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12月26日在大冶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市长 王 刚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7年工作回顾

今年以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紧紧依靠和团结全市人民,围绕建设“绿色百强”和“三个大冶”,凝神聚力,务实重行,大力实施“一优三化”(1)发展战略,实现了经济平稳增长、社会全面进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从上年83位升至79位,县域经济与县域综合发展排名第58位。荣获全国“含金量”最高的综合性城市荣誉——“全国文明城市”。

预计2017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70.5亿元,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00亿元,增长1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65亿元,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850亿元,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5亿元,增长13.5%;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122亿元,增长17%;财政总收入增长7.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6008元、18346元,均增长8%。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提质增效。

着力扩大有效投资。坚持把扩大有效投资摆在经济工作首位,以项目为载体转方式、调结构、补短板,推动经济企稳回升向好。新批外资企业3家;实际利用外资2630万美元。新签约项目62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1个;新开工项目92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7个;投产项目76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7个。首辆“大冶造”汉龙汽车整车7月1日顺利下线,并于12月18日成功量产,汽车发动机、轮毂等配套产业园建设进展迅速。湖北融通高科一期投产。以入选国家重大市政工程领域PPP创新工作试点为契机,开工PPP项目5个,引入社会资金15.95亿元;乡镇污水处理工程项目进入国家重点PPP项目库。

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开展“进企业、增信心、解难题”活动,出台了“科技十八条”、“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等意见办法,为156家企业发放县域经济发展调度资金、“甘霖贷”(2)11.84亿元,下调担保和过桥费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近千万元,组织企业申报直购电降低用电成本4000余万元。实施重点技改项目50个,30个建成投产。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2家。推进企业盘活,旺成公司完成高炉扩能改造后实现产销两旺,武汉重冶全面复工复产。劲牌公司、华鑫实业等一批重点企业加快发展。劲牌茅台镇酒业有限公司挂牌投产,中国劲酒首次亮相美国旧金山、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烈酒大赛即摘银夺金。

创新引领推动发展。高新区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中心获评“湖北省知识产权双创基地”,国家级高新区创建通过四部委考核会签,待国务院下文批复。新增黄石市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山力板带、实美科技和东贝铸造申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通过专家评审。成功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8家,新增科技创业企业25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预计实现65亿元,增长10.77%。我市荣获“全省科技创新先进县(市)”。

现代农业蓬勃发展。划定全域永久基本农田56.32万亩。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新型职业农民354人,新增各类专业合作社171家、家庭农场66家。农产品品质不断改善,供给质量不断提高。新增“三品一标”(3)认证农产品和基地11个,新增农产品商标45件。瑞晟“花帅”玫瑰花茶、康之堂铁皮石斛分别荣获全国性农展会金奖。加强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新增规上农业企业10家、省级龙头企业3家,连续5年被评为“全省先进农产品加工园区”。预计全市完成农产品加工产值215亿元,增长15.7%。龙凤山现代休闲农业园被评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工作现场会在我市召开。获评“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市)”、“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市)”。

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制定出台推进商贸业发展实施办法,设立700万元专项资金,促进内外贸协同发展。4家工业企业实施主辅分离,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17家;组织劲牌公司、华兴玻璃、劲佳包装等8家企业申报国家物流标准化示范项目,争取项目资金4000万元。外贸出口逆势增长,新增外贸出口企业15家;全市完成外贸出口3.29亿美元,增长9%。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注册电商企业136户,完成线上交易额1.5亿元,增长10%。

