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精彩呀。
不可否认,神秘的十三叔在其《哲学》中,确实有“鲁迅式的短小犀利睿智的人生领悟故事”。随便举个例子,就很给人以说服力以启迪。如“男人本性原本应该如狗,四下里嗅着,总爱撒泡尿留下个标记。”如“平庸的人不会有傲气;侠之大者不会让人感受到他的傲气。”类似的警句名言老鼻子去了。
但是,我又不能不十分老实地承认,在半小时的翻书过程中,我很遗憾地感受到,这本小册子其实不应该如此仓促地行市,哪怕这是作者在漫长的十年里结成的果实。因为还很少有一本书能让我在短短的半小时内就从头翻到尾,并且感受到了时光的浪费。我把我折了页的几篇翻出来说明我为什么如此的不情愿。如“北京一夜”,作者想要展示什么样的心理呢?如“泡澡堂子”,值得一记吗?“我舒展,舒展成一个‘太’字,从有我到有水,到无水,到无我。”我没受到任何启迪更感受不到有什么深意。
还有,“很特别”一文里,“无论我是卖肯德基还是麦当劳”,这个太口语的文字印在书里就令人莫名其妙了,“肯德基”是啥?“麦当劳”是啥?那是著名的快餐公司的译名,你给卖了!作者在这里用口语表述,确实不该。
还有,“妳”字早就不再使用,在“谢谢侬”一文里,作者将侬、你、妳一古脑全搬了出来,实在令人感觉不到温暖。
小书的装帧设计值得一赞,那枚藏书票,那些名叫钟雨的人做的插图,给单薄的此书增色了不少。
《十三叔的哲学》读后感(七):一个人的故事,一个人的哲学
一提到哲学,我总会想起一些高深的理论学说,国外的人名总会时不时的蹦出来,比如尼采,比如康德,比如叔本华,比如萨特。《十三叔的哲学》可不是那些高深的理论学说,也不是让人发腻的心灵鸡汤,更多的是一个故事,一种情怀。
撇去那些过于老套的言谈,丢掉那些过于单薄的身教,张琪的这本书偏重于是一个人的故事,一个人的成长经历。这种成长带着些许伤痛,带着些许无奈,也带着些许坚定,如同孩子面对家庭作业,不想做又不得不做,有好处却花时间。张琪从城市出发,回想到乡村,怀念远离水泥森林的那份净土,怀念远离喧嚣的那些人。书中或长或短的句子,或多或少的篇幅,或深或浅的感悟,无一不在体现哲学,十三叔一个人的哲学。
书中的短句子不时给人一种启发。“生命她不长,不能用来忧伤。”与其忧伤的度过,不如正视现实,把握当下。很多潜台词没有明说,但读者已经了然于心。况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莱特。想法不同,何须约制,发散思维岂不更好?“做人,别把自己太当回事;做事,别把自己不当回事。”简单的换了两个字,说出了哲理。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做人是艺术,做事是能力。中国的艺术讲究中庸,而中国的能力追求最好。相信自己的能力,低调处理人际关系。看似复杂的道理,简单一句话带过,如是而已。
最后两章三少、森林,人物变了,人称变了。没有时刻出现的“我”,没有当下的社会场景,没有很完整的一件事,没有一个结尾,也没有发人深省的总结,有的仿佛只是一个故事。看似虚构的人物,虚构的情景,不怎么重要的发展,不怎么清晰的结尾,甚至有些随心到无所谓的态度。三少好像是一个很小很小的孩子,特天真,很多事情都不懂,有些傻乎乎的。故事也是一减再减,篇幅很短。森林一章十三出现了,与一只名叫大黄的黄狗对话,探讨“人生”,当然更多是抱怨口吻。
如同封面上那一串串脚印围成的问号,谁也不知道下一站在何方。国人总喜欢圆满,但当脚步的印迹画出一个圆时,是不是一切还需重来,一切都重归为零?“高楼不在远方,它就是故乡”,也许找一个适当的时机,留一份合适的心情,重走青春,重新开始,想着一个人的故事,悟着一个人的哲学。
《十三叔的哲学》读后感(八):生活哲学里的五味杂陈
江山/文
我不想把这本书的点纠结在哲学上,因为生活中处处是哲学,又何必在意它的理论与研究呢。再说了,哲学的乏味是人人皆知的,再好的学识那都是纸上谈兵,既然生活处处皆哲学,何不认真对待生活呢。所以,十三叔未曾咬文嚼字的长篇大论,而是通过生活的细节来挤出道理来,真实有立体感,带着人性的光芒。
上一篇:《西伯利亚训诫书》读后感10篇 下一篇:《好好说话2》读后感精选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