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18年2月6日在大化瑶族自治县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自治县县长韦萧强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自治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其他同志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2017年工作回顾

2017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县上下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全面实施“六大行动”计划,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砥砺前行,奋力拼搏,实现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全年地区生产总值56.28亿元,增长2.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0.75亿元,下降5.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8.37亿元,下降2.9%;固定资产投资30.06亿元,增长24.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83亿元,增长1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010元,增长7.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26元,增长10.1%;财政收入6.29亿元,下降5.1%。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十个方面工作:

第一、凝心聚力攻坚,脱贫摘帽成效明显。

一是易地搬迁促脱贫。结合城镇化建设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重点抓好16个移民安置点建设,全县易地扶贫搬迁累计完成投资12.44亿元,多项指标排在全区前列。贫困户搬迁入住2733户12812人,其中2016年度搬迁入住率100%,2017年度搬迁入住率已达51.2%。以创建达吽美食小镇、农民工创业园、电商城等创业就业平台为切入点,解决搬迁移民“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的长远问题。2017年5月我县代表广西接受国家级检查核验;11月在共和乡率先开展搬迁户旧房拆除试点工作;12月全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现场会在我县召开。2018年1月我县代表自治区接受国家对中西部地区2017年扶贫成效第三方评估检查。

二是强化基础促脱贫。建设全县20户以上屯级道路512条970公里,已竣工验收309条。解决贫困群众安全饮水2.1万人、安全用电12.6万户,建成通讯基站203个,预脱贫村的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全部达标。

三是落实政策促脱贫。累计转移贫困户劳动力就业21880人次;落实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820人;建立贫困户家庭在校就读子女信息平台,落实干部帮扶贫困生18339人;为7585户26334名贫困人口发放低保金7250.59万元。

四是推进产业促脱贫。结合实施全市“十大百万”扶贫产业工程,完成74个贫困村的产业规划编制和布局安排,发展中长期和“短、平、快”相结合的产业。在城镇区重点发展新型工业、电商、旅游、三特水果等产业;在石山区重点发展七百弄鸡、大化白玉薯、山葡萄、核桃等特色种养业;在库区重点发展淡水养殖及旅游业。同时,通过成立合作社、培养致富能手、引进企业带动、建立农业示范区等方式,带动不同区域贫困村、贫困群众发展脱贫产业。“十大百万”扶贫产业覆盖带动贫困户2.05万户8.25万人次。

五是党建引领促脱贫。全县共创建“党旗领航·电商扶贫”示范店3个,党员电商骨干带头“触网”,举办3期电子商务培训班,900多人次参加培训,电商扶贫初显成效。

六是粤桂协作促脱贫。深化与广东省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对接,积极开展与深圳市宝安区在劳务、教育、卫生等领域的协作。全县10个乡镇、10个深度贫困村、3所学校和20家医疗机构与宝安区6个对应单位建立结对帮扶。充分利用对口帮扶资金3200多万元,实施县民族新城深圳小学等项目建设,开展澳洲淡水龙虾养殖技术培训等工作。成功举办首届深圳市宝安区与大化县劳务协作现场招聘会,1200余人参加应聘,165人达成就业意向。

第二、突出区域特色,农业产业健康发展。

一是粮食实现稳产增收。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负责制,完成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8.3万亩,完成率为102%;完成粮食总产量7.2万吨,完成率为100%。

二是特色农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核桃新增种植1万亩,完成补植补造3.5万亩,总面积达23.79万亩;长寿生态富硒农产品种植1.05万亩;“三特”水果新增种植5590亩,累计种植面积达5.23万亩;油茶种植2180.7亩,建立千亩示范基地1个;糖料蔗新增种植1.92万亩,累计达7.05万亩;桑园新增1700亩;丝瓜种植7200多亩;七百弄鸡养殖147.8万羽,存笼500羽以上规模养殖场110多个;在贡川和共和建设澳洲淡水龙虾养殖示范基地。香猪、肉牛、肉羊、淡水鱼养殖规模逐渐扩大。

