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太空漫游》读后感10篇(2)

  “但是现在,只要武器存在,他也就活在借来的时间里了”

  这些句子实在太有张力了。

  从人类的起源到,巨大黑石的发现,人类探索黑石的奥秘,最后进入到某个卫星中永远沉睡,化作婴儿醒来,相对于茫茫太空而言,渺小的地球在未知的力量作用下,即将开始新纪元。

  人类的进化是在伟大到无法想象的高智商物种指引下进行的,在多年以后出土的奇怪巨石又标志着他们的不朽能力。

  作者的想象力令人叹为观止,那些星辰的运动,光影的或收缩或闪烁,黑暗和光的对比,浩瀚无边的宇宙带给人的恐慌以及未知力量的翻云覆雨,比寄蜉蝣于天地这样的句子更加宏大,在作者笔下,地球也不过是蜉蝣。

  这就是真正伟大的科幻作品吧,带给人无穷无尽的想象和对未知的探索,把人指引到一个仰望星空又敬畏宇宙的位置,那些细节的描绘和场景的构造实在是太美妙了,他没有自顾自构造出一个世界观,他只是在叙述某种可能性,某种能引发无尽想象的可能性。

  我们对宇宙的假想敢于动辄几百万年,但那只是在星辰的运行,没有生命存在的宇宙缓慢循环的前提下,一旦涉及到人类自己,百年就已经是尽头了。

  《2001:太空漫游》读后感(六):石火光中寄此身

  今年8月23日,刘慈欣凭借《三体》荣获雨果奖之后,对外宣布了一系列催生这部科幻小说的前人著作,其思想源头中就包括来自英国的阿瑟•克拉克爵士的这本《2001:太空漫游》。

  这本经典的科幻小说有大家熟悉的情节——地球文明探索太空,积极联络更高级的星外文明,结果招致毁灭性的打击。

  这本书之所以成为科幻小说中的经典,归功于作者将科学家、科幻小说作家、科普作家的三重身份融为一体,他以扎实渊博的科学知识为基础,以天马行空的想象为画笔,以引导大众接受常识的耐心,让读者借由书中角色的眼耳鼻舌身意,仿佛亲身进入宏大无限的外太空探索之旅,每一个感官都得到庞大、传神、真实的细节**,精神世界受到了震撼与洗礼。

  LP(神经语言精神学)强调,人可以通过“换框法”来突破眼下的琐碎、狭隘、偏颇,获得精神层次的超越。哲哲觉得,通过阅读阿瑟•克拉克等科幻大师的著作,可以达到“换框”的目的。

  当内心压力需要得到排遣时,可以独上高楼,仰望星空,默念白乐天《对酒五首》第二首:“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随贫随富且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

  《2001:太空漫游》读后感(七):人类是智慧生命吗

  以前看过2001太空漫游电影,除了震撼于太空场景,没有细想电影本身想表达的,直到现在重新看了小说,才有了自己一点肤浅的理解。

  当远古人猿拿起骨棒时意味着人类智慧的启迪,在书中这个启蒙是由石板完成的,某种智慧创造的石板。全文并没有对这地外智慧有任何正面的描写,有的只是黑色的石板和后来在红巨星上的飞行物。没有正面的描写反而给人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间,如书中所写"心智最终可以摆脱物质,就和血肉之躯一样,机械躯体也不过是跨入另一种存在形态的垫脚石而已----许久之前,大家称之为"灵魂"的那个存在。接下来,如果还有比那更进一步的超越,那唯一可能的名称就是上帝了。"智慧的存在不一定是生命的形式,在浩瀚的宇宙中却选择红巨星作为生存地,说明至少这智慧不像人类一样,甚至可能都不是生命的形式。这也说明了宇宙的无限可能。

  反过来说,人类是这未知的智慧所启蒙的,甚至可以说是其引导出来的智慧,那人类是否真的能称之为智慧生命吗?哈儿只是人工智能,但其毫无疑问可以通过图灵测试,并且最终哈儿"背叛"了,杀了发现号上的宇航员,从这个角度看哈儿真的还只是单纯的人工智能吗?是否哈儿也是能称为智慧的存在?如前文所说,人类的智能是由未知的智慧启迪的,就像人类创造哈儿这样的人工智能一样,人类是否也是某种智慧创造的"人工智能",人类真的是智慧生命吗?

  《2001:太空漫游》读后感(八):神一般的存在

  刚看到书名时,很担心2001太空漫游对2016年的读者还有吸引力么?

  事实证明,大神之为大神,其实力是经时间考验证实的。克拉克神令书封上的句子成为事实陈述而非销售广告。

上一篇:《文明》读后感10篇 下一篇:鸿门宴读后感精选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