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8日在常熟市政府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上
代市长焦亚飞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常熟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8年工作回顾
2018年,全市上下*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在中共常熟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解放思想、担当实干,集中力量解决了一批制约发展的难事,干成了一批影响深远的要事,办好了一批群众欢迎的实事,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经济发展方面
经济质态持续提升。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00亿元、增长6.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1亿元、增长10%,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4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工业经济稳健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750亿元、增长6%,三大主导产业规上产值增长9%。产出效益稳步提高,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提高0.2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单位建设用地税收收入分别提高10%和7.6%。研发投入持续加大,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2.68%,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主营业务比重1.41%、苏州领先。对外贸易稳中提质,进出口总额增长1.6%,一般贸易进出口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金融服务更加有力,“3+5”产业贷款增长8%左右,登陆“苏州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企业数增长52%、放款增长54%,新增上市和挂牌企业19家,银行不良率下降至1.35%。
存量企业加快转型。智能化改造全面推进,新引育拓科、银田等智能制造专业技术服务商5家,菱创智能入选省优秀服务商,蒲公英智能制造加速器、智敏智能综合体、悠扬纺织云等服务载体挂牌运营,新增苏州市级以上示范智能车间35家、工业机器人1700台套、累计**00台套,常熟开关厂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通过国家级验收。获评国家级制造业“双创”平台2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发展示范企业9家。新增“小巨人”企业5家,“专精特新”产品36个,小微进规模企业86家。“民参军”企业达16家,瑞特电气“舰船电场综合防护系统”项目获中国军民两用技术创新应用金奖。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5%,占工业投资的比重提升至75%,制造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超70%、居苏州首位。创新实施工业企业“零地增长”,15家试点企业预计新增生产和研发用房14.5万平方米,节约用地125亩。实现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全覆盖。文旅公司、水投公司资源划转整合基本完成,常信公司市场化改造顺利推进,中法水务完成股改进入辅导期。
科技创新*推进。入选国家首批创新型县市创建名单。常熟高新区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新建重庆理工大学常熟汽车与智能产业创新中心等5家特色产业创新平台。新增省级以上创新载体3家,省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家,新型研发机构5家。大学研究院股份制改造顺利推进,省产研院专业所实施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25个。新增省重点研发计划7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4项、大院大所合作12项,完成产学研合作229项。高新技术企业净增71家、总量达436家,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产值分别增长4%和11%。万人有效发明专利28.5件。实施人才乐居工程、优秀人才贡献奖励政策,入选苏州市级以上人才计划32人,其中国家领军人才2人。
发展后劲不断增强。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实际利用外资6.7亿美元。完成产业投资180亿元,丰田零部件五期、瑞特研发中心等84个重点产业项目竣工投产。常熟(上海)营商环境推介会、金秋经贸招商会等取得丰硕成果,投资70亿元的奇瑞捷豹路虎新能源整车等116个项目签约落地。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增市场主体2.7万家,其中企业1.1万家。城市经济逐步壮大,四大产业园整体入驻率大幅提升,集聚企业及项目277个,名列“电商示范百佳县”榜首。服装城转型加快,获批新一轮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云裳小镇”入选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市场采购贸易出口累计超22亿美元。全域旅游加快发展,旅游总收入增长4.6%。大力整合土地资源腾出发展新空间,完成增减挂钩入库项目4000亩,盘活存量建设用地9600亩。
