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一、2017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认真执行区九届人大一次会议决议,以开展“八大战役”为主抓手,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现代化都市核心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这一年,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取得了一项又一项丰硕成果。平安创建实现“十二连冠”,夺得“平安金鼎”。成功创建“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省示范文明城区”“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特色基地”,获评“省新农村建设优秀单位”“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优胜县”。三家单位分别荣膺全国文明单位、文明村镇和文明校园。顺利通过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两年提升省级考核验收。

这一年,我们甩开膀子拼命干,打赢了一场又一场攻坚战役。积极应对,打赢了多年未遇的抗洪抢险遭遇战,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迎难而上,打赢了洪源、安地、酒坊巷等区块房屋征收突破战,一鼓作气啃下硬骨头;动真碰硬,打赢了环保督察问题围剿战,拆除畜禽养殖场1266家115万平方米,关停一批非法制砂场、违规排污企业,干群齐心打造“婺城蓝”;履职尽责,打赢了“治危拆违”攻坚战,拆除违建484万平方米,治理危房2755户,其中1760户农村D级危房全面拆除,着力消除安全隐患。

这一年,我们迈开步子带头干,打造了一个又一个特色品牌。入选省首批“放心粮油”示范区、省首批农村综合改革、省“四联三防”反恐建设等试点。创新“无欠薪”用工监管、农村交通“两站两员”管理等模式,有效破解领域难题,获全省推广。“双堂双进”研学活动登陆央视新闻联播,立德树人“婺城模式”荣膺“全国民生示范工程”,剿灭劣Ⅴ类水“婺城经验”被人民日报“点赞”。

这一年,我们**子务实干,办成了一件又一件民生实事。民生投入不断加大,年度十大民生实事全面完成。老农保遗留问题全面解决,城乡低保实现一体化。异地搬迁加快推进,安置移民705户1656人。区人民医院新院区基本建成,签约市中心医院全面托管,优质医疗资源进一步下沉。全面实现村村通客车。

一年来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一)经济运行稳中向好。预计实现区属地区生产总值280.5亿元,增长6.5%;财政总收入42.7亿元,其中区级财政收入10.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99.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2.4亿元,增长10%。三次产业结构比重调整为4.6 :25.3 :70.1。

工业经济平稳增长。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304亿元,增长3.3%;规上企业实现产值157亿元,增长5%;完成限额以上工业投资20亿元。企业培育和产业扶持力度加大,完成“个转企”86家、“小升规”15家、企业股份制改造5家,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2家;吉孚汽车、航天动力等一批优质项目落户我区,以万里扬为龙头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进一步壮大。企业效益稳步回升,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35%。品牌建设*推进,新增省级名牌产品企业2家,获政府质量奖3家。

农业效益持续提升。抓好粮食生产,完成播种面积15万亩,实现总产量6万吨。“一区一镇”建设稳步推进,安地镇、竹马乡入围市首批特色农业强镇创建名单。农业主体不断壮大,新增农业龙头企业3家、省市示范性家庭农场6家。畜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创建省级美丽生态牧场9家,“蜂御医”获评“浙江省蜂产品十大名品”。大力实施“全面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三年行动计划”,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80个。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新增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32个,农产品省级抽检合格率达100%。

第三产业势头强劲。预计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88亿元,增长7%。商贸服务业功能布局不断优化,江北核心商圈、商业街区提升发展。旅游业发展形势喜人,举办“浙中生态廊道·花漫婺城”等系列活动,金华农耕文化园、十里桂花长廊通过国家3**旅游景区景观质量评审,全区旅游人数、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29%、28%。房地产业、建筑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二)园区建设扎实推进。婺城新城区开发建设步伐加快。推进各分区控规优化调整,空间进一步拓展。配套设施日益完善,公安应急指挥中心投入使用,婺城小学、虹路小学扩建工程加快推进,电力婺城生产基地开工建设。实施330国道、临江东路、二环西路等绿化工程,完成宾虹西路改造提升工程,开展白门线等专项整治,拆除一批道路沿线违章搭建、无证无照经营店、加工厂,园区环境秩序明显改观。在建工业项目18个,完成工业投入11.2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215亿元。仙源湖旅游度假区品质不断提升。完成40.57平方公里扩容总规编制。水上运动中心一期投入试运营,总投资50亿元的金恒德环球汽车文旅主题乐园项目签约。金安公路优化改造、沿线绿化景观提升、度假区牌楼及周边景观节点改造全面完工,BRT5号线全线运营,生态景观廊道加速形成。香溪玫瑰园、桂语山居等房地产项目全面复工。浙中信息产业园集聚效应凸显。入园企业达340家,交易额超70亿元。合丰服务外包产业园正式开园。“京东智汇橙云仓”开仓运营。金华电子商务创业园获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省4**电子商务产业基地”。

