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市长 李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7年政府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17年,面对宏观经济复杂形势、转型发展艰巨任务,全市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历次全会和十九大精神,*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负重奋起、砥砺前行,取得了强市富民的新成就。预计全市生产总值完成2400亿元,增长6.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45.2亿元,增长1.2%,可用收入增长4%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00亿元,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80亿元,增长9.8%;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5%和8.6%。

(一)创新驱动形成加速度。协同创新取得“筑基架梁”式重大进展,启动了15平方公里鲁南产学研协同创新示范区规划建设;浙大山东工研院、北理工鲁南研究院正式运营,中科院化工新材料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基地、常州大学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等一批创新平台加快落地;全市技术创新联盟、院士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达到165个。工业提质增效,编制实施12个重点产业五年发展规划,工业技改投资超过500亿元、增长15%以上;中材锂膜一期、丰元正极材料等项目建成投产,煤基新材料、人工智能、高端装备、锂电、光纤、医药和医疗器械等新兴产业加速膨胀,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高2.2个百分点;“智慧枣庄”建设迈出坚实步伐,鲁南大数据中心一期建成运营,互联网小镇入驻运营企业80家,山东省第四届互联网大会和数字中国(枣庄)峰会成功举办,区域性大数据基地正在隆起。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共享经济等新业态蓬勃兴起,限上及规上服务业企业发展到1257家,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提升至45.3%;旅游综合收入增长14.2%。成功创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市级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到917家,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打响“厚道枣庄人、放心农产品”品牌,滕州马铃薯入选全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新增枣庄黑盖猪等“三品一标”66个。

(二)五场攻坚战赢得主动权。聚力打好社会稳定攻坚战,认真开展排查安全隐患防范四类风险活动和“四打击一整治”行动,扎实做好退役士兵安置,实现了“五个不发生”目标,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了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聚力打好安全生产攻坚战,全面推行三级巡查、异地执法,*推进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集中整治超载超限,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聚力打好生态环保攻坚战,办理完成中央环保督察转办件311件,依法关停整治“散乱污”企业325家;持续开展大气污染综合治理,“蓝繁”天数达到248天、较上年增加41天;全面落实河长制,关闭搬迁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979家;治理破损山体、塌陷地3.7万亩,完成造林8万亩。聚力打好脱贫攻坚战,落实市级专项扶贫资金1.1亿元,1.71万人实现脱贫。聚力打好金融风险防控攻坚战,妥善处置涉企金融隐患,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三)改革开放拓展活力源。市深改组先后召开8次会议,议定改革方案24个。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压减煤炭产能64万吨,消化商业用房库存50万平方米;推动银企对接、煤电对接、大用户直供电扩面,高效使用接续还贷资金,累计为企业减负20多亿元;新申请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9件,新增山东名牌产品13个。加快农村改革步伐,农村产权交易体系建设通过国家验收,501个村完成集体产权改革试点任务。深化“放管服”改革,累计调整市级行政权力事项1782项、取消下放市级行政审批事项273项,市场主体发展到34.8万家、增加4.9万家。新引进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5家,与恒丰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完成企业股改35家。务实举办北京、长三角等招商周活动,新开工外来固定资产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51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0个。98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03亿元,万达广场、十电超超临界机组等31个项目建成运营。青岛港在我市设立内陆港区,预计全市进出口增长10%。开展第二届“枣庄英才”评选活动,新引进“千人计划”等高端人才17名。园区改革发展步伐加快,累计清理僵尸企业42家、盘活土地2400亩;枣庄高新区获批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滕州经济开发区晋升国家级园区进入最后审批阶段。

(四)城乡建设呈现新气象。“多规合一”试点稳步推进,城市、乡镇总体规划编制完成。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2.4个百分点。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增长8.2%,建成海绵城市10.2平方公里,建设地下综合管廊6.1公里,完成城市建成区7条黑臭水体治理;新城体育中心投入使用,碧水绕城、南部路网工程启动建设。开工棚改安置房2.8万套,改造老旧小区108个。7个镇列入国家和省特色小镇、重点示范镇创建名单。累计建成美丽乡村872个,新建农村“户户通”道路2690公里,改造农村旱厕14万户。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惠及18.4万人。我市成为全省第二个实现镇街公交全覆盖的城市,入选全国公交都市创建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稳步实施,庄里水库完成投资24.4亿元,大坝主体工程和专项设施迁建有序推进;青檀路公铁立交桥竣工通车,十电运煤专线启动迁建;新台高速动工建设,枣菏高速、高铁换乘枢纽、快速公交B6线、枣木高速东延、沂台线南延等加快施工;枣庄机场完成规划选址,抽水蓄能电站纳入省选点规划,未来发展的支撑更加稳固。