二、城乡建设方面
通道建设加快推进。昆承大道竣工通车。通港路高架桥面贯通。新世纪大道北延三环至常昭路段高架下部结构完成90%。常昆线改扩建工程桥梁结构基本完成。G524保通道路开工建设,主体工程取得工可批复。东南大道东延初步设计获批,常熟东互通移位取得工可批复,高新区互通新建完成工可审查。青墩塘路快速化改造、S342常熟西段改线方案继续深化。沪通铁路常熟段完成主体施工,高铁常熟站开工建设。南沿江城际铁路常熟段初步设计获批,通苏嘉甬铁路常熟段线位站位方案基本稳定。
片区改造有序实施。完成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情况的评估工作。城铁片区核心区拆迁基本完成,黄浦路东延一、二期竣工,泰山路北延、常昭路一期等9个项目顺利推进。琴湖片区琴湖大桥、胜湖北路竣工,琴湖路和湖苑路开工建设。南部新城北片区金湾路、香江路等6条道路及东环河大桥竣工,水系调整完成80%。龙腾片区龙腾路主体工程完工。南门坛上历史街区核心区域开街运营。实施花溪新村一区等6个老住宅小区综合整治。建成安置房2244套,完成安置1400户,其中减少在外腾房户1200户,金腾家园等3个安置房项目开工建设。试点推进城中村自主更新改造。新增和提标改造公厕23座。改建游园15.9万平方米,新增绿化57.6万平方米,常浒河北侧绿化和慢行步道投用,琴川城市公园完成地形地貌施工。通过省级绿色建筑示范城市验收。
城市管理得到加强。顺利通过文明城市省级年度测评。有效落实常态长效管理,“非现场执法+信用联动惩戒”模式获住建部推广,清理“牛皮癣”67万余处、处罚交通违法行为187万起,拆除违规户外广告3.8万多平方米。打造东胜街、海虞南路2条精致道路。1/3以上行政事业单位停车位错时开放,共享停车位1300多个。“百姓河长”“百姓楼长”“百姓城管”等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志愿者注册人数、活跃度以及志愿服务时间等指标均居苏州首位。城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效显现,“区政合一”机制运转顺畅。镇域综合执法实现全覆盖。智慧城市基础信息平台得到加强,对接信息源单位78家、收集信息种类761项。“数字门牌”实现全覆盖,累计安装64.5万张。建成投用餐厨垃圾就地就近处理设施24个。
乡村振兴开局起步。突出产业兴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农业总产值75亿元。举办首届农民丰收节,加强农业招商,引进项目23个。新增高标准农田(池塘)4.7万亩、现代农业园区面积超1万亩,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28%。开展新一轮涉农大学生培养,招录115名。启动被撤并镇集镇区整治提升,实施整治项目197个,当年投资4.1亿元。完成村道改善54公里。建立健全农村住房建设常态化管理机制。启动村庄人居环境“233”专项行动,系统推进环境改善、配套完善、村庄治理等工作。蒋巷村入选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名单。大力推进“大棚房”问题清理整治。基本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落实薄弱村帮扶项目25个。
三、生态环保方面
环境质量明显提升。荣获首批“国际湿地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83.6%、提高11.8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38.9微克/立方米,臭氧超标天数减少52天。完成挥发性有机物治理359家,淘汰低端低效企业(作坊)217家、10~35蒸吨燃煤锅炉75台,全面落实建筑工地“六个百分百”标准,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扩大至全市范围,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上级下达目标。省级以上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90%,水质优于Ⅲ类比例90%、提高10个百分点,长江干流常熟段水质达到Ⅱ类水标准。实施太湖、阳澄湖、望虞河流域重点治污工程1553项,“畅流活水”工程16项。深化河湖长制,落实“一事一办”重点任务388项、河长巡河督办任务353项。
专项治理坚决有力。狠抓“4+1”问题整改、完成率86%,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整改进入销号程序。扎实推进“263”专项行动,实现减煤目标,关停并转化工企业37家、入园进区率超70%。开展沿江环境大整治环保大提升“百日攻坚”,完成黑臭河道治理184条、通江支流治理4条。新改扩建城镇污水主次、控源截污管网64公里,完成1.1万余户城乡家庭、1100多家人员密集场所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治理规模化养殖户55家,小散养殖户整治率达62.5%。实施“散乱污”专项整治百日行动,以“3+N”行业为重点,累计关停1090家、限期整治1366家。开展固体废物大排查大整治,195家重点单位危废规范化建设达标。完成水上过驳专项整治,沿江杂船基本清理完毕。
环保基础不断夯实。新材料产业园污水集中处理项目进入调试,城东净水厂桩基施工及配套管网工程、第三自来水厂深度处理项目取得施工许可,启动洪洞净水厂PPP项目。第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扩建项目主体施工,建筑材料再生资源利用中心全力推进。中电国际常熟燃气热电项目、金陵海虞热电替代扩建项目开工建设。环境监测能力提升工程完工。官塘生态湿地修复一期完成工程量57%。划定生态红线保护区165平方公里。基本完成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和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已关闭搬迁化工企业、涉重金属企业遗留地块土壤污染状况信息调查。完成生态布局规划研究、沿江生态经济圈概念规划,加大铁黄沙岛生态保护。