(三)改革创新卓有成效。坚持以“最多跑一次”改革、“四个平台”建设撬动政府“放管服”。一个中心、两个分中心的政务服务办事格局初步形成,“四个平台”部门派驻、全科网格实现全覆盖,乡镇(街道)365便民(社区)服务中心全面实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梳理规范政务服务事项791项,28个职能部门196个事项实现“零跑动”,完成“最多跑一次”事项办理19.1万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成效明显。深化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开展“四无”生产经营单位专项整治,关停“低小散”企业(作坊)160家,盘活闲置低效用地477亩,消化批而未供土地354亩。*推进“四换三名”“两化融合”,新增市级以上“三名”企业8家、“两化融合”企业11家。农业农村改革不断深化。332个村社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126万亩林权勘界工作基本完成。开放交流更加*。招商引资取得新进展,引进浙(婺)商回归项目21个,到位资金16亿元;内资项目38个,到位资金20亿元。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41.2亿元。招才引智实现新突破,成立婺城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联谊会,引进“千人计划”专家7名、海外院士2名,入选“浙江工匠”等省市人才13名,创历史新高。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着力共建金义科创廊道,围绕“一条金腰带、六大区块、八大平台”总体布局,启动科创廊道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打造总长13公里涵盖40平方公里的婺城科创廊道。浙师大婺城科创园建设有序推进,浙江工商大学金华食品产业化研究院揭牌运行。新增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61家、省市研发中心18家、高新技术企业28家,入围市级技术创新项目22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攻关项目5个、关键共性技术攻关项目17个,均居全市前列。二号首长

(四)城乡建设协调发展。城市有机更新步伐加快。“五改”工作扎实推进,改造旧住宅182万平方米、旧厂区45万平方米、城中村31万平方米、背街小巷18条;完成新华街、通园路等八条主要道路沿街立面改造22万平方米,老城街区旧貌换新颜。二七区块开发建设纵深推进,涉铁房屋征收取得突破,巨龙安置房、解放西路改造西段基本完工,110千伏河盘变建成投运,金师附小教育集团小学加快建设,中天、美的等房产项目有序推进。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着力共建综合交通廊道,实施廊道建设项目22个,完成投资15.2亿元。铁路金华竹马货场正式启用,衢江婺城段航运开发、杭金衢高速拓改一期工程全面完工,330国道跨宾虹西路立交桥主体完工,S313(45省道)改建、235国道金武快速路、金义东城际轨道婺城段等重点工程加快推进。新建联网公路14公里,完成农村公路大中修51公里。城市管理水平提升。综合执法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执法力量全面下沉一线,数字化、扁平化管理更加高效。城市治堵力度加大,加强交通陋习、超限超载整治,拓宽瓶颈路5条9.6公里,新增停车位231个,全省治堵现场会在我区召开。杭金衢金华出口获评“省级最美入城口”。镇村建设扎实推进。投入9.6亿元实施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项目147个,首批4个乡镇基本完成整治,莘畈乡以全省第十率先通过考核验收。美丽乡村建设亮点纷呈,创建精品村5个、秀美村10个、美丽宜居示范村2个,秀美南山风景线不断完善。

