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18年2月3日在昭通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市长 郭大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7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是昭通改革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成效显著的一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人民政府紧紧依靠和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实施“六大战略”,克难攻坚,砥砺奋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开创了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一年,面对克期完成恢复重建这一重大政治任务,我们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感恩党中央的深切关怀,坚持恢复重建与脱贫攻坚同步推进、精神家园与物质家园协同重建,高位推动,高效实施,夺取了恢复重建的全面胜利。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灾区的生动实践。

这一年,面对精准脱贫攻坚这场硬仗,我们牢固树立军令状意识,发扬“钉钉子”精神、下足绣花功夫,集中力量、集中资源、集中精力,*实施“找问题、补短板、促攻坚”专项行动,全面开展精准识别动态管理,全力打好“百日行动”攻坚战,专项治理扶贫领域突出问题,以超常规的举措、大决战的气魄、前所未有的力度,聚焦聚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这一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转型升级动力薄弱、稳增长基础不牢的严峻挑战,我们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决心和干劲,化压力为动力、变被动为主动,出台一揽子政策,采取一系列举措,全力以赴稳增长,推动全市经济实现中高速增长。

这一年,面对基础设施欠账大、产业发展小散弱、城镇化水平低以及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的现实困难,我们坚持顶层设计、规划引领、资源整合、科学执行的工作理念,全力补短板强弱项、大力抓项目打基础、着力兴产业建城镇、合力推改革保民生,突破了一些过去想突破而未突破的关口,办成了一些过去想办而未办成的大事。

(一)经济保持稳中向好发展。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年初出台30条稳增长政策措施,筹措2.88亿元稳增长资金,坚持月调度、季分析,对标对表、压实责任、挂联督导、综合发力,全力推动经济持续平稳发展。全市生产总值完成832.45亿元、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97.4亿元、增长21.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支出分别完成67.5亿元和416.4亿元、增长13.2%和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66.74亿元、增长12.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5560元和8675元、增长8.1%和9.1%,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为0.3%,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完成节能减排任务。

(二)脱贫攻坚战役纵深推进。可望实现112个贫困村出列、25.96万人脱贫。精准扣好“第一粒扣子”,2.36万名干部进村入户、**底调查、精准识别,精准锁定贫困对象27.5万户113.37万人。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6.8亿元,整合涉农资金55.4亿元。争取国开行62.3亿元低成本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实施5000公里村组公路硬化。在全省率先开展易地搬迁对象**底识别,精准识别搬迁对象10.26万户42.46万人。建成集中安置点242个,搬迁入住7.18万人。完成农村危房改造5.5万户。劳动力培训39.26万人次,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39.07万人次。投入12.74亿元专项资金,资助学生130万人次。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22个,贫困人口“四重”医疗保障全面推行。贫困村供电、广播电视、网络实现全覆盖。镇彝威革命老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年行动计划完成投资63.3亿元。“1+8”扶贫协作*推进,10个扶贫协作示范点所有住房完工,东莞、中山10个镇区街与10个县区结对奔小康,2150名初中毕业生到东莞、中山接受职业教育。47家中央、省定点扶贫单位帮扶力度加大,258家民营企业一对一帮扶尽心尽力。“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开展,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三)五网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五网建设大会战*推进,在网络骨架构建、重点项目储备、筹融资体制机制、争取国家和省支持、与大集团大企业合作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推动一大批交通、水利、能源等项目加快建设。完成综合交通投资290亿元、增长100.6%。中长期综合交通规划进一步加密优化,昭通成为全国首个编制实施高速公路建设地方性标准的州市。大山包一级公路提前15个月建成通车。规划建设12条808公里高速公路,已开工10条702公里,在建里程居全省之首。国省干道提级改造快速推进,建制村公路硬化全面完成。成贵、叙毕铁路援建有力有效。昭通新机场成为中央军改后第一个获批建设的军民合用机场。水富港扩能工程进展良好。建成骨干水源工程3件、“五小水利”工程1.96万件。白鹤滩水电站获准开工,500千伏甘顶二期、110千伏黄津等输变电工程扎实推进,第一轮农村电网户表改造全面完成。城镇光纤宽带覆盖率达100%,行政村通光缆率达95%。