四、安全稳定方面
安全生产持续强化。组建18个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实现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全覆盖,组织检查1300多次,整改隐患1.1万余条,完成三级政府重大安全隐患挂牌整治83个。持续开展危化品、道路交通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坚持严格执法,事前立案数、处罚金额分别增长58.1%和267.7%。组织企业“三类”人员安全培训2.4万人次,对不履行安全培训责任的违法行为立案118件。完成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797家。新增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8家、二级企业55家,建成4个标准化样板区。全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7%和13.8%。
“331”专项行动成效显著。围绕“减少隐患数量、降低隐患危害程度”,拆除存在消防隐患的铁栅栏、违规隔离、违建超千万平方米,加装电器火灾监测系统5800套,建设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2.8万个。全年火灾起数下降23.8%,财产损失下降72.5%,取得“除隐患、保安全,去污染、优环境,腾空间、促转型,立规矩、管长效”的综合效益,成为社会治理的有效抓手,在苏州市阶段性绩效考评中名列第一。重大火灾隐患挂牌督办取得突破,城市之光、万豪国际轻纺城等8家“老大难”隐患得到彻底整治。启动出租居住房屋“安居超市”工程,12.5万户出租房屋纳入“五色”动态管理。55个集宿房项目完成申报,共32万平方米。
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加强大防控体系建设,*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办理全省首起“软暴力”行为涉黑案件,刑事案件发案数下降3.7%,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保持在95%以上。化解信访突出问题8件、基本化解7件,各类信访人次下降8.5%。开展“处非攻坚战”专项行动,坚决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等风险。制定并落实债务化解方案,完成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工作。有效防控非洲猪瘟,开展食品安全重点产品检测7500批次,获评“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五、公共服务方面
社会事业加快发展。20项民生实事基本完成。启动市民卡虚拟化,“虞城闪付”实现公交出行、医疗领域无现金便民支付。实验中学昭文校区、滨江实验小学等10个学校项目建成投用,新增社会办幼儿园4所。实验、昆承“一体型”集团化办学*推进。稳妥实施普通高中扩招,高考主要指标实现“八连冠”。3所职业学校与25家企业建立校企联合培养班26个。大力开展教育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问题专项治理,整治校外培训机构317家。启动公立医疗机构综合改革试点。统一全市公立医疗机构药品目录,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率达68%。新改扩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0家,北部医院门诊楼、裙楼结构封顶。承办亚足联U23锦标赛、全国青年跳水冠军赛等赛事。虞山生态步道贯通。城市展示馆开馆。精心组织江南文化节、沙家浜旅游节等系列活动,设立常熟市文学艺术奖,启动《常熟文库》编纂工作和言子旧宅修缮工程。常熟党史馆暨李强故居修缮工程顺利推进。
社会保障全面推进。新增就业2.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8%以内,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6.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左右。实现4家公办养老机构社会化运营,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43张,新增日间照料中心42家。实施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试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家庭共济。新增社会保险参保3万人。城乡低保标准提高至945元/月。开展支出型贫困家庭精准帮扶,发放各类救助帮扶资金1.8亿元。优租房首批安置235套263人。全国县级市首个中华慈善总会药品援助项目落户。实现省“双拥模范城”八连冠。
基层治理不断深化。网格化社会治理联动机制全面运行,受理各类事项156万件,按期处办率98.9%。在全省率先探索实施社会法人信用积分管理,对居住房屋出租、城市管理等领域失信行为开展联合惩戒。实现“社区服务社会化”试点镇(街道)全覆盖。推进成立“小区综合治理委员会”,创新无物业小区管理,建成苏州市级以上物业管理示范项目14个。完善商品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应急使用办法。积极发挥村规民约、村民代表会议在消防隐患整治、村庄环境优化提升中的作用,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强。
