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提升三产。继续完善商贸物流基础,加快华源物流园二期、五星级酒店、二手车市场等建设。积极推进华源医药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工作,利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和“一带一路”平台增加进出口,促进我县外贸结构调整。扶持马集发制品产业园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鼓励扶持一批医药骨干企业进一步抢占国际市场。巩固电子商务进农村全覆盖成果,建造“京东·太和馆”。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电商”模式,重点支持和培育一批基础扎实、成长性好的农村电子商务企业。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和产地市场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体化经营,建成“网上农批市场”。培育商贸限上企业41家。
三、聚焦文明创建,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城市。围绕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园林城市、国家级森林城市,丰富城市内涵,提升城市品位,拓展发展空间。
大力推进片区建设。掀起大拆迁,围绕城乡建设、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等深化拆违拆旧专项行动,确保拆一处、成一处、建一处。切实增强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坚决查处擅自改变规划建设行为。全面开展城市功能修补和城市生态修复试点工作,*推进“多规合一”。高标准完善河西新区基础设施,适时启动吉祥西路、光明西路、泰昌路等河西9条道路建设。启动高铁新区建设。完成高铁站前广场及快速通道工程,争取规划建设的徐淮阜高速公路设立太和东出入口,谋划建设高铁站至高速公路出入口连接线,实现高铁、高速无缝对接,推动太和跨入高铁时代。建成卫星城新安路、和顺路等12条,22公里道路。完成颍南滨河路新建、太任路拓宽工程。新建改造城区文明路、友谊路、光明路等10条道路。高标准规划重建一桥景观桥。加快老城区改造步伐,规划建设以皖北民居元素为特色、太和文化气息浓厚的商业集群,逐步恢复改造原生态建筑。
持续完善城市功能。新建改造永兴市场、团结路、光明路等5个菜市场。加快创业路等13个安置区建设。全面完成引水入城沙颍河以东工程建设,疏通治理护城河、国泰河。改造解放路、国泰路、沙河路辅路。实施曙光路、镜湖西路、建设西路等8条道路配套污水管网和部分道路智慧管网建设。谋划新建生活垃圾应急填埋场,改造提升城区39座公厕。开工110千伏盛世变电站,解决城区供电紧张问题。启动镜湖路与复兴路交叉口,棉麻公司家属院、老体育场周边,镜湖东路两侧、镜湖西路北侧、向阳路东侧、益民路菜市场棚改项目。稳步推进河西湿地水厂、污水处理厂建设。适时高标准启动河西片区桥梁、综合管廊、河道水系整治、景观绿化、变电站等配套工程。
全面加强精细管理。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深度融合,加快智慧城市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全面推行城乡管理网格化应用。力争县综合交通枢纽站开工,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加快益民新村、回民街老旧小区改造步伐。开展城区景观照明五年提升行动,推进人民路人行步道及景观提升项目建设。集中打造太和地域文化特色的夜市一条街、夜市广场。实施美丽太和建成区主要街道绿化景观提升EPC及管养一体化项目,推进空间立体绿化。实施人民路、解放路部分路段立面整治,焕发老建筑活力。综合整治城市建成区户外广告,构建视觉统一、特色突出的户外广告空间。建设太和好人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四、聚焦项目建设,夯实高质量发展硬支撑。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高标准谋划、高效率推进,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和产业转型升级动力。确保省市县重点项目开工率和竣工率达100%。
着力推进项目大建设。以大建设带动大投入,围绕上级政策规划和投资方向,精准把握投资导向,认真编报、储备一批关系太和发展的重大项目,建立重大建设项目库。紧紧抓住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重大项目,坚持规划土地先行,做好项目立项、环评等前期工作,确保计划开工项目应开尽开。紧紧围绕新建续建的287个项目,按照“四督四保”要求,全面落实项目事前事中事后服务、督办和监管机制,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加快一中新区、县医院新区、开发区中水回用、5万亩绿色桔梗种植及深加工等项目建设进度。
全力做强要素大保障。大力实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工程,加快金融服务产品和服务创新,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发行置换债券2.6亿元。积极盘活各类存量资产,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规范政府举债行为,严格控制债务规模,防范和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集资和违规放贷行为,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积极打造国土资源量化考核升级版,推行月度卫星动态监测。统筹推进指标争取、土地整治、盘活利用等工作,力争供地7000亩,综合整治土地1460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