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18年1月18日在龙胜自治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龙胜自治县县长 吴永合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自治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一、2017年工作回顾

2017年是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年,也是决战贫困、决胜小康的关键之年。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我们面对严峻形势和特大洪涝灾害等诸多挑战,积极应对新情况、新问题,爬坡过坎,负重前行。2017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6.63亿元,同比增长6.4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6.39亿元,同比增长15.42%;组织财政收入完成4.53亿元;工业增加值完成29.06亿元,同比增长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97亿元,同比增长10.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31172元,同比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0572元,同比增长10.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39%以内。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抓重点、攻难点,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坚持打好脱贫攻坚战役,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和最大的发展机遇,全县上下一心、全力以赴,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

组织有力,精准帮扶。成立县、乡、村脱贫攻坚作战指挥部,县级指挥部下设10个专责组,抽调59名精兵强将集中驻组办公。落实县、乡、村三级扶贫信息员151名,西部计划志愿者52名、脱贫攻坚志愿者40名,有效充实了基层精准扶贫工作队伍。安排59名贫困村第一书记、71名“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扶贫工作队长、107个帮扶单位3687名帮扶干部,对全县7680户贫困户和3578名贫困学生进行帮扶联系,形成“一帮一”“一帮多”“多帮一”的帮扶模式,实现帮扶全覆盖。采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脱贫攻坚责任制,逐级落实帮扶责任,做到帮扶人人有责。建立县、乡、村三级脱贫摘帽挂图作战机制,对照脱贫摘帽各项指标,及时跟踪贫困人口,做到动态管理、持续帮扶。

措施完善,精准施策。制定并出台易地移民搬迁、特色产业发展、教育资助、医疗救助、金融支持等一系列精准扶贫政策,鼓励扶贫户干事创业。实施产业扶贫,确定中草药材、富硒生态水果、富硒高山蔬菜、特色品种养殖、富硒茶叶为全县扶贫主导产业,覆盖全县71.53%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累计发放产业奖补资金1037.4万元。实施旅游扶贫,引导贫困群众以特色民居、梯田、林地入股合作的方式,推进大寨、平安、龙脊、金江、周家、张家、甘甲等一批乡村旅游扶贫示范点建设,走出了一条旅游扶贫的好路子。实施金融扶贫,截至2017年底,扶贫小额贷款余额1.28亿元,贴息537.92万元,惠及4248户贫困户。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实现全县119个行政村全部通水泥路,有村级办公场所、村卫生室、农家书屋、宣传栏和文体设施,20户以上自然屯全部通水泥路或砂石路。99.95%的农户有安全饮用水。2017年共硬化和新建通组道路298条396公里,维修通组道路280余条,建设桥梁8座220延米。实施易地移民搬迁工作,结合我县实际,采取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相结合的方式,全年投资达4.75亿元,共搬迁安置贫困户2025户9251人,特别是通过晴天大干、阴天抢干、雨天巧干,乐江、瓢里、三门、县城、伟江集中安置点建设创造了龙胜速度。培育村级集体经济,统筹资金2950万元支持59个贫困村发展集体经济,通过委托县农村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代管经营优良项目,至2017年底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2万元以上。同时,*开展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精神扶贫等工作,并落实好低保政策,切实做到各项扶贫政策“不落一户、不少一人”。

重点突破,精准提效。县级预算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682万元,清理收回存量资金3038万元,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4.03亿元,统筹用于扶贫开发,重点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发展、易地移民搬迁、村级集体经济、社会事业等方面,全县脱贫攻坚成效实现了新突破。受国家财政部邀请,龙胜县作为全国四个县广西唯一一个参会单位在关于财政支持脱贫攻坚工作座谈会上作典型发言,相关工作得到充分认可。2017年,全县上下全力克难攻坚,按照 “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总要求,变压力为动力,变被动为主动,顺利通过桂林市扶贫成效核验组、自治区第三方评估、自治区“四合一”考核组的扶贫核验工作,脱贫攻坚战取得了重大胜利。

(二)抓项目、扩投资,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坚持扭住项目建设“牛鼻子”,突显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投入就是抓后劲,努力实现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深度谋划,强化项目要素保障。继续执行县领导联系重大项目制、项目指挥长终身负责制,推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团队、一套机制、一抓到底”的制度,建立完善工作责任机制、联席会议机制、奖惩机制、督查工作机制以及银企合作长效机制。各部门形成合力,做好项目资金、土地、资源、环境、配套基础设施等要素保障,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全年完成土地储备1000亩,收取土地出让金1726.01万元,两个城市批次农转征报批工作顺利通过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核并获批复,切实为全县经济发展提供用地保障。

狠抓落实,力推项目进度建设。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稳投资稳增长的主要抓手,不断扩大投资规模,强力拉动县域经济快速增长。一是继续重点推进龙脊梯田风景名胜区大循环公路、桂三高速公路龙胜县城段出口连接公路、龙脊大道移民创业园教育园区、老乡家园庆新路易地移民搬迁工程安置楼、龙胜县扶贫移民小学(龙胜镇第二小学)、中医医院整体搬迁等73个重大项目和重大工作,其中,列入自治区层面重大项目2项,列入市级层面重大项目9项。桂三高速公路龙胜段已实现全面通车,龙胜正式加入大桂林1小时“经济圈”。二是启动70周年县庆项目建设,扎实开展龙胜多民族文化博物馆、民族公园以及潘内红瑶梯田景区等项目前期工作。

充实优化,提升项目储备水平。突出项目投资的前瞻性和计划性,做好项目储备与管理工作,增强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发展后劲。重点抓好重大产业、城建、交通、生态环保、旅游休闲为主的项目储备,完成国家重大项目系统的“三年滚动计划”项目录入334项,计划总投资180.81亿元;完成县域经济三年行动计划项目库建设,按照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为重点统筹推进项目94个,计划总投资36.37亿元,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调结构、促升级,特色产业不断壮大

坚持扶持特色农业品牌,突出体系完善、融合发展、品牌打造、农民增收,具有本地特色的现代农业明显增效。

农业基础体系更加完善。按照“有机食品大园区”的总体布局,“两茶一果+特色养殖”和“一品两带三区”〔1〕的特色农业发展思路,全县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达97个,其中,高标准建设龙脊休闲农业示范区、勇爱有机油茶示范区2个自治区县级示范区和龙胜镇平野河谷生态农业示范区、乐江地灵红糯农业示范区、泗水里骆林场秃杉特色示范区3个自治区乡级示范区。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60个,全县合作社达337个;8家农业企业获得市级龙头企业称号;新增家庭农场13个,全县家庭农场达26个。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和科普讲座300余期,培训约1.2万人次,开播《农村科技新视界》栏目,播出茶叶、猕猴桃、凤鸡等种植、养殖科技培训约90期次。推广“公司+合作社+能人+农户”发展模式,有力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如龙脊镇里排组思阳美味猕猴桃专业合作社,通过与企业合作引导组织农户发展种植红阳猕猴桃135亩,年产果7万斤,总产值达60万元,仅此一项户均收入2.6万元。