过去的一年,我们尤为重视政府自身建设。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推动工作进位。*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创造性地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实际问题。严格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认真抓好巡视整改,全面落实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开展办公用房清理整改“回头看”,落实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强化审计监督,“三公”经费支出继续下降。*开展大走访,开通“为企服务”直通车,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主动向市人大报告工作、向市政协通报情况,自觉接受各方监督,认真办理人大议案,办复人大代表建议117件、政协委员提案207件。市镇两级政府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市级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全程网上运行。顺利通过“七五”普法中期考核。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实现“3540”改革目标,“不见面”政务服务事项占91%,在省双创环境评价中位列苏州第一。梅李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通过省级评估验收,海虞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高标准启动。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完成第一阶段任务。持续抓好“十项”重点工作,完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加强督查问效,强化压力传导,在除冰扫雪、烟花爆竹禁放、“331”专项行动等工作中锤炼党员干部。
此外,民族宗教、侨台事务、对外协作、人民防空、统计、气象、外事、档案、地方志、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残疾人事业等工作都取得新的进步。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凝聚着全市人民的辛勤与汗水,饱含着社会各界的关心和付出。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和离退休老同志,向驻常部队、武警官兵,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向所有关心支持常熟经济社会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存在:一是经济发展稳中有变,新旧动能转换需要加快速度,存量企业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需要加大力度;二是土地、资金为主的资源要素瓶颈比较明显,需要花更大力气挖潜存量、提高绩效;三是公共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主体责任落实还有很大差距;四是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任务依然艰巨,治水、治气等工作还需付出更大努力;五是民生工作还有不少短板,公共服务供给还存在缺口,村庄建设相对落后;六是部分干部在解放思想、创新突破、务实担当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更加有力措施全力以赴做好工作。
2019年工作安排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新的一年,虽然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但是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没有变,全市上下凝心聚力谋发展的信心决心没有变,特别是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等多重国家战略交汇叠加,政策红利不断**,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打开了广阔空间。我们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坚决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省、苏州和常熟市委的部署要求,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创新,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各项举措,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全力谱写发展新篇章。
2019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以持续推进“十项”重点工作和十项“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既抓当前又谋长远,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认真做好“六稳”工作,持续发力、协同发力、精准发力,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2019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与上年持平;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提升0.5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稳定;实际利用外资6亿美元,进出口总额总体稳定;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2.75%;单位建设用地税收收入增长7%,先导产业产值增长10%;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GDP增幅同步;完成上级下达的环境质量改善目标。