三是农业示范区建设取得新成效。重点创建区、市、县、乡四级农业示范区,16个乡镇全部启动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大化红水河现代农业示范区被区政府认定为第四批广西四星级示范区;大化红水河生态渔业养殖示范区被市政府授予市级示范区称号;善源生猪健康养殖示范区入围“广西现代特色农业县级示范区”、共和乡种养循环农业示范园被区政府授予“广西现代特色农业乡级示范园”称号。示范区带动779户2716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助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四是“三品一标”工作取得新进展。七百弄山羊、大化白玉薯等农产品通过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专家组评审,广西九娘河、大化成锋家庭农场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全县共有“三品一标”农产品24个,无公害农产品13.93万亩,绿色食品5万亩。2017年6月,我县荣获“中国绿色食材基地县”称号。

2017年,我县被自治区农业厅、财政厅确定为“广西耕地质量提升和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示范县”、“广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县”。

第三、注重优化环境,工业经济蓄势待发。

推进工业产业转型升级。依托特色资源优势,发展新型材料、天然饮用水产业、长寿生态食品加工业、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逐步改变工业结构单一、过分依赖水电业的被动局面。9月13日在东盟博览会上与日昌升公司签下总投资5亿元年产500万吨的建筑新材料(优质骨料)项目;重点引进天寿泉公司、极水公司等5个天然饮用水项目,将长寿生态饮用水产业培育成工业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重大工业项目有新突破。县工业集中区增量配电业务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成为全国第二批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单位。弘鑫公司工业硅技术改造项目通过自治区“两高项目”评审。润朗公司一期碳酸钙粉体技改项目、极水公司天然泉水技改项目获得自治区工信委支持。时代美人化妆品公司丝瓜原汁、丝瓜络项目被列为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重点项目。

抓好园区产业发展规划。《特色加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通过自治区专家组评审。制定《新型碳酸钙产业发展实施方案》、《规模开发辉绿岩实施方案》,着力培育碳酸钙和辉绿岩综合加工龙头企业。出台非公有制强优企业发展目标奖励办法,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导企业加大创新力度,增强实力,实现科技成果转化2项,培育科技企业孵化器、高新技术企业、县级众创空间各1家。完成发明专利申请量125件,占年度目标任务(62件)的201.6%。

工业园区建设有新成效。重点推进深圳宝安区——大化县合作共建城南综合工业园项目。完成工业园区土地储备2300多亩,开工建设城南、岩滩工业园区道路。总投资2.7亿元年加工2万吨丝瓜汁和2000吨丝瓜络项目正式进驻城南综合工业园,九娘河生态农业公司、济民制药厂等5家企业正在办入园手续。

第四、力推商贸活县,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全力打造红水河长寿特色全域旅游。以“长寿门户·美食之乡”为发展定位,打造红水河长寿特色全域旅游。出台加快旅游业发展扶持办法,安排2000万元奖补资金支持旅游业发展。成功与新奥集团、深圳铁汉公司、广西宝隆公司等签订旅游合作开发框架协议。县旅游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运营。县城4A景区、鳄鱼岛景区、梦里清坡旅游示范区、布努瑶都和弄丹木棉山庄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旅游餐饮业迅猛发展,年内新增住宿餐饮店329家,美食城、美食广场等配套工程正加快推进。2017年7月,我县组织参加首届广西好食材评选推介活动,大化美食和食材获得广泛好评;12月,成功举办首届广西好食材河池市海选PK大赛暨广西桂菜美食八桂行·走进大化活动。

加快电子商务发展。建成2万平方米的中国(大化)红水河流域长寿养生电子商务城,着力构建红水河流域电子商务中心。2017年,我县获得“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2000万元建设资金支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规划(2018—2021)》和县域电商线上平台建设项目通过自治区专家评估验收。2017年6月,成功举办广西“党旗领航·电商扶贫”七一红色购物季启动仪式暨红水河流域创新发展交流研讨会,推动“电子商务+”电商模式的发展。

商贸物流稳步增长。全县批发零售业完成20.2亿元,增长11.1%;住宿业完成872.7万元,增长8.4%;餐饮业完成1.7亿元,增长7.5%。外贸进出口总额为93.65万美元,完成市级下达指标的192.8%。

