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整合部门职能,下沉工作资源,做实镇街网格化管理。健全城市管理法规体系,推进基础设施、园林绿化、地下空间等行业标准统一、相互衔接,制定洒水降尘、共享单车管理等政府规章,实现管理标准精细化。下足“绣花”功夫,对主干道、城市主要出入口、城轨站点、口岸、机场等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提升。统筹规范供电、供水、电信、燃气、道路等各类标牌标识以及监控监测设施的建设设置。严控新栽大树、名贵树,合理移植现有树木,绿化美化更多通过撒种、育苗,营造花开花落、色彩丰富、四季更迭的自然生态景观,建设名副其实的花园城市。建立环卫保洁长效机制,提高环卫机械化水平。开展背街小巷专项整治,及时修复破损市政设施,不留卫生死角、不留管理盲区,确保每一个角落、每一寸土地都有人管理和服务。推进“厕所革命”新三年行动计划。用铁的手腕强化违法用地、违法建设整治。加强工地管理,杜绝施工扰民。支持有条件的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加快智慧城市应用项目建设,推进城市智能化管理。

  巩固提升生态优势。推进“公园之城”和“千里绿廊”建设,新建20公里健康步道、40公里林荫道、9个乡村绿化美化点。建设百里碧道,打造绿色水域岸线空间。推进海绵城市试点建设,继续做好中欧低碳生态城市综合试点工作。建立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逐年递增机制。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深化水环境综合治理,开展“五清”专项行动,力争完成17条黑臭水体整治。启动富山第二水质净化厂建设,加快井岸、白藤、新青等水质净化厂提标改造,完成香洲、拱北、吉大、南区等水质净化厂提标改造。深化排水管理体制改革,启动排水设施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全面推进管网清淤和病害治理,新建改建污水管网610公里。推进土壤污染防治,重点做好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分级分类管控、安全利用及治理修复工作。强化危险废物规范化处理处置监管,力争实现固体废物100%自主处理。加快推进中信生态环保产业园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和环保生物质热电工程二期建设,开工建设污泥处置中心一期、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和餐厨垃圾处理一期工程。巩固提升空气质量,常态化落实工地管理“六个100%”,强化工业废气治理,持续整治“散乱污”企业,严惩偷排偷放,保住“珠海蓝”金字招牌。

  (七)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提高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积极应对就业形势变化,完善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制定公益性岗位管理办法,加大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力度,有效促进在珠高校毕业生留珠就业创业,开展重点企业职业技能精准培训。落实工匠培育计划,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实施“粤菜师傅”工程,建设5个培训基地。稳步提高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提高至每人每月430元,低保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不低于1020元。基本医疗保险补贴提高至每人每年590元。在全省率先实施附加补充医疗保险。探索建立工伤保险长期照护制度。加快推动市级养老服务机构及市社会福利中心二期建设。加大住房保障力度,拓宽住房保障覆盖面和保障形式,完善保障性住房管理平台建设,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供应与保障体系。

  大力发展教育卫生事业。推进基础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省级试点工作,出台西部地区教育振兴攻坚行动计划,落实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学前教育第三期行动计划。新增公办学校10所、改扩建学校12所,新增学位17320个。推进名师培养工程,试行合同聘任制教师管理模式。对接产业需求,优化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建设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办好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建设高水平大学,推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海洋科学等楼群建成使用、北师大珠海校区秋季招生。实施“健康珠海2030”规划,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服务。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推进精准疾控。支持市人民医院、中大五院进军省高水平医院建设“登峰计划”,加快推进市人民医院科研综合楼及放疗中心、市妇幼保健院异地新建、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及配套道路建设,稳步推进市西部医疗中心建设。强化基层卫生服务,推动中医药适宜技术基层全覆盖,开展国家基层高血压医防融合试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