(四)产业发展迈出坚实步伐。高原特色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56.38亿元、增长5.9%。树立“老产业﹢新理念、新机制、新技术=新产业”的理念,制定苹果、马铃薯、天麻、花椒、生猪、肉牛六大主导产业发展意见,苹果、马铃薯、天麻、花椒分别达40万亩、285万亩、8万亩、120万亩。合作组建云南农垦昭通农投公司,建成运营首条全自动苹果分选线,成功举办苹果系列推介会,昭通苹果入选全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18.6万亩,粮食连续十二年增产。完成烟叶收购70.8万担。实现工业增加值218.49亿元,增长9.1%。乔治白服饰、彝良山益宝、鲁甸理世扩建等项目建成投产,70万吨水电铝项目建设力度加大、完成投资29.2亿元。工业园区新增入园企业17户。组织166户工业企业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为企业节约成本2.29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18.13亿元,增长9.2%。“一部手机游云南昭通板块”建设积极推进,全年接待游客327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13亿元,分别增长20%、26%。商品房销售169万平方米、增长34%。电子商务创业园建设有序推进,9个县区纳入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实施。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64.3亿元,增长9.3%。

(五)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加强与新加坡公共事务对外合作局合作,启动昭通市概念性空间发展规划编制,巧家县白鹤滩水电站库区暨特色旅游城镇总体规划通过省级评审,新一轮县城、乡镇、村庄规划修改有序推进。开启“苹果之城”建设,省耕山水、文体产业新区等一批城市综合体项目加快推进,新建、改造市政道路54公里,市政公共设施逐步完善,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效明显。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行动*开展,创建省级卫生县城9个、园林县城2个、平安县城4个、文明县城2个,水富率先完成“四城同创”。完成美丽宜居乡村建设145个。人居环境变新变美了。

(六)灾区重建取得全面胜利。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严格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重建规划,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盯紧时间节点,加快项目建设,抓好竣工验收,4大类1187个恢复重建规划项目全面建成。民房及配套设施完成建设,实现了新房新村新面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特色产业、防灾减灾的保障能力和发展水平全面提升,昭龙绿色产业发展示范带建设取得实效,“小小花椒树”成了“致富大产业”。“谢党恩、记党情、跟党走”感恩教育等活动*开展,锤炼形成了“感恩奋进、自强自立,砥砺前行、坚韧求成,万众一心、同心同向”的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精神。历经3年艰苦卓绝的奋斗,恢复重建成绩斐然,灾区发展生机盎然,实现了历史性巨变。

(七)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严格执行生态环保制度,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完成,大山包自然保护区违法违规建设项目全部拆除。国家土地督察成都局土地例行督察前期问题整改通过验收,违法违规批地占地、土地闲置等7152个问题得到有效整改。完成营造林67.61万亩,天然林保护1691万亩,退耕还林还草50万亩,恢复湿地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6.5%。治理石漠化286平方公里、水土流失352.81平方公里。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第一批成功交易节余指标362.38亩。市、县、乡、村4788名河长实现水系全覆盖,建立完备的制度责任体系,创新实施“一个U盘下达河长令”。新建改造乡镇供水设施23个、垃圾处理设施32个、污水处理设施37个。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污水处理率分别提高到50%和85%。创建省级生态文明乡镇8个、市级生态文明村289个。