(五)成果共享提升获得感。20件惠民实事有效落实,民生支出占比达到74.2%。新增城镇就业4.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3万人。大力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群全覆盖。农村低保、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3900元和5070元。化解教育“大班额”累计完成投资57.5亿元,开工校舍216.4万平方米,新增学位17.7万个。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实现全覆盖。枣庄学院新校区开工,山东化工技师学院新校区启用。先后举办全市首届书香文化节、第二届群众文化艺术节,3件作品获省“文艺精品工程”奖;与山影集团合作,启动摄制电视剧《中兴》。创建成为省级文明城市,同步跨入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行列。*推进健康枣庄建设,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稳步实施,药品加成全部取消,分级诊疗和医联体建设成效显著,北中医枣庄医院入选全国首批中医诊疗模式创新试点;成功举办市九运会、枣庄国际马拉松等体育赛事,参加第十三届全运会取得历史最好成绩。推进食安枣庄建设,食药安全监管体系逐步健全。实施“七五”普法,全民法治意识普遍增强。第三次农业普查圆满完成。双拥共建扎实推进。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妇女儿童、老龄、残联、档案、史志、人防、地震、气象、红十字等事业均取得了新进展。

(六)从严治政筑牢防火墙。坚决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严格履行“一岗双责”,认真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和党内监督条例,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有效落实。坚持民主集中制、“三会一课”等制度,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正“四风”,各级政府行政效能进一步提升。持续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压减“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5%以上。监察体制改革有序展开。法治政府建设全面推进,《枣庄市山体保护条例》正式颁布。469件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全部办结。市长热线办复事项群众满意率达到97%,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持续提升。

各位代表!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近年来,面对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现实困境,我们以海纳百川的开放胸襟,矢志不渝推进与名校、名企、名家的合作,深耕厚植产学研协同创新,探索完善人才引进、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等体制机制,搭建平台、提供舞台、好戏连台,开启了资源型城市新旧动能转换的新征程。我们以咬定青山的战略定力,紧紧扭住发展第一要务,出台了加快工业创新发展、培育龙头骨干工业企业等一揽子政策,聚焦聚力打造“265产业集群”,心无旁骛抓招商、上项目、提质效,将实体经济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实现了老工业基地加速崛起的新突破。我们以事不避难的担当精神,成功争取了革命老区、淮河生态经济带、新一轮城市转型等扶持政策,实施了一批群众期盼的重大基础工程,解决了一些多年困扰发展的难题,结束了枣庄无国家级高新区、无A股上市企业、无直接通海港口的历史,增创了支撑枣庄长远发展的新优势。我们以枝叶关情的为民理念,每年办好一批事关群众就业、住房、入学、就医、养老的惠民实事,持续推动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创建,坚决打好蓝天、碧水、青山保卫战,托起了群众安居乐业的新生活。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是全市人民团结一心、攻坚克难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奋斗在各行各业的广大干部群众,向解放军、武警驻枣官兵和中央、省驻枣单位,向在我市创业发展的投资者、建设者,向所有关心、支持枣庄发展的港澳台同胞和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亟待突破,新兴产业尚未形成强力支撑,距离打造一批千亿级、500亿级产业集群的目标尚有不小差距。企业整体创新能力不强,高附加值产品、名牌产品比重较低,高端人才数量不足,新旧动能转换任务艰巨。县域经济实力偏弱、发展不均衡,大项目、好项目偏少。经济外向度较低,园区发展活力不强。民生领域还存在薄弱环节,大气和水污染防治、生态修复任务繁重,脱贫攻坚、安全生产、社会治理压力较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全面从严治政仍需加强,作风建设面临新的考验,少数干部的担当精神、执行力度亟待提高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拿出更加精准有力的举措,认真加以解决,以新的发展成效回应全市人民的期盼和重托。

二、2018年政府工作任务目标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党的十九大描绘了我国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全面规划了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吹响了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前进号角。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围绕“由大到强、走在前列”作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今天的枣庄,正处在时代变革的关键节点,机遇当前,不容丝毫懈怠;重任在肩,更需扬帆奋进。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激活创新、改革、开放三大引擎,推动质量、效率、动力三大变革,聚焦产业升级、乡村振兴、城市提质、生态改善、民生保障五大重点,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加快资源型城市创新转型持续发展步伐,全力建设自然生态宜居宜业新枣庄。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左右;外贸进出口稳定增长;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5%和8.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全面完成省下达的年度节能减排降碳约束性目标。

