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管理城市。围绕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实施“老子故里·德润涡阳—十大文明行动”,大力弘扬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出台城市容貌和城市家具管理规定,强力推进“美丽涡阳在行动—30项专项治理行动”,重点整治交通、经营、卫生、建设“四大秩序”。全面推进城市全能网格化管理,完善“街道主责、社区主抓、城管主力、部门主管、单元网格主体”的管理体系,建立“网格报告、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的快速处置机制。依法治理规范城区三轮车、电动四轮车和重型货车进城,提高道路机械化清洗清扫程度、密度、广度和清洁度。建立城区道路“路长制”。继续推进“两治三改”专项行动。
(五)坚持高起点实施乡村振兴。
真正让农业强起来。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特色兴农,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强化龙头带动,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观光农业、功能农业,支持企业开发功能食品、药食同源食品,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长15%,新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新增农业产业化联合体6个,创建省级龙头企业“甲级队”1家。打造品牌农业。围绕“一粒种子”“一颗大豆”“一棵槐花”“一根苔干”“一片药材”“一栏畜禽”,做好产业发展大文章。积极申报“涡阳硬质小麦”“涡阳瓜蒌”“涡阳苔干”“涡阳藏红花”“涡阳辉子”“涡阳灵芝”6个国家地理标志商标,支持涡阳干扣面、义门熏牛肉申报“安徽老字号”。新增“三品认证”15个,新增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企业6家。打造特色农业。推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强筋小麦、黑小麦等专用品牌粮食种植面积扩大到150万亩,涡阳大豆订单生产面积80万亩,设施蔬菜种植面积12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15万亩,建设省级科技示范片16个。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新增市级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0个、示范家庭农场15个、示范合作社15个。扶持发展山核桃、泓森槐等特色林果产业。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至93%。持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真正让农村美起来。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完成16个省级中心村和16个市县级中心村建设任务,启动实施30个省级中心村建设。打造义门养生古镇、新兴红色小镇、高炉徽酒名镇。打造青疃大袁、义门南窑等文化古村落。打造星园黄庄、马店大高、青疃刘村、石弓神桥等乡村振兴示范村。纵深推进农村人居环境“43311”工程,完成农村改厕2.5万户,建成32个村级污水生态处理设施,推进农村环卫保洁常态化。出台农村建房管理办法,加快农村“空心房”整治,完成危旧房屋拆除任务。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继续开展树文明新风行动,推进殡葬改革,加快农村公墓建设,坚决遏制奢侈浪费、大操大办之风。创建省级旅游示范村2个。
真正让农民富起来。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完善土地流转机制,探索盘活闲置农房和宅基地,建立农村产权交易服务平台,鼓励金融资源、工商资本、企业主体参与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完成50个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支持发展“共享农庄”“私人订制”等模式,不断拓宽增收渠道。完成368个村农事托管服务中心建设,推进流转、托管、股份合作、社会化服务等多种形式规模经营,实现种、管、收、销全程托管。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引导返乡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军人回乡就业创业,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农民就地城镇化。
(六)坚持高标准打好“三大攻坚战”。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围绕“县摘帽”,聚焦“三精准”,狠抓“三落实”,强化“三保障”,确保如期退出贫困县行列。按照“五个一批”思路 ,做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危房改造等工作。加大“三业”扶贫力度,持续推行“四带一自”产业模式,巩固“三有一网”稳定脱贫模式。聚焦革命老区贫困堡垒,加大对曹市、新兴革命老区和店集镇中村深度贫困村政策扶持力度。继续补齐“双基”建设短板,扎实推进交通、水利、医疗卫生、通信网络、公共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双基”向非贫困村延伸。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做到“四个不摘”“四个不减”,即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工作力度不减、资金投入不减、政策支持不减、帮扶力度不减,确保脱贫成效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