特色生态产业更加融合。全年粮食总产量达6.45万吨,新造林14573亩,种植罗汉果3万亩、百香果1.5万亩,出栏凤鸡187万羽、翠鸭48万羽,特色养殖场达到67个,优质柑橘、猕猴桃、茶叶等多年生品种扩面提质,累计总面积达6.34万亩。水果产量达9.6万吨。龙脊辣椒、朝天椒、夏秋萝卜和越夏西红柿等高山特色蔬菜实现规模化种植。全年农业总产值达19.27亿元。县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农业产业风险基金,为农户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特色品牌增收更加凸显。稳步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2〕认证工作,继有机云耳、海松生态黄牛、扬之水有机茶叶之后,凤鸡、地灵花猪、青钱柳、野竹笋获得有机农产品认证,全县有机农产品总数达到8个;继龙脊茶叶、龙脊辣椒、凤鸡、翠鸭、地灵花猪之后,龙胜红糯成为第6个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产品。积极打造精品农业品牌,龙脊梯田农业系统继获得国家农业部授予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称号后,顺利通过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评审。目前,全县农产品商标注册总数已达61个。构建多渠道农产品销售体系,继续实行农产品外销、包装、品牌申报等奖励政策,对农产品外销销售额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合作社、流通大户给予奖励,上年度补助资金达38.6万元。

(四)抓龙头、促推动,工业经济明显发展

坚持政策扶持、项目落地、龙头带动、多元发展,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势头强劲。

新兴企业实现“加速度”。一是积极打造“中国红玉之乡”。国家标准鸡血玉(中国红玉)正式颁布实施,极大规范了鸡血玉市场秩序,促进鸡血玉市场稳定快速地发展,形成以县城北岸揽胜楼步行街和艺江南民族文化风情园为主的鸡血玉集贸市场。二是积极推进龙胜县源恒杉川木业有限公司扩建项目、南山风电二期项目、爱莲食品公司天然饮用水项目、江底乡天霖甘泉水业基地等建设工作,为工业发展提供新动力。投资1353万元完成电信普遍服务试点项目;龙胜县农网升级改造及变送变电线路建设工程完成全部投资3744万元,有效改善了产业结构,实现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规模企业实现“高引擎”。2017年,全县滑石行业继续加强和完善“四项管理”〔3〕考评工作,突出严把质量关,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增加产品附加值,延伸产品产业链、强化矿石综合利用、延长矿山服务年限,全县滑石行业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年产滑石块18.68万吨,年产滑石粉28.46万吨,预计实现税金约1.5亿元;电力行业完成发电量11亿千瓦时,上网电量10.8亿千瓦时;全县形成了以滑石、电力、木材和冶炼为主的21家规模工业企业,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27.84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2.31%。重点推进滑石、水电站、冶炼企业技改项目的建设进度,进一步发展壮大滑石、电力等特色工业产业。*实施龙头企业培育计划,通过打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健全服务体系,有力地推动全县工业产业集约集群发展。继续实施“抓大壮小扶微”工程,从政策上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大唐桂林新能源有限公司成功进入规模企业统计序列。

多元发展实现“新增长”。坚持“企业为主、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合作共赢”的发展思路,全面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一是强化基础,完善服务体系。加快宽带网络建设进度,无线4G+通信、家庭光纤宽带网络已覆盖全县10个乡镇119个行政村,覆盖率达100%。仓储物流体系初步健全,建成县级仓储物流中心1个、镇级仓储物流中心1个。中国邮政、菜鸟物流、圆通等物流企业、广西二维码中心龙胜分中心已正式入驻我县办公。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正式启用。二是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运营服务体系,搭建村级服务平台,建设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点83个,建成农村淘宝电子商务服务站34个,覆盖17个贫困村。县政府与京东集团签订农村电商精准扶贫战略合作协议,为种养殖大户和专业合作社提供电商化的农资采购、金融信贷、农技服务和产品营销等综合服务。侯卫东官场笔记

(五)夯基础、创品牌,全域旅游明显提档

坚持发挥地方特色优势,全面推动全域旅游〔4〕、特色旅游,品牌旅游,具有本地特色的全域旅游经济方兴未艾。

全域旅游强劲开启。按照“全县大景区,旅游一盘棋”的指导思想,完成《龙胜各族自治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泗水五星级乡村旅游区控制性规划》等规划的初稿编制工作,启动《生态旅游扶贫大环线总体规划》以及大环线沿线各个节点的规划编制工作,科学指导全县旅游发展。启动和新建各族文化园、金江村江边组民宿、小寨梯田、潘内梯田、龙泉景区、张家苗寨、洋湾苗寨、南山景区、平等特色小镇、广南千户侗寨、瓢里特色小镇等特色乡村景区景点,加快实施龙脊景区大循环路二期、龙脊古壮寨电瓶车道、金坑电瓶车道、里骆至温泉骑行绿道、传统古村落和特色村寨的保护和发展、“长征驿站”和“长征宿营地”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项目。生态旅游扶贫大环线基本贯通,龙脊景区创建国家5**景区工作稳步推进。投资2000万建设覆盖全县景区和交通要道的监控系统、智慧旅游中心、大数据中心、重点景区广播系统。以第一名的成绩高质量通过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复核验收工作,全力做好广西旅游服务业标准化示范单位建设工作。2017年全县接待游客量为848.12万人次,同比增长8.44%;旅游总消费为86.07亿元,同比增长16.44%。

特色旅游成效凸显。坚持“全域一区一线”〔5〕发展思路,在全县合理布局建设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串点成线、串线成面、广泛辐射。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完善黄洛瑶寨、泗水乡村旅游区等乡村旅游区(点)的基础服务设施,并新建一批旅游标识标牌、旅游步道、旅游厕所、停车场、休闲驿站等旅游服务设施。打造“党的民族政策发祥地”品牌,形成以“红军岩——红军桥——红军坳——红军洞——红军楼”为主线的红色旅游线路。圆满承办了龙脊梯田国际越野挑战赛,成功举办了“鼓楼文化节”“开耕节”“辣椒节”“梳秧节”“晒衣节”“盘王节”“跳香节”“鱼宴节”等一系列民族节庆活动。重点开发包装一批乡村旅游景点,扶持乡村旅游度假、乡村民宿等项目建设,全面推行“旅游精品+精品农业”,促进旅游与农民增收齐头并进。目前,我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实现快速发展,全县共发展农家乐350余家,总床位达2.25万余张。

