔斯泰这一类的人去比,那是不公平的。时代背景不同而且文学没有可比性,他只是自己对社会生活理解的批注。 其实小说的题材在二十世纪中期已经**过去,因为世界模式的转变,大师已经越来越少,而金先生,以一己之力创造了武侠的最高成就,成为了那个时期的世界上最独特的华人语言与某个程度的乌托邦。这是很伟大的一件事。 金先生一定是一个时代的大师。 昨天李傲逝世,同时代批评金庸的人都走的走,老的老。金先生接近百岁的高龄,他的作品依然被讨论被翻拍,保持着一定的群体与热度。 时间是最好的证明。 (少年时读金庸都是路边盗版,欠你一张书票,要补回来。)

  《连城诀》读后感(九):再不能更坏更乱了

  从未看过一本武侠小说,从未看过一部武侠小说,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对金庸有了向往。这连城诀就是我的金庸处女读哈哈。情节很悬疑很吸引人,但是读书中间有了间隔,因为考试空了一周多,所以读起来感情和情节都不那么连贯了。书和电影一样,要一气呵成~

  除了丁典、凌霜华的绿菊花之恋,狄云的憨厚戚芳的善良与傻,本书中全是恶毒,没有人性不顾人情之可怕,这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测人心。除此印象深刻的就是花铁干的猥琐,以及每个为了宝藏走火入魔的人儿~

  摘录:丁典死后,狄云在寺庙杀死血刀僧后。“他曾数度万年俱灰,自暴自弃,不想再活在人世,但此刻死里逃生,却又庆幸不已。天空仍是乌云重重叠叠,大雨如注,心中却感到一片光明,但觉得只须留得一条命在,便有无尽欢乐,无限风光”

  绿菊之恋,这段真的感动到我,感叹到这就是真正的爱情罢。

  “兄弟,你为女子所负,以致对天下女子都不相信,我也不来怪你。霜华若是受她父亲嘱咐,想使美人计,要骗我的神照经和连城诀,那是很容易的。她又何必骗?只须说一句:‘你那部神照经和连城诀给了我罢!‘她甚至不用明说,只须暗示一下,或是表示了那么一点点意思,我立刻就给了她。她拿去撕烂来玩也好,烧着瞧也好,我都眉头也不皱一下。狄兄弟,虽然这是武林中的奇书至宝,可是与我的霜华相比,在我心中,这奇书至宝也不过是粪土而已。凌退思枉自文武双全,实在是个大大的蠢材。他若叫女儿向我索要,我焉有相拒之理?”

上一篇:《中国人的气质》读后感精选10篇 下一篇:从法棍到米粉的越南行读后感精选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