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要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凝聚共识、坚定信心,不议论。面对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转型关口,我们要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些品头论足,多一些反躬自问、少一些怨天尤人,多一些加油鼓劲、少一些妄自菲薄,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团,打起精神、把正方向、加足油门,推动枣庄发展驶向跨越追赶的快车道。二是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不守旧。勇于冲破思想孤岛,以开放、包容、自强的心态看枣庄,以守正出新、自我革新、变中求新的行动自觉,摒弃单纯依靠资源和生产要素大规模高强度投入的增长方式,通过观念转变、要素转活、产业转新、企业转制、环境转优、全面转型,加速推动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迈进。三是扭住目标、持之以恒,不懈怠。行百里者半九十。对看准了、定下来的事情,坚持一茬接着一茬干,既不能动辄改弦易调,也不能“夜晚想好千条路、天明照样卖豆腐”,必须起而行之、行则必至,以愚公移山的执着、水滴石穿的韧劲,坚定走好资源型城市创新转型持续发展的枣庄之路。四是担当负责、真抓实干,不推诿。不怕山高,就怕脚软。我们在各自的位置上,必须扛起肩上的担子,能挑千斤担、不挑九百九,迎着困难上、顶着风雨走,对有利于枣庄发展、有利于老百姓的事,只要坚决干、实打实地干、摽起膀子干、一刻不停歇地干,就一定能够抓实办成,就一定能够重塑枣庄的昔日辉煌。

三、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深刻把握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阶段性特征,坚持以“四新”促“四化”,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加快壮大新动能,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全面增强我市经济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一)激活三大引擎,培育新型动力系统

一是在协同创新上求突破。牢牢抓住创新这个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立足产业链布局创新链,着力打造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金服用”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围绕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探索完善体制机制,破解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难题,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枣庄方案”。围绕建设鲁南产学研协同创新示范区,高水平编制规划,前瞻性布局功能,集聚众智、集成要素打造新旧动能转换的试验田、桥头堡。*开展“创新平台建设年”活动,统筹推进浙大山东工研院、中科院化工新材料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基地、北航机床创新研究院、北理工鲁南研究院、常州大学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千人计划”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孵化器2.0科技创新产业公园、启迪之星孵化基地等高层次创新平台建设,加强与企业、项目对接,以“激水漂石”之势开辟蓬勃创新之局。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大力开展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年内,新增各类科技创新平台30个,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300家。

二是在改革任务落地上求突破。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破立结合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继续淘汰落后产能,大力破除无效供给;全面落实清费降税政策,推动大用户直供电扩面,提高接续还贷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用能、融资、物流等成本。深化“放管服”改革。*开展削权减证、流程再造、精准监管、体制创新、规范用权“五大行动”,打造审批事项少、办事效率高、服务质量优的营商环境。积极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实行“一窗受理、一网通办”,让群众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真正“跑”出政府办事效率的加速度。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支持民营企业轻装上阵,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深化国企国资改革。坚持一企一策,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整体上市、员工持股等方式,稳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整合煤电、建材、粮油、水务、交通运输等国有企业和资源,加快组建国有资本投资集团和产业集团。完成全市经营性国有资产统一监管和国有企业公司制改制。深化投融资改革。抓好财金控股、基础设施投资、鲁南(枣庄)经济开发投资等平台管理运营,增强滚动发展和资金供给能力。精心运作股权投资引导基金,扩大股权投资、债权投资规模。稳妥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领域项目建设。深化财税改革。建立市以下财政事权划分动态调整机制,实现“谁的财政事权、谁承担支出责任”。完善与财税贡献紧密挂钩的产业资金投向机制,壮大骨干财源、巩固特色财源、培植新兴财源。依法规范财政管理,防范政府债务风险。加快税收征管体制改革,推动国地税联合办税服务深度融合。

