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加快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认真念好“两业经”,全力打好产业转型组合拳。
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以十大工业项目为引领,全力推进产业项目落地建设,巩固提升高端制造、生命健康两大支柱产业,发展壮大通用航空、新材料、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确保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保持在50%以上。鼓励大企业建设企业级云平台,依托陀曼智造、康立科技等信息工程公司建设行业级云平台,大力发展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力争新建智慧工厂3个、数字车间10个,加快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积极打造具有新昌特色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全面推进全省振兴实体经济(传统产业改造)试点县建设,以智能制造为主抓手,深化“数字化制造、平台化服务”的新昌模式,*推进轴承行业智能制造“百企提升”行动,抓好纺织纺机等行业智能化改造推广,加快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进程,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统筹推进标准强县、质量强县、品牌强县建设。
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更加突出旅游发展主题,围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坚持全域布局、全景打造、全业融合、全民共享,以打造浙东唐诗之路精华地为统领,全力打响天姥山文化旅游品牌,力争成为全省大花园建设的排头兵。点上做强核心景区,大佛寺景区围绕提品质,实施景区亮化、水域景观提升等工程,提升游客旅游舒适度;十九峰景区围绕强业态,更大力度开展旅游招商,实施景区建设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景区特色商业街、游客中心、路网工程等基础配套,着力打造十九峰核心景区升级版;天姥山景区围绕系统开发利用,高标准编制景区整体开发规划方案,启动古驿道修缮等项目建设。面上做活全域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加快推进3个省级旅游风情小镇、20个省**景区村庄建设,建设一批高端精品民宿,着力打造摄影写生全景地、天姥山居体验地、农特产品品购地等特色旅游目的地。同时,强化配套服务,着力做深留客文章。
培育壮大企业主体。落实各类涉企惠企政策,加大民营企业帮扶力度,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着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开展“走企连心”服务活动,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提振企业发展信心。*推进“123”企业培育工程,持续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着力打造一批顶天立地的龙头企业,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的优势企业,力争IPO过会2家、“小升规”30家。加快中小微企业园建设,全年新增标准厂房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全力破解中小企业用地难题。
(三)深化科技创新,培育创新发展新引擎。以国家创新型县建设为抓手,深化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全力打造新昌科技创新2.0版。
聚合创新源头活水。进一步做深产学研合作,推进新昌高校研究院集聚园(研究生园)建设,建成浙江工业大学和中国计量大学新昌研究院,积极引进武汉纺织大学、河南科技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入驻新昌,服务企业创新。强化创新主体培育,继续实施上市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五年“三倍增”计划,力争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5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60家以上。实施人才新政,拓宽招才引智渠道,举办第二届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新引进研究生以上人才300人。依托新昌技师学院,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加快培养一批实用型高技能人才。
建强创新载体平台。扎实推进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建设,加快科技成果在新昌落地转化,全年实现技术交易额2.8亿元以上。加快布局“1+5+N”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成轴承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谋划建设胶囊、纺机等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支撑相关产业创新发展。大力发展双创平台,培育市级以上众创空间3家以上,建成浙大紫金众创小镇新昌科创港,吸引更多的创新资源向新昌集聚。继续实施规上企业产学研合作、发明专利、智能制造、研发机构和中高端人才“五个全覆盖”,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100个以上,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5件以上,新增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8家以上,切实提升企业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