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屠夫”》读后感精选10篇(3)

  或许,他对这种同情和成见又是不屑的,“我是个凡夫俗子,吃五谷杂粮,生喜怒哀乐,人品与为人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高尚,只是马马虎虎,得过且过,所遇而安,不肯落井下石或者锦上添花。读过鲁迅一些杂文,先生的骨气没学下,却增长了不少臭脾气,喜欢城门洞里掮竹竿——直来直去,不会转弯抹角,阳奉阴违。”

  成名后,老陆便在地方县志部门重新工作,成为一个正式在编的国家干部。这种旱涝保收的公务员曾经是他多少日夜梦寐以求的指标,事到如今恰似梦一场。但是2016年,在知天命的年纪,老陆辞去了公职,和北大校友陈生继续卖肉。在柴静的采访中,他说最起码用了十年时间去理解“能上北大只能证明你学习比别人好,脑瓜比较聪明,在学习上有天赋。其他不能证明什么,社会上知识还很多,需要你在实践中不停地去**索、去学习。”

  估计这会儿老陆抖了抖烟灰,又开始收拾起了“壹号土猪”的摊子。我不知道这其中的滋味,只是这本屠刀下的文字让我尝尽了人生的酸甜苦辣。

  《北大“屠夫”》读后感(五):读《北大屠夫》:喜剧版的《活着》

  近日,因为近水楼台的原因,拿到《北大屠夫》一书,作者是轰动一时的“北大才子街头卖猪肉”的主人公陆步轩。

  陆步轩暴得大名后,出版了《屠夫看世界》一书,我是知道的,但完全没有去买一本看看的兴趣。先入为主的看法是,又一本借着刚得的名气出来消费观众的“快消品”而已。

  《北大屠夫》拿到手上,开始是从后半部随意翻读的,但看了几章后,就渐渐被吸引,直至手不释卷一气看完。这才知道本书就是《屠夫看世界》的再版,内容基本没有改动,但先入为主的看法已经烟消云散。

  陆步轩写的不是外面的世界,而是他那魔幻得不像现实的个人史,其中包含了时代的烙印、现实生活的厚重、以及他真实坦率的心路历程。以此观之,初版的书名,显然不如现在这个切题。

  一

  陆步轩,1966年生于陕西省长安县(现西安市长安区)一个村子里,八岁丧母,高中毕业时考取西安师专,主动放弃,复读一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

  1989年夏,陆步轩从北京大学毕业,在一种看不见的力量的笼罩下,他沿着当年进京求学的荣耀之路逆行,一路从首都到西安再到长安县,最后发配到长安柴油机配件厂,成了一名“借调”人员。

  此后,命运几经转折,陆步轩成了吃低保的闲杂人员,为了谋生糊口,卖起了猪肉。北大毕业生陆步轩戴着厚厚的眼镜挥刀卖肉的照片,瞬间震动了中国。

  一时间,争论蜂起:人才观、教育体制、分配体制、就业现状、用人体制、社会价值观,莫不在其中。

  陆步轩现象,很快就超出了他个人境况的讨论,而成了一个举国讨论、反思社会转型期诸多宏大主题的引子。时代的焦虑,在陆步轩身上得以聚焦、触发;陆步轩现象最后没有流于恶俗的猎奇炒作,关键即在此。

  二

  《北大屠夫》是本什么样的书?为什么值得一读?

  首先,是真实。不伪不讳不饰,秉笔直书,读之愈久则感之愈深。

  自2003年7月被媒体发掘成名后,陆步轩的个人境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入长安区政府修地方志,有了正式国家干部编制;名声如日中天,各地访谈不断,甚至被邀回母校演讲;

  但是,陆步轩还是那个自称的“老陆”本色,没有被名声搞得飘飘然。《屠夫看世界》是成名之初写下的作品,不平则鸣,忆及往事,对人事的指摘时有,其中对自己狼狈不堪的生活的描述,更是纤毫毕现。这次再版更名为《北大屠夫》,老陆一字不易,毫不顾忌如今身为名人的羁绊。

  其次,是幽默。与一般人以为的落魄者的印象大不同,老陆是个玩冷幽默的高手。

  话说,老陆下海之初,办装修公司,时常收不到账,事业不顺,老婆也来闹事,后来干脆就离婚了。一时间,蓬头垢面,堪比鲁迅笔下的“破帽遮颜过闹市”之义,成天窝在麻将馆度日。年关将近,手气极不顺,连输一个月,已“输得连年都过不去”。不死心,又借了4000元去一大场扳本,老天眷顾,当晚手气极顺,正赢得好不高兴时,派出所四个民警一脚踢开大门,闯将进来,众赌客要钱不要命,竟持板砖威胁警察,得以暂时全身而退。事后,害怕被追究,又各集资50元托人去请饭疏通。

上一篇:《Paper Towns》读后感10篇 下一篇:内证观察笔记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