品牌旅游魅力彰显。依托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湘桂黔边区区域旅游合作发展优势,全力打造“世界梯田原乡、世界滑石之都、中国红玉之乡、多民族生态博物馆、康寿养生胜地”五张特色旅游品牌。深化开展电视、网络、影视、掌媒、广告等“多位一体”的宣传模式,巩固和提高龙胜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设立旅游巡回法庭,整治旅游市场乱象,切实保障游客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全面推进龙胜旅游向品牌化、生态化、高端化和国际化发展,实现与国际旅游胜地的高度融合,游客满意度在广西特色旅游县区稳定排名前列。“三月三”、龙脊梯田文化节等品牌活动已成为全县17万各族群众的盛会,通过集中展示苗、瑶、侗、壮、汉各民族服饰、非物质文化遗产、名优土特产、民间工艺、风味餐饮等特色,连续吸引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广西日报、广西电视台等各级媒体前来报道,获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与好评。

(六)重生态、造精品,生态建设明显提质

坚持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生态体系建设,生态文明发展底蕴优势凸显,城乡面貌不断改善。

美丽城市提升品位。坚持新老城区双举并重,因地制宜,优化布局,完善功能,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县城总体规划(2016-2035年)》顺利通过自治区评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方案》编制和基本农田永久划定工作圆满完成,高标准通过自治区级文明城市的验收。县城民族公园、龙脊大道、三江六岸景观规划基本完成,县城兴龙南路(种子公司-滑石矿段)道路改造工程顺利竣工。完成县城民族广场、华业广场、民族中学以及部分居民楼等路段的夜景亮化工程。完成县城及温泉景区沿线花化工程。积极争取上级项目扶持资金,努力推进盛园路和仰寨2个棚户区项目建设。*开展“县城环境卫生市容市貌大整治”行动,全面整治占道经营、工地乱象、车辆乱停乱放等行为,全年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达2.4万吨,新增清扫保洁区域18万平方米,公厕、河道、排污治理成效显著。重拳出击整治“两违”,依法取缔非法营运三轮摩托车,市容市貌焕然一新,赢得群众的普遍赞誉。

美丽乡村打造精品。“美丽龙胜·宜居乡村”建设工作全面铺开,“产业富民”“服务惠民”“基础便民”等三民活动项目有序推进,龙脊镇作为桂林市唯一乡镇被授予“广西首批养生养老小镇”荣誉称号。农村垃圾专项治理工作成效明显,投资2200万元完成5个乡镇垃圾处理中心项目建设和10个村级垃圾处理中心示范点建设。投资5158.51万元新建平等、瓢里、三门等三个镇级污水处理厂,已顺利实现通水。投资4200万元完成国家级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项目9个和村屯乡土特色示范建设项目10个。完成20个贫困村自然村(屯)安装太阳能路灯400盏。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巩固提升工程73处,实施小农水工程项目20处,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和饮水困难人口10517人。农村“三改”工作稳步推进,改厕完成4800户,改厨完成4800户,改圈完成6238户。

生态体系构建显效。严格划定生态红线,进一步执行禁伐阔叶林有关政策,投入785万元实施农村绿化工程,义务植树37万株,森林覆盖达79.12%,发放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1446.76万元。完成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环境质量监测与考评工作,经环保部考核,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区先进行列。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完成147条河流、19座水库的核查工作。设立县级河长9个、乡级河长177个、村级河长265个。对全县480多条河道继续实施全面禁止采砂挖石,禁止新批新建水电站,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关心、关注,多年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严厉打击非法捕鱼行为,实施水电站生态流量监控整治。不断加大工业废水治理、节水灌溉、水源保护、水土保持、矿山恢复治理等生态建设力度,实现全县地表水、县城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III类标准。加强环境执法力度,全年检查企业70余家,对2家环境违法企业负责人进行约谈,对9家环境违法企业进行处罚。严格贯彻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6〕责任制,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整改销号问题3个,举报问题整改6个。大力开展空气污染防治,加强环境质量预测预警,空气质量继续向好,空气优良率达到98.8%,PM10和PM2.5平均浓度与上年同期比分别下降19.7%和29%。综合指数为2.74,在桂林市各县区中排名第一,展现出天蓝、山绿、地净、水清、空气新的美丽景象。在自治区表彰的“2016年度广西科学发展先进县”考评中,我县在全区29个重点生态功能区中排名第三,较好地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七)强保障、惠民生,社会事业明显进步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各种问题,努力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教育事业全面推进。投入5500万元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龙胜县扶贫移民小学(龙胜镇第二小学)、民族中学教学综合楼、龙胜中学学生宿舍楼、龙脊大道移民创业园教育园区等重点工程,新建校舍10552平方米,新建运动场8000平方米。落实覆盖全学段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发放各类资助金2741.1万元。新招聘教师68名,农村特岗教师25名,招录农村小学全科教师19名,教师队伍不断优化。扎实做好控辍保学工作,确保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入学率、巩固率达标。全县教育质量实现新突破,高考一本上线77人,二本上线447人,上线人数、上线率均创历史新高。中考一等生100名,一等率首次突破10%。顺利承办桂林市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现场会,并作典型发言。

卫生计生稳步发展。一是夯实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巩固县级公立医院“二甲”标准;投入7579万元重点实施县中医医院整体搬迁项目、县疾控中心业务楼及实验室新建项目、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建设和医疗设备采购项目;统筹440万元新建17个、维修和扩建34个村级标准化卫生室。二是*实施医疗惠民工程。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行政策倾斜,实行县域内“先诊疗后付费”,实现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民政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由财政进行全额补助,全县参保率达100%;贫困患者符合基本医保支付的门诊和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提高10%,自2017年11月起取消住院基金起付标准;大病保险补偿起付线由8000元降低至3500元,报销比例提高10%;县财政投入370万元建立健康扶贫公益基金兜底保障机制,投入75万元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购买商业医疗补充保险,确保贫困患者住院报销比例达到90%以上。创新开展“五级四员”〔7〕互帮互助联动机制,在广西日报头版头条刊登《邻里守望 互帮互助——龙胜创建国家健康扶贫示范县纪事》,宣传推广先进做法。全市健康扶贫现场会、全区计生协会助力健康扶贫暨关爱保险项目现场会、全区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关爱活动启动现场推进会先后在我县召开。三是*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先后分别与自治区南溪山医院、市中医医院组建医疗联合体;县人民医院与龙脊镇、瓢里镇、泗水乡卫生院建成医共体。县域内就诊率从60%提高到90%,使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四是强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疾病防控及防艾工作卓有成效;扎实开展妇幼健康服务项目,认真落实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措施和妇女“两癌”筛查项目,严控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五是全面二孩政策稳步推进。全年共兑现各类计生家庭奖励扶助资金604.8万元。依法维护妇女儿童、青少年健康权益取得新突破,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召开的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关爱工作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