第五、强化投资拉动,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一年来,共谋划重大项目165项,计划总投资179亿元。一是全面抓好中央预算内投资18个项目建设,投资完成率为60%以上。二是重点抓好区市统筹推进总投资41亿元的23个重大项目建设,年度计划投资14.1亿元,实际完成投资15.5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10%。三是加快建设达吽美食小镇、红水河两岸景观工程、民族博物馆、红水河水族馆等一批重点县庆项目。四是稳步推进大化绕城路、古肖路口至龙口社齐二级路、六雅三级路等县乡道路建设。开工建设贺巴高速公路大化段项目,年内完成投资5亿元。五是投资9255万元,有序推进那马水库扩容工程,建设北景、贡川、百马、乙圩、七百弄和板升抗旱应急供水工程和56处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家庭水柜1689座,解决2.1万人饮水困难问题。六是完成2016年第二批库区移民村屯道路硬化项目续建任务。此外,整合涉农资金安排给每个乡镇300-500万元,实施扶贫项目建设。侯卫东官场笔记

第六、统筹城乡建设,乡村宜居功能不断提升。

市政工程稳步实施。如期完成新民路北段改造和江滨地下人防工程等项目建设。修复损坏路面1.2万平方米,城区建成5座公共厕所,完成兴化路、江滨北路、红河南路等市政道路燃气主管道铺装。开工建设古江大道、绕城公路等一批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县城区不断往东、西、南三个方向拓展。

城乡风貌焕然一新。完成共和乡、羌圩乡控制性详细规划和50个村庄的规划编制工作。完成棚户区改造2989套,项目覆盖的都阳、岩滩、北景等三个镇的城镇基础设施得到不断改善,各具特色的小镇风貌初步形成。建成10个乡镇垃圾处理中心和10个村级垃圾处理终端。大力开展县城区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有效改善“脏、乱、差”和交通秩序混乱等突出问题。做好全县13个“两违”监控点动态巡查,强力打击“两违”建筑,有效遏制县城区“两违”发展势头。

加快安居工程建设。建成公共租赁住房652套,并完成分配入住任务。续建2016年农村危房改造1985户;完成2017年度农村危房改造1792户,其中1302户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扎实开展“美丽大化·宜居乡村”建设活动。在清洁乡村、生态乡村活动巩固提升的基础上,累计投入1.2亿元开展宜居乡村建设活动。完成78个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完成农村改厕、改厨工程各2万户和20个村屯公共照明工程建设任务,产业富民、服务惠民、基础便民专项活动均取得显著成效。

第七、推进绿色发展,生态环境日益改善。

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积极开展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及时发现环境违法行为并责令限期整改。对顺通混凝土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的违法行为进行处罚;依法强制拆除贡川乡和六也乡共21家纱纸厂,确保辖区环境安全。

立行立改巡视反馈意见。认真开展中央第三巡视组对广西巡视“回头看”和中央环境保护第六督察组反馈意见的整改工作,依法全面清理王秀河曦龙湾段无证无序养殖设施,完成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的其它环境信访案件。

综合整治各类环境问题。严格履行“河长制”规定,全面开展流域污染防治工作。加快实施龙岩滩水库生态环境保护试点项目和古江河流域污水治理工程两大环保项目。同时,完成总投资2100万元的10个村13座污水处理站建设任务。

第八、着力深化改革,行业发展潜力不断**。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新成效。实施“互联网+”“旅游+”“生态+”“电商+”等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新模式,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县农村土地流转4.8万亩,发展农民合作社436家,家庭农场43家,特色种养成为农民增收主导产业;商品房累计可售面积为7.01万平方米,商品住房可售521套,处于可控范围。

“放管服”改革结新成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年行政审批事项规范和公布284项、取消46项、调整206项,清理行政权力中介服务14项。大力推行政府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两单融合”工作,让“权力清单”进一步变成“责任清单”和“服务清单”。推进企业简易注销登记、企业全程电子登记管理、“多证合一”改革,优化市场准入环境。年内新增市场主体1771户,注册资本11.31亿元,从业人员4032人。商事制度改革工作得到自治区工商部门通报表彰。

农村重点改革有新成绩。完成国有林场改革工作。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进入产权认定、发放产权证阶段,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编制工作。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成入户调查、一轮和二轮公示以及“一户一档”的资料归档,完成调查73880户,完成确权面积32.6万亩。

医改各项工作上新水平。开展医联体试点工作,由县人民医院托管都阳镇中心卫生院、县妇幼保健院托管大化镇卫生院。医改工作在全区会议得到推广。推进家庭医生签约工作,常住人口家庭医生签约率达58.2%,重点人群签约率达70%,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签约率达到100%。

税收征管改革获新突破。探索推行“国地税征管一线业务全流程同征共管”新模式,采取“一窗一人一机双系统”征税办法,不断改进办税服务,走国地税征管业务深度融合的新路子。2017年9月,我县被自治区国局、地税局确认为国地税合作示范县。