(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威信、鲁甸、盐津、大关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通过国家评估认定。14所普通高中和6所职业教育学校建设有序推进,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提高4.2个百分点。13个卫生补短板项目顺利推进,彝良县远程医疗“乡乡通”被国务院医改办列为全国医改十大新举措之一。新增城镇就业3.85万人,扶持1.08万人创业。五项保险参保达899.88万人次。76.71万城乡低保对象得到有效救助。实施棚户区改造2.31万户。选树首批“乌蒙工匠”10名。“送文化百千万工程”创建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群英汇》昭通专场在央视播出,成功举办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会第八届理事会暨昭通水塘坝学术研讨会。民族团结、宗教和顺局面得到巩固。安全生产大检查、隐患大排查和专项整治持续开展,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及应急机制不断完善,社会治安、信访维稳工作扎实推进,禁毒防艾成效明显,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九)改革开放持续*发展。“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进,取消市级行政审批事项4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部取消。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启动“多证合一”和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新登记市场主体44174户、增长24.5%。财税、金融、投融资等改革积极开展,落地实施138.5亿元乌蒙扶贫基金、30亿元交通产业基金、24亿元富滇基金和61亿元长江经济带建设贷款。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药品加成全部取消,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加快实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进展顺利。国有林场改革主体任务基本完成。成功举办第八届川滇黔市(州)合作与发展峰会、携手金融·共建滇东北城市明珠推进会等会议。建立交通、金融、城建等领域紧缺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机制,成立7个院士、专家工作站。中铁建集团、中交集团、中电建集团、中国建筑、云南建投、华坚鞋业、亿利集团、福建佑康等企业集团扎根昭通。招商引资工作扎实推进,全年签约项目219个,到位市外资金722亿元、增长21%。

(十)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批评意见和政协提案。广泛听取和吸纳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意见建议,积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发挥职能作用。建立完善政府议事规则,严格落实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行政决策更加科学民主。建立政府党组会、常务会学法制度,落实宪法宣誓制度。严格落实首问负责、限时办结、服务承诺和外出报备、调查研究、撰写工作论文等制度,*推行新闻发布会制度,积极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电子政务协同办公平台实现市、县、乡三级全覆盖。持之以恒整治“四风”,深化政风行风考核评议,持续压减“三公”经费,整肃庸政懒政怠政,专项治理“吃空饷”问题,行政效能明显提高。严格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纪检监察机关处分违纪干部573人,移送司法机关4人。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市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所有挂钩帮扶单位、对口协作地区大力支持、真情援助的结果,是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开拓进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中央和省驻昭单位、驻昭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向挂钩帮扶单位、对口协作地区,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向所有关心支持昭通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我们也清醒看到,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大背景下,我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更为突出,发展滞后、人均收入水平低是我们必须长期着力解决的主要矛盾。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基础设施薄弱、产业规模弱小、城镇化水平低、教育发展滞后、生态**脆弱,是我们最短的短板。当前,发展和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主要是: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精准脱贫困难多、压力大;稳增长支撑不足,产业和民间投资增长疲软,实体经济持续向好基础不牢,融资难融资贵仍未缓解;新旧动能转换乏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艰难,新兴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较小,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民营经济活力不强;政府治理能力有待加强,作风建设存在薄弱环节,少数干部安于现状、改革创新精神不足,不思进取、不在状态、不敢担当等现象仍然存在,一些领域腐败问题时有发生。我们一定要直面挑战、敢于担当,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不辱历史使命、不负人民重托!

二、2018年工作总体部署

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绘就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开启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市委四届三次全会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谋划了新时代昭通与全国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布局,提出了新时代昭通跨越发展的奋斗目标,确定了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重大任务,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举措。我们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四届三次全会精神上来,适应新时代、聚焦新目标、落实新部署,全面做好政府工作,奋力谱写好跨越发展的新时代昭通篇章。