三是在打造开放型经济新优势上求突破。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加快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精准务实抓招商。围绕“265产业集群”培育,拉出重点产业、企业和项目招商清单;围绕国内外500强、行业100强、知名央企省企和大型民企,拉出企业投资意向清单;围绕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产业转移趋势,拉出产业承接清单,精准对接、登门招商,提高招商成功率。精心组织京沪、江浙、港台等境内外招商活动,积极筹备知名浙商枣庄行等经贸洽谈活动。全力支持兖矿、华电、中烟、中联等央企省企在枣庄新上项目、加快发展。完善招商引资政策,实行市级领导带队招商,建立健全跟踪考核、回溯奖励机制。多措并举促外贸。持续开展“双唤行动”,**清底子、靠上服务,切实“唤回”更多出口业绩外流企业,“唤醒”更多零出口业绩企业。实施培育外贸骨干企业、培育自有出口品牌“双培工程”,提升出口质量和附加值。扶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发展,大力开展跨境电商业务。推进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巩固纺织服装、童车童床、橡胶轮胎等传统出口优势,扩大高端紧固件、数控机床等新兴出口份额。拓展青岛港枣庄内陆港区服务功能,启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建设,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引导现有外资企业增资扩股,推动本土企业境外上市,提高利用外资水平。支持企业走出去开发资源、承包工程、开展加工贸易,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完善机制建项目。围绕省市级重点项目、央企省企合作项目,严格落实“一个项目、一名市级领导、一个责任单位、一抓到底”的推进机制,促进项目早日开花结果。积极争取省新旧动能转换基金,推动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实施四提工程,做优做强实体经济

一是传统产业提质效。坚持工业创新发展不动摇,通过科技嫁接改造、拉长产业链条,促进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加快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瞄准数控化、高端化、特色化,抓好北航航空发动机叶片磨削阵列机床、北理工精密微小型复合加工中心、腾龙不锈钢智能制造产业园、威达工业机器人关键部件生产线、亿和精密铸造等项目建设,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力争年内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加快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推动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薛城循环经济产业园通过首批省化工园区认定。着力推进鲁化120万吨甲醇、煤焦油馏分轻质化、盛隆化工搬迁改造等项目,做大化工基础原料规模;重点实施联泓新材料EVA扩产、潍焦薛城能源苯酐等项目,推动产业链条向高端新型化工领域延伸,创建国家级现代煤化工产业基地,力争“十三五”末成长为千亿产业板块。加快实施工业技改。*开展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三年行动计划,主动对标行业领先、企业最优,加速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引进应用,全面提升煤电、轮胎、建材、造纸、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实施田陈富源热电联产、鲁化聚甲醛、精工电子二期等50个重点技改项目,年内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5%以上。加快推进传统制造业智能化。促进“两化”深度融合,推动“企业上云”,积极培育个性化定制、共享制造等“互联网+制造业”新模式,打造一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支持企业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建设无人生产线、智能工厂,推动“机器换人”,培树一批智能制造试点企业,加快制造业强市步伐。

二是新兴产业提规模。紧密对接“中国制造2025”,聚集高端创新人才、创业项目,推动新兴产业“雨后春笋”般节节拔高,打造一批百亿级产业基地。快速引爆大数据产业。将其作为全市重要发展战略,依托鲁南大数据中心开展产业招商,引进一批大数据存储、应用及服务企业,培育大数据核心业态,种下“智慧树”,开出“钻石矿”,打造区域性大数据产业基地。加快推动“16朵云”建设运营,打造“100个应用场景”,发展大数据关联业态。高标准建设运营互联网小镇,吸引创客团队聚集,打造京沪高铁经济带“数谷”。继续办好数字中国(枣庄)峰会和山东省互联网大会,开启大数据时代的“枣庄时间”。快速膨胀新材料产业。加快推进东方光源总投资30亿元的棒纤缆项目,建设北方地区最大的光纤基地。重点实施联润生态环保纱、青纺联功能性纤维等项目,打造纺织新材料产业基地。抓好北玻院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实施轨道交通复合材料、航天特种树脂等项目,带动新材料产业整体跃升。快速做大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支持三九、益康等企业扩大市场份额,加快海王医疗器械产业园、苏鲁海王医药物流中心、国家药典博物馆及健康产业园、汤姆科技微环境护理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快速做强锂电产业。抓好中材锂膜、华亿比科动力电池等项目建设,完善上下游配套,打造锂电产业基地。快速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抓好生物质发电、水处理剂等项目建设,培育环境检测、节能推广等中介服务企业,打造具有枣庄特色的节能环保产业集群。