(五)生态建设成果丰硕。廊道共建全面推进。高规格组建廊道办,完成《婺城区浙中生态廊道建设规划》编制,明确“一轴三域四带”总体布局。启动生态廊道建设五年行动计划,实施廊道建设项目44个,完成投资25.2亿元。金华江治理一期基本完工,婺江西路优化改造、白沙溪绿化景观等示范工程有序实施,长山国际设计走廊、乌啦乌两头乌文化产业园等重点项目签约。“五水共治”全面深化。严格执行《金华市水环境保护条例》,广泛开展宣传贯彻活动,强化政府主体责任,深化水环境综合治理。全面剿劣治污,实施剿灭劣Ⅴ类水“八大工程”,完成截污纳管11公里、河道综合整治34公里、清淤171万方,剿灭劣Ⅴ类小微水体297个;开展市区治污大会战,完成老旧小区雨污分流改造31个、雨污管网错接点改造211处、排污口整治62个。全区交接断面水质总体稳定,主要干流水质提升到IV类以上。加强供水节水,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400亩,完成农村饮用水安全提升改造8个村,加强工业节水技改,万元GDP用水量下降10.8%。推进防洪排涝,完成水利标准化项目17个,实施水库除险加固2座、山塘整治12座,新建、提标改造雨水管网7.9公里。治气治土全面加强。实施重点减排工程16个,整治高污染燃料锅炉376台,完成17座加油站59个地下油罐更新防渗改造,推进水泥、化工企业废气清洁排放改造,PM2.5浓度均值下降13.3%。完成植树造林3763亩,培育省级森林城镇2个、森林村庄4个。大力推进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改造垃圾房40座;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清运实现全覆盖,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六)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育事业持续发展。启动实施基础教育重点县提升计划。投入1.6亿元实施12个教育基建工程,省级标准化学校比例达96%。积极开展学校布局调整,整合成立浙师大附小、环城小学虹路校区、金华五中白沙校区和仙源湖校区。实施学前教育扩容工程,新(改)建等级幼儿园5所。大力扶持民办教育,新建民办学校2所。完善教师流动制度,城乡师资更加均衡。文体事业蓬勃发展。新建农村文化礼堂15家,全省首家文化礼堂创意产业园落户竹马乡下张家村;举办文化走亲、乡音宣讲等活动82场,送戏下乡208场,送电影下乡3300场。完成10个小康体育村提升工程,成功举办“中国皮划艇巡回赛”“中国门球挑战赛”“全国休闲气排球交流赛”等品牌赛事活动,获市九运会金牌和总分双冠,婺城籍运动员勇夺世界少年田径锦标赛跳远冠军、全国室内田径锦标赛800米、1500米冠军。医药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高效推进分级诊疗,“医联体”建设实现全覆盖。启动5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加强计生队伍建设,计生服务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大力支持群团组织改革工作,推动群团组织“强三性、去四化”。人民武装、民族宗教、慈善、外事、侨务、对台以及工青妇、双拥、老龄、残疾人、红十字等各项事业都取得新的成绩。

(七)民生保障持续改善。预计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9%,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增被征地农民参保2533人,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98.5%以上。新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7家,完成白龙桥敬老院改造。发放各类救助款2813万元。就业服务更加精准高效。积极举办各类职业培训、招聘会和劳务集市活动,新增就业4803人,完成农村劳动力培训3200人。扶贫工程*推进。实施山区扶贫项目20个,助力山区农民增收。大力发展来料加工,发放加工费2.7亿元。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圆满完成党的十九大、“一带一路”**论坛、第四届互联网大会以及省市党代会、各级“两会”等安保任务。平稳完成村级组织换届选举。深化领导约访接访制度,信访总量明显下降。完成区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建设。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形势稳定,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食品安全治理水平持续提升,乡镇(街道)食安办规范化建设实现全覆盖,创建“放心市场”2家。药品企业视频监管系统实现全覆盖。狠抓防灾减灾,新(改扩)建避灾安置点113家,地质灾害隐患避让搬迁点拆除率达96%。

(八)行政效能不断提升。全面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活动,努力在新时代展现新气象、新作为。法治政府建设*推进,进一步完善政府常务会议学法等制度,实现法律顾问制度全覆盖,依法行政更加规范。健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完成省委巡视“回头看”反馈意见整改。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发布政府信息5852条,依申请公开及时答复率达100%。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解决率分别为84.1%、92.5%。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扎实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全力打造“清廉婺城”。坚持厉行节约,“三公经费”压减30%。推进区机关办公用房腾退整合,全面实现集中办公。*开展“双千”活动,加大企业帮扶解困力度,拨付各类奖扶资金1.6亿元,落实转贷应急周转金41家4.1亿元,企业难题办结率、满意率均达100%。