坚持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诚实践者。坚决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四个服从”,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决策部署,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坚持担当新时代跨越发展新使命。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推动跨越发展的决心必须坚韧不拔、坚如磐石。必须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敢于担当,善于担当,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攻坚战。按照未来基本实现昭鲁坝区、县城集镇、特色村庄各容纳全市总人口三分之一的总体布局,加快推动新型城镇化步伐;全面夯实五大基础设施网络,在实现“县县通高速”的基础上,构建“五横三纵两环四联”高速公路网、“二横五纵一枢纽”铁路网、“一中心两支线八通用多航线”航空网、“一线四港九码头”水运网;按照“一核一廊一带一区”的现代产业布局,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到2035年,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长足发展,综合实力达到西部地区较好水平,乡村振兴战略取得决定性进展,基本建成引领区域发展的滇川黔省际中心城市、快捷便利的区域综合交通枢纽、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同步与全国全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坚持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脱贫攻坚战是新时代必须打赢的第一场硬仗。必须坚持以脱贫攻坚为统领,统筹推进交通先行、产业培育、新型城镇化、教育兴昭、生态文明建设,带动引领、支撑保障脱贫攻坚,推动各项工作向精准脱贫聚焦、各种资源向精准脱贫聚集、各方力量向精准脱贫聚合,苦干实干三年,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退出、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乡村振兴战略取得重要进展,基本补齐经济社会发展短板,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高质量发展。始终把满足全市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昭通现代经济体系。大力推进人才强市、科教兴市,积极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和新业态,打造发展新引擎新动能;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人力等优势,全方位拓展开放合作广度和深度,不断提升开放合作水平;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全市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当前,昭通决战脱贫攻坚正当其时,推动跨越发展正逢其势。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昭通发展十分关心;国家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问题,必然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发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东西扶贫协作、乡村振兴,全省“五网”设施大会战、“八大产业”发展等重大战略*实施,以及省委省政府将昭通定位为“引领区域发展的滇川黔省际中心城市”建设,广东东莞、中山对口帮扶我市,我们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大力度的政策支持。随着以综合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大力改善,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昭通区位、资源、开放优势正加速转化,为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全市干部群众人心思进、团结奋进的良好局面正在呈现。我们必须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全力把各项工作做好做实,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高质量发展与跨越式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全力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侯卫东官场笔记

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建议为:全市生产总值增长8.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5%和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以内,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上述目标,既立足当前,也着眼长远。我们必须加倍努力、苦干实干,确保实现。做好今年的工作,必须牢牢把握5个着力点:

一是牢牢把握“133”工作思路,着力打好脱贫攻坚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群众工作为主线,抓住精准、统筹、务实“三个关键”,实现思想、工作、情感“三个认同”的“133”工作思路,*落实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谋篇布局、以党的建设统领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双统领”,强化铁的纪律和硬的作风“双保障”,实现党的建设和脱贫攻坚“双推进”要求,紧扣“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统筹抓好“5+N个一批”和“六个精准”,扎实做好易地搬迁、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劳动力转移就业“四篇文章”,确保威信、盐津、绥江摘帽退出、249个贫困村出列、38.2万贫困人口脱贫。

二是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稳增长。坚持“稳”是基础和大局,“进”是目标和方向。统筹打好政策带动、投资拉动、消费拉动、责任推动“组合拳”。认真落实中央和省系列稳增长政策,及时制定完善配套措施;精准加力重点领域投资,确保有效投资特别是产业投资和民间投资高速增长;加快培育消费热点,推动实体零售创新转型,促进商业提质增效;细化支撑账、任务账,强化挂钩包保、督导考核等责任机制。打好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园区经济三大战役,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三是牢牢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推动转型升级。坚持把提升供给质量和水平作为主攻方向,围绕做大做强、彰显特色、形成支撑目标,紧扣“一步登顶、跨越发展,产城融合、三产联动,龙头带动、品牌引领,因地制宜、规模经营,科技支撑、绿色高效”五大原则,大力培育发展高原特色产业,走出一条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信息化发展路子。优化提升电力、烟草、煤炭等传统产业,发展壮大矿冶精深加工、特色食品消费品、化工、新型建材等优势产业,围绕打造中国西部生态型“铝谷”“硅谷”推进水电铝材、水电硅材一体化发展,加快培育信息产业、生物制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加速发展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现代服务业。

四是牢牢把握项目建设这个根本抓手,着力打基础立长远。坚持“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和“久久为功”的意志,全面实施好脱贫攻坚、综合交通、城镇建设、水利设施、生态环保、教育卫生等领域的项目。按照“理念变规划、规划变项目、项目变投资、投资变支撑”的思路,做深做实项目前期工作,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家和省规划盘子。积极争取转移支付、预算内资金、专项建设基金和产业发展基金支持,跟踪落实信贷资金,引导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提高项目用地供应管理水平,强化水、电、路等要素保障。抓实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大力实施精准招商,着力优化营商环境,以大招商带动大投资促进大建设。

