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理论读后感10篇

  《量子理论》是一本由曼吉特·库马尔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322图书,本书定价:55.80元,页数:2012-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量子理论》读后感(一):量子物理史

  就当做科普读物来看,以爱因斯坦和波尔关于量子理论的哲学争辩为主线,介绍了这门学科的发展史。就是人名可真难记~,有些琐碎,有时按时间来写,有时按某个人的学术进展来写。

  每一个人都有执念,只是有的自己不知道吧,比如爱因斯坦就坚信统一场理论,他承认波尔的理论是正确,但是绝不是完全的。可惜两人一生都没有分出胜负。很多科学发现都有着精彩的故事,比如杨缝干涉,光的波粒二象性,各个精妙的思想实验~,要是在上学的时候老师能讲讲背后的故事就好了。

  他们的思辨方式,对科学的态度,以及日复一日的为一个目标努力,或一辈子都默默无闻…,太多的人是死后其某篇论文被挖掘出来引发新的理论或方法,那些提出这些方法的人应当被记住,那些默默消失在学术历史长河中的奠基人也应当被铭记。

  《量子理论》读后感(二):我的一生,所幸有一位好对手

  1927年10月,在布鲁塞尔举行的第五次索尔维会议上,爱因斯坦和玻尔开始争辩量子力学的基础和现实世界的性质。这是爱因斯坦第一次公开指责哥本哈根解释。在此之前,泡利于1925年1月发现不相容原理,海森堡于9月推导出矩阵力学,同年12月,薛定谔建立了统计意义的波动方程。就在这次会议前一个月,玻尔在意大利提出了他的互补性原理和哥本哈根解释的中心内容。3年后的第六次索尔维会议上,爱因斯坦与玻尔进行第二轮论战,爱因斯坦以光盒思想实验挑战哥本哈根解释的一致性,尽管玻尔以海森堡在1927年2月发现的测不准原理反驳了此实验,但光盒对玻尔的影响一直持续到他去世前的那个晚上。1935年5月,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和罗森(EPR)在《物理评论》上发表了另一篇粒子纠缠态思想实验的文章,指出非定域性违背了相对论及量子力学所描述的物理现实是不完整的,10月玻尔发表了对EPR的回答,尽管这个回答后来被认为是一种诡辩,但由此开辟了另一个关于量子力学的隐变量和定域-非定域性的战场。1948年2月,玻尔作为客座教授远赴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直到6月,他与爱因斯坦的关系有所缓和,两人对量子力学解释的观点依然不同。还有别的人访问普林斯顿,但是,玻尔始终没有办法改变爱因斯坦对量子力学的观点。“爱因斯坦的所有兴趣都在量子力学的解释上,”海森堡回忆说,“我不喜欢你们的那种物理学。”爱因斯坦说。

  《量子理论》读后感(三):伟大的时代,一本书足够描述吗?

  结识量子力学,来自于大学本科期间的选修课,当得知薛定谔的波动方程的平方只是一个概率时,我当时真的是无法接受,但却又不得不接受,因为所有的一切看上去都无懈可击。后来又接触到了那张举世闻名的会议照片(没错,就是那种你能想到的所有那个时代NB的物理学家的合照),更是令人倾倒:波尔,爱因斯坦,海森堡,薛定谔……怪不得量子物理被称为年轻人的物理学,看看以上诸位名震天下的年龄吧,真是让人自卑到家。

  量子力学诞生的时代是物理学一个伟大的时代,但就本书而言我个人感觉还无法高度概括那个时代。此书与《上帝掷骰子吗?》(http://book.douban./subject/1467022/)相比,可读性要相差很多,也可能是翻译问题。这本书更关注的是每个物理学家本身,而《上帝掷骰子吗?》则是由光的粒子论和波动论之间的冲突为引导来介绍量子力学的。不过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引用资料的完善,学术性要稍微强一些,我尤其喜欢本书结尾的“词汇表”和“注释”,体现了译者的专业和责任感。

  我曾经在人人网上发表过一个状态:“波尔和爱因斯坦的争论,开启了一个新纪元”,作为一个远远落后于他们的旁观者而言,我更欣赏波尔教授,因为围绕他而形成的哥本哈根军团为物理界贡献了无数令人赞叹的理论和实验,波尔教授不光是一个人在战斗,他能利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让更多的天才围绕在量子力学的周围,这样一个伟人,理应得到他应有的历史地位。

  建议高中学子们多读读和想想高三物理课本近代物理的部分,让你明白其实物理不是仅仅只有牛顿的力和麦克斯韦的电磁,还有波尔的哥本哈根解释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上一篇:资本之王读后感10篇 下一篇:小,我是故意的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