各位代表,回顾2017年,每项工作都凝聚了全区人民的智慧结晶和辛勤汗水,每个数字都体现了党员干部的务实担当和为民情怀。我们深刻体会到,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一切工作都要依靠人民。为人民谋福祉永无止境,按规律抓发展至关重要,敢担当抓落实不可懈怠。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有效监督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行各业的全区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关心支持婺城发展的上级领导、驻金部队和武警官兵,向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金华山旅游经济区,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区正处于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具体表现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比较突出,综合实力不强,产业层次较低,发展后劲不足;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制约依然突出,发展动力有待激发;改革举措落地见效不明显,全面深化改革力度还需加大;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增大,政府债务风险不容忽视;城乡建设历史欠账较多,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任重道远,社会治理、安全生产还存在薄弱环节,公共服务供给和群众期盼还有一定差距;村级集体经济普遍较薄弱,发展壮大面临较多困难;少数干部纪律意识、担当意识、责任意识有待加强,履职效率和服务质量需进一步提升。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8年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工作至关重要。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化落实省委“六个浙江”和市委“五大战略”,坚定不移做强新城区、做优老城区、做美大郊区,围绕区委“三步走”“十大战略工程”部署,开展“三大廊道”建设、实体经济强基、改革转型深化、精品城市建设、园区拓展提质、助力乡村振兴、民生保障提高、重大风险防范化解、低收入百姓增收、生态质量提升“十大行动”,为高水平建设现代化都市核心区、与全省同步实现“两个高水平”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综合考虑内外部各种因素,建议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5%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新增就业4200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和登记失业率分别控制在5%和3.5%以内;节能减排指标完成省、市下达目标。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全力以赴抓好以下“十大行动”:

(一)“三大廊道”建设行动

廊道是我们的关键纽带,要共融共建共享,着力构筑聚合发展同心圆。

全方位共建综合交通廊道,打造交通“主枢纽”。实施交通项目10个,完成投资13亿元。加快推进S313(45省道)、235国道金武快速路、杭金衢高速拓改二期、金义东城际轨道、金建铁路等重点工程,莘畈至武义白姆公路建成通车,不断织密“五纵七横”交通网。*谋划实施浙中公铁联运港等项目,完成婺城港区罗洋作业区项目前期。

高水平共建金义科创廊道,打造科创“金腰带”。积极共建金华科技城,实施廊道建设项目13个,完成投资10亿元。以浙师大婺城科创园为基础,以二环路信息经济产业带为重点,推进招院引所、招才引智,引进共建产业化研究院2家,新增省级、市级科技孵化器各1家,积极争取省千人计划产业园。实施婺城英才计划,以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联谊会为纽带,统筹推进各领域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实施市级以上技改项目19个、科技项目25个,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家。

高标准共建浙中生态廊道,打造生态“标杆区”。以金华江、武义江、梅溪、白沙溪流域为重点,实施廊道建设项目27个,完成投资13.7亿元。完成330国道两侧绿化、衢江航运景观修复提升工程,加快推进婺江西路优化改造、白沙溪景观二期等工程,启动建设金华江治理二期、武义江芳田段治理、白沙文化主题公园等重点项目,推进生态保护、文化体验、绿色产业一体发展,对标建设好“廊道核心区、生态标杆区”。