五是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必须把为人民造福的事情真正办好办实。全力保障底线民生,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扎实做好基本民生,切实抓好教育、就业、医疗、住房和生态等社会事业,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高度关注热点民生,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焦点难点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体现在增进人民福祉上。

三、2018年重点工作任务

今年,我们必须着力抓好以下9个方面的工作。

(一)精准发力,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

大力实施易地搬迁。按照“能搬则搬、应搬尽搬、整村搬迁”原则,既挪穷窝又换穷业,对30户以下、贫困发生率50%以上、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未达到脱贫出列条件的村庄,大力实施“进城、入镇、进厂、上楼”搬迁安置,积极探索进城集中安置和融合安置、中心集镇安置、保障房安置等模式,确保完成搬迁安置15万人。加强规划管控,严格落实“一户一宅”制度。用好用活用足国土资源支持脱贫攻坚政策,扎实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争取把土地节余指标流转到发达地区交易。对接完善就业、就学、就医和社保、社区服务体系,切实解决好搬迁群众后续发展问题,确保搬得出、稳得住、持续能发展、群众较满意。

加大产业就业扶贫力度。坚持“产业进村、扶持到户,短能脱贫、长效增收”,实施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扶贫行动。加大项目资金支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扶持贫困户发展种养、农产品加工、特色林业、乡村旅游、商贸流通等产业。大力扶持带动贫困户致富的涉农企业,推动“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等生产经营模式对贫困户全覆盖。对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00%给予技能培训服务,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1.5万人次。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优先安排贫困群众就业。

集结资源精准施策。聚焦四类重点对象,完成5.27万户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房建设。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加大农村客运站点建设,新实施村组道路硬化6000公里。大力实施贫困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落实贫困生助学政策,保障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全覆盖。*调研,综合施策,精准解决好高寒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小学配套设施改善问题。建立完善健康扶贫机制,落实健康扶贫30条措施,切实降低就医负担,有效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464个。按照“应保尽保、分类施保、动态管理”的原则,加快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全面完成镇彝威革命老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年行动计划。

汇聚脱贫攻坚合力。实施好“携手奔小康”行动,认真落实与东莞市、中山市签订的“1+8”扶贫协议,加快推进滇粤产业园建设,加大产业引进、劳务输出、人才交流、职业教育等合作力度。加强与中央和省定点帮扶单位精准对接,引导和鼓励更多民营企业参与“万企帮万村”。把扶贫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精准考核监督落实。严格市县乡村四级党政脱贫攻坚责任制,建立完善脱贫攻坚考核激励机制。落实行业部门主管责任,资金和项目优先用于脱贫攻坚。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多渠道筹措扶贫资金。认真落实“四到县”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强化驻村工作队日常管理,关心关爱奋战在一线的广大扶贫干部,更好发挥脱贫攻坚生力军作用。加强扶贫信息动态管理。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建设“扶贫资金在线监管系统”,将扶贫资金和项目“晒在网上”。加大督查巡查力度,对脱贫攻坚领域不严不实、弄虚作假的行为严肃问责。

(二)加快发展优势产业,培育壮大实体经济

打好工业经济攻坚战。*实施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实现工业增加值237.9亿元、增长9.4%。力促电力、化工、矿冶、建材等产业提质增效,加快铅锌、石英、硫铁等整合开发和精深加工,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转型升级。建成投产70万吨水电铝等一批工业项目,积极推动多晶硅项目建设,力争纳入全省水电铝材、水电硅材一体化重点产业园区建设,积极引进有实力大企业、大集团拉长铝、硅产业链,推动水电产业和铝、硅等载能产业融合发展。继续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大力降低实体经济用能、用地、物流、人工等成本。推进园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园区要素保障能力。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353亿元,增长8.2%。大力推动“一部手机游云南昭通板块”建设,完成旅游大数据中心、游客综合服务平台、旅游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实现昭通旅游高质量上线。完善大山包功能区划调整,加快西部大峡谷、小草坝、黄连河等景区景点开发,推进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扎西会议纪念馆建设,着力打造昆水南丝绸古道风情线、金沙江高原平湖线、滇川黔鸡鸣三省红色旅游线精品自驾旅游线路。积极发展“水铁公”多式联运,加快建设昭通综合物流园区、水富港综合物流产业园和金土农产品批发市场二期工程,启动建设滇东北粮油物流园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因城因地优化市场供需结构,规范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和中介服务,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增强民营经济实力。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经济发展。继续实施“双培双优”行动计划,狠抓扶持政策落实,推动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微型企业、中小企业和民营“小巨人”培育工程,打造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兼并重组、上市融资。大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开展“文明友善、开放包容”的形象革命,着力打造宜居宜商宜业的良好发展环境。