持续壮大文化软实力。继续推动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项目,广泛征集各民族山歌和民族服饰设计方案;完成了我县第一个红瑶服饰制作技艺传习基地建设并投入使用,提升和完善了红瑶服饰示范点和盘瑶服饰展示传承中心点。成功举办桂林市2017年民族文化进校园现场会并作典型发言。投入2500万元新建53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率先在全市实现了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流动图书馆、文化站、农家书屋免费开放工作有序开展,完成补充农家书屋图书12870册、十九大精神读本1630册;农村电影公益放映1428场。三门镇、江底乡广播电视乡镇无线发射台站建设如期完工,停播近20年的龙胜人民广播电台重新开播,全民健身和群众体育蓬勃开展。

全面深化社会保障。坚持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为民办实事工程项目全面完成。*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低保、救灾救助等制度。全县参加社保17.22万人,征收社保费2.356亿元,发放社保费2.809亿元,低保金4687万元,民政医疗救助资金746万元,残疾人“两项补贴”266.33万元。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稳步推进,顺利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023户。城镇新增就业3354人,农村劳动力转移新增就业4963人。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投入2710万元完成桂龙路更材山等6个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认真开展食品安全事件应急演练,及时处置食品安全事件,启动食品检验检测中心项目建设,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行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在“7.1”特大洪灾中,全县上下同心同德,迅速组织应急避险,奋力解救受困群众,全力保障生活供给,最大程度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夺取了抗洪抢险的全面胜利。全县整合救灾资金2052.04万元,迅速开展灾后重建,水毁公路和桥涵基本修复抢通,电力、通讯得到保障,每一名受灾群众生活都获得妥善安置。

加强社会治理和安全生产。进一步推进平安龙胜、法治龙胜建设,认真开展“七五”普法宣传教育。全县高清视频监控等设备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有效加强。始终保持打击违法犯罪高压态势,持续开展“神剑”系列专项活动,为人民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00余万元。首次实现警企协作地网工程,与天网工程共同织密龙胜平安网。成功举办湘桂黔边区刑侦工作协作会第二届第六次工作会议。加大信访积案化解力度,依法依规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强化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全县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一般事故得到有效防范,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2017年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排名全区第二,其中第四季度排名全区第一。

(八)提效能、优服务,自身建设明显加强

*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命扛在肩上,把万家忧乐放在心头,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切实提高施政能力和服务水平。

以简政理念深化“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扎实开展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两单融合”工作,全县41个单位共梳理权力事项主项3564项,取消和调整部门权力事项1056项,增加完善权力事项343项。抓好行政审批事项动态监管,直接取消审批事项42项,调整为其他权力事项189项。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完成乡镇“四所合一”〔8〕阶段性改革,设立10个乡镇国土规建环保安监站(综合行政执法队)。继续加强审批事项事中事后监管,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成立县农村金融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新组建全域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农村发展有限公司、市场开发投资经营有限公司等投融资平台。开启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年共创建信用乡(镇)4个,信用村42个,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树立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意识。

以开放理念扩大区域合作成果。加强粤桂合作,成功与肇庆市高要区达成对口帮扶协议,全年获得财政援助资金2140万元。主动出击考察和洽谈招商项目,成功引进深圳同花顺有限责任公司、苏州工业园区、桂林福达集团等一批实力雄厚的企业进驻龙胜。龙胜全域旅游投资合作、龙胜田园综合体以及水资源开发等8个项目有序推进,预计投入资金达50亿元,全年内资到位资金15.15亿元,外资到位资金815万美元。充分利用新媒体、新媒介,面向全球发出龙胜好声音,全年共接待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英国BBC等50余家国内外新闻媒体,龙胜作为桂林名片先后亮相2017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和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全年在中央级报刊上稿37条,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上稿2条,在新华社推出通稿80篇。协助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扶贫纪录片《中国力量》龙胜专题的拍摄。全年在自治区级媒体上稿260条,在广西电视台播出时长达200多分钟;在市级媒体上稿877条。

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完善纠错问责机制。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积极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进一步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加大管理和培训力度,提升执法人员业务素质,完善执法程序。推进“互联网+政府服务”工作,正式启用“一站式”新政务服务中心,完成县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并投入使用,完成县级政府国家电子政务外网横向建设,推行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9〕,完善“马上办”工作机制,办理提速62.7%,按时办结率 95.43 %,真正做到了“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既节约了办公成本,也提高了行政效率。

改进作风,建设廉洁政府。*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力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严格按照法定程序、法定权限、法定职责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认真履行党风廉政“一岗双责”,抓好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强化主体责任意识,打造清正廉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严肃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全年行政警告10人,行政记过21人,行政开除2人。坚决维护司法公正,积极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开展工作。支持县级纪委派驻机构改革和县委巡察办、巡察组的组建。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社会的舆论监督,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46件、政协委员提案20件,办结率均达100%。优化政务服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国务院“约法三章”要求,持续反“四风”,健全厉行节约长效机制,进一步缩减“三公经费”。

一年来,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工作、人事、审计、监察、统计、物价、编制、接待、机关事务、档案、供销、保密、地方志、市场服务、广播电视、水库移民、检验检疫、防震减灾、老龄、科协、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社会科学、文联、残疾人工作不断推进,税务、公路、国土、工商、金融、气象、水文、民爆公司、石油、烟草、邮政、通讯等部门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国防建设、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及双拥工作得到加强。

各位代表,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自治县人大、政协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和全县各族人民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自治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各族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工商联和离退休老同志,向驻我县各单位、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消防官兵、公安民警,向所有关心、支持我县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发展内力依然不足,经济总量偏小,综合实力仍然不强;财政收入过多依赖于一次性税收项目,收支压力巨大;农业生产势头趋缓,基础设施仍较为薄弱,产业优势不够突出;工业经济有待提质增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乏力,项目推进较慢,部分行业、企业经营困难,外贸出口产品单一;城乡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滞后;征地难、融资难、人才短缺等影响发展的瓶颈问题依然突出;政府自身建设也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等等。我们要勇于正视困难,直面矛盾,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绝不辜负全县人民的期盼。

二、2018年工作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各位代表,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也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全县各项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

2018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围绕“生态立县、绿色崛起”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旅游、扶贫”发展思路,推进“龙胜全域旅游大景区、有机食品大园区”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群众生活进一步改善,奋力谱写经济发达、民族团结、社会和谐、文化繁荣、山川秀美的中国生态旅游强县新篇章。

2018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力争6%;财政收入增长5%,力争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力争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力争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力争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力争12.5%;旅游总消费增长 12%,力争1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要实现全年工作目标任务,必须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发展为先、创新驱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坚持以改革创新的思想推进发展、深化发展,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不断开创社会经济发展新局面。

——发展主导性项目,促进投资平稳较快增长

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全县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继续加强重大项目建设和投融资工作,千方百计增加投资总量。