(二)实体经济强基行动

振兴实体经济是我们的必由之路,要优化结构、转型升级,全力筑牢发展根基。

工业优先。*实施“工业强区”战略,积极拓平台、优服务、稳增长。新建、续建工业项目45个,限额以上工业投资、规上工业产值各增长7%以上。实施行业领军计划,重点打造以万里扬为代表的“婺城汽配”高端品牌,精心培育一批主业突出、竞争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重点企业成长为细分行业的“单打冠军”“隐形冠军”。开展以企业上市挂牌和并购重组为核心的“尖峰行动”,新增上市挂牌企业3家,完成企业股份制改造6家。实施企业成长计划,推进小微企业园建设,完成“个转企”60家、“小升规”10家。*实施品牌战略,创市级以上名牌4只,获省政府质量奖2家。健全联系服务企业长效机制,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项目为王。发力精准招商。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不动摇,突出招大引强选优,大力推进专业招商、以商招商,以“四大百亿”产业链招商为重点,力争引进内资25亿元、浙(婺)商回归18亿元。实施省市县长项目工程,力争引进一个2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聚力项目建设。以“十大工程项目”“十大产业项目”为抓手,实施省、市、区重点项目30个,完成投资25亿元;政府性投资项目123个,完成投资58.06亿元。给力要素保障。加大存量土地盘活力度,狠抓项目用地政策处理,推进石道畈连片土地综合开发,加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垦造耕地1400亩,建设高标农田2.3万亩。整合盘活国有资产,提高国有公司投融资能力;高效运作好转贷应急周转金。电力婺城生产基地投入运行,完成10千伏后地、西郊等线路改造。

三产繁荣。加快发展商贸服务业,鼓励业态创新、错位发展,培育消费新热点。依托城市历史文脉和商业配套,大力发展特色街区经济,优化提升江北商圈,打造全新“城市名片”。抓好市场体系建设,创建“省级放心消费示范单位”100家、“放心市场”2家。坚持融合化、全域化发展旅游,积极培育复合型旅游产品,重点打造古婺文化游、山水度假游、都市休闲游三大品牌。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支持建筑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

(三)改革转型深化行动

改革是我们的最大红利,要高举改革大旗、扛起改革担当,不断激发内生发展新活力。

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围绕“六个一、四个最”改革目标,按照“八统一”加快标准化和规范化进程,全面落实“减事项、减次数、减材料、减时间”要求,不断提高“最多跑一次”改革的质量和效益。深化审批制度改革,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全面应用企业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变“企业跑”为“政府跑、数据跑”。推进商事登记“证照联办”改革,全面应用“一窗受理”信息化系统。推进跨部门、层级和行业信息数据共享应用,加快打破信息孤岛。全面实现政务服务网镇村延伸全覆盖。

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撬动各领域改革。全力实施产业转型计划,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落实“三去一降一补”,持续打好“四换三名三加”等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全面推行企业分类综合评价,推进“标准地”供给。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关停轮窑企业5家,整治提升“低小散”企业(作坊)100家。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推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有效激活民间资本。抓好省智慧商圈建设、县域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坡地村镇”等试点,努力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婺城经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分级诊疗,提高“双下沉、两提升”实效。实施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推动师资合理布局、均衡配置。

(四)精品城市建设行动

城市是我们的共同家园,要完善功能、做强主城,切实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

让城市面貌“靓起来”。抢抓“高铁时代”发展机遇,以“中心城市核心区、现代服务业主导区、高品质宜居生态区”为发展定位,高标推进“高铁新城”规划设计,全面拉开“浙中活力新门户”建设大幕。加快老城有机更新,改造城中村40万平方米、老旧小区40万平方米、沿街立面20万平方米、背街小巷10条。推进城中村改造安置房建设,勤俭一期基本建成,洪源项目主体结顶,西郊、鲍杨、五星、三联等项目加快实施。全力推进二七区块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等工作,结合三江六岸景观提升,高品质打造“城市阳台”。

让城市道路“畅起来”。实施“内畅”工程。启动建设东市街过江隧道,打通复兴街等一批断头路,拓宽通园路、将军路等一批瓶颈路,实施交通拥堵地段微循环改造,确保畅通有序。实施“外连”工程。加快推进双溪西路、解放西路西延工程,启动实施人民西路、婺江西路西延以及婺州北街、金竹路连接线等一批主次干路工程,进一步完善城区骨架路网。

让城市管理“精起来”。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统领,狠抓资源整合、执法联动和信息化建设,推动城市管理由粗放向精细、静态向动态、被动向主动转变。加强“数字城管”建设,打造更加集成高效的城市管理指挥系统。打响垃圾治理攻坚战,开发应用平台,创新监管模式,以制度化、数字化推动垃圾分类智能化、规范化,创建省级、市级“高标准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各7个。开展城区“治乱”行动,持续抓好砂石渣土管理、非法营运整治、街面序化管控,全力突破城市管理瓶颈,不断提升城市颜值。