三是跨界融合提潜能。推进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大力发展工业设计、融资租赁等生产**业,促进产业相互渗透、创新提升。加快推进枣庄铁路物流园、高速物流配送服务园区规划建设,提升运河沿线港航物流产业园,促进物流、配送、制造协同发展。推进传统业态与互联网融合。大力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推动真爱商城等专业市场“触网”发展。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培育更多的“淘宝村”,让农民“借网”致富。推进金融与实体经济融合。加快市普惠金融服务中心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深化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改革。继续推动“银税互动”“政银保贷款”,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年内引进股份制银行和保险、证券机构5家以上,构建多元化、多层次金融体系。推进医养融合。鼓励医疗机构和社会资本兴办健康养生产业,加快市医养康复中心、北中医医养结合园等项目建设,努力打造区域性医养高地。推进军民融合。围绕通用航空装备、数字信息、智能机器人、特种工程轮胎等重点领域,推动“军转民”“民参军”,促进军民融合产业集聚化、规模化发展。

四是品牌高端提价值。充分发扬“墨子发明”“鲁班创造”的“工匠精神”,瞄准价值链中高端,打造一批有特色、有价值、有底蕴的枣庄品牌和“金字招牌”。发挥国家锂电池、机床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引领作用,带动企业建立专业标准化体系和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主动对接山东品牌全球行、中华行、网上行系列活动,积极争创中国驰名商标、省长质量奖、山东名牌产品,力争商标有效注册总量增长10%以上、新申请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5件以上。加强商标、专利保护,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服务全链条,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夯实四大支撑,筑牢转型发展根基

一是狠抓园区提升。加大市级统筹力度,聚集各类资源要素,增强园区载体功能。突出“双核”引领。支持枣庄高新区依托“一园一城两镇一谷一中心”,规划建设浙大科技产业园、中移铁通智能产品产业园等一批“区中园”,努力建成体制机制改革的先行区、创新创业要素的集聚区、新兴产业培育的核心区。支持滕州经济开发区完善“一区多园”模式,明确主导产业,抬高发展标杆,挖掘发展潜能,尽快跨入国家级经济开发区行列。突出多点并进。明确各省级开发区、专业特色园区定位,统筹产业布局和产业衔接,集中力量谋划实施一批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核心产业项目。强化园区招商职能,完善利益分享机制,推动重大项目有序流动、飞地布局,做强县域经济“发动机”。突出机制创新。加快开发区财权、事权改革,推行职员制、聘任制,健全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加大僵尸企业清理力度,实现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完善园区考核指标体系,实行排名通报制度,激励园区争先晋位、竞相发展。礼拜五秘书网

二是狠抓企业培育。大力实施重点企业培育工程,扶持30家龙头骨干工业企业扩规模、上水平,强力推进30个重点工业和信息化项目,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过50亿元企业2家、过10亿元企业10家。支持枣矿集团在主营业务收入突破千亿元大关的基础上继续做优做强。重点扶持100家服务业企业提档升级,培育营业收入过10亿元企业5家。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程,新增省级新经济、隐形冠军、单项冠军等示范企业20家以上。注重梯次培育、动态管理,推动2000家工商户“个转企”、600家企业“小升规”,完成30家以上企业股份制改造。支持泰和水处理、联泓新材料、腾达紧固科技等企业主板上市,鼓励引导企业在“新三板”、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挂牌,提高直接融资能力。开展精准对接服务企业行动,为企业提供“保姆式”“专家型”全程服务。

三是狠抓人才队伍建设。*推进英才集聚工程,举办好第三届“枣庄英才”评选活动,新引进“千人计划”“万人计划”、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等高端人才100人以上。切实用好本土人才,培养更多青年科技人才、行业拔尖人才、技能型劳动者,倡树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实施企业家培育“1515”计划,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尊重企业家、支持企业家、依靠企业家的共识与氛围。

四是狠抓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枣庄机场建设,持续推动枣菏高速、新台高速、枣木高速东延、京台高速扩容工程,建成高铁换乘枢纽地下通道延长工程和快速公交B6线;完成庄里水库大坝主体、移民搬迁、店韩路大桥等工程,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作;启动京杭运河枣庄段航道升级,完成万年闸复线船闸主体工程;实现十电运煤专线外迁;实施1000千伏特高压“一站两线”工程,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有力支撑。

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统筹推进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努力开创“三农”发展新局面。