第九、坚持民生为本,社会安全稳定得到保障。

文体建设喜获丰收。都阳镇都安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古河乡中国人民解放军滇黔桂边纵队桂西区指挥部旧址等两处革命遗址被列为第七批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并予以公布。启动民族历史文物征集和保存工作,收集、整理和褒扬红水河流域优秀壮瑶传统文化,开展“壮族三月三·大化嘉年华”、祝著节庆祝、壮瑶风味美食研讨会等系列活动,逐步将区域“传统文化”打造成为“品牌文化”。先后顺利承办广西青少年乒乓球锦标赛、第十三届广西“拔群杯”篮球赛河池赛区比赛和第二届环红水河山地自行车赛大化站比赛。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年内实施教育项目231个,累计完成投资7550万元,全县教学环境、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育质量明显提高,顺利通过自治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基层医疗卫生与妇幼保健工作成效明显,重大疾病防控工作有效推进。投资建设县妇幼保健院二级工程、县人民医院门诊综合楼、板升乡中心卫生院业务综合楼等县乡卫生项目。两孩政策、计划生育小额贴息贷款、爱心保险等工作得到有序开展。全县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实行统一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参保率为99.02%。认真落实城乡医疗救助政策,累计发放医疗救助资金1432.69万元,建档立卡贫困户住院费报销比率达95.4%。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城镇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均有提高,累计发放城乡低保救助金9410.32万元,临时救助资金705.23万元。稳步推进养老机构“公建民营·医养结合”改革试点工作,2017年9月我县被区卫计委和区民政厅确定为自治区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

平安治理成效明显。*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及时侦破羌圩乡“9·3”命案、县民族新城“9·4”命案等一批大案件。加强情报网建设和执勤战备,*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有效保障十九大期间我县社会大局稳定。开通“新媒通”和“今日头条”等平台,加快信访信息化建设步伐。建成信访专用机要房,实现区、市、县三级联通视频接访。成立县法律援助中心信访局工作站,基本实现诉访分离。初步建立“网上信访、网下流转”信访工作模式,方便群众表达诉求。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获上级肯定,河池市“N+普法现场会”在我县召开。大化司法所所长覃勇在全国司法行政系统电视电话会议上获表彰。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保持平稳向好,事故起数实现下降。2017年我县被评为“全国安全监管监察先进单位”。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达92.28%,同比提高2.78个百分点。

同时,国防教育和后备力量建设取得新成绩,双拥工作*开展。工会、文联、共青团、妇联、残联、科协、审计、编制、物价、外事、调处、民宗、区划、供销、老干、侨务、对台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第十、聚焦效能提升,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

理论根基不断筑牢。强化政治引领,树牢“四个意识”,持续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推进。先后30余次以政府全体会议、政府常务会、理论学习会等形式,*学习贯彻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行政监察持续深化。大力支持纪检监察机关履行职责,扎实推进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年内查处一批执行不力,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按程序办事等违纪违规案件,不断**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全面启动监察体制改革,努力实现监察全覆盖。

依法行政全面落实。坚持县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合法性审查制,做到科学、民主、依法决策。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社会和舆论监督,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42件、政协委员提案41件,办复率100%。

法律顾问建立健全。设立大化县人民政府法律顾问室,配备政府法律顾问5名,充分听取法律顾问的意见或建议,发挥政府法律顾问在重大行政决策、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政务服务不断优化。加强投资项目在线并联审批监管平台和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提高审批效能,强化审批监管,方便群众办事,各部门利用在线并联审批平台共办理事项300多件。县乡两级政务服务工作稳步推进,督查考评机制更加健全,人民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各位代表!一年来取得的成就来之不易,这是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及所有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和有效监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脱贫攻坚任务异常艰巨;二是由于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经济总量仍然不大,与发展先进县(区)的差距依然存在;三是产业发展水平不高,产业小而单一,扶贫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业转型任务十分艰难;四是受资金、市场、土地、人才等要素制约,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仍然较为困难;五是社会民生领域短板较为突出,群众要求与现实条件、社会综合治理和环境保护成效的差距还很大;六是少数干部担当不够、作风不实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政府自身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对此,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8年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是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是河池市“六大行动”提质年,也是我县成立30周年。根据县委全委会的总体部署,做好2018年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县上下务必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贯穿于全年工作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实践,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河池市、县委一系列决策部署,全力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奋力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