(三)大力发展高原特色产业,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打造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抓好六大产业良种良法、高度组织化、基层党组织主导的专业合作社“三个全覆盖”,实现农林牧渔增加值169.2亿元、增长5.8%。新种植苹果5万亩、改造老果园15.5万亩,推进国家级现代苹果产业园建设。完成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中心建设,种植马铃薯297万亩,办好2018年中国马铃薯大会。稳定天麻种植8万亩。新种植花椒5.1万亩,提质改造30万亩。加快生猪、肉牛等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实现产值122亿元。稳定粮食种植815万亩。完成烟叶收购65万担。建立主导产业生产标准体系,加大“三品一标”申报力度,创建昭通高原特色产业品牌。

推动农村基础建设。建成高标准农田11.2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农田4.46万亩。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鼓励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加快推进农业庄园、家庭农场建设。推广“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支持彝良山益宝、华曦集团、福建佑康等企业发展壮大。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加快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实现电子商务乡镇全覆盖、建成行政村服务网点530个。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保障鲜活农产品长距离、大范围销售。

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推进农村法治建设,创建平安乡镇、平安村庄。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传承和保护乡村传统优秀文化。打响农村“厕所革命”攻坚战,加快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四)扎实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强力推动五网大会战

加快综合交通建设。确保镇毕高速公路5月底前建成,加快昭乐、格巧、宜毕、宜昭、昭泸、都香、绕城、大永、镇赫9条高速公路建设,启动沿江、镇七高速公路建设,开展麻柳湾至彝良、鲁甸至巧家、威信至彝良、永善至筠连4条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完成国省干道改造700公里,推进沿江二级公路前期工作。抓好渝昆高铁、成贵铁路和叙毕铁路征地拆迁、施工保障工作,抓紧攀昭毕、东巧铁路前期工作。建成投用水富港扩能一期工程,配合做好宜宾至水富、向家坝库区航道整治。开工建设昭通新机场,做好镇雄、盐津、永善通用机场前期工作。

加快水网建设。建成太华、三龙滩、小空山等9座中小型水库,加快松林、滴水海子等19件骨干水源工程建设。完成昭鲁大型灌区、龙树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加快昭阳润昭引水工程建设,推进“小农水”“小水网”等农田水利项目建设,建成“五小水利”工程1.5万件,新增耕地有效灌溉面积8.8万亩。

加快能源网建设。扎实有序推进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做好白鹤滩水电站援建。完成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移民收口扫尾工作。开展新一轮农网改造,建成500千伏甘顶二期等输变电工程。推进页岩气开发利用。建设鲁甸、威信、镇雄等天然气长输管道支线。

加快信息网建设。实施好“宽带中国─千兆到户”和“百兆乡村”工程。启动“昭通大数据”、云服务平台建设,加强信息资源串联整合,推进政务、旅游、农业、林业、教育、医疗等数据共享交换、开发利用。加快“无线城市”“光网城市”建设。

(五)强化规划建设管理,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

坚持规划先行。全面开展昭通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修改工作,同步启动“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建设,完成昭通市概念性空间发展规划编制,构建“一城三区”、若干小镇、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苹果之城”空间格局。完善县域城乡规划体系,推进县城总体规划修改,统筹抓好海绵城市、智慧城市等专项规划编制,扎实推进乡村规划,开展设计下乡行动。

