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泛开展宣传推广。办好第二十届牡丹文化节、第三届中国石磨豆花美食文化旅游节、瓜果采摘节,丰富旅游节庆营销活动。充分利用石磨豆花、角雕、竹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垫江晚柚、赵牛肉等本土品牌,深度开发特色旅游商品。用活“两微一端”,积极筹办媒体进景区活动,主动参加市内外宣传推介活动,不断提升垫江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六)以市场培育为关键,发展壮大商贸物流
充分发挥区位和产业优势,以业态品质提升为突破,不断完善市场体系,大力发展电商物流,全年培育市场主体8000户,加快建设“渝川东部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
加快市场体系建设。全面建成协信·星光天地购物中心,加快建设红星美凯龙·爱琴海购物公园、中农联·渝东国际农贸城,重点引进汽车仓储物流项目。大力开发牡丹湖社区商圈、高铁站前商务区。规范化建设长龙家居市场,打造家居特色小镇。推进社区便民超市、乡镇商贸中心建设,统筹城乡商业协同发展。
做优特色消费品牌。巩固“中国石磨豆花美食之乡”创建成果,完成国家地理商标注册工作,扩建石磨豆花小镇,开发“石磨豆干”等特色产品,支持“垫江石磨豆花”走出重庆、走向全国。加快“牡丹人家”休闲消费品牌建设,改造提升民宿农家乐10家。培育夜市消费品牌,推进夜市街区建设。
推动电商升级发展。推进“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建设,引进电商供应链企业,提高网销产品竞争力。依托“四季鲜”“购垫江”等本土电商平台,引导小农户进入大市场。加快电商产品库建设,实现入库产品200个以上。鼓励线上线下市场融合发展,支持“土货公社”“东湖渔具”等本土电商企业做大做强。
(七)以改革开放创新为动力,持续**发展活力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坚持抓改革、促开放、求创新,不断增强发展动力、活力。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进一步清理过剩产能。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推行“全渝通办”,推动“最多跑一次”政务服务改革全覆盖。建立政企双向沟通长效服务机制,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落实民营经济发展帮扶措施,实施“涉企减负30条”“电气15条”“支持实体经济企业18条”等惠企政策,引导企业参与“直购电”等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开展集中走访精准服务民营企业活动,完善县领导定点联系重点民营企业机制,“一企一策”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健全常态化“政银企”对接机制,用好用活“助保贷”,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引导社会资本支持实体经济和项目建设。推动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
坚持扩大对外开放。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利用“西洽会”“厦洽会”等平台,加强同国内外企业和行业协会交流合作。聚焦中国企业500强、行业百强、上市公司,瞄准总部型经济,实施精准招商。强化与长寿、梁平合作,深化龙溪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工作。加强川渝“两地四方”合作,促进明月山生态旅游开发等产业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广垫忠黔”“长垫梁”铁路和“垫涪”“垫大”高速公路等项目,推动“垫丰武”高速公路开工建设。
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发展科技金融,推进种子基金免息贷款,加快知识价值、商业价值信用贷款体系建设,促进创新创业项目和中小微企业发展。培育科技型企业30户、高新技术企业2户,建设创新平台2个,实施大数据智能化应用项目3个,组织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20个。支持辉虎科技申报重点实验室、圣皓机械申报企业技术中心。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创建重庆名牌产品3个,推动“垫江产品”向“垫江品牌”转变。
(八)以人民为中心,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
聚力实施精准脱贫。落实“五个一”联系帮扶机制和“五个一”工作推进机制,强化贫困人口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实现871户2289人脱贫越线。引导贫困户发展特色种植2.5万亩、畜禽养殖1万头(只)。修建生产生活便道59公里,安装自来水155户,改善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落实医疗、住房、教育、就业等扶贫政策,推动贫困人口救助兜底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