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法规

    1、撤销对外贸易经营者《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表》。

    2、有关管理部门停止对严重失信主体服务贸易项目给予政策支持。

    3、失信主体申请适用海关认证企业管理的,不予通过认证;对已经成为认证企业的,按照规定下调企业信用等级。

    4、失信主体在办理相关海关业务时,对其进出口货物实施严密监管,加强单证审核、布控查验加工贸易担保征收或后续稽查。

    5、质检部门对严重失信主体的注册资质申请审慎受理,对责任主体申报的进出口商品实施加严检验检疫措施。

    (五)其他联合惩戒措施

    1、将失信主体的失信状况作为设立商业银行或分行、代表处以及参股、收购商业银行审批时的审慎性参考依据。

    2、在审批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的设立和变更持有5 070以上股权的股东、实际控制人,以及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时,依法将失信主体的失信状况作为重要参考依据。

    3、将失信主体的失信状况作为发起设立保险公司和变更股权、实际控制人的审慎性参考依据。

    4、在上市公司或者非上市公众公司收购的事中事后监管中,对有严重失信行为的责任主体予以重点关注。

    5、依法限制严重失信主体取得政府供应土地。

    6、依法限制严重失信主体参与政府采购活动。

    7、依法限制严重失信主体参与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投标活动。

    8、对严重失信主体发布的广告要予以重点监管,经核实是虚假违法广告的应立即责令停止发布,依法查处。

    9、将失信主体的失信状况作为其融资或对其授信的重要依据或参考。

    10、将失信主体的失信状况作为审核股票发行上市及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开转让时的重要参考。

    1 1、将失信主体的失信状况作为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等外汇额度核准与管理的重要参考依据。

    12、将失信主体的失信记录作为申请发行企业债券及公司债券,在银行间市场发行债券的重要参考。

    13、相关监督管理部门依法依规加大对失信主体日常监督检查频次和提高随机抽查概率。

    14、失信主体变更名称的,将变更前后的名称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公示。

    1 5、限制严重失信主体取得认证机构资质,限制其获得认证证书。 

    1 6、依法限制失信主体享受财政补助补贴性资金和社会保障资金支持。

    1 7、对失信主体,限制其参与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

    1 8、对严重失信行为相关责任人,限制其担任国有独资公司董事、监事及国有资本控股或参股公司董事、监事和国有独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及提名为国有资本控股或参股公司董事、监事建议人选。

    1 9、对失信主体,限制其参与评先、评优或取得各类荣誉称号;已获得相关荣誉称号的予以撤销。

    20、将失信主体相关失信信息作为选择参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参考。

    2 1、将严重失信主体及责任人相关失信信息作为相关机构及其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享受优惠性政策时的审慎性考量因素。

    三、联合惩戒的实施方式

    国家发展改革委及相关各部门通过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定期向签署本备忘录的相关部门提供对外经济合作领域严重失信主体和责任人的相关信息,并按照有关规定动态更新。同时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商务部、外交部及相关部门网站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信用中国”网站等向社会公布。各部门按照本备忘录约定内容,依法依规对对外经济合作领域严重失信主体和责任人实施联合惩戒。同时,逐步建立惩戒效果定期通报机制,有条件的部门定期将联合惩戒实施情况通过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共享。

    四、其他事宜

    各部门应密切协作,积极落实本备忘录,制定对外经济合作领域严重失信主体和责任人相关信息的使用、撤销、管理、监督的相关实施细则和操作流程,指导本系统各级单位依法依规实施联合惩戒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