加快城乡建设。推进昭通中心城市建设,统筹昭鲁一体化发展,启动昭阳靖安、鲁甸卯家湾易地搬迁片区建设。抓好乌蒙水乡、碧桂园、昭通书院、凤凰山温泉旅游度假小镇等项目建设,加快利济河、秃尾河治理,完成客运枢纽站建设,加大地下综合管廊、城市道路、停车场、公厕等市政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水富撤县设市等区划调整工作,做好大关县政府驻地避险迁移深度论证,加快盐津水田新区、镇雄南部新区建设,启动巧家特色旅游城镇建设。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分类制定支持措施,紧扣“特色、产业、生态、易达、宜居”五大要素,发掘昭通特色旅游、康养、高原特色农产品等资源,将昭通特色文化禀赋转化为发展优势,打造国内游客生态旅游康养的向往之地。扎实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

提升管理水平。深化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启动城市排水防涝补短板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四城同创”,大力实施城乡“四治三改一拆两增”和农村“七改三清”,着力改善人居环境。整治市容环境、交通拥堵等突出问题,重拳整治“两违”。*实施公路沿线和集镇周边环境整治提升行动。

(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加强生态建设。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实施蓝天保卫、碧水青山、净土安居、国土绿化专项行动,加强乌蒙山、大山包、药山自然保护区和湿地管理。*推进“山水昭通、森林昭通、清洁昭通”建设,逐步建立耕地草原河湖修养生息制度,大力实施生态修复和森林资源保护工程,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98.85万亩、森林抚育13.5万亩、低效林改造4.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351平方公里、石漠化12万亩。加强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县、生态文明乡镇、生态文明村创建。

加强土地保护。强化依法管理土地意识,落实耕地保护、土地利用和土地执法长效机制、土地监管共同责任机制。抓好土地例行督察反馈问题后续整改,确保问题整改到位,严防问题反弹。全面实施“土十条”。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完成国土高标准农田整治25万亩。规范和强化土地市场监管,加强闲置土地清理,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

加强污染防治。全面实施“水十条”,认真落实河长制,加强金沙江、“三江四河”等流域综合防治,强化渔洞水库等重点水源地保护,推进湖库周边绿化及生产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全面实施“气十条”,开启新一轮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完善大气重污染应急预警体系。推进医疗废弃物、垃圾处置等环保设施建设。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制度,加大环境监管执法力度,严惩环境违法违规行为。

(七)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立德树人,抓好教育综合改革,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完成“全面改薄”任务,扩大“一村一幼”试点范围,确保永善、巧家、昭阳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通过国家评估认定。着力解决中小学“择校热”“大班额”等突出问题。实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攻坚计划,加快14所普通高中建设。推动职业教育资源共享、融合发展。支持昭通学院做好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工作。抓好特殊教育、民族教育、继续教育和网络教育,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推进健康昭通建设。全面启动医疗联合体建设,实施县级医院提质达标晋级工程,加快卫生补短板项目和市妇幼保健院、疾控中心项目建设,实施80个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加强全科、儿科等紧缺人才和乡村医生培养,推进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水平。加快“五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推进中医药创新发展。继续解决好“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鼓励社会资金进入医疗领域。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着力发展文化事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科学知识,弘扬传统美德。创新传播手段,讲好昭通故事。扎实推进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文明家庭创建。继续开展“文化点亮昭通行动”,*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推进基层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全面开展“书香昭通”全民阅读活动。依法管网治网,加强对新媒体的引导和管理。支持昭通作家群创作更多精品力作。强化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规划建设象鼻山古生物化石遗址公园。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提升社会保障能力。落实促进创业就业政策,抓好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新增城镇就业3.6万人。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基本养老、失业、工伤等保险制度。健全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等救助体系,落实好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人员供养制度,关爱农村“三留守”群体。*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巩固提升鲁甸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成果,推动灾区加快脱贫攻坚步伐。