2018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56.71亿元,增长7%;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1.4亿元,增长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8.48亿元,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35亿元,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682元,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60元,增长8%,财政收入6.79亿元,增长8%;招商引资到位内资增长2%,外资增长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200人以上,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000人以上,其他指标控制在自治区、市下达的目标范围内。

实现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坚决打赢年度脱贫攻坚战役。

一要主攻要害点。聚焦七百弄、板升、雅龙、北景、江南和百马6个贫困程度较深的乡镇、46个贫困发生率较高的村,加快推进全县20户以上通屯道路建设,力争2018年上半年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建立扶贫项目库,统筹整合中央、自治区、河池市和县级涉农资金,补齐产业发展和水、电、住房、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短板,把更多的资金、项目、政策等要素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持续推进易地搬迁生态民族新城二期工程及古江安置区、拿银安置区建设,同步加快推进乡镇安置点建设,重点实施“七板雅”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大力实施整屯搬迁工作,进一步解决深度贫困地区“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突出问题。

二要突破重难点。全面落实全市实施“十大百万”扶贫产业工程,突出发展特色支柱扶贫产业,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1至2个主导产业,提前谋划好村集体经济,确保弄亮、尚武、常吉等46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万元以上。支持贫困户加入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大化白玉薯、油茶、核桃、中药材等特色种植业,大力发展七百弄鸡、七百弄山羊等生态养殖业,巩固产业脱贫成果。统筹推进旅游、电商、金融、健康、教育、美食等产业脱贫,大力培育脱贫“领头雁”,引导社会帮扶,构建可持续、全方位的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引导贫困户充分利用创业和就业优惠政策,不断增强战胜贫困的自主脱贫意识。广泛宣传主动脱贫、奋力脱贫、成功脱贫的典型代表,营造“脱贫光荣”的浓厚氛围。

三要严抓关键点。进一步压实责任,坚持“一把手”负总责,强化干部执行力教育,进一步完善干部结对帮扶机制,加强对帮扶单位、帮扶干部和驻村第一书记的监管,落实帮扶责任。严格按照“帮扶对象要精准、帮扶措施要精准、帮扶档案要精准”的三个“精准”要求,创新督查方式,做到审计开路、巡察先行、监察跟进,实现对全县村级扶贫项目资金审计和巡察全覆盖。综合运用督查成果,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着力解决责任虚化、监管缺失、侵犯群众利益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四风”问题,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有力的纪律保障。完善巩固脱贫成果的长效机制,对摘帽贫困村和脱贫户不脱政策,关注贫困边缘户,打好政策补丁,防止返贫或新增贫困,确保稳定脱贫。积极推进粤桂扶贫紧密协作,进一步对接好宝安区街道对口帮扶我县乡镇和贫困村工作,全面完成2017年度深圳帮扶项目建设,加快资金拨付,提高帮扶资金使用效益。同时,规划好2018年帮扶项目,制定工作方案,如期完成项目建设。

(二)突出发展特色优质农业。

稳定粮食产量,优化农业结构,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因地制宜,做活大化“山、水”文章。突出“特”字,创建特色农业示范区。编制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制定实施方案,巩固大化红水河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创建2个乡级示范区、1个县级示范区,将大化红水河生态渔业养殖示范区提档升级为自治区级示范区。结合全市实施“十大百万”扶贫产业工程,创建更多核桃、富硒农产品、三特水果、油茶等生产基地或示范区,力争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465个、家庭农场60个。突出“优”字,调整产业主攻方向。*推进农业品质提升工程,大力发展优质品牌农业。继续加大宣传和推介大化白玉薯、大化大头鱼、七百弄鸡地理标志产品,做大做强品牌,增加种养效益。开展大化土猪、岩滩红皮花生等品牌创建工作,新增认定“三品一标”农产品5个以上。创建农产品溯源系统,保障食品的来源安全。突出“精”字,推进农业精品化。认真总结并推广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在七百弄、雅龙乡和西江集团在百马乡创建的精品农业发展模式,结合美食食材推介,做好产品质量管控、品牌包装、对外交易工作,打造出更多特色鲜明的精品农业。