完善组织保障工作机制。继续实行县领导联系重大项目制、项目指挥长终身负责制,坚持“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团队、一套机制、一抓到底”的工作办法,建立重大项目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资金、土地、林地、拆迁等难题,确保项目顺利推进。进一步完善自治县《重大项目建设考核奖励办法》,明确具体考核内容、工作措施和奖惩细则,从项目建设形象进度、投资完成情况、保障措施及工作开展情况等方面进行考核,切实加强项目建设工作管理,力争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强化重点项目策划包装。继续充实完善项目库,科学谋划一批影响深远、利于破解发展瓶颈的重大项目建设,为全年实现经济增长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加快成立县庆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立足特色旅游主线,对项目进行深度包装。强力推动民族特色县城、生态旅游扶贫大环线、潘内红瑶梯田景区、教育园区、平等镇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扩展招商视野,更加注重业主招商、专业招商、“产业链”招商〔10〕、资源优势招商和“回归”招商,提高招商的成功率。积极参加各类促进民营投资项目的推介活动,充分利用东盟博览会、泛珠经贸洽谈会等大型招商平台,重点推介策划包装的项目。采取项目融资、产权融资、股权融资等多种方式,吸引和聚集社会资金,投入重点项目建设。

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贯彻军民融合发展要求,以提升完善交通运输功能为目标,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改善对外交通、县域交通、乡村交通,强力推进“四好农村路”〔11〕建设,提高交通运输覆盖能力和国防保障能力。以桂三高速(龙胜段)出口连接线为辐射点,加快建设龙脊大道、龙脊梯田风景名胜区大循环公路二期工程(含二龙桥至大寨改扩建工程)、南山至野牛坳公路、瓢里至平等(野牛坳)二级公路改建工程等项目,基本打通生态旅游扶贫大环线;启动龙胜至城步高速公路、骑行绿道(栈道)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张吉怀桂高铁线(张家界—吉首—怀化—桂林)途经龙胜并设站,从而构建我县运转顺畅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体系。建成比较完善的路网和农村公路,县城到乡镇之间重点通过改造提高等级、乡镇之间重点加强公路连接、行政村与行政村之间重点加强连通、行政村到自然村之间重点提级改造。疏通小城镇和各村屯的“毛细血管”,提高公路硬化率,力争到年底,二级公路里程突破130公里,三级公路超过50公里。

完善能源信息基础建设。按照节能优先、绿色低碳、创新驱动的要求,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走出一条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能源发展道路。大力发展风能,建设平等、南山、泗水、伟江等风能电场,总装机容量567兆瓦。优化电网结构,强化智能电网和分布式能源建设,加强电源与电网的有效衔接,通过新建、改建110千伏变电站、35千伏变电站等项目,提高科学调峰、储能配套能力。建成县城管道燃气项目。统筹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完善和提升广播电视户户通设施和服务水平。提升网络覆盖率,推进4G网络和宽带网络光纤化改造,全县农村互联网使用率达到90%以上。完善农村电商基础设施,构建全流程、一站式、低成本的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全县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网络辐射能力达到95%以上。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水源地保护工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小流域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中小河流防洪治理、水毁堤防修复和河道疏浚水利工程等12个项目,推进县城第二水源、第二水厂项目建设。建立健全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水资源保护体系、水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树立底线思维,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乡镇供水工程巩固完善提升项目,确保年底全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

——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重点生态功能区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发展绿色经济放在突出位置,以稳农业、优工业、升级服务业为着力点,加强对标准的监管,重点抓质量的提高,推动生态发展与现代经济深度融合,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推进企业资产重组,优化要素配置,加大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的投入,提高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塑造品牌和质量,最大程度提高产品附加值及市场占有率。

加快推进科学技术创新。围绕推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目标,整合全县科技资源,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为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积极推进“科技兴工”工程,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新成果、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向科技要效益,向创新要发展。积极推进“科技强农”工程,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业,引进推广新品种、新工艺,试验建设生态农业、智慧农业、立体农业、创意农业等新型农业,强化农产品加工、包装、仓储、销售、运输等创新工作。积极推进“科技惠民”工程,加强科技特派员的科技服务工作,建立科技特派员科技咨询服务平台,继续发挥科技人才在经济发展中的关键性作用。加强公共安全、医疗卫生、环境保护、防灾减灾等领域的科技应用。组织开展“全国科普日”“十月科普大行动”“科技活动周”等科普品牌活动,促进城乡居民科学素质的全面提升。巩固全国科普示范县创建成果,继续完善创建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扩大创建成果,做好迎检复核工作。

着力提高生态功能效益。坚持以创建“广西科学发展先进县”为突破口,建立完善重点生态功能区监管制度,严格实施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积极争取中央、自治区对龙胜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力度,统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提高重点生态功能区生产力。结合龙胜自身的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发展,以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为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

——发展特色化农业,做活乡村振兴文章

坚持选准产业、形成规模、提高标准、打造品牌,构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促进农业产业创新发展,提高农业供给质量,进一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立足梯田原乡特色,打造名特优农产品品牌。关注农产品的优质、安全、绿色、营养、健康,大力推行农业清洁生产,改变目前农业“大肥大药”的生产方式。继续发展以油茶、茶叶、罗汉果、凤鸡、翠鸭、亚冷水鱼为主的“两茶一果+特色养殖”特色产业;做好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和政策性水稻保险等惠农工作,确保全县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6.5万亩;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和质量兴农,加快创建“有机食品大园区”,着力打造无公害、绿色、有机的高山特色生态农产品品牌,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建设“三品一标”农产品种养基地;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和亚冷水鱼养殖产业;加强优质茶叶种植推广,打造“龙脊茶”公共品牌,*开展龙胜古茶树保护和开发工作,切实保护好全县5万株树龄超百年的古茶树。

狠抓品质认证工作,提高标准创建规模化示范区。加快推进全国有机示范县创建工作,建设一批符合实际、要素集中、产业集聚、技术集成、经营集约的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优化“一品两带三区”布局,建设以瓢里镇、乐江乡、平等镇、三门镇为重点的柑桔示范带和以龙胜镇、龙脊镇、泗水乡、江底乡为重点的猕猴桃示范带;创建以罗汉果、猕猴桃、百香果、新品种柑橘为主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以平等昌背和马堤芙蓉为重点的茶叶示范区,加快建设龙脊金江大山茶叶文化体验基地;建设以龙胜镇、平等镇和马堤乡为重点的食用菌示范基地;建设龙脊休闲农业示范区、勇爱有机油茶示范区、伟江乡高山农业核心养殖示范区。加快培育种养大户和规模适度的家庭农场,家庭农场力争新增12个;重点抓好现有示范区建设,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特色农产品生产规模,努力提升示范区级别。

