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更大力度推动改革创新。纵深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推进传统产业转型,促进品质提升,力求物有所值、物美价优,实现“存量变革”;大力支持新技术、新模式、新经济、新业态发展,实现“增量崛起”;坚持种养加结合、农工商互促、产供销一体,实现“变量突破”。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构建“一窗受理、一表申报、一章审批、一次办结”审管联动新机制,推进“多证合一、证照联办”,加快县乡村政务服务“一张网”和标准化建设,实现政务服务“一网覆盖、一网通办、同城通办”。贯彻“先立后破、不立不破”的原则,全面完成机构改革任务,推动税收征管、投资融资、财政绩效、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国资国企、农垦林场、企事业单位公车等改革走深走实,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机构职能体系,实现改革与发展互促互进。
——以更宽视野扩大开放合作。抢抓长江经济带和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的重大机遇,主动承接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加强与北京密云、黄石大冶对口协作,建立招商引资、人才培训、科技交流、经贸合作长效机制。加强与鄂渝陕周边县市的互动合作、互利共赢。加强与武汉商学院、仙桃职业技术学院等高等院校的结对帮扶。加强与国开行、农发行等央企国企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政企合作。
——以更实行动优化营商环境。认真贯彻中央、省、市民营企业座谈会精神,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全面落实“六大举措”。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具体办法,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降低用能、用地、用工、物流、制度**易等成本,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让企业轻装前进;健全担保体系,拓宽融资渠道,完善金融机构绩效考核与小微信贷投放挂钩的激励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不盲目停贷、压贷、抽贷、断贷,扩大再贴现融资额度,优先满足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全年净增企业贷款10亿元;组织实施“百名干部进百企、服务产业促发展”活动,建立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重点帮助企业协调解决融资、人才、转型升级、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突出问题,保障企业家合法的人身和财产权益,保障企业合法经营,让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吃下“定心丸”,放心投资、开心创业、专心生产、安心经营。
(三)精耕细作,推动产业融合增质效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新建茶叶基地2万亩、生漆基地2.5万亩、中药材基地2万亩、魔芋5000亩、高山蔬菜15000亩,改造茶园2万亩、管护核桃基地5万亩,发展林下养蜂8万箱,落实烟叶生产4.5万担,力争食用菌达到6000万棒,实现农业总产值65亿元以上。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建设高标准农田5万亩,夯实产粮大县基础,合理调整“粮经饲”结构,稳定粮油生产,着力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推进全国、全省茶叶特优区项目建设,争创全国产茶大县。抓好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创建工作,创建融土壤改良、质量追溯体系、“三品一标”认证、检验检测为一体的综合示范基地2万亩。培育名企名店名品,新增省以上名牌1个、复评1个、有机产品认证10个,申报创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推进农村土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盘活农村资产。实施“三乡工程”,加大对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力度,发展家庭农场20家、专业大户80家,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壮大工业经济实力。突出全要素支撑、全产业链布局、全地域谋划,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自主创新,促进“小进规、个转企、规改股、股上市”。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家、创新型示范企业15家、新增市级以上企业研发平台2个以上,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5亿元。推进工业园区扩园并区,完成金铜岭园区东西大道工程,配套建设标准化厂房。推进百合种植与深加工、食材加工、锂电子电池、电容生产、风力发电、干热岩地热资源开发等项目建设,巩固提升农产品加工、电子科技、清洁能源产业;促进芙丝水项目、医药化工产业园达产达能,夯实“百亿水产业园”“百亿医药产业集群”发展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