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逻辑读后感精选10篇(2)

  3、隐忍

  文中不断提到日本人的隐忍,地震不乱,福田核辐射泄露不乱,日本首相频换也不乱,前者可以说是素质,后者只能说是文化了。就像日本人避免麻烦别人的性格一样,在某种程度上其实也是带着自我保护的冷漠。

  最后,本书只能算漫谈性质的,有些桥段前后重复,感觉有些偷懒。但在一些问题上偏于中立,也算是可取之处吧。

  《日本的逻辑》读后感(八):要么是没诚意要么水平不足

  作者仅比我大两岁,已经在中国算是个公众人物了,出了6本书,谈吐不凡,据说今年要去哈佛留学去了。

  基于以上原因我便读了读这本他的著作。说实话,本来是想看到作者对日本社会深层次的系统的思考,但是通过这部书我觉得可能是由于这些文章都出自作者一些新闻稿的整理(猜测),因此深度不够,更加接近于一种报道加评价的意味,另外虽然也编出了一个个的章节,但是系统性非常差,前后文章时间无序,而且讨论的有时都是同一话题深度又差不多,读多了便觉得没有诚意。

  作者写这样一部涉及到政治的书,其实是有相当的难度的,因为第一个是写给邻国的读者看的,如果都说坏话而且相当犀利,确实有伤日本本国人民的感情;第二个中国虽然言论自由逐渐开放,但是对于政治方面的管束还是有的。综合来看,结果就是,作者很多后面的文章说了半天,不得要领,即无深度,又无什么个人的思考,倒像是政治交差的文章,说了半天等于什么没说。

  本来希望看到的是更加深刻和严谨的思考,综合来看,比较失望。

  看到日本社会这一章,实在读不下去了,很多文句不是很通不说,思想性上都是陈词滥调,没有新意且没有自己独立完整系统的思考。放弃阅读。

  《日本的逻辑》读后感(九):就当是小学生或者中学生作文吧

  开头的几篇关于大地震和福岛的文章还不错,觉得挺有见解,也让我体会到了日本人对于“秩序”、“危机”、“自然”的认识,看到了中日之间的差距。

  越往后翻越觉得作者不厚道,有滥竽充数的嫌疑。

  “迷失中的政治”一章共4篇文章,内容重复,视角和观点基本雷同。即使是曾经的专栏文集,本着对消费者负责任的态度,也应该择选编辑一下。

  “对外关系”一章的首篇文章,除了重复叙述前一章无数次重复的福田辞职的信息,没有任何个人观点也就罢了,至于和“对外关系”的关系更是只字未提。

  再往后的两章,我已经没有耐心仔细看下去了。随便翻了两篇文章,让我对这个日本人出书的动机产生了疑问。(1)“太阳经济:日本复苏的药方?“文章结尾突兀地大喇叭似地宣称,我与山崎(名人啦)在酒店的咖啡厅里聊天,他问我觉得这个理念怎么样。然后就没有了。。。无论是从文章结构,还是内容上,都唐突之极!(2)”树上春树《1Q84》内幕“这片文章不仅标题,而且内容都有往自己脸上贴金之嫌。作者说”出席首发式前,我动用特殊渠道了解了一下树上春树写《》背后的内幕,并由选择地揭露一下“。注意作者强调是特殊内幕哦!至于作者揭露的内幕根本不是什么内幕。

  作为一个外国人,这样一本文集,中文水平是肯定的,想混娱乐圈那也是能理解的。至于成为一个专业的新闻人或者日本的”韩寒“,那就慢慢努力吧。

  《日本的逻辑》读后感(十):日本的逻辑?你的逻辑吧!

  还不如叫作者的逻辑,作者出了那么多本的书,两本中有逻辑这个词,这些很大部分都是作者个人的逻辑,看法,你加藤是能够代表整个日本吗?口气好大。

  先前就看了两本作者的书,觉得有些看不下去,不知道为什么,或许是作者太有逻辑了,我跟不上,或者是作者的文笔有种说教的感觉,或者是作者的出书太频繁了,有点怀疑的他的目的,为了赚钱。

  加藤是爱赚钱的,他勤劳,他是日本青年一代的良好代表,钱赚了应该是有一定的量,是想干嘛,存着?谁知道。

  前面两本书给自己留下很不好的印象,以至于这本书借了很久,迟迟没看,果然自己的选择是对的,最后,硬着头皮,看了前面一些章节。

  作者在文章的字里行间透露出一些作者的情感,比如给鸠山由纪夫接见了,对他就有着特别的好感,从此,当当是这本书里面不止三次提到这位日本前首相,表现出作者对他的特殊情感。再者,作者说着某件事情很爱重复,从前面两本书里面的北京出租车司机,到这本书的鸠山由纪夫,再到他们日本的什么读卖新闻,作者一再强调它的发行量有好几千万,最明显是,在采访北京一位中日关系研究学者时候,学者的回答里面竟然会说,日本发行量几千万的读卖新闻,明显是作者的口吻。

上一篇:莫迪里阿尼传的读后感10篇 下一篇:日瓦戈医生经典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