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法规

对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8361号建议的答复

财会函[2017]6号      2017-6-26

单桂双代表:

  您提出的第8361号《关于修改会计准则,为国企改革提供精准“度量衡”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 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感谢您对会计工作的关注! 您通过分析国有资产价值评估和计量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发挥会计准则在国企改革中的“度量衡”作用,并从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无形资产计量、企业价值评估及估值方法等四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您的建议很有参考价值,有的已在现行会计、资产评估管理工作中体现,有的将在下一步工作中研究、吸收和采纳。

  一、关于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通用规则的接轨

  (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已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质趋同。我部先后于2005年11月和2015年11月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签署联合声明,确认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质趋同。另外,2010年4月,我部发布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承诺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修订与制定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保持同步,以保持持续趋同。同时,我部高度重视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工作,年报分析显示,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自2007年1月1日实施以来,陆续在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大中型企业平稳有效实施,这一成果也得了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2008年5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派专家对中国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进一步确认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平稳有效实施的结论。2009 年10月,世界银行就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和有效实施情况发布评估报告,明确指出:“中国改进会计准则和实务质量的战略已成为良好典范,并可供其他国家仿效”。

  (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欧盟、香港等方面实现了等效互认。在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的基础上,我部积极推动企业会计准则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会计准则的等效互认。2007年12月,内地与香港签署了联合声明,实现了两地会计准则的等效互认。2012年,我国与欧盟作出决定,认可中欧双方会计准则最终等效。企业会计准则的等效互认,有利于促进双方经贸往来和资本流动,有利于企业降本增效,并进一步证明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是实质性趋同的,符合国际惯例。

  二、关于明确土地资产等企业资源政策与法规的模糊地带

  《建议》中提到的国有土地资产、品牌资产、渠道资产、经营权资产、技术资产等,一般可归为无形资产,对此,现行会计、资产评估准则已有相关规定。

  关于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财政部印发了《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财会[2006]3号)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财会[2006]3号)。其中,无形资产准则对土地使用权等无形资产的确认、计量和列报做出了规定,要求无形资产按照外购成本、自行开发成本或协议约定价值等确定入账价值;企业合并准则规定了企业合并中取得的特定经营执照以及可单独出售或处置的注册商标等无形资产的计量要求。

  对于涉及评估的无形资产,中国资产评估协会(以下简称中评协)于2008年印发了《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和《专利资产评估指导意见》( 中评协[2008]217号),于2010年印发了《著作权资产评估指导意见》(中评协[2010]215号),于2011年印发了《商标权资产评估指导意见》(中评协[2011]228号),于2015年印发了《知识产权资产评估指南》(中评协[2015]82号),于2016年印发了《文化企业无形资产评估指导意见》(中评协[2016]14号);另外,财政部于2009年会同国家工商总局印发了《关于加强以非货币财产出资的评估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企[2009]46号)。上述文件对有关无形资产的评估做出了规定。

  当然,正如《建议》提到的,品牌资产、渠道资产等无形资产由于自身的复杂性、多样性等,目前在会计、资产评估上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国际上也一直高度关注。我们将通过加强与国际方面的沟通交流、不断完善现行相关制度等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三、关于将企业评估值作为国企改革价值评估的重要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