(一)深化农村改革,让发展要素活起来。做好顶层设计与“**着石头过河”相结合的文章,力争继续走在全国全省前列。统筹推进四项产权制度改革。完成50%的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让更多农民变“股东”;完成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持续推进农民房屋权属登记试点扩面;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履约保险和复垦保证金制度,降低流转风险。扩大农村产权交易范围,打通城乡资本流通渠道。实施农业服务双轮驱动。完善政府购买公益**机制,更好地为农民提供农机作业、病虫害防治等生产服务。加快为农服务中心镇域全覆盖,推进服务对象向分散经营农户延伸、服务手段向全产业链延伸,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强化农村金融两项支撑。稳步推进马铃薯、生猪等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试点,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稳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金融试点,尽快实现镇域全覆盖。

(二)发展现代农业,让农村经济强起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政策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建立现代农业新体系。发展规模农业。规范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经营管理,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加快调整种植结构,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发展绿色农业。坚持“绿色兴农”,实施耕地质量提升计划,推行高效生态循环种养模式,继续抓好秸秆全年全域禁烧和综合利用。实施农业节水工程,新增水肥一体化面积6万亩。发展品牌农业。抓好农业精品特色园区提升,新认定产业园、生态园、标准园30家。扩大石榴、长红枣规模种植面积,加快品种改良和产业化发展。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建设,积极创建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发展创意农业。大力发展“新六产”,引导龙头企业向上下游关联产业延伸。提升祥和庄园、鲁班小镇、月亮湾等建设运营水平,鼓励发展共享农庄、民宿经济、田园综合体,奏响现代农业发展的田园交响曲。

(三)打造美丽乡村,让农村家园靓起来。按照“一村一规划”的要求,坚持美丽乡村、美在农家一体建设,促进自然与人文有机融合、生态与经济交相辉映。营造干净整洁的村貌。启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高效运转城乡环卫一体化机制,统筹推进“七改”工程,开展“四好农村路”创建,完成1600公里“户户通”硬化、8万户旱厕和2000户危房改造,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做活富民兴村的产业。因地制宜探索农村经济发展新路子,大力发展劳务输出、代理加工、观光农业,努力让人人有事干、户户有钱赚。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基本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守住浸润乡愁的村韵。加强农村民间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将老手艺、老把式传承下去。坚持慎砍树、不填塘,保护好老牌坊、老祠堂、老宅子、老桥梁,留住诗意般的乡村生活画卷。涵养淳朴向上的民风。*推进乡村文明行动,积极开展“好媳妇、好婆婆”、文明家庭等系列评选活动,凝聚崇德向善的正能量。大力倡导移风易俗,推行文明节俭婚丧模式,弘扬现代文明新风尚。

(四)培育特色小镇,让小城镇样板树起来。突出特色主导产业,推动西岗镇争当全国特色小镇排头兵,徐庄休闲慢游小镇、滨湖微山湖湿地古镇、古邵港航物流小镇、鲍沟工艺玻璃小镇、城头豆香小镇等5个省级特色小镇迈入全省第一方阵,税郭省级重点示范镇晋位升级,马兰屯鲜花童话小镇等10个市级特色小镇竞相发展。开展“十镇百村”示范创建活动,以“平坦路、优质水、放心房、安全电、便捷讯、温馨医、清洁暖”为重点,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资源向镇村延伸。实施镇域环境大整治大提升行动,努力扮靓小城镇“颜值”。

五、打造生态宜居环境,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

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功能为要,塑造城市之“形”,彰显城市之“韵”,铸就城市之“魂”,努力建设让本地人自豪、外地人向往的精致城市。