推进农业配套设施建设,为农产品生产提供科技保障。*落实农机补贴惠农政策,促进新型农业机械的应用和普及,开展农机培训和指导工作,切实提高全县农业机械化水平。高标准规划建设节水型、生态型灌区,重点建设旱片节水灌溉工程和农业节水工程,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进一步提高气象服务能力,完善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设施建设,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提高现代农业发展科技支撑能力,创建农业科技服务平台,使传统农业向经营组织化、装备设施化、生产标准化、要素集成化的现代农业转变,努力提高农业产业化主导产业的产出水平。

稳步推进农业体制改革,促进产供销一体化。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广“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能人+农户”等发展模式,引导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支持多种经营方式共同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健全优惠政策体系,支持引导农产品生产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发展,向农户提供全产业链服务。构建多渠道产销体系,重点扶持一批流通企业,加大销售环节奖励力度,搭建农村电商和多元化产销对接平台。积极拓宽凤鸡、翠鸭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木耳、肉牛、皇金菊等有机产品,罗汉果、油茶、茶叶、亚冷水鱼等地域特色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提高市场占有率,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利用农产品展销会和电子商务解决农产品“入市难”和“流通难”问题,建立“农工商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农业产业化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在转变生产方式、发展农产品物流、延伸产业链上下功夫,提高现代农业生产效益。

——发展升级版工业,壮大工业整体实力

坚持转型升级,着力培育一批新兴工业企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提升工业竞争力和话语权。

保障工业项目重点实施。成立工业发展领导小组,出台自治县《实施工业振兴战略加快工业发展若干意见》《2018年工业发展奖励扶持方案》《2018年县四家班子领导跟踪服务工业企业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措施,加大对中小微型企业、新进规模企业的支持奖励力度,鼓励工业企业做大做强,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对优质滑石资源实行保护性开发,构筑滑石在不同领域的产品开发和价值链条,着力打造“世界滑石之都”。以国家标准鸡血玉(中国红玉)正式颁布实施为契机,努力拓宽龙胜鸡血玉商品市场,抓好玉石工艺产品的加工、销售环节,促进玉石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积极打造“中国红玉之乡”。抓紧做好龙胜创新混凝土有限责任公司、鑫友竹制品公司、泗水恒源杉川木业有限公司服务工作,力争部分企业进入规模工业统计序列。

加强能源企业提技改造。规范新能源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南山风电场二期工程、江底乡天霖甘泉水业基地等项目建设。继续抓好水电站增效扩容和电网升级改造,处理好发电、供电、用电企业的关系,抓好冶炼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增加全社会用电量,把水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鼓励冶炼企业通过采用新设备、新工艺等途径,推进工艺升级、产品提升。

优化电子商务产销环节。加快建设日用品配送中心,科学规划瓢里物流小区等项目,完善物流配送及冷链体系建设。继续抓好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项目建设工作,利用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及“互联网+工业品”的模式,培育发展一批电子商务工业企业品牌,推广我县特色工业产品,促进我县产业、产能、产品的立体式对外输出。

——发展高品质旅游,推动服务业快速发展

坚持把旅游业作为龙胜的支柱产业、核心产业、品牌产业和生命产业来打造,深化拓展“全域一区一线”“全域旅游大景区,有机食品大园区”发展思路,促进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立足基础发展全域旅游,创建旅游快速便捷通道。以桂林高铁网和桂三高速公路为主线,积极发挥1小时“经济圈”效应,打造交通便利的全域大景区,把更多游客“引进来”。*推进龙脊创国家5**景区、温泉、金车等现有**景区的提质改造,加快推进多民族生态博物馆、各族文化园、大型实景演出、南山景区、平等特色小镇、泗水乡村旅游绿道等旅游项目的建设,以生态旅游扶贫大环线串联全县各个景点景区,努力实现游客与全域旅游“零距离”。大力开发红色旅游,着力培育泗水烈士纪念碑园、伟江潘寨红军桥、平等红军烈士纪念塔、龙坪红军楼、审敌堂、乐江光明将军岩等红色旅游景区景点,修缮恢复三条贯穿龙胜西北部的长征徒步线路,积极与桂林“重走红军长征路”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并轨。

构建新型旅游发展格局,优化服务提升游客体验。全力推进旅游改革、创新和提升,促进旅游国际化、乡土化、高端化、全域化发展,推动旅游业由“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转变。加快智慧旅游工程建设,完善大数据中心平台,探索创建“龙胜旅游”APP,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的移动终端设备为载体,共享门票信息、游客数量、景点分布、自驾路线、旅游资讯等龙胜旅游服务信息,让更多游客感受到“贴身服务”式的旅游新体验。紧抓旅游消费市场秩序,保证旅游收费项目公开透明,推行景区门票电子化服务,简化排队买票等环节,实现一部智能手机游遍整个龙胜。*实施旅游素质提升工程,高标准建设旅游公厕、旅游步道等一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景区控违打非力度和民宿民居的规范管理,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让每一位来到龙胜的游客宾至如归。

(二)持续作战、多措并举,精准发力助推脱贫攻坚

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牢牢把握粤桂扶贫协作契机,努力再创脱贫攻坚新成果。

——合力攻坚,强化保障。继续完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职能,发挥“指挥棒”作用,加强部门协作意识,*开展贫困户结对帮扶工作,做到帮扶单位不改变、帮扶干部不改变、帮扶责任不改变、帮扶政策不改变,为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完善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用于建设贫困村基础设施项目、鼓励扶持贫困户发展产业、支持驻村工作队开展工作。

——综合施策,强力推进。加紧完成贫困村通组道路硬化、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贫困村危房改造任务。继续实施产业扶贫,推进贫困村罗汉果、百香果、柑橘等产业发展,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旅游驿站、乡村农家乐等新型经营主体,产业扶持覆盖率达到80%。继续实施健康扶贫,全面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户系列健康惠民政策,进一步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点人群的签约服务率达到60%以上。继续实施教育扶贫,扎实做好“雨露计划”扶贫培训和贫困家庭学生教育补助工作,进一步提高控辍保学质量,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0%。继续实施金融扶贫,进一步提高扶贫小额信贷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探索扶贫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能人大户辐射带动模式,量身定制贷款产品,完善信贷服务,切实解决精准扶贫资金问题。引导转移就业脱贫,大力实施农民工培训创业行动,重点加强对贫困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引导就地就近或外出务工,增加家庭收入。实施生态保护脱贫,扩大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生态保护补偿,增加生态公益岗位,优先安排贫困人口就业。落实农村低保兜底政策,抓好低保制度与扶贫政策有效衔接工作;开展精神扶志工作,树立脱贫攻坚典型,以先富带动后富,强化贫困户脱贫意识。

——严格考核,注重实效。进一步加强扶贫工作的督查力度,将脱贫攻坚指标任务纳入各乡镇、各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重点考核入户帮扶人员到位、扶贫手册填写、明白卡上墙和贫困村贫困户脱贫摘帽**底等情况,把政策落实、资金管理、台账资料、帮扶成效等工作作为年度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突出问题导向,抓牢抓实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适时开展自查自纠和整改工作,确保扶贫工作经得起群众监督、经得起各级考核与检验。