(二)提高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打造美丽宜居城市。

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牢固树立“全民创建、创建为民”理念,将创建工作与民生福祉结合起来,凝聚全市人民积极投身创建的磅礴力量。首创“三定四有五到位”(4)城市管理模式,强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市容环境整治、交通秩序整治等“七大行动”;完成城区环卫作业市场化改革,实现城区清扫保洁全覆盖。整治了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的城市顽疾,老城区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的市民才外出半年,回来竟认不出自家的巷子。在第八届环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中,几十万市民上街观赛,没留下一片垃圾。我市市民极高的文明素养,给世界各国运动员留下了美好印象,大冶赛段获评“最具特色赛段”。劲牌公司、农行大冶支行获评“全国文明单位”,陈贵镇、灵乡镇、保安镇获评“全国文明镇”,还地桥镇土库村、陈贵镇小雷山村、灵乡镇谈桥村、保安镇沼山村获评“全国文明村”;16家部门单位、9个乡镇(村)荣获省级文明单位(镇、村)称号。

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以城乡总体规划为统领,编制完成了乡镇镇域规划,以及老城区、三里七湖和熊家洲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心城区控规编制率达100%。加快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新建6处停车场,新建提升13个农贸市场,有效解决了城区“停车难”和“马路市场”问题。完成城区一批路网和排污设施建设。特别是全市人民翘首以盼多年的大冶大道改造工程于12月22日全线通车。尹家湖东岸滨水绿化工程全部完工,“迎新年万人健步走”活动将于12月29日在美丽的尹家湖畔举行。新建大冶大道、观山路公交候车亭16组。新购置100台新能源公交车投入运营。

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武九客专大冶段建成通车,市民在家门口乘坐高铁出行更加便捷。完成了跨大冶湖特大桥主体工程。完成乡村公路建设141公里、路面加宽92公里、大修69公里,改造危桥26座,“四好农村公路”建设加快推进。完成一道湖闸等一批水利设施除险加固和河道整治工程,大冶湖泵站扩建工程抓紧建设。劲牌公司捐建的王英水库引水工程全面建成通水。城乡一体化供水加快推进,铺设三期主管网72公里,完成总工程量88%。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全面推进。工业废水收集处理系统工程提前一年正式通水,体现了大冶气魄,展示了大冶速度。

农村面貌持续改善。实施村庄整治项目1500余个,568个村庄基础设施得到全面加强。67个脱贫村“清洁乡村”工程整村推进,村庄卫生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陈贵镇王祠村、还地桥镇河泾港社区、殷祖镇五庄村等3个省级美丽宜居乡村试点建设全面完成。东风农场获评“全省卫生镇”,金山店镇创建“全国卫生镇”顺利通过验收。

(三)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进绿色产业发展。

环境治理持续加强。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抓手,大力推进“河长制”(5),市域内29条重点河流、3个湖泊、106座水库、5151处山塘实现“河长制”全覆盖。保安湖、大冶湖等重点湖泊水质持续好转。以陈贵大港、虬川河、牛皮港为代表的“河长制”成效,让沿港百姓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幸福。农业面源污染管控取得重大进展,全面拆除围栏围网养殖,全面取缔珍珠养殖,全面关停禁养区畜禽养殖场。全省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场会在大冶召开。持续推进污染物总量减排,组织实施水和大气污染物减排项目127个,在全省县域经济单项考核中蝉联第一。加大环境执法和排污费征收力度,依法立案查处环境违法110起。秀山、铜山口地区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整治,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攻坚工作进度快、效果好。

国土绿化和整治工作扎实推进。投入绿化奖补资金5000万元,完成造林绿化8.32万亩,建设生物防火隔离带88.3公里。完成大广高速大冶段绿化改造工程。殷祖镇新屋村等16个行政村被评为“湖北省绿色示范村”,大冶市、金牛镇成功创建“湖北省森林城市”和“湖北省森林城镇”,陈贵镇、还地桥镇荣获“荆楚十大最美乡镇”称号。整合资金1.81亿元,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4个,总建设规模6.78万亩。露天采石场专项整治工作扎实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重点工程有力有序推进。成功入围国家独立工矿区转型试点。