(一)推动城市内涵式发展。做精规划文章优布局。*开展大城市试点,大力推进“多规合一”,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编制城市修补、生态修复等专项规划,推进控规全覆盖。按照“东部高新产业区、西部现代商贸区、南部产学研协同创新区、北部生态休闲区、中部行政服务区”的功能布局,持续提升大新城首位度,着力打造全市对外开放窗口、科创孵化摇篮、区域交通枢纽、文教康养高地。做活山水文章添秀色。加快实施碧水绕城工程,改造提升蟠龙河水生态景观长廊。积极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新建海绵城市10平方公里;完善雨污分流系统,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实施绿道提升工程,加强山体保护,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健身公园、休闲公园,新增建成区绿地150公顷。做好配套文章强功能。统筹新老城区、地上地下基础设施建设,让城市既有“面子”也有“里子”。抓好民生路、祁连山路、世纪大道、长白山路等道路建设,进一步完善新城南部路网;推进大连路、复元二路、中兴大道等道路建设。继续抓好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综合利用人防设施,加快十电向新城供热工作。推动滕州万达广场、银座鲁南旗舰店等商业综合体建设运营,引进名品名店,丰富城市商业业态。优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推进薛微协同发展。做细管理文章提品质。结合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推动城市管理向数字化、智慧化升级,构建权责明晰、统一高效的运行机制。继续保持拆违控违高压态势,力争城市现有存量违建明年基本清零。规范提升城市公共标识,积极推广立体车库。开展物业服务市场专项整治。完善城市地下管线地理信息和智能管控系统。严格房地产开发经营关键环节监管,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二)持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打好蓝天保卫战。严格落实大气环境质量约束性指标,促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开展“散乱污”企业综合治理,对重点排污企业和高架源实行联网监测,推进空气监测站点镇街全覆盖。持续抓好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完成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清零工作。集中整治工业、扬尘、油烟、移动源等重点领域污染,实施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完善重污染天气预报预警机制,探索建立跨区域常态化协作应对机制。狠抓流域环境治理。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促进河湖休养生息。加严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工业污染治理升级改造工程。建设东西伽河、户主水库等10个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和人工湿地,加大河道整治力度,着力构建生态水网。推进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实施城乡供水提质工程,让群众喝上放心水。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严守“空间、总量、准入”三条红线,强化寻源治污、科技治污、铁腕治污,巩固中央环保督察成果。开展“绿满城乡、美丽枣庄”绿化行动,加强破损山体和塌陷地治理,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省级生态市。扎实推进净土行动,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综合利用、无害化处置。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资源要素配置机制,稳步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支持连云山、三一筑工、中兴钢构等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做大做强。

(三)做靓枣庄文化名片。全力打响铁道游击队红色文化品牌。铁道游击队红色文化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力,要作为枣庄最靓丽的城市名片进行打造,彰显具有时代特征的枣庄精神、枣庄气质、枣庄力量。搭建一个平台,成立铁道游击队红色文化研究机构,讲好铁道游击队故事;唱响一支红歌,让《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响彻枣庄大地、飘扬大江南北;建好一个展馆,整合提升铁道游击队影视城、正泰国际洋行旧址等现有载体,高标准规划建设铁道游击队纪念馆;打造一个基地,统筹八路军115师抗日纪念园、王家湾峄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等资源,建设成为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古代圣贤文化、中兴工业文化等资源,保护传承柳琴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心绘制枣庄“文化地图”。提升鲁班文化创意产业园、中兴文化产业园规划建设水平,办好国际墨子文化节等活动,增强枣庄文化的时代魅力。围绕大运河文化经济带枣庄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台儿庄古城龙头作用,做好保护、传承、利用三篇文章,让流淌千年的运河文化熠熠生辉。发展壮大文化旅游产业。实施“文化+”“旅游+”工程,以“枣庄八景”征集评选为抓手,做好文化旅游宣传策划。抓好石佛山寨、九顶莲花山、乡村爱情主题公园等项目建设,支持微山湖红荷湿地、抱犊崮—熊耳山创建5**景区。*实施厕所革命、道路畅通、标识提升“三大行动”,积极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市。扎实推进台儿庄古城争创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加快古城旅游集团上市步伐。支持天穹影视等文化企业发展,加快培育文化创意产业。加强文化小康建设。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引领,统筹抓好“一创多建”。*实施“四德”工程,推进乡村儒学、社会儒学建设。启用新城文化中心,加快市图书大厦建设和科技馆、博物馆、档案馆等公共文化场馆数字化改造,抓好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坚持*生活、扎根人民,推出更多“枣”字号文艺精品。依法加强文化市场综合监管,遏制低俗庸俗媚俗文化,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

六、顺应美好生活期盼,增强广大群众获得感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好“微建设”,织密“民生网”,让发展实绩更有“温度”,让惠民答卷更有“厚度”。

(一)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好精准文章,下足绣花功夫,统筹抓好产业扶贫、就业脱贫、政策保障、社保兜底、社会帮扶“五位一体”措施落实。实施低保线与扶贫线“两线合一”,将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严格落实兜底保障、孝善养老、健康扶贫等政策,让特困群体得到最需要的实惠。注重帮眼前与扶长远相结合,帮助贫困群众理思路、找门路、拔穷根。探索建立脱贫攻坚长效机制,加强扶贫资金审计监督,确保6400名贫困人口脱贫,基本完成全市脱贫任务。