(三)深化改革、开放发展,激发县域经济内生动力

大力推进各领域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合作,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推进“互联网+”纵深发展,加大创业力度,将改革创新的潜在势能转化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动能。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把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推向*,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继续推进“三证合一”“一照一码”〔12〕登记制度改革,在政策、融资、统一平台、法律等方面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促进扩大就业。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积极推进投融资模式创新,优化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支持,强化服务引导功能,支持非公经济发展。深化社会民生领域改革,进一步深化医疗体制改革,推进学区制改革,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深化城乡土地制度改革,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征收、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工作,落实承包土地“三权分置”〔13〕办法,鼓励集体企业参股入股,提高集体经济组织化程度,全面完成村级改革任务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坚持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加强经济、科技、旅游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健全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建立招商引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适时召开招商项目推进会,及时研究和解决招商引资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加强对国内外大企业、大财团发展战略和投资方向的跟踪,加大“走出去”力度,把有较大发展潜力如旅游、健康养生、电子商务等用地少、附加值高的优势产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在“招优引强”上下功夫。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切实优化投资环境,主动跟进服务,力促企业早落地、早投产、早生效。

(四)提升自信、树立品牌,促进民族文化繁荣发展

大力保护和传承传统民族文化,深度挖掘民族文化品牌,进一步促进民族节庆、民族传统艺术、民族服饰、民族饮食等文化大融合。

——实施文化兴盛工程,提升乡村发展软实力。乡村要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既要看农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精神风貌怎么样。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树立向上向美、诚信互助、健康淳朴、文明和谐的乡风民俗,焕发农民群众精气神,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汇集强大正能量。树文明新风,反对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盲目攀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

——做好公共文化基础服务。做好县级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文化站免费开放工作,改善文化活动场地、红瑶服饰传承中心、电子阅览室设备等服务设施,提升服务质量;升级流动图书服务点、读者服务活动品牌、地方文献建设等服务项目。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配套设施建设;通过举办广场舞、唱山歌、演地方戏等民俗节庆活动和民族体育比赛,丰富广大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好农家书屋开放和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工作,抓好“扫黄打非”、使用正版软件及版权保护工作。

——强化民族文化产业培育。龙胜民族文化根植于乡土文化,积极挖掘民间文化内涵,找准民族文化的根和魂,以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加快推进民族自治条例的修改和完善,用民族纪念日提升弘扬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守护好民族文化的根脉。积极探索民族文化与时尚运动、养生文化、体育竞技、流行元素、高端媒体等相结合的发展路子。做好草编、竹编、民族刺绣、民族服饰等民族特色艺术、特色手工艺品的保护传承和转化,打造精品民族文化产业。

——提高文化遗产保护水平。保护好乡村物质文化遗产,加强对古村落、民族村寨、文物古迹、农业遗产等保护力度。组织开展红色文化遗产普查和挖掘保护活动,以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为核心,着力加强龙胜长征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推进红色文化与旅游相结合;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课堂等重大展示展演活动及对外交流活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

(五)提高保障、改善民生,加强社会治理能力建设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统筹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和“全面改薄”〔14〕工作,改善办学条件,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投入4800多万元建设教育园区、扶贫移民小学项目,启动县移民创业园幼儿园与儿童活动中心共建项目,切实解决县城学校“大班额”问题;健全学生资助制度,完善自治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奖励方案》,使绝大多数学生特别是贫困学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计划招录80名乡村教师,推进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建设县、乡、村三级国防教育专栏,普及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

——提高就业质量和收入水平。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城镇新增就业2600人,转移农业劳动力4500人;全面实施企业劳动合同制度,普遍建立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0%,集体合同签订率达85%;完善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机制,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达95%;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工作,针对新增劳动力、高校毕业生及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实施免费接受职业培训行动;实施最低工资制度,逐步缩小不合理的工资差距,力争最低工资标准达到城镇从业人员平均工资的40%以上。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率达90%以上,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稳定增长;强化动态管理措施,进一步抓好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将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纳入低保范围,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开展双拥创建活动,全面落实各项优抚安置军休政策,完善涉及各类对象的优待性保障措施;大力发展老龄事业,推进民政园区、社会福利院老年启智楼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和服务体系建设,营造全社会助残扶残的良好氛围;全面做好全县社会保障卡制卡及发放工作。

——实施全民健康政策。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探索推进市县医联体建设和县域医共体建设,组建龙胜各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和中医医院两个公立医院医疗集团,探索建立紧密型“321模式”医联体〔15〕,实现责任共担、技术共用,为群众提供优质便利的医疗卫生服务,切实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快速推进县中医医院新建项目、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建设项目、流动人口健康促进试点项目建设。强化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县、乡医疗机构互联信息平台覆盖率达100%,提高优质医疗资源的可及性和整体效率;扎实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两癌”筛查工作和医疗质量监测评价工作。持续改善卫生计生服务,全面落实计生扶持政策,做好“全面两孩”政策衔接,合理引导群众依法生育,倡导科学文明的生育观念。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严格落实食品药品“四个最严”〔16〕要求,加大食品药品监管力度,提升安全监管效能,继续做好食品药品监督抽样检测工作,完成食品检验检测中心建设。

——加强创新社会治理。乡村社会具有人情社会、熟人社会的基本特征,农村现在最大的特点就是“散”,缺乏组织带动和联结,凝聚力和向心力不强。办好农村事,关键要有好的两委,目前,农村存在着村级班子成员素质参差不齐和职能错位的现象,因此,我们必须夯实基层组织,抓好“选、育、管、用”四个环节,营造风清气正的农村政治生态。全面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加强对重点群体和重点人员的教育稳控工作;全面推进全县群众信访服务中心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提高信访案件的办结率和办理质量;完善安全保障和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扎实推进“雪亮工程”〔17〕建设,积极开展“神剑”“利剑”等系列专项行动,筑牢社会治安网络,提高打击犯罪能力;继续加强“地网”工程建设力度,延伸高清视频监控网,实现乡镇全覆盖;强抓社会治理,持续推进“一村一法律顾问”和村级警务助理工作,发挥好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解决“法律够不着,道德管不住”的实际问题。积极推进“七五”普法工作,形成普法工作新格局。建立冤假错案责任终身追究制。*推进“平安龙胜”建设,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确保社会治安大局平稳,保持群众安全感稳居全区前列。

——推进安全生产改革。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完善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对灾害隐患进行排查和综合治理,加大基层救灾设施和装备配备支持力度,强化物资储备;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实施意见》。坚持安全发展,坚守发展绝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这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领导、改革创新,协调联动、齐抓共管,着力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着力堵塞监管漏洞,着力解决不遵守法律法规的问题,提升全县安全生产整体水平。