围绕上述目标和要求,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坚持提升存量与优化增量并重,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
充分发挥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委员会作用,坚持常态化运作、项目化推进、精准化服务,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存量改造提升,以招引大项目、培育新产业为主要抓手加速优质增量集聚,以节约利用资源、优化营商环境为重要支撑加强服务保障,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坚定不移推进存量改造升级。围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3+5”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加大智能化改造支持力度,健全智能制造专业技术服务商、专业装备制造商、运维升级服务商“三环生态链”,突出民营和外资骨干企业,选树标杆,分行业推进,开展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免费诊断,新增示范企业20家、工业机器人1800台套,推进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区建设。新增两化融合企业120家、“小巨人”企业3家、“专精特新”产品30个、“小微进规模”企业75家。加快推进“零地增长”,新增试点企业20家以上。建立工业互联网发展工作机制,培育发展一批行业级、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积极对接科创板,推动股份制企业建设,提高上市企业发展水平,新增拟上市企业3~5家。加快推进市属国资公司市场化主体建设,重点提升基础设施建设运营能力和财务、工程等管理水平。深化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加快国际贸易物流港建设,推动服装城向特色贸易中心转型。
持之以恒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积极融入上海经济圈,加强产业、园区、平台对接,承接溢出效应,推动临港常熟科技产业园等重点合作项目建设。强化四大招商体系实质性联动,探索招商资源全市统筹、项目异地流转、财税收益共享等新机制。精心办好各类经贸洽谈会、招商推介会,谋划引进一批重大优质产业项目。落实重点项目推进机制,实行重大项目挂牌督办,确保项目按期开工、有序推进,完成产业投资190亿元,制造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提升2个百分点。积极应对贸易摩擦,支持企业拓展“一带一路”等新兴市场。侯卫东官场笔记大力培育智能制造、先进材料、新一代汽车技术等前瞻性产业,促进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先导产业快速成长,积极谋划氢能源产业规划和应用布局。丰富城市经济新业态,进一步加强四大产业园运营管理,依托高铁新城、省级生产**业集聚示范区等载体,加速集聚数字经济、功能性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围绕“江南福地·常来常熟”,开展旅游专项品牌策划,促进文旅体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推动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全域旅游核心区“双区同创”。
多措并举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持续深化科技综改试点,全面落实创新型县市建设任务。深化大院大所产学研合作,加快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创设市级科技创新基金,鼓励社会力量筹建科学技术奖励基金。设立中小企业研发试制服务平台,探索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办法,丰富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加速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载体内涵。建立新型研发机构动态服务机制,提升重大创新平台与产业的融合度。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净增高新技术企业80家。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企业研发投入增长10%,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继续保持苏州领先,万人有效发明专利突破30件。新增市级以上人才项目超40个。
多产融合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着力增加农产品附加值,调优品种结构,加大地产农产品品牌建设,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推进“种养结合”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池塘)建设,休耕轮作5万亩以上,布局建设粮食烘干场所。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培育引进农业龙头企业3家。
