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生的海拉的读后感10篇(5)

  她的故事,被科学记者丽贝卡·思科鲁特写在《永生的海拉》中。尽管这不是第一次有人试图为她正名,但这次,她的故事第一次巨细无遗地呈现在每一个人面前。

  1988年,16岁的思科鲁特在生物课上听老师讲到了海拉细胞系,老师的了解也仅限于细胞主人的名字,以及她是一名黑人。这引发了思科鲁特的好奇,攻读研究生期间,她开始系统地寻找相关线索,采访当事人。历时十年,经过一千小时的采访,2010年,思科鲁特完成了《永生的海拉》。她是一个受过完整科学训练的无神论白人女性,*美国南方贫苦黑人家庭内部,与他们交往,去追寻一个死去几十年的女人的故事。而另一边,是这位死者的儿女和生前的朋友,他们曾遇到过很多对海瑞塔好奇的人,而这一次,有一个人决定花上十年时间,把海瑞塔的故事讲出来。写作的过程中思科鲁特与受访者都进入了一个不熟悉的世界,也可能将改变读者对种族、信仰、科学等问题的看法。

  海瑞塔·拉克斯祖上是生长在美国南方的黑人烟农,童年充斥贫穷和暴力,家里很少有人能读完中学,困扰要依靠宗教甚至巫术来抚慰和治疗。海瑞塔的童年是在烟草田中度过的,她14岁生下第一个孩子,一共育有五个子女。31岁那年,她感到**有个肿块,随后被家人送到约翰·霍普金斯医院治疗——那是不多的几所为贫困黑人提供免费医疗的医院之一。在那里,治疗过程中的一次取样,使海拉细胞被保存了下来。当年的医生和实验员,用自己制作的培养设备和从鸡身上抽取的血浆培养这些细胞。偶然,或者说是奇迹般地,这一次的细胞没有在几天之后死亡,而是开始不停地分裂。

  当年对宫颈癌的认知非常简单,治疗方法也就是用装有镭的试管照射患处。海瑞塔经历了痛苦的放疗,但还是在不久之后去世。而她的细胞却在她本人和家人都不知情的情况下,在全世界的实验室里不停地分裂,被用于各种重大实验。疫苗、药物、原子弹和太空探索等领域的研究,都用海拉细胞做过测试。

  在海拉细胞一事被揭露之前,尽管各种实验做了多年,但从没有人关注过她的家人。而在更多的人了解了细胞的来源后,他们也迎来了不少不怀好意的人。有人打电话鼓动他们“大闹一场”,有人想“研究”海瑞塔的后代。而思科鲁特记者以正直和耐心打动了他们,这本书是合作的产物。

  这位美国黑人女性生前的故事早已模糊,身后的事迹似乎也与她本人关系暧昧,真的要为她写上一本书吗?从科学会议的讲坛,到约翰·霍普金斯医院的档案室,再到弗吉尼亚州的黑人区,思科鲁特用丰富的事实和不竭的努力回答了这个问题。这不是一个受害者的诉状,也不是一个科学高歌猛进的进行曲,而是记叙了一个黑人家庭的生活史,一群科学家研究细胞、癌症的历程,以及对于这种研究不能停止的伦理追问:来自患者的组织是否能够用于医学实验?患者是否享有知情权,是否对自己的组织享有经济权利和决定如何使用的权利?

  思科鲁特追寻几十年前海瑞塔·拉克斯的生活,以及约翰·霍普金斯医院采样培养的过程,也记叙了这场痛苦的疾病带给人类的意外收获和海拉细胞研究的发展史。在这个过程中,她提到了美国医学实验中黑暗的一面,一些严重违背医学伦理的实验。例如,上世纪50年代,一名叫索瑟姆的美国医生在囚犯中征集志愿者,进行了注射癌细胞的实验。而最终对他的惩罚只是吊销执照,他的行医资格一年后就恢复了,学术声誉也没有遭到影响。这类事件,构成了海拉细胞故事的背景。

  作者引用了《纳粹医生与纽伦堡公约》中的一段话:“我们决不能把任何人看成抽象的存在。相反,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整的宇宙,有他自己的秘密、自己的宝藏,还有只属于她的痛苦和胜利。” 海瑞塔·拉克斯,一位早已过世的不识字妇女,由一位科学记者,获得了无言者的声音。给死者一个声音,给事件一个背景,使这本书本身拥有了某种道德意义。

  随着新生物技术的普及,更多医学伦理问题变得愈加尖锐。例如,著名的“23与我”公司提供廉价的基因测序服务,同时会签署合同,要求测试者授权他们使用生物样本。而对于基因大数据的挖掘,很可能在未来获得巨大的商业价值。这类测试合法,很多时候也合理,但其中包含的隐私、经济利益等问题,使情况复杂化了。在本书结尾,作者讨论了目前美国相关的法律状况,从知情权,到对自己身体组织使用的决定权,正有很多人在推动新的立法,这本书为问题的讨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上一篇:《我的妹妹,我的爱》读后感10篇 下一篇:台湾“土改”的前前后后的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