(六)保护环境、绿色发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格局。

——提升城乡管理水平。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桂龙路、兴龙西路和东园路等道路改造项目,改善县城交通环境,加紧推进盛园路棚户区改造工程,提升改善城市功能和形象。加大执法力度,继续采取停车收费措施,坚决整治摊点乱摆、车辆乱停、垃圾乱扔、广告乱贴、工地乱象等“五乱行为”;严厉打击非法营运;大力整顿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严格控制建筑红线,严控严打公路沿线、沿河、沿景区违法违规乱建行为。

——坚持绿色发展战略。以生态经济为抓手, 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活低碳化,推动绿色循环发展,不能“鼓了部分人的钱袋、毁了全县的生态”,或者“钱袋未鼓、生态先毁”。加强保护区生态保护,落实天然商品林禁伐机制,逐步实施彩化、花化等林相改造工程,营造山美水美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打造生态保护优良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优化矿山建设布局,积极引导企业建设绿色矿山,加快创建“广西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加强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建设,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严格划定生态红线,维持我县林地保有量;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保护、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点工程,全面完成造林绿化工作任务。加强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工作,完善名木古树的挂牌、修复工作。全面完成全国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工作。

——着力解决环境问题。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严把生态关,对破坏生态环境的项目一律关停,对全县采石场进行全面督查整顿。采取限制烟花爆竹燃放措施,减轻燃放造成的大气污染影响。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县城饮用水水源水质自动监测站年内投入试运行;继续推进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建设,完成县城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的前期工作及县城污水处理厂一期提标工程,实施污水管网延伸工程,推进乡镇污水处理站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建设,逐步提高污水处理水平。严厉打击水事违法行为,巩固全县河道禁采成果。推广生态养殖等清洁生产技术,加强农业面源和养殖业污染治理。落实耕地保护责任,严守保护红线,确保占补平衡,扎实推进“旱改水”提质改造项目和土地整治项目,确保实现耕地保护目标。

——推进宜居乡村建设。继续提高生态创建质量,开展10个宜居生态新农村示范村屯创建工作。突出“宜居”主题,继续推进和巩固“三清洁”“三化”工作,持续开展产业富民、服务惠民、基础便民专项活动,规范农村畜禽养殖,加快实施农村改路、改水、改厕、改厨、改圈项目,实施40个村屯太阳能路灯项目。加快实施我县农村生活垃圾两年攻坚计划,创造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人更美的农村生态环境。

(七)依法行政、廉洁从政,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提高行政效能,持续用力、深处着力,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县政协的民主监督和社会各方面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议案和政协提案。全面完成监察体制改革任务,进一步做好规范性文件报备、备案、审查工作。加快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切实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水平。

——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切实做好行政审批项目的后续服务管理工作,*推进简政放权、“一网式、一门式”政府服务模式和服务事项标准化工作。进一步完善乡镇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持续发力做好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两单融合的动态管理工作。

——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完成县级政府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纵向建设和政务云平台建设,提高政府行政服务效能。强化政府信息公开,规范行政行为公开透明,推动行政主体严格执法。推动政府提供服务“部门化”向对外服务“集中化”转变,有效管理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共事务,充分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正确引导社会力量依法行使权利。

——*推进廉政建设。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依法履行政府各项职责,坚持问题导向,始终保持反“四风”高压态势,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层层压实主体责任,坚定不移地转作风、建机制、强监管、肃贪腐,以更坚定的决心,更有力的举措,更扎实的作风,努力打造廉洁政府。

各位代表,全面完成今年各项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而要实现全年的目标任务,关键在于开拓创新、真抓实干。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统一思想、坚定信心、砥砺前行,全力以赴完成全年任务,为实现“十三五”美好蓝图不懈奋斗,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

名词解释

〔1〕一品两带三区:创建特色农业品牌;创建以龙脊、龙胜、泗水、江底为主的猕猴桃产业带,以瓢里、乐江、平等、三门为主的柑橘产业带;创建以高山绿园生态农业核心示范区、龙脊休闲农业示范区、龙胜镇平野河谷生态农业示范区等三个示范区为主的现代农业示范区。

〔2〕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3〕四项管理:精神文明建设、生产现场管理、安全生产管理、产品质量

〔4〕全域旅游:是将特定区域作为完整旅游目的地进行整体规划布局、综合统筹管理、一体化营销推广,促进旅游业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发展,实现旅游业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的发展模式。

〔5〕全域一区一线:全域:即全域旅游。一区:即全县大景区,是指将全县作为一个大景区来建设,按照旅游“一盘棋”来发展,把龙胜建成国家生态公园。一线:即生态旅游扶贫大环线,是指通过建设一条主线全长396公里,连接全县10个乡镇和81个行政村的大环线,将全县的主要旅游景点串点成线、串线成片,推动龙胜旅游全面提升,带动全县各族人民脱贫致富。

〔6〕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用在安全生产和环保工作领域。党政同责,是指各级党委、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对相应工作都负有领导责任;一岗双责,是指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在履行岗位业务工作职责的同时,履行相应工作职责。

〔7〕五级四员:建立村两委书记或主任(村计生协会长)――村委秘书长(或计生专干部)――村医――3-5名计划生育协会会员――建档立卡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患者及家属的“五级四员”联系服务网络。

〔8〕四所合一:广西推行乡镇国土资源、村镇规划和环境卫生、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监督等机构“四所合一”改革,并将县级国土、规建、环保、安监等部门相关执法职能以委托形式交由其承担。

〔9〕三集中三到位:部门行政审批职能(行政许可、行政审批、行政服务)向一个科室集中、承担审批职能的科室向行政服务中心集中、行政审批事项向电子政务平台集中,切实做到审批事项进驻落实到位、授权到位、电子监察到位。

〔10〕产业链招商:是指围绕一个产业的主导产品及与之配套的原材料、辅料、零部件和包装件等产品来吸引投资,谋求共同发展,形成倍增效应,以增强产品、企业、产业乃至整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一种招商方式。

〔11〕四好农村路:即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

〔12〕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将企业依次申请的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为一证,提高市场准入效率;“一照一码”则是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通过“一口受理、并联审批、信息共享、结果互认”,实现由一个部门核发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

〔13〕三权分置:是指农村的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的承包权、土地的经营权分置并行。

〔14〕全面改薄: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

〔15〕“321模式”医联体:组建好龙胜各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医疗集团和龙胜各族自治县中医医院医疗集团后,分别与自治区南溪山医院、市中医医院组建紧密型医联体,交由南溪山医院、市中医医院托管,打造两个三级、二级、一级公立医疗机构融合的“321”模式医联体。

〔16〕四个最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

〔17〕雪亮工程:以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为指挥平台、以综治信息化为支撑、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重点的“群众性治安防控工程”。

较旧一篇:2018年柞水县政府工作报告较新一篇:2018年张家口市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