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读后感10篇(2)

  这段爱情实实发生在十几年前的金边。虽然预感到这是一个悲剧,但是书里掩埋真相比掩埋死者更加容易的话语还是让我悲切。

  身体是有记忆的,爱也是。

  “对你的爱如此诡异,令我活生生死在生活里,却令你生生不息于死亡中。”——P204

  我无法再对这本书说什么,不过在阅读间停的瞬间,我总是会想到不知从哪里看到的一句话“什么时候我能不惧怕消失地去爱你,就像从来没有被你得到过一般。”

  另:这本书还可以当做“红色高棉”时期柬埔寨简明纪录来读,爱是对沉默和暴政最好的反抗。

  《消失》读后感(六):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可以胜过一百本干巴巴的历史资料

  译者在书后《译后记》里写道,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可以胜过一百本干巴巴的历史资料。年初去柬埔寨,只是为了参观吴哥,前半年的功课全是艺术, 碰到红色高棉只是扫过,到了金边完全避之不及,有人被拉了去参观我暗自庆幸,在吴哥从没有正视过那些残疾人士。不了解那段历史怎么会去想了解他们,不可能有想对他们有所亲近。现在我的想法是,下一次去柬埔寨,我要郑重的拜访那些残酷的遗迹,也还要去欣赏那些伟大美丽的艺术。

  这是一段美丽,浪漫,绝望,惨烈的爱情故事,小说是虚构的,故事是真真实实的。2000万的屠杀,是无数个这样的故事的组合 。人那会儿大概都疯了,否则人对人怎么能这么残忍。

  摘抄一段:柬埔寨大屠杀(1975-1979),两千万民众丧生,其后柬埔寨被越军占领(1979-1989),同时,联合国过渡政府监督柬埔寨政府执政,并致力于为1993年首届民主大选创造条件。反对派人士则继续被杀害。

  我,2012年2月第一次来到这里, 一路上没有看到任何迹象,不是百废待兴,而已经是欣欣向荣,包括人民。那些青年们一个个都勤奋好学,他们愉快温和的和我们交流,说着对未来的期许。我是个胸无大志的女子小人,我希望自己这方土地安宁、合家团圆,希望世界和平,希望有情人成眷属。

  《消失》读后感(七):不出色,但值得肯定!普通,不是平庸

  花了两天时间,把它看完。自己的想法还有待提高,可能有很多地方会说得很不成熟,还望大家指出,给我进步的机会。

  看这本书的时候,不自觉地就想起了《追风筝的人》。两部作品走看到了情与战争。《追》写的是阿米尔与哈桑的一系列故事,给我们展示了忠诚与爱的同时也让我们犹如亲身战在阿富汗的国土上,看到他们人民的水深火热。而《消失》记录的安妮与瑟锐的一段穿越地域,跨越种族的恋情,但同时也将柬埔寨的状况罗列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了解到全境封锁下的柬埔寨,了解到它的人民,他们的状况。前者给我的感觉是感动,后者给我的感觉是同情。前者是以爱去**战争,后者是以怜悯悲伤去乞求战争离去。前者让人充满希望,一些场面总会让人会心一笑。后者读时心情总是压抑,场面总是灰沉沉,无力,阴冷的。如果说单凭感觉说哪一本书好的话,我会选择《追风筝的人》。因为后者总没有一种震撼的感觉,反倒有一种老调常谈的感觉。但是总体上感觉还是不错的。若说两者的思想深度,我不敢乱说,因为本身我的思想就不怎么成熟哈哈,还无法对这些作品作一个公正的评价,还需努力啊。但思想这种东西,见仁见智吧,或许这是无法比较的呢!

  读完整本书,我不禁想对题目来一个猜测,柬埔寨的人民,他们经历着本不该忍受的苦痛与灾难,最可怕的是有可能会无人知晓,无外乎译者到毒树丘那里,有人会帮他找角度照相,只为更多的人能知道他们的境况,他们本不该消失。而对于瑟锐,他是幸运的,因为有人知道他死去,还冒着生命危险为其埋葬头颅。而对于那千千万万的万人坑中的无辜人民呢,战争给他们的判决书是——深埋地下,无人知晓!如果可以,我想为题目加上标点——消失?消失!前者是对那一段恋情的惋惜,对那一段战争的牺牲品,祭品的挽留,想问真情,你为何消失?后者是对战争的唾弃,对和平的呼喊,战争,消失吧!

  《消失》读后感(八):如果有机会见一见金·爱林

  很久没有来豆瓣,这本加在想读书单里的书也是买了很久,一直没有读。翻开书的第一页,是漫不经心的心绪。但文字入眼的第一刻,我便知道这本书不同于平时看到的许多外国引进小说,文字流畅平实,亲切又不失华美。在这里要感谢译者于是,看她写的译者后记中我了解到作为一名翻译工作者,能够与原作者进行如此细腻的沟通,译后又不忘亲临书中主人公的家乡,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上一篇:PPT,要你好看的读后感10篇 下一篇:《倾城恋歌》读后感精选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