生态文化旅游、健康养生养老产业加快发展。推进“一区两园七朵金花”(6)提档升级。成功举办中国首届芳香博览会、第四届乡村园博会·金牛养老文化旅游节。保安桃花节、金山店香李节、茗山荷花节、殷祖樱花节等节会活动精彩纷呈。鄂王城生态文化园和劲牌工业旅游景区获评AAA旅游景区,龙凤山景区荣登全省**旅游景区红榜,瑞晟芳香主题酒店获评“全省首批金宿级旅游民宿”,金湖街办上冯村获评“湖北旅游名村”。“湖北省旅游强市”创建工作顺利通过验收。预计全年接待游客76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40亿元,分别增长20.6%和25%。

(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市17家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全部转型退出。减少商品房库存21.49万平方米。鼓励企业直接融资,新增15家企业在“新四板”挂牌上市。加大降成本力度,规范化降低制度**易成本、融资成本、土地成本等企业综合成本。

深化行政领域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全省率先实行“先建后验”机制,推行评估、图审、报建、测绘、验收“五联合”审批服务,建立“中介超市”,26项工业项目中介服务由市政府统一买单,为企业减负6000万元以上。推行部门权责清单制度并实行动态调整,取消行政审批事项65项,合并取消行政职权19项。建立“分税制”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给予乡镇更多的财政开支和建设自主权,激发乡镇发展的内生动力。推行“多证合一”(7)和全程电子化登记,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3111户,总数达到55818户,增长11.53%。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在全省率先建立“产权+金融”的农村金融创新机制,参与合作金融机构达到6家,累计发放涉农贷款1736笔、3.9亿元;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3.54亿元,居湖北省前列。建立市、镇、村“三级”纵向服务平台,办理农村综合产权和集体工程项目招投标等交易411宗,成交金额1.57亿元。我市农村“两权”(8)抵押贷款试点工作经验被国务院全国推广。

深化社会领域改革。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实现公立医院改革全覆盖;成立大冶市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组建大冶市总医院,促进分级诊疗制度落实。理顺城市管理执法体制,厘清各部门划转职责,成立城市管理执法局。中心城区禁鞭得到市民支持拥护并顺利实施。

(五)全力保障改善民生,群众幸福感满意度不断提升。千方百计增加民生领域投入,预计全年财政用于民生支出55.4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5.3%。

持续巩固精准脱贫成果。继续抓好脱贫村产业项目建设,60个脱贫村光伏电站全部并网发电,24个脱贫村高标准鱼池和稻田综合种养基地投入生产,26个生态保育村“农文旅”融合发展,67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突破5万元。建档立卡的17658名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达到了“两不愁三保障”(9)目标。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认定我市无存量脱贫攻坚任务,贫困村和贫困人口数“清零”。

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扎实做好就业创业工作,新增城镇就业1238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54%。大冶市职业技术学校为社会培养技能人才7600余人。*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城乡居民医保整合,“七统一”(10)的医疗保险制度基本建立。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有序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应保尽保。认真落实各项提标政策,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提标5.5%,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标12.5%。社会救助保障标准大幅提高,城市低保标准由月人均480元提高到570元,增长18.75%;农村低保标准由年人均4680元提高到5580元,增长19.23%;农村特困人员(农村五保)供养标准提高至年人均11112元。我市社会救助保障水平居全省县(市)首位。

全面推动社会事业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实施农村学校“全面改薄”项目155个;投入2.91亿元,建成城东北中学、小学,完成实验中学外国语学校校区、叶家坝小学和观山小学改扩建,实验高中新校区、大冶聚龙外国语学校顺利开学。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2200个、高中学位2000个,有效缓解了城区“大班额”问题。国家责任督学示范市创建工作获教育部充分肯定。大冶一中考取女飞行员2名,被广州招飞局授予最佳生源基地学校。积极推进“健康大冶”建设,提高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启动心安精神病院建设,新增“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6所,新建村卫生室54个。扎实做好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荣获湖北省除“四害”(11)先进城区。计划生育工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完成北门剧院改造并向市民开放。新建农村文化礼堂200个;“村村响、户户通”工程全面完成;市图书馆被评定为国家一级馆。“千年古县”争创工作通过国家评审。承办了环中赛、全国垂钓俱乐部挑战赛总决赛、中国门球雷山公开赛和全国柔力球交流大会。