(三)重点培育规上工业企业。

稳步推进县工业集中区配售电公司项目建设,争取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吸引企业前来投资。继续加大工业园区土地储备,完善园区水电管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做好“三通一平”工作,搭好工业发展平台。筑巢引凤,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将更多实力强、潜力大的产业引进园区置业发展。继续推进深圳宝安区——大化县合作共建大化县城南综合工业园项目建设。出台政策支持天然水项目建设,发展壮大长寿生态饮用水产业。加快企业整合步伐,推进现有碳酸钙产业转型升级,改变企业“多、小、散、乱、差”的现状,重点培育年产值达2000万元以上、工艺设备先进、产品竞争力强、管理科学、制度完善的规模以上企业。加大技改投资工作力度,力争将大化虎鹰水泥厂技改项目、大化瑞辉公司技改项目等入库统计。严格落实项目建设“一站式”服务和重点企业帮扶责任制。依法打击阻工、违规包工等行为,不断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四)全力抓好现代服务业。

不断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围绕创建“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发展目标,依托我县“美景、美食、奇石,养心、养身、瑶乡”旅游资源,加强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培育旅游新业态和旅游消费新热点。进一步完善大化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旅游品牌和档次。加强重点景区、景点建设,着力创建县城4A景区,打造“七百弄国家地质公园自驾游”,“梦里清坡、弄丹木棉山庄乡村休闲游”,“美食体验游”等品牌旅游线路,丰富旅游内涵,提高旅游吸引力。继续筹措2000万元资金,奖励和扶持旅游业发展。不断做大做强“美食+”产业。“北有满汉全席,南有壮瑶大席”已经在全区叫响,成为大化的新名片。我们要在创建长寿特色美食品牌和挖掘美食文化内涵上做文章,培育消费新热点,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消费需求,拉动绿色食材产业发展。不断做大做强“电子商务+”产业。中国(大化)红水河长寿养生电子商务城已于1月31日正式开业,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个平台,规范和有效营运好,真正发挥其对全县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同时,充分发挥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优势,推动传统企业“触网”经营,培育一批电商示范企业,着力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强化政策扶持和示范带动,推动服务业向专业化、高端化发展。积极培育快递物流配送企业,支持快递企业末端网点向乡村延伸。加快培育健康服务、养老养生、现代金融、法律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形成多点支撑的服务业发展新格局。

(五)持续扩大有效投入。

围绕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敢想善谋、创新突破,采取PPP等模式拓展投融资渠道,积极争取国开行、农发行政策性信贷和国家、自治区专项基金支持,力争在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旅游开发、民生工程等领域谋划储备一批有质量的项目。2018年全县完成谋划重点项目60个以上,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30个,500-5000万元项目30个。统筹推进自治区、市级层面重大项目26项,总投资81.24亿元,力争完成年度计划投资13.2亿元。全力推进总投资为39.58亿元的37个县庆一、二类项目建设。奋力推进交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完善县、乡、村、屯路网建设,重点配合实施贺巴高速公路大化段项目建设和加快推进通乡镇等级公路升级改造;进一步巩固水利基础设施,计划投资5536万元续建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集中供水工程110处、家庭水柜2100座,解决农村3.2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计划投资1300万元开工建设共和乡平治河整治二期工程;做好计划投资4300万元的七百弄乡王列水库、百马乡那桃水库除险加固项目的前期工作;配合推进大化船闸和岩滩升船机改扩建项目前期工作。逐步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将古江一带建设成为集城市、旅游、休闲娱乐、文体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区;开展贺巴高速公路大化连接线升级扩建项目前期工作。

(六)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农业兴、农村美、农民富的有效途径。以产业兴旺为重点、生态宜居为关键、乡风文明为保障、治理有效为基础、生活富裕为根本,以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

一要坚持农村基本经营体制。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土地政策,不断探索土地“三权分置”的有效利用模式,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

二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研究满足人们的“舌尖欲望”出发,充分利用长寿美食和绿色食材两块“金字招牌”,不断探索这个领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加强这些食材产品加工、分级、包装、仓储、冷链物流、营销等各环节的工作,将我县的美食卖到全国各地,做大做强美食经济。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自然景观是我县农村的最大优势,我们要致力于还原农村“河里游泳、溪里捉鱼、池塘洗菜”的本色景象,把农村打造成为人们向往的独具特色的田园风光、诗意山水、乡土文化、民俗风情的乡村旅游新天地,做优做火美丽经济。