全面加强社会治理。*推进“七五”普法。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强社会诚信建设。落实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健全基层社会服务网格化管理体系,及时处置矛盾纠纷,依法依规解决群众诉求。集中开展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提高依法管理宗教事务能力。深化平安昭通建设,健全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强化反恐维稳,依法惩治犯罪,*开展第四轮禁毒防艾人民战争。加强国防动员、国防教育、人民防空、双拥共建、优抚安置等工作,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作用,统筹抓好外事侨务、社会科学、地方志、档案等工作。

(八)深化改革开放创新,增强加快发展动力

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完成行政机关与市级行业协会商会脱钩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双随机一公开”,按照“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只跑一次”理念,整合建立行政审批、政务服务、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深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机制,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进增量配电试点改革,降低园区企业用电成本。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全面推进零基预算改革,加快财政资金实质性整合,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压缩一般性支出,确保重点领域和项目的支持力度。深化价格机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公用事业和公共服务价格监管长效机制。加快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抓好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推进殡葬改革。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开展好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和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

加强金融风险防控。建立金融、财政、国资、公安、工商、网信、通信等部门协调联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有序可控化解个案风险,严防“非法集资下乡”,维护地方良好金融生态。加强政府债务管理,严格实行政府债务限额和预算管理,设置政府债务“天花板”,严格控制增量债务。对违法违规举债和担保,实行终身问责、倒查责任。加强PPP项目管理,重点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产业、扶贫、民生事业等项目的投资运营。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推动产融对接合作,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加快发展普惠金融,积极引进金融机构在昭设立分支机构。

提升开放合作水平。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省发展战略,扩大与成渝经济区、长三角、珠三角“一区两角”等区域交流合作。建立完善招商项目库,采取产业招商、项目招商、组团招商和专场招商等方式,充分发挥驻外招商联络处的作用,借助“南博会”等大型会展活动,有备而去、招大引强,健全招商引资重大项目落地机制,确保项目招得进、引得来、能落地、见效快、发展好,全年到位市外资金790亿元。

着力推动创新发展。完善企业自主创新奖励和税收激励机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25户。加快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在共享经济、数字经济、现代供应链等领域培育新动能。*实施“凤凰计划”“鲲鹏计划”“雏鹰计划”“兴昭百千万人才”“院士专家工作站”“名家名师名医”培养工程,加强紧缺人才引进和本土人才培养,全面落实鼓励农林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实施意见。推进质量强市建设,进一步提升“昭通制造”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九)从严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决把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落实到政府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支持配合好监察体制改革。*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和省委、市委实施办法,驰而不息纠正“四风”。*推进新一轮“六个严禁”专项整治,继续清理“红顶中介”,大力整治庸政懒政怠政行为。严控“三公”经费,严禁新建楼堂馆所。全面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坚决查处违纪违法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

坚持不懈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坚持把依法行政贯穿政府决策、执行全过程,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履行职责行使权力。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充分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建议。落实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严格实施重大行政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和责任倒查制。完善政府法律服务体系,加强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严格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完善学法用法制度,提高政府公职人员法治素养。

求真务实加快政府作风转变。扎实开展“作风建设年”行动,大力弘扬崇尚实干、身沉一线,艰苦奋斗、厉行节约,雷厉风行、狠抓落实的作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一竿子插到底,找准短板弱项,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精简会议文件,不断改进文风会风,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抓工作、促落实。推行工作项目化,对既定的目标、议定的事项立即干、马上办。*落实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和约访制度,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办好政府门户网站、政府公众微信,发挥好市长热线和“政风行风在线”的监督问政作用。

持之以恒提升政府行政能力。加强学习和实践,培养专业能力,弘扬专业精神。按照“跨越发展、争创一流,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要求,提升政府工作精细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水平,锻造一支敢于担当、甘于奉献、勇于攻坚、无坚不摧的乌蒙铁军。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完善常态化督促检查工作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为大胆创新探索者撑腰鼓劲。

各位代表!进入新时代,我们砥砺前行;开启新征程,我们实干兴昭。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谱写好昭通跨越发展新时代篇章而努力奋斗!

较旧一篇:2018年漳平市政府工作报告较新一篇:2018年潍坊市潍城区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