(六)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加强社会管理服务。持续推进农村社区试点建设,完成9个城中村“村改居”工作和9个省级“难点村”治理工作。我市首创的“党建引领·活力村庄”、“党建引领·幸福小区”改革扎实推进,城乡社区治理工作获中组部和民政部肯定。“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顺利通过评审。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平安大冶”建设,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确保了政治之年政治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提升。依法信访有效落实,信访总量持续下降。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连续10年杜绝了较大及以上事故发生,全省安全生产工作创新改革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全面强化检验检测工作,全市未出现一起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有力保障了公众饮食用药安全,成功创建“湖北省食品安全城市”。

*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完善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机制。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与政协协商制度。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35件、政协提案134件。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全力推进依法治市,“七五”普法宣传教育*开展。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开展。*开展“学习劲牌、解放思想、全面转型、加快发展”活动。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持之以恒纠正“四风”(12),“三公”经费(13)下降21%。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规范行政权力运行。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抓好巡视反馈问题整改,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加强目标管理和“红黄蓝”牌绩效管理,强化政务督查,重大决策和重点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加强与工会、共青团、工商联等群团组织的联系,人民武装、国防动员、统计、物价、质监、电信、邮政、供销、粮食、公共资源交易、档案、史志、气象、人防、科普、编制等工作进一步加强,外事侨务、民族宗教、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等事业都取得了新成绩。中央、省、黄石驻冶单位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各位代表,2017年,是我市大丰收的一年。一年来,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全面突破、全面进步,这是上级党委、政府亲切关怀、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市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统筹力量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既监督、又支持、更参与的结果,是老领导老干部老同志建言献策、加油鼓劲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驻冶武警消防官兵和中央、省、黄石驻冶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大冶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产业结构不优,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较慢,新兴产业尚未形成有力支撑,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创新驱动能力不足,高新技术产业企业数量相对较少;教育卫生文化等民生短板仍然突出,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需进一步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生态治理和环境改善任重道远;政府职能还需进一步转变,行政效能有待进一步提高,干部思想作风和能力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决不辜负全市人民的厚望。
2018年工作安排

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建设“湖北领跑、中部率先、全国示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也是大冶全面加速发展、充满希望和收获之年。做好全年政府工作,意义重大。

2018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黄石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和市委六届五次全会精神,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实施“一优三化”发展战略,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奋力推进“三个大冶”(14)建设,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2018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初步安排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3%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5%;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财政总收入增长14.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外贸出口增长9%;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长8%。完成省市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转型升级,构筑现代产业新体系。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着力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推动产业提升价值链、产品迈向中高端。

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坚持大办工业,办大工业。鼓励和支持传统产业改进生产工艺、提升装备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推动传统产业技术高新化、制造高端化。重点支持具有国际、国内、区域竞争力产品的企业,培育更多领军企业、单打冠军。实施重点技改项目30个,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家。充分发挥新兴产业投资基金的引导作用和放大效应,推动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节能环保、新材料等产业集约集群发展,做强工业四大新支柱产业。培育一批以劲牌、汉龙新能源汽车、融通高科新材料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力促劲牌公司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汉龙新能源汽车年产整车8万辆以上,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方式、调结构,拓功能、补短板,努力打造具有大冶特色的现代农业体系。科学划分粮食生产功能区、优质农产品保护区,抓好重金属污染区域农业结构调整试点,重点实施桑蚕种养、稻虾共作、活水养鱼等试点示范项目。加快创建以茗山、金牛、灵乡、保安为核心区的国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大力发展以芳香产业为代表的现代农业。支持殷祖、刘仁八等南部山区发展休闲农业和林特产品种业。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规范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10个以上。健全农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和安全监控体系,争创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物联网示范点建设,农机综合作业水平达到75%。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高标准农田8.03万亩。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引进知名品牌商入驻欧蓓莎、美吉特、联润等商贸综合体,打造集餐饮、购物于一体的新型商圈。支持雨润中央商场、冶商等传统商贸企业开展网络零售业务,推动传统商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着力引进培育各类金融机构和总部经济企业。加快推进工业企业主辅分离,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服务贸易企业和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加快电子商务村级服务网点和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打通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渠道。主动对接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机场和黄石棋盘洲新港口岸,大力发展临空、临港经济。保持合理土地供应规模和节奏,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加快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健康养生养老产业。设立3000万元文化旅游体育产业发展基金,大力发展“文化+”新兴业态。出台专门政策,支持古建产业做大做强,支持尹解元石雕、刘小红刺绣、佛圣堂、石开工艺等企业发展。加快保安湖生态新区建设,突破性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健康养生养老产业,带动“一区两园七朵金花”加快发展,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养生养老示范区、武汉城市圈“生态旅游新区、养生养老新城”。力争接待游客85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50亿元。