三要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要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鼓励和倡导更多的民间资本、扶贫产业资金进农村,探索发展更多的“达华制糖”、“时代美人丝瓜”等原材料在农村、加工厂区在县城、销售市场在大城市的农业发展模式。不断缩小城乡基础设施差距。全面实施通乡镇公路升级改造工程,建设岩滩、北景、贡川、共和、六也等乡镇二级路,开工建设东兰——板升——大兴二级路,争取开工建设“羌圩——乙圩——巴马”盘阳河旅游景区二级公路,其他未通二级以上公路的乡镇进行三级公路改造。

四要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继续推进宜居乡村建设,*实施“厕所革命”、村屯绿化美化、农村道路硬化、电网、通信、供水排水、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紧扣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开展环境保护大检查和环保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保障全县环境安全。加强大气、水、土壤等污染治理。*落实环境保护“三个十条”行动计划,切实解决影响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全面完成我县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推进龙岩滩水库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建设进度。加快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县创建工作。

五要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是传承农村文明。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明,劳动人民创造的特色农事节气、独特宅院村落、乡土节庆活动、祖辈传统家训等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基因密码,也是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基础,我们要*挖掘和继承,旗帜鲜明地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婚丧大操大办、抵制封建迷信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不断焕发农村文明新气象;二是繁荣农村文化。壮族“三月三”文化和布努瑶祝著文化是我县两大特色鲜明的乡村文化,其中的山歌(情歌)对唱是群众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我们要加强乡土文化人才的培养,制定激励政策吸引艺术家、文化工作者投身乡村文化建设,以优秀的乡村文化提振农村精气神,增强农村凝聚力,培育农村社会好风尚;三是强化农村治理。乡村振兴离不开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我们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民众参与、法治保障的乡村社会治理体制,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七)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大力发展文体事业,让群众更有成就感和荣誉感。加大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广泛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和体育赛事,努力挖掘和培育县域特色文化,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筹办好第十四届广西“拔群杯”篮球赛、第十九届河池市铜鼓山歌艺术节、大化红水河国际垂钓大赛、奇石文化旅游节等活动,让广大群众参与并体验到文化体育事业带来的实惠,同时促进与外界的沟通交流,进一步宣传推介我县特色长寿文化、铜鼓文化、民俗文化、奇石文化,提升大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让群众更有获得感和幸福感。坚决秉承:学有所教。探索幼儿园“公建民营”发展模式,扩充学前教育资源,解决幼儿教育“入园难”“入园贵”“小学化”等问题;统筹全县中小学编制,加大教师招聘、培训力度,实施县城区5所学校征地扩容工作,加快民族新城小学、初中和拿银小学等3所新建学校以及其他在建教育项目建设步伐;坚持均衡发展,化解“择校热”“大班额”,确保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通过国家级评估认定。劳有所得。大力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千方百计为劳动者提供就业岗位,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落实劳动集体合同制度,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全县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0%以上。切实维护广大劳动者合法权益。食有所安。继续加强食品药品企业日常监管,规范食品药品企业、医疗机构的质量管理行为,提高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建立健全各项执法办案制度,依法严厉打击危害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的突出问题。住有所居。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强化二手房交易监管,坚决打击房地产开发企业恶意炒房、囤积房源、捂盘惜售、违规销售和售后拍屁股走人等行为;继续实施棚户区改造、危房改造工程和推进移民安置点建设,保障困难群体住房安全。病有所医。*推进和巩固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加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推进“医联体”“医共体”建设;着力做好公共卫生、妇幼保健和重大疾病防控工作,强化医疗卫生和妇幼保健服务能力建设;强化卫生对口帮扶,推进健康扶贫工作,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医疗保障全覆盖。弱有所扶。扎实做好临时救助、城乡低保、灾民救助、特困人员供养、医疗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等工作,做到精准救助、应助尽助。老有所养。持续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完善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和转移接续政策;继续抓好养老机构“公建民营”建设力度,推进自治区级医养结合试点工作;提升民政福利机构服务质量,使更多的老年人安享晚年。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让群众更有安全感和归宿感。加强社会公共安全管理和基层基础保障建设,集中整治治安突出问题,进一步深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打防管控一体化实战化机制建设,提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能力。全面深化信访工作改革制度,推进信访基层基础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加大信访积案调处化解和跟踪督办力度。推动“责任信访”,打造“阳光信访”,建立“法治信访”。进一步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继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依法治理和“温馨之家、贴心服务”社会管理工作,加强人民调解,扎实推进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八)认真办好建县30周年庆典活动。