(五)园区拓展提质行动

园区是我们的发展平台,要全力实施平台提升计划,加快打造特色鲜明、错位发展的产业集群。

发展婺城新城区“城市副中心”。让工业平台“强起来”。优化整合各工业分区,加快界首区块、栅川分区开发建设,推进扩容一千亩、整合一千亩、提升一千亩,打造百亿大平台。以航天六院液力变矩器等军转民产业项目为引领,谋划打造军民融合特色小镇。让新城核心“热起来”。以道路建设、城中村改造、产业融合、公交运营等为重点,推进新城主城有效对接;抓好与集镇衔接地段的“低小散”整治和“退二进三”,启动紫金南街、通江路贯通工程,推进新城老镇融合发展;着力打造环中轴景观商业核心圈,重点盘活新宇宏腾生活广场、婺州城市广场等商业综合体,加快人气商气集聚。让基础配套“优起来”。完成婺城小学、虹路小学扩建工程,启动建设荣光国际学校初中部,区消防大队新营房投入使用,加快建设马海路跨白沙溪大桥,开工建设区广播电视站、白龙桥法庭,大型超市、菜市场等商业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大力实施中心区亮化工程,营造靓丽夜景。

打造仙源湖度假区“城市后花园”。让园区发展“快起来”。完善度假区“一心一轴一环三翼”总体布局,加快扩容开发建设,投入5.2亿元实施重点项目13个。让休闲环境“美起来”。加快梅溪流域综合治理、金安公路生态景观廊道优化改造、石人山公园等工程建设,推进桂花飘香风景线提档改造,全力打造“大美花园”。让度假经济“兴起来”。水上运动中心二期投入营业,启动建设金恒德环球汽车文旅主题乐园。着力培育旅游风情小镇,重点打造以记忆老街为载体的文化游线、以梅溪长廊为依托的山水游线、以民俗体验为特色的休闲游线。积极拉长旅游产业链,打响桂花品牌,引进高端民宿,发展休闲度假经济。

提升浙中信息产业园“城市智造场”。让智慧平台“聚起来”。坚持“握拳伸臂”聚力发展,推进金华信息经济产业集聚区建设,优化浙中信息产业园“一区十园”空间布局,完成新华基地产业布局调整。让智慧产业“旺起来”。推进云安阁智慧信息产业园、合丰服务外包产业园招商引资,重点集聚云计算、数据安全等产业,培育大数据安全中心和自主平台研发基地。推进“婺城制造上京东”行动,培育3家亿元级电商卖家,打造电子商务产业中心。让智慧物流“转起来”。积极对接京东云仓和菜鸟网络,依托仓储物流、电商运营、产业发展优势,建立健全一体化市场网络服务体系。

通过十二个“起来”,全面增强城市集聚力、承载力和辐射力,加快打造浙中“品质之城”“首善之区”。

(六)助力乡村振兴行动

乡村振兴是我们的重大战略任务,要科学制定战略规划和行动计划,稳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抓改革增活力。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制度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做好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后续工作,积极引导土地规范流转,全面激发农村活力。加快林业股份制改革,着力优化林业资源配置,推进林业适度规模经营。*实施“全面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三年行动计划”,设立区乡两级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公司,依托资产盘活、项目开发和多元合作等模式路径,落实“一村一策”帮扶措施,增强“造血”功能,确保如期完成“消薄”任务。

抓产业强动力。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强农业有效供给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持续抓好稳粮增收,实现粮食播种面积14.9万亩。推进农业“两区”“一区一镇”建设,力争入选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创建。大力发展高效、绿色、循环农业,力争15家畜禽养殖场通过省级美丽生态牧场验收,争创“省级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区”。加快培育蒋堂富硒米、塔石高山蔬菜、箬阳有机茶、琅琊冷水茭白、竹马茶花、雅畈杜鹃花等优质农产品基地,打响特色农业品牌。积极发展田园综合体,乌啦乌两头乌文化产业园建成营业。

