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范文大全  >  调查范文  >  调查问卷范文  >  2017年扫黄调查报告(精品)

2017年扫黄调查报告(精品)

发布时间:2019-04-11 22:19:52

  在进景区方面,通过设立宣传栏,张贴警示牌、宣传标语和发放宣传彩页等形式,普及“扫黄打非”法律法规知识。每年,文化执法人员联合景区“扫黄打非”巡查员开展对演出、出版物市场的执法监管活动达40余次。特别是在旅游**期,加大联合巡查频度和处罚力度,纯净了景区文化环境。峄山风景区在景区门票上印制了“扫黄打非”宣传口号,向每一位游客宣传“扫黄打非”知识;加强了对峄山古庙会文艺演出的监管,开展了“文明使者”、“美德游客”等评选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景区形象,景区收入年增长达20%以上。

  为推动“扫黄打非”进基层、接地气,我市还举办了“扫黄打非”曲艺作品有奖征集活动,向社会征集曲艺作品30余件,精选了6个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文艺作品,组织专业剧团和庄户剧团进行排演,全年开展“扫黄打非”进基层文艺演出30余场次。同时,拍摄了“扫黄打非”进基层公益宣传片,利用农村公益电影在村、社区巡回放映6000余次,观看群众达40余万人次。开通了“邹城扫黄打非”公众微信,印发了“扫黄打非”宣传知识“一本通”、义务监督员“掌中宝”、制度“一口清”23000余份,提升了“扫黄打非”工作的社会关注度和群众知晓率,营造了健康向上、规范有序的文化环境。

  四、落实责任,严肃问责,切实保障“扫黄打非”进基层成效

  “扫黄打非”进基层是巩固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阵地的有效途径,是维护群众利益并获得群众支持的重要举措,必须落实各级党委党组的责任,严肃追究不履职、不尽责的行为。

  一是落实工作责任。明确中共《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要求和《关于*推进“扫黄打非”进基层的指导意见》部署,强化党委、党组抓“扫黄打非”进基层责任,落实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和分管负责人的直接责任,把“扫黄打非”进基层列入党委、党组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制定具体工作推进计划,切实做到领导到位、措施到位、人员到位、经费到位、责任到位。

  二是严格督导检查。全市“扫黄打非”动员会议后,对各镇街、各成员单位实行每周一调度、半月一督查,一月一总结,全面掌握工作推进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落实,并将发现的问题逐一反馈镇街、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层层传导压力和责任,真正使“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沉下去、抓得牢、有成效。先后3次召开有关镇街、村居、学校、景区和企业负责人协调会议,进一步夯实“扫黄打非”进基层责任,把每一项任务细化到人、落实到天,实行挂图作战,完成一项销号一项,切实把各项工作做扎实、做到位。

  三是强化考核奖惩。将“扫黄打非”进基层成效纳入基层党建、文明创建、综合治理、美丽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等工作的检查考评范围,作为检验精神文明创建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果的重要指标,列入年度科学发展观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工作不负责任、推诿扯皮,甚至失职渎职,造成工作流于形式、没有实质进展的,依据《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严格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通过“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的开展,在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中弘扬了正气,传递了正能量,激发了内生动力。一是形成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全市上下团结一致,抢抓机遇,奋力争先,汇聚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力量。二是形成了健康清雅的文化环境。先进文化占领了基层阵地,全市各类业余文化队伍达180余支、骨干文化骨干2万余人,带动群众60余万人次,群众参与文化生活的**不断高涨,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满足。三是形成了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社会治安持续好转,去年以来,“黄、赌、毒、暴、邪”案件同比下降23%,治安案件同比下降5.1%;刑事案件同比下降10%,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四是形成了转型跨越的经济环境。优秀传统文化的持续弘扬,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四新经济”的应运而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不竭动力。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30.7亿元,增长8.8%;地方财政收入完成67.1亿元,增长10.3%;固定资产投资417.1亿元,增长16.1%。今年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28.3亿元,增长7.9%;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8.9亿元,增长6.1%;固定资产投资231.1亿元,增长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