千方百计打造优质营商环境。着力提升服务效能,推进相对集中许可权改革,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不见面审批”,实现“2440”目标。推进口岸提效降费,优化口岸大通关环境。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落实上级税收减免、产权保护、规范降低保证金和社保费率等政策,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资金支持,真心帮助企业纾难解困,坚定发展信心,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强化土地要素保障,有序实施占补平衡、增减挂钩项目,盘活存量土地5000亩,全力保障重点产业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创新职业技能培训,加大力度、提高精度,培养高技能人才2200人。建立健全更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体系,探索有偿投资等创新创业资助方式,鼓励建设创新社区、蓝领公寓,在人才住房、教育医疗、社会保险等方面提供更优政策,帮助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二、坚持完善功能与强化管理并重,推动城市建设高质量
围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坚持接轨上海、融入苏州主城区,更高层次定位城市发展,更大格局加快互联共享,更高标准抓好精致城市建设管理,擦亮“全国文明城市”金字招牌,全力提升城市发展能级。
扎实推动城市更新。启动空间规划编制。城铁片区聚力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高铁常熟站完成主体结构封顶,泰山路北延、常昭路一期基本完工。琴湖片区全力打造城市新客厅,加快推进道路、水利、绿化等工程,琴湖路、广播电视发射塔竣工。南部新城片区着力打造生态滨湖新城,银湾路等道路竣工,完成水系调整。龙腾片区涉铁通道、龙腾路竣工。贯通金山路,改造报慈南路等市政道路。集中精力开展拆迁扫尾攻坚,力争重点地块“清零”。加快推进城中村自主更新改造试点,尽快形成基本路径,适时面上铺开。在“云裳小镇”区域、国有(集体)资产中试点推进既有建筑更新改造。
加快改善交通体系。通港路快速化改造全线通车。新世纪大道北延三环至常昭路段完成主体工程,常昭路至海虞镇人民路开工建设。G524保通道路完工,启动相城界至锡太公路南段改扩建主体工程建设。开工常台高速东互通改扩建工程。完成常昆线改扩建工程。东南大道东延完成前期、具备施工招标条件,青墩塘路快速化改造稳定设计方案、开展工可报批。加快通苏嘉甬常熟段线位站位方案确定,按照进度做好前期工作,围绕高铁西站梳理并确定西部路网建设方案,虞王公路、S342常熟西段改线等重点道路稳定设计方案、推进项目前期。全力配合沪通铁路、南沿江城际铁路建设。
着力优化城市治理。扎实推进文明城市常态长效管理。规范交通和停车秩序,加强交通组织和路面疏控,着力解决车辆乱停乱放、不按规定行驶等难点问题。加强市容秩序管理,深化环卫“五道防线”,提升背街小巷、城中村、城郊结合部管理标准,重点整治违规户外广告、垃圾乱堆放、违法建设等现象,打造4条精致道路。新增各类绿化40万平方米。以机关企事业单位和集贸市场为重点,推进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探索住宅小区垃圾干湿分离,实现餐厨垃圾就近就地处理。深化城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升治理能力。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推进各类数据整理融合、深度加工,拓展城市治理应用,提高城市治理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持续做好烟花爆竹禁放工作。
三、坚持面上治标与源头治本并重,推动生态环境高质量
*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聚焦问题深化专项整治,紧盯短板夯实基础工作,着眼长效完善制度体系,持续减少污染点源、减少污染排放量,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三大保卫战”。打好蓝天保卫战。落实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全面完成燃煤锅炉整治任务,加大机动车船污染、重点行业大气污染、挥发性有机物和各类扬尘治理,做好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73%左右,PM2.5平均浓度不高于39微克/立方米。打好碧水保卫战。严格落实河湖长、断面长工作责任制,开展城区“排水达标区”建设,加强望虞河等重点入江支流、不稳定达标断面综合整治,省级以上考核断面水质优于Ⅲ类比例不低于80%。打好净土保卫战。持续开展固体废物大排查大整治,推进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土壤污染详查,试点土壤污染治理修复及风险管控。
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竣工投用第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扩建项目。推进建筑材料再生资源利用中心填埋库区施工。力争中电国际常熟燃气热电项目、金陵海虞热电替代扩建项目竣工。城东净水厂土建工程及配套管网工程形象进度、投资额“双过半”,第三自来水厂深度处理项目进入设备安装。推进洪洞净水厂前期工作,开工建设滨江水厂深度处理工程,推进虞山、八字桥、辛庄、周行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加强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治理设施保护管理,实施PPP三期项目。*推进污水主次管网建设、集镇和村庄生活污水接管,切实提高接管的有效性、针对性,完成9500户城乡居民、1000家人员密集场所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实施“畅流活水”工程16项,改进河道清淤方式,探索系统治水新路径。