抓环境添魅力。持续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开展洁美城镇“六乱”专项整治,不断改善镇容镇貌,确保全面达标,安地镇争创“省级示范镇”。*实施“建设美丽乡村·做美大郊区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建设“三个标配”,创建精品村21个、秀美村10个、宜居村4个,建设城乡绿道15公里,争创“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区”。*开展“党建+美丽庭院”创建活动,助力扮靓村庄、美化家园。推进“百村景区化”,创**景区村庄20个。做好历史文化村落、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建设婺城非遗文化园、婺城工匠坊。积极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塑造淳朴文明的良好乡风,努力让广大农村成为农民幸福生活的宜居家园、城镇居民休闲养生的生态乐园。

(七)民生保障提高行动

为民是我们的最大宗旨,要关注衣食住行,关切安居乐业,不断增进群众获得感。

“学在婺城”续写辉煌。扎实推进教育基本现代化区创建,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改善办学条件,着力打造一流师资队伍,以更加务实、更加有力的举措筑牢婺城教育“金名片”。优化调整中小学布局,积极推进名校集团化办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启动实施学前教育第三轮三年行动计划,乡镇公办幼儿园实现全覆盖。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探索引入民间资本合作办学。投入2.3亿元实施10个教育基建工程,完成金师附小教育集团小学、实验中学实训楼建设,开工扩建金华四中。

“文化婺城”传承发展。健全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公共文化“十百千”工程,启动村社综合性文化中心建设,推进文化重点镇、村建设,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均衡化发展。实施“七大文化建设工程”,巩固壮大文化阵地。启动建设“24小时悦读吧”,推广全民阅读,打造书香婺城。继续举办“视觉婺城”等系列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健康婺城”高标打造。制定出台《健康婺城2030实施纲要》,全面实施“大健康”战略。实施公共体育服务惠民计划,加强公共文体设施建设,发展全民健身运动。办好全国性皮划艇、气排球、门球、越野跑等赛事活动,打造婺城体育赛事品牌。推进“省级卫生应急示范区”创建,争创“市级卫生应急示范乡镇(街道)”12个。加强医疗机构软硬件建设,完成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造提升,狠抓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区人民医院加快引进医疗设备,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稳妥实施“全面二孩”。

“普惠婺城”*人心。开展“社保惠民”行动,扎实推进全民参保、大病保险市级统筹等工作,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覆盖率分别达80%、98%。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重点解决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人群就业问题。健全社会救助和福利体系,推进社区小型养老院建设,创建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20家。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新模式,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全面实行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完成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1600人、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3000人,实现应补尽补。

支持人民武装、民族宗教、慈善、外事、侨务、对台以及工青妇、双拥、老龄、残疾人、红十字等事业发展。

(八)重大风险防范化解行动

防控风险是我们的职责所在,要抓住主要矛盾,加强薄弱环节监管,不断增强经济安全性、社会稳定性。

守牢金融稳定底线。进一步加大去除不良贷款力度,严厉打击逃废债行为,加强“两链”风险化解,力争不良贷款余额、不良率实现“双降”。坚决整治金融乱相,全面打击非法集资、高利贷等行为,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实施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行动,坚持明晰责任、规范举债、严控增量,逐步化解存量风险;规范财政预算管理,提升预算编制精准性,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实施除险安居工程。健全公共安全体系,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消防安全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争创“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区”。建强区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完善防灾减灾、应急管理机制,提升应急联动处置能力。全面完成32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综合治理和1639户农村C级危房治理。

强化社会综合治理。深化“平安婺城”建设,健全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开展“婺城无欠薪”行动,健全防范处置欠薪工作机制,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全面完成乡镇街道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四个平台”建设,着力构建权责一致、运转高效、方便群众的基层治理体系。

(九)低收入百姓增收行动

扶贫是我们的第一责任,要保障底线民生,狠抓精准脱贫攻坚,加快打通全面小康“最后一公里”。

实施产业扶贫工程。*实施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因地制宜发展绿色扶贫产业。大力推广“一亩山万元钱”林技创新模式,发展香榧、油茶、中草药等产业,开辟助农增收新路径;做强“三分田”农村电商园,做实农村电商服务站,辐射带动促发展;试点薄弱村光伏发电联建项目,以点带面抓推进;扩大来料加工覆盖面,力争发放加工费超3亿元。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广“订单农业”“合同农业”,助力农民致富。

实施金融扶贫工程。整合涉农资金通盘考虑统筹安排,创新财政支农投入机制,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继续实施小额扶贫贴息贷款、农信担保、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等工作,助农筹资1.2亿元以上。