加快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的支撑作用,推动政策、资源、要素向高新企业集聚,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家,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70亿元。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完成省级科技成果转化15项。实施知识产权提质增效工程,申请发明专利240件以上。推进高新区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中心、“铜都汇”和芳香专业化众创空间建设,新增入孵企业20家。成功创建湖北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实施人才强市、品牌兴市战略,着力引进一批科技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新培育中国驰名商标1件、湖北省著名商标4件。积极创建“质量强省示范市”。

(二)强化项目拉动,增添发展新动力。将项目招引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生命线,持之以恒抓招商、上项目、扩投资,增强发展后劲。

强化招商主攻大项目。强化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地位,围绕构建“4+1+2”(15)产业体系,整合要素资源,完善招商政策,优化招商机制,创新招商模式,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突出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先进地区的联系,力求在芳香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招商、对接武汉东湖高新区配套承接招商上实现新突破;突出以商招商,依托冶商总会和异地分会,大力实施“冶商回家工程”,力争冶商回冶投资实现新突破;突出资本招商,做大产业发展基金规模,吸引大项目、好项目投资大冶。完善入园联合审查制度,确保招商项目质量。全年新签约项目68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0个,实际利用省外资金220亿元,新批外资企业3家,引进外资2500万美元。

筑牢平台承载大项目。实施产业园区提升工程,加快大冶湖国家级高新区建设。通过PPP模式引进社会资本,建设与国家级高新区相匹配的服务平台,加快聚集创新产业、培育百亿企业、建设千亿园区,打造产城融合发展的现代化生态科技园区。加快4平方公里汉龙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和1平方公里劲牌健康白酒产业园建设,筹建全国保健酒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启动实施扩园计划,推进“一区多园”发展,推动灵乡、还地桥、金湖、陈贵、保安等乡镇工业园区联动协作,在科研资源、创新平台、人才培养、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实现资源与服务共享,促进特色产业集约集聚高效发展。

优化服务推进大项目。坚持“领导小组+指挥部”、“红黄蓝”牌管理等行之有效的项目推进机制,以亿元以上项目为重点,层层压实责任、传导压力,进一步提高项目开工率、竣工率、达产率。优化投资流程,强化要素保障和协调服务,推动融通高科二期、天津铂创、上海元合、园融芳香工业园等82个重点项目开工,推进汽车发动机、轮毂、华力科技、博天环保产业园等90个在建项目加快建设,力促其中60个亿元以上项目竣工投产;谋划储备项目80个以上,促成更多项目进入国家和省项目库,形成“开工一批、建成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态势。

(三)加强城乡统筹,塑造城乡发展新面貌。坚持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大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城市。