全面提高绿色发展水平。常态化开展“263”“散乱污”整治,全力做好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省环保督察、长江经济带生态环保审计问题整改,扎实推进突出环境问题整治。落实企业生态文明委员和环保总监制度,试点环境公益诉讼和损害赔偿,强化企业环保主体责任。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放管服”改革,真心实意帮助企业找准问题症结、落实解决办法。推动印染行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消除印染企业污染和安全隐患。认真落实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部署,加强沿江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提升铁黄沙岛生态功能。加强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落实差别化资源配置政策,引导企业提升环保水平,淘汰整治低端低效产能。优化工业项目准入标准体系,探索项目供地后监管机制,规范存量工业用地转让,从源头上控制资源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四、坚持兜住底线与满足多元并重,推动民生事业高质量
把民生所望作为施政所向,坚持政府保基本、兜底线、抓关键,鼓励社会资本广参与、增活力、促多元,让公共服务更加优质均衡,让社会保障更加精准完善,让群众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优先发展教育和卫生健康事业。加大学校建设力度,竣工元和中学、凯文小学及幼儿园等6所学校,推进石梅幼儿园、沙家浜中心小学等11个在建项目,开工王淦昌高级中学、海虞初中、常欣小学等13个项目建设。继续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学前教育。纵深推进集团办学,均衡配置师资力量,推动集团内学校在文化标识、育人理念、教学教研等方面的相对统一。系统做好普通高中扩招,稳妥实施高中新课程和新高考改革方案,提升教学质量。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推进项目化教学模式。深化UWC+,支持中国常熟世界联合学院放大办学效应,提升常熟教育开放共享水平。全力推进公立医疗机构综合改革,以区域医共体为依托,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城乡资源融合水平;以专科医共体为纽带,加强基本医疗能力和健康管理能力;深化“三医”联动,落实人员管理、薪酬分配、医保支付等配套改革措施。实施“智慧医疗”信息化建设,推进健康“531”行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强化居民健康管理。新改扩建基层医疗服务机构6家。提前谋划北部医院管理运行模式。
切实加强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新增就业2.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本市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5%以上。新增社会保险参保3万人。坚持医养融合,加快公办养老机构社会化改革,逐步推动机构养老资源向社区养老、居家养老延伸。新增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2家、日间照料中心20家,居家养老服务补助对象扩面至本市户籍年满80周岁老年人。统一、完善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落实落细精准扶贫,城乡低保标准提高8%左右。完善慈善政策,充分发挥慈善力量在社会救助中的重要补充作用。加快安置房建设和交付进度,建成安置房1835套,完成安置590户,确保不增加腾房户数。改善城区老旧房屋片区消防安全。新增住房公积金缴存职工3万人。
全力办好群众关心的关键实事。认真办好20项民生实事。启动实施北门大街、甬江路等5个区域老住宅小区综合整治。完成高层建筑及人员密集场所200台老旧电梯安全评估。建成投运公交大数据平台及公交智能调度控制中心。继续推行行政事业单位错时开放停车位。新增城区停车位500个以上。竣工投用城区防洪大包围工程,整治提升赵家浜低洼片区,菱塘南村、阜湖路、湖苑3个易涝片区。持续实施被撤并镇集镇区整治提升,完成投资2.7亿元。实施10家集贸市场升级改造。全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组织开展2019江南文化旅游节、市民阅读节等活动,完成75家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拓展“图书馆+”服务内涵,戴逸学术馆、言子旧宅完成修复并布展开放。办好群众性体育活动,争创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市)。
系统推进村庄环境优化提升。深化“学习蒋巷经验推进乡村振兴”活动,全面实施村庄人居环境“233”专项行动,力争完成300个以上自然村(组)优化提升。积极推动无违法建设村(组)和无散乱污村(组)创建。引导村民做细农村住房规划定位方案,鼓励整体或组团建设、零星村庄归并移位。因地制宜改善村庄道路、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停车场点等基础配套。强化村庄风貌、立面色调、建筑材料的引导和管控,组织实施闲置土地软化和复耕复垦,着力保持江南田园特色。加大村内公共区域、河道、宅前屋后环境整治,促进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有序。统筹推进环境整治与资源整合,以整体环境提升带动村级资产增值,推动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
五、坚持政府统筹与共建共治并重,推动社会治理高质量
着眼安全隐患减量化、社会治理现代化,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吸纳各类社会主体共同参与公共事务管理、共同承担社会治理责任、共同分享社会发展成果,努力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落实领导包案、接访下访制度,从源头上预防信访问题产生,从根本上推动一批疑难复杂信访问题解决。*推进“技防城”“平安常熟”建设,确保刑事发案继续保持低位。纵深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切实做到“有黑扫黑、无黑除恶、无恶治乱”,坚决守护社会公平正义。运用金融领域风险评估预警机制,重拳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营造良好金融环境。坚决落实债务化解方案,严格执行政府债务余额限额管理,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债务风险和违法违规举债行为。