实施异地搬迁工程。结合水源地保护和地质灾害点治理,加快下山移民搬迁,扎实推进蒋堂移民新村二期建设。妥善解决移民居住、就医、就学等问题,统筹谋划安置区产业发展与群众就业创业,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十)生态质量提升行动

生态是我们的最大优势,要巩固深化中央环保督察成果,全面加强新形势下的环境治理和保护。

全力治污。以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为驱动,以环保三大行动和十大专项整治工作为抓手,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碧水”行动。持续攻坚“五水共治”,积极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和“美丽河”创建,抓实“严防水质反弹、截污纳管、河道清淤、工业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等工作,全力争夺大禹鼎。完成临江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容工程。加强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建设,创建安地水库、九峰水库合格规范饮用水源保护区。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狠抓化工、火电等行业整治及城市扬尘治理,持续改善空气环境质量,打好蓝天保卫战。实施净土守护行动,统筹抓好治土、治固废等工作。

强势拆违。持续推进“三改一拆”“治危拆违”,*开展整村违建整治和“十大违建”拆除专项行动,实行难题包干、重点督办、挂牌销号,以典型拆违带动面上拆违。完善落实区、乡、村三级网格化动态巡查机制,对新增违建保持“零增长、零容忍”高压态势。坚持“拆用结合、拆改结合、拆转结合、拆治结合”,切实提高拆后空间利用水平。

绿色发展。推进“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开展以“一区两园”为重点的生态资源保护行动,重点抓好南山自然保护小区、莘畈乡湿地公园和塔石乡梨树园森林公园建设,进一步厚植生态基础。大力推广建设生态洗衣房、生态公厕、生态公墓,不断改善人居环境。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我们将*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弘扬红船精神,以更加昂扬向上、拼搏担当的奋斗姿态,更好地扛起人民赋予的重任,努力在婺城大地上创造出不负伟大民族、无愧伟大时代的新业绩。

要用新思想来引领新时代,提高“谋划力”。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中提高战略谋划力,善于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谋划发展,善于从全省全市发展大局中找准定位,确保各项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推进。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谋划工作的一条主线,使各项工作更充分地体现上级要求、更契合当地实际、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期待。

要从新使命来开启新征程,提高“担当力”。使命引领未来,使命呼唤担当。我们干事创业要有“闯劲”,以改革精神破解发展难题,建立健全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允许试错的机制,奋力冲破发展中的传统路径依赖、思想观念障碍;要有“干劲”,以“功成不必在我,责任必定有我”的胸怀忠诚担当、攻坚克难,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要有“心劲”,注重抓统筹聚合力,在重要任务、复杂局面、**问题上稳得住、看得准、有办法,带动全区上下形成同向发力、团结奋进的良好局面。

要以新目标来把握新期待,提高“落实力”。“十大行动”是区委“三步走”“十大战略工程”在今年的具体化,我们要在实施中用实功、出实招、求实效,强化执行力,挺进新目标。要健全完善效能问责、动态督查、激励考评等机制,突出考核结果运用,树立以实绩论英雄、以效率论英雄的导向,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和“一天也不耽搁”的状态抓工作落实,善始善终,善做善成。

要按新要求来展示新作为,提高“约束力”。深刻领会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推进“清廉婺城”建设,不断营造政治生态上的绿水青山。深化“法治婺城”建设,严格落实政府常务会议学法、行政首长出庭应诉等制度,切实按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有序推进“七五”普法,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支持公益诉讼,保障公众利益。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健全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各级政府重大决策出台前向本级人大报告的实施办法》,不断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实现决策、执行、结果公开透明。强化财政支出、工程建设、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环节监管,加强审计监督,扎牢制度笼子。始终坚持“过紧日子”,严控“三公”经费支出。

各位代表,政府的一切权力来自人民,我们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区政府将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及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的建议意见,全力支持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金华山旅游经济区工作。

各位代表,我们正处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处在变革与奋进的新时代。任何困难都改变不了婺城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任何挑战都阻挡不了婺城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定步伐。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较旧一篇:2018年湖州市安吉县政府工作报告较新一篇:2018年金华市金东区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