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四)深化融合,精准发力,推动乡村振兴。编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夯实产业振兴基础,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推进四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29个特色园区建设,集聚土地、资本、科技、人才、信息等要素,形成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农业全产业链。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大力推进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土地流转率、托管率分别达到35%、30%。加大农业项目招商引资力度,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特色加工,积极发展农业“新六产”,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家以上。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市级以上合作社15个、“一村一品”示范村镇5个。继续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新增为农服务中心4处。围绕主导产业,擦亮农业品牌,新增“三品一标”认证10个,培育省级以上知名品牌或区域公用品牌2个。认真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加快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升级,积极创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三权分置”,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保障农民财产权益。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强化乡村规划引领,规范乡村建设管理;依托压煤村庄搬迁、土地增减挂钩,整合各种涉农资金,推进“两新”融合发展,提升村镇发展水平。坚持因地制宜、稳步推进的原则,建设符合现阶段发展实际、群众满意的美丽乡村;年内打造5个以上省级美丽乡村,每个乡镇至少打造1处示范片区,全县重点打造2个以上市级示范片区。深化农村“七改”工程,*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着力加快257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容村貌。实施配农网建设工程115项,推动城乡电网高质量均衡发展。*推进省级森林城市创建,新增造林面积3万亩以上,新增森林乡镇3个、森林村居43个。深化路域环境综合治理,进一步完善“路长制”,打造“畅、安、洁、绿、美”的路域环境。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坚持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衔接融合,完善长效机制,强化政策支持,巩固贫困人口“三保障”水平。深化产业扶贫,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农业基地;推进“扶贫车间”转型升级,逐步把扶贫车间建设成“发展车间”“致富车间”。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推动贫困群众由稳定脱贫向逐步致富转变。

  (五)守住底线,重点攻坚,推动持续发展。牢固树立底线思维、红线意识,健全完善工作机制,集中打好攻坚战,努力推动经济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持问题导向,坚决抓好环境突出问题整改落实。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狠抓燃煤、工业、扬尘等重点领域污染治理,确保完成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任务。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深化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完善河道巡查管理长效机制;加大环保基础设施投入,提高污水处理能力,确保主要河流水质稳定达标。加强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持续改善土壤环境质量。开展“清废”行动,严厉打击固体废物、危险废物非法处置行为,坚决遏制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对青龙山等废旧矿山实施治理,消除地质灾害隐患,逐步恢复区域生态环境。健全环境监管网格化体系,强化追责问责,落实环保监管责任;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坚持以零容忍的态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绝不以破坏环境、牺牲子孙后代利益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的发展!

  守好金融安全底线。健全金融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大力实施破圈断链工程,防范化解企业资金链、担保圈风险。持续加强金融监管,加大风险隐患排查力度,严厉打击恶意逃废银行债务行为;加快构建诚信体系,健全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机制,加大对失信被执行人的惩戒力度,让失信者名誉扫地、寸步难行,付出高昂代价。加大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强化政银企对接,解决好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强化安全生产管理。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扎实推进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继续采取我县探索总结出来的“专家+观摩+讲评”安全监管模式,加大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治力度;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坚决遏制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加强安全文化宣传教育,加快安全教育体验基地和安全文化主题广场建设,全面普及安全知识,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推进省级食品安全先进县创建工作,大力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让人民群众买得放心、吃得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