持续压降安全风险隐患。强化安委会统筹协调功能,18个专委会常态化开展工作,压实行业监管责任。加快企业安全标准化、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新增一级标准化企业2家、二级标准化企业20家,完成500家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紧盯火灾易发、坍塌、爆炸爆燃、有限空间作业、“六防”及委外作业等重点环节,强化隐患排查治理,实施三级政府安全生产重大隐患挂牌督办项目100个、重大火灾隐患挂牌督办项目10个,坚决杜绝较大事故发生。巩固深化“331”专项行动,精准消除消防安全隐患,加快集宿房建设,规范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抓实“安居超市”工程,坚决防止隐患反弹回潮。加强消防队站建设,多形式开展消防培训和消防安全教育,推动消防向“以防为主、防抗救结合”的多元体系转变。推进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保障食品药品安全。
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精心组织第十二届村委会、第七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大力推进基层协商民主,*开展“三社联动”和“社区服务社会化”,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发挥作用。着力增强村级组织社会治理能力,完善村民议事制度,不断探索乡村自治的有效形式。推进“星级文明户”创建,建立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研究推动城区社区有效治理,进一步明晰部门、社区、物业、网格员、业主委员会、楼道长社区管理责任,形成治理合力。加强物业行业监管,创建苏州市级以上物业管理示范项目不少于3个。完善网格化社会治理联动机制,改进责任清单、任务流转办理方式,加大网格员培训,健全考核、监督和激励机制,有效衔接综合执法,提高运作实效。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探索自然人信用积分管理。
六、坚持正向激励与反向约束并重,推动政府服务高质量
自觉服务党政机构改革大局,积极稳妥推进各项改革任务,进一步优化政府机构职能、强化政府作风效能、深化政府系统党建,认真落实“三项机制”,紧紧抓好“十项”重点工作,努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强化政治担当。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增强“四个意识”,践行“两个维护”,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觉把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贯彻到政府工作各个领域各个方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引导和管理。持续抓好中央和省委巡视反馈意见整改,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精神,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切实为基层减负。加强党风廉政教育,深化廉政风险防控,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永葆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
强化履职尽责。以守正、出新、担当、实干为基本要求,以思想大解放推动工作高质量。坚持“实事求是就是最大担当”的态度,秉持问题导向,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刻领会上级要求和精神,以强烈的担当敢于直面矛盾、善于创新方法、勇于破解难题。坚定“把正确的事做正确”的执着,高起点定位谋发展,系统性思维抓落实,遵循客观规律和百姓期盼办实事,脚踏实地,不务虚功,确保善做善成。坚守“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以政府工作的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强化依法行政。加强权力监督制约,落实重大决策标准化建设,严格政府事务合法性审查,畅通行政复议渠道,加强政务信息公开,提升法治政府建设水平。自觉接受人大法律、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支持监察委员会履职,强化审计监督。高质量完成基层医疗机构“提档升级”议案办理,加快被撤并镇集镇区整治提升议案办理进程,继续办好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重视群众来信来访,认真倾听积极回应群众和企业诉求,以实际行动兑现“服务老百姓、当好店小二”承诺。
各位代表,常熟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爬坡过坎的关键期,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路虽远,行将必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让我们在中共常熟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解放思想创新干,扑下**务实干,为推动常熟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