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晖园调查报告活动总结
寄庐、笔生花馆、小蓬瀛等组成私密性较强的清幽宅院空间。整个园林空间变化丰富,
建筑布局自由,流线组织灵活,庭园虽大小不一,形式各异,但互为渗透、穿插,园中有园,景深意浓。
2.1清晖园的布局艺术
清晖园现有面积只有7700平方米,所谓“八九亩余”,就是一个相对狭小的空间。所以清晖园的布局,是以荷池为中心,四围建筑形成一个四合院的形式。而在这个四合院的东边,高树掩映之下,又“藏”有三组庭园。所以也是步移景换,园中有园。
总体上这是一个相对规则的园林布局,不过因其有“藏”,也不乏错落、深曲的传统妙味。这大概就是清晖园的奥妙之处了,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怎样做到不拥挤、凌乱,而且又繁复、深曲呢?江南园林之繁复、深曲,首要条件在于有个相对较大的空间。而岭南园林面积相对狭小,要造出繁复之趣而又不致仄迫,实不容易。这就是为什么哪怕一些岭南园林名作,也难免捉襟见肘,多少显出委屈之感。
清晖园的布局艺术[2],显然,应该归功于对焦点透视与块面结构等属于西洋绘画技法与经验的学习、借鉴。这在中国园林艺术中可以说是非常稀有、罕见的。而在一个焦点透视的整体布局中,又暗藏着一些不经意的庭园小品,所以同样也有传统园林艺术散点布局的意味。用了焦点透视,整个园子就显得紧凑有致,不至于臃肿、杂乱。那么如何实现传统园林的那种散点、错落有致的趣味呢?这里用了一个“藏”字,就是把许多庭园小品藏起来,观赏者看是看不到,只有在实地游园的时候才知道它的存在。这样,整个园子看上去是一个味道,游起来却又是一个味道。看上去的紧凑、集中,甚至可以说是颇为齐整、雅致的,游起来却
是出乎意料,随处都有悬念,常产生“柳暗花明又一村”感觉。所以,清晖园的布局,是结合了焦点透视与散点透视两种布局手法的特点,而调节这两种布局手法的矛盾,就用了个“藏”的要诀。
其实散点透视手法总是容易导向一种散乱的布局效果的,所以传统的中国园林,“藏”
字一向是个最重要的布局诀窍。“藏”做好,那就不会一览无余,深得园林艺术深曲的趣味。而“藏”得不好,就必然显得拥挤、仄迫,给人压抑、委屈的感觉。
2.2清晖园的山水之道
清晖园的相地,可算是天造地设。可是,我们今天在清晖园里已经很难感觉到此处的风水形胜,因为四周都是城市,高楼大厦林立,大大阻碍了视野。不过,可以从历史书册中看出,清晖园的当年,是地处凤城南郊,远离闹市,僻静而幽远。更重要的是,四周视野广阔,三面环山。置身亭台楼阁,随时均可远眺群山青黛。三面环山,东为太平、神步,西为梯云山,南为凤山。东边的太平山建有双塔,也可借入清晖园中。
当然,上面的都是记载,今天的清晖园已经很难见到园外山景了,要感受清晖园的山水之道,需要借助你的想象力才行。
园林的山水之道,山为首要者,次则理水。
这里的水景,主要是园子中心位置的一方水池。这水池面积大约占了整个园子的四分之一,而且居于中央,大多数建筑都是环池而设的,地位显然十分重要。灵动的水景,容易激发文人的诗意与灵感。而清晖园呢?它主要是一个生活园,特别是这个以荷池为中心的“四合院”,园主人的生活,是其首要的功用。所以这里的水景之用,一为避暑,二为垂钓,文人雅集似乎也有,看来却还在其次。此外,龙家**世家,后来主人做了官,居于城市,可是心里一直都有农夫野老的趣味,所以这池子有时甚至还改造为田亩,用以种稻,以闻稻花之
香。
看来清晖园的园林之胜,是在清幽阴凉,以生活实用为目的,而并不刻意追求江南园林那种轻灵曲蔓的审美感觉的,所以其特色在于深池高树。江南园林理水而求曲水漫流,大约只是出于审美的需要,而就实用论,曲水为什么就优于静水,不规则的池塘为什么就优于规则的方塘,恐怕没有人能说出个所以然来。清晖园的中心水景为一方池,在龙氏看来,大概池子是方是圆不要紧,要紧的是幽深,能够蓄上足够多的水量。而配上高树密荷,这便有清幽荫凉之效了。
3园林景色
3.1入口
清晖园的荷塘南角有一小门厅,这便是古时清晖园的入口。既是妨从古时清晖园的原入口开始作一番探访。从华盖里直街横折,走一段路程,便可来到古时清晖园门前。门厅上至今还悬挂着一块清代书法大家何绍基题写的“清晖园”牌匾,牌匾古朴,“清晖园”三字笔力遒劲,实为大家风范,仰慕之情不禁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