2018年是自治县成立30周年。我们遵循“隆重、简朴、务实、为民”的原则,以推动大化经济社会发展和切实为群众办好事实事作为筹备工作的着眼点,统一思想,凝心聚力,认真办好建县30周年庆典活动,展示我县发展成就,扩大对外影响,树立良好形象,鼓舞全县各族人民斗志。

坚持把办好县庆活动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相结合。30周年庆典活动不仅要充分展示全县物质文明建设的成就,还要全面展示文明和谐的社会局面。我们要大力开展“迎县庆、讲文明、树新风”活动,进一步提高公民文明素养,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创建和谐大化,大力宣传新时期党的民族平等、团结、区域自治政策,不断增进民族团结和谐,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通过县庆,把全县各族人民的力量和心思凝聚起来,进一步弘扬大化精神,向贫困宣战,夺取一个又一个脱贫攻坚战的阶段性战绩,立志与全国全区人民一道同步步入小康社会,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进,经济繁荣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新局面。为此,我们将把县庆活动举办成为促进全县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的“和谐县庆”。

坚持把办好县庆活动与提升城市品位相结合。注重新城建设与完善旧城功能齐头并进。新城建设方面,加快“三区一园”建设步伐,进一步拓展城区发展空间;完善旧城功能方面,推进“一灯一栏三化四路”建设,提升城区功能品质。开展城区交通管理综合治理,优化城区交通组织,划定停车区域,建设停车场,整治城区交通拥堵和“停车难”问题。在10月20日县庆日到来之前,红水河游客服务中心、红水河长寿养生度假旅游区、两桥一坝河岸景观长廊、达吽美食小镇等特色景点景区将陆续开放;奇石美食馆、水族馆、民族博物馆、古江大酒店、布努大酒店、江滨观景阁等特色建筑物将陆续建成;古江大道、绕城公路、城区主要街道改造等城市框架将陆续构建和得到美化亮化。城区基础设施和城区旅游项目共有21项被列为县庆重点项目来加以推进,总投资为12.5亿元。加快推进创建自治区卫生县城各项工作,确保通过自治区评审。为此,我们将把县庆活动举办成为宣扬美丽大化的“美丽县庆”。

坚持把办好县庆活动与解决民生问题相结合。在实施的47个县庆项目中,涉及到解决民生问题的项目共有20户以上通屯道路建设、易地扶贫搬迁、教育基建、布努瑶都环境综合治理、村级服务中心、土地整治、医疗卫生等12项,总投资为24.08亿元,占县庆项目总投资的68.2%,民生领域的工作永远是全县工作的重点,民生领域的投入也要占全县投入的重大比重。抓好民生领域项目建设,不仅让全县干部群众感受到自治县成立30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更是要让干部群众切实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和实惠,进一步提高全县各族人民自豪感和幸福感。为此,我们将把县庆活动举办成为改善人民生活的“幸福县庆”。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时代新使命对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提升行政效能,进一步增强执行力和公信力,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一要继续强化核心意识,坚决做到政治坚定。树牢“四个意识”,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持不懈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决贯彻县委的决策部署,以严的精神,实的作风,履职尽责、干事创业。

二要继续强化法治意识,坚决做到依法行政。*推进“七五”普法。健全政府依法决策机制、重大民生工程听证制度,加强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建设。对“三重一大”事项,严格执行“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要求。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

三要继续强化服务意识,坚决做到勤政为民。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主动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盼。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实施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制,大力推进“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健全乡镇便民服务体系。大力推行行政审批“最多跑一次”,严格做到一般事项及时办、承诺事项限时办。

四要继续强化廉政意识,坚决做到风清气正。扎实推进监察体制改革,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严格执行“一岗双责”,盯紧脱贫攻坚、民生工程等重点领域,做到有腐必惩、有贪必肃。持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坚持以上率下,做到廉洁自律,坚决防止任何形式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四风”问题,持之以恒推进作风建设,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使命呼唤新作为。让我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和依靠全县人民,进一步振奋精神,坚定信心,顽强拼搏,开拓奋进,为决战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谱写建县30周年新华章而共同努力奋斗!

较旧一篇:2018年巴林左旗政府工作报告较新一篇:2018年渭南市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