(二)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加快推进社会保险市级统筹。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把有限的医保资金用在最急需的人身上。开工建设棚改安置房2.9万套,完成72个老旧小区整治任务。规范发展慈善事业。落实好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救助等社会保障新标准。开展好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新建市级妇女儿童家园12个、留守儿童快乐成长活动站10个。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群体多形式就业创业,拓宽群众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新增城镇就业4.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万人。

(三)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持续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优质的教育。建立解决“大班额”问题长效机制,年内新建、改扩建学校18所。扎实推进名教师、名班主任、名校长“三名工程”,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努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施中小学校长职级制,鼓励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办学。加快枣庄学院新校区、市职业中专迁建二期、市实验高中三期建设进度。扩增普惠性幼教资源总量,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落实困难学生资助制度,年内资助学生5万人次。

(四)倾力打造健康枣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实行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抓好医联体建设,规范双向转诊机制,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大力开展卫生强基工程,加强基层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开工建设市妇幼保健院二期、北中医枣庄医院二期,建成启用市立医院门急诊综合大楼。加强特色专科建设,提升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水平。创建省级食品安全先进市,建立重要产品追溯体系,确保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深化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改善妇幼健康服务,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办好全民健身运动会,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五)创新加强社会治理。树牢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常态化开展“专家查隐患、执法促整改”活动,构建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坚决守住安全发展红线。持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防范化解各类金融风险。加快“雪亮工程”和“技防示范村”建设,健全社会治安综合防控体系。推行领导干部开门接访、主动约访、带案下访,多元化处置各类矛盾纠纷。创新网格化、精准化治理,推进警务助理、法律顾问进村入企、驻校驻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扎实做好村和城市社区“两委”换届工作。积极配合军队改革,*开展双拥共建。加强网络治理,营造绿色清朗的网络空间。

七、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我们要登高望远、居安思危,恪尽职守、永不懈怠,用担当诠释忠诚,用实干彰显信仰,满怀昂扬斗志踏上新的奋斗征程。

(一)坚持提高站位讲政治。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方位、全过程,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自觉学习党章、遵守党章,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全面贯彻中央大政方针,认真落实省委、市委部署要求,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二)坚持不忘初心践宗旨。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建立重大民生事项民意征询制度,开展“进万家门、知万家情”恳谈活动,少一些机关味,多一些泥土香。各级政府工作人员要学会换位思考,真正与老百姓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巩固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继续开展政风行风评议、社情民意调查,加快推进政府系统信息资源、服务热线整合,完善政务公开、新闻发布制度。充分发挥市长热线、政府门户网站的作用,建立跟踪办理、限时反馈机制,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三)坚持依法行政提公信。注重运用法治思维谋发展、做研判、定政策,完善重大行政决策专家论证、法律顾问、智库咨询制度,增强行政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加快水源地和古树名木保护地方立法。强化综合执法和执法监督,依法做好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让群众感受到更多的公平正义。*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大守信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力度。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自觉接受司法监督、监察监督、审计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让政府工作在全天候监督下运转。

(四)坚持担当有为抓落实。倡树攻坚克难、善为善成的实干精神,勇当新时代的“挑山工”,一步一步攀越转型发展的“十八盘”。各级政府工作人员要善于学习、勇于实践,提升专业能力,培养专业精神。要顺应信息化发展趋势,增强利用大数据推进工作的本领。建立职能性工作、突破性工作和前瞻性工作“三张清单”,形成“事有专管之人、人有明确之责、责有限定之期”的工作体系。健全正向激励、考核评价、容错纠错、澄清保护机制,关心关爱基层干部,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完善联合督查机制,强化考核导向作用,既要“哪壶不开提哪壶”,更要“提了哪壶开哪壶”。定期对政府工作报告、重点项目、惠民实事落实情况进行督查,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开。

(五)坚持从严治政守纪律。严格落实主体责任,严字当头、一严到底,推动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和省委实施办法的有关精神,持续整治“四风”,进一步改进调查研究、精简文件会议、厉行勤俭节约。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使每一笔财政资金都花在明处、用出实效。设立市集采中心,规范公共资源交易。各级政府班子成员必须切实担负起分管领域的管党治党责任,身体力行,以上率下,当好政治生态的“护林员”。

各位代表!伟大时代赋予我们光荣使命,伟大事业召唤我们开拓奋进。让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汇聚起全市人民的磅礴力量,满怀逐梦新时代的豪情壮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自然生态宜居宜业新枣庄而努力奋斗!

较旧一篇:2018年萍乡市政府工作报告较新一篇:2018年东营市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