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页的故事,游离散漫的讲述,我居然在两个多小时内看完了。
更重要的是,我看进去了。这两个多小时,我跟着故事里的Iris去了德国小村博茨哈芬她外婆的老宅,看到了她们祖孙三代女人们如何记忆如何遗忘,我仿佛变成了院子里的那颗苹果树,低头看着树下的爱情和疾病,并随之结出红色或白色的果子。
这是一个有关记忆、遗忘和真相的故事。但是我很不喜欢开头的那篇书评,非要给一个故事套上一顶硕大的政治帽子。
看看那些打动人的句子吧:
“午后的阳光穿过树梢,在房间里飘忽闪烁,映出淡绿色的光。地毡上的光影好似水波**,风从窗口掠过,我仿佛正坐在一条宁静碧绿的溪流里。”
“除了偶尔会有开门或放杯子的声音,此外就只剩寂静。那是一种风暴过后的寂静,就像一声枪响后的耳鸣。这寂静像一道伤口。”
“每个人能记住的事情都有一个上限。所以,遗忘也只不过是回忆的一种形式罢了。要是人们什么也不忘记,那就什么都想不起来。遗忘是一片汪洋,它环绕着记忆的岛屿。”
“在希腊语里,真相aletheia这个词隐藏着地狱之河,名叫忘川lethe。 (译者注:a-lethe-ia即无法遗忘的事情; lethe是哈德斯掌管的地下冥界中的河流,忘川。 鬼魂喝了忘川的水,就会忘记生前的事情)。 谁喝了这条河里的水,就会放下他的记忆,就像之前放下他的躯壳一样,然后准备在冥界开始他的生活。这么说真相就是没被遗忘的东西。但是偏要在没有遗忘的地方寻找真相,这有意义吗?难道真相不是更喜欢藏着记忆的褶皱和洞**里吗?”
《苹果籽的味道》读后感(五):不说什么了,德国总是有人写这些民族记忆的作家
我所在在高中有开德语课,所以这本书就成了老师推荐了解德国的良好途径。问同学借了之后没怎么翻,直到有个无所事事的上午,三个小时的消磨让我读完这本书。
曾看过《偷书贼》,也是一德国人写的,二战所带来的伤痛什么的。而《苹果籽的味道》呢,却是在破碎支离的回忆中陆陆续续地把一个家族史交待清楚了。罗斯玛丽和米拉的同性恋我看书的时候居然没读出来有这么一个事情,还是我回过去翻《归乡的蹊径》才知道的,代表的意义不懂,只感觉这家族很乱,命运多舛,正像德国的历史一般。
不说什么了,德国总有人写这些民族记忆的作家,正是因为他们骨子里沉淀的反思精神吧。
学校里看过德国电影《浪潮》,挺不错的,说是什么多前几年新纳粹主义的涌动起到警示作用。
然而德国不是世界上最有哲理的国家吗?像马克思。虽然纳粹好像和马主义没什么联系,终究德国人没有继承马克思的衣钵。狂热的纳粹让后人认为德国人没有主见,然而从文学作品里看到了那一代的迷茫、爱、死亡、遗忘、意外、外遇......
他们就这样**裸地把那个时代的德国解剖给德国人看、世界看。
好吧,我父亲也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使他初中刚刚毕业、阴差阳错也没参加高考。现在是个保安,这几天为低保审核而奔走。他脾气大,不懂我的想法.......
每个民族总会有民族记忆,只是,《苹果籽》畅销是纳粹的影响的太深了,对世界的影响太大了吧,或者是德国现在也挺牛气的.....
希望有个作家也写写长城民族,写写外国奢侈品的精致,也不必这又意思。你知道我说的是谁......哈哈
《苹果籽的味道》读后感(六):苹果籽的味道,遗忘与前行
初初读这本书,是真的比较平淡,逼着自己看下去,却又老是被其他事情所吸引,放下手中的书,但是后来重新拾起,慢慢读下去,你会发现这本书让你爱不释手,很想一口气读完它。
这本书讲述了伊丽斯祖孙三代女性的故事,配合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德国纳粹的忏悔、羞耻,女性地位的历史背景。爱情,**,生理生育,上世纪的德国小镇美丽风光,后花园的清新与甜美,这些都让人着迷!
其实,一开始,我就是冲着情节去的,这些穿插的情节叙述,从一个特别的视角带我们去观看、领悟上个世纪那个时候人们的一些生活场景,当时情怀。美丽却带电的的英格姨妈,无数男人被吸引却又不得近身;有魅力的哈瑞特姨妈遇上一个始乱终弃的医学生,成为单亲妈妈,坚强抚养女儿马瑞罗斯。主人公的妈妈自结婚以来就患上了思乡病。外婆跌落苹果树后渐渐遗忘记忆,却“清醒”的将老房子留给外孙女伊丽斯,自此展开了故事。
上一篇:俄罗斯风格小屋读后感10篇 下一篇:第一本经济学的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