完善中心城区功能。全面启动《大冶市城乡总体规划(2013-2030)》修编工作,进一步优化市域发展空间布局。坚持新区开发与老城区改造建设同步,大力推进城市“双修”(16)和城市设计工作,抓好城建重点项目建设,严格把控新区建筑形态,建设一批城市形象雕塑,弘扬城市文化,提升城市品质。进一步完善城东北片区路网体系,对经五路、纬十三路等道路进行刷黑绿化亮化。加快实施尹家湖西南岸绿道与滨水绿化景观工程,形成环尹家湖滨水景观带。启动海雅道路建设,促进熊家洲片区开发。新建靓景名城消防通道、乾塔西路与罗家桥大道对接工程、刘建和北路。完善老城区功能。完成荟萃北路、育才路、建设路等城区道路改造,加快推进老火车站广场排水改造和城市防洪排渍工程。结合“千年古县”创建,强力推进墈头“乡愁记忆项目”,通过消防改造、立面整治,让墈头古街成为城市的根脉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巩固文明创建成果。健全文明城市常态化管理机制,高标准、严要求落实各项常态化管理措施,坚持不懈把文明城市各项管理工作做好做实,补齐城市管理短板。以“五大文明创建”(17)为抓手,*开展各项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城市形象、提高文明程度,让市民共享文明发展成果。

建设美丽乡村。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编制完成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特色风貌规划和村庄规划,强化镇村规划编制执行管理。加快推进铜绿山青铜小镇、茗山芳香小镇、殷祖古建小镇、还地桥花木小镇、保安石雕小镇和金牛养生养老小镇建设。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力度,开展“百村景区化”行动,着力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生态宜居的“荆楚名村”,申报创建一批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推进农村污水治理,新建改造232个行政村饮水管网,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更好满足农村用水用电需求。

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坚持交通先行,实施马叫至姜桥公路大修工程、马(叫)邓(垅)公路和南山公路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下曹大道、高铁南路,加快推进316国道陈贵至铜山口段和金山店至还地桥段建设,完成201省道刘仁八双港口至黄咸高速金牛出口改建工程、环父子山绿道大冶段建设工程,提高公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高标准建设乡村旅游公路,建设120公里“四好农村路”大循环线路和各乡镇小循环线路。加强水利等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大冶湖泵站扩建工程和冠塘港治理工程建设,开工建设大冶湖湖堤(熊家洲堤段)、梁子湖湖堤(大冶部分)、下朱闸加固工程,新建改造抗旱泵站15处。完成刘仁八、保安供水提升泵站建设和最后10公里管网铺设,实现城区镇区供水一体化。建成220千伏大箕铺变电站和东岳变电站。完善城乡垃圾收运系统工程。

扎实推进环境治理。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终身追责”环保责任制,继续推进治山、治水、治气、治土等“四治”工程。加快大冶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重点工程和还地桥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建设,生态修复治理大广、黄咸高速沿线可视露天采石场。严格落实“河长制”,强化饮用水源地保护。大力推进红星湖、尹家湖、三里七湖“三湖同治”,强力推进红星湖“清水绿岸项目”,与全面截污、青龙山公园三期和水体治理工程结合起来,争取水质快速达标,让青龙山公园成为市民的乐园和一道靓丽的景观带。加快乡镇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建设,推进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集中治理。重拳治理畜禽养殖和农业面源污染,确保水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水质持续好转。强力推进大气环境综合整治,抓好建筑工地降尘、道路保洁除尘、秸秆垃圾禁烧,增加空气优良天数。全面开展重金属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建设,开展土壤污染详查,推进重金属污染防治项目验收。大力实施结构减排、工程减排和管理减排,推进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完成上级下达的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力争成功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为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打下良好基础。

*推进国土绿化和土地复垦利用。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目标,大力推进植树造林,完成造林面积5.5万亩,其中精准灭荒2.6万亩,力争高质量提前完成三年精准灭荒行动任务。加强森林防火,严格管好森林资源。复垦土地5000亩,改造开发土地1万亩。

(四)聚焦重点改革,激发创新发展新活力。加快推进基础性、关键性改革,增强内生发展动力,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

*推进行政领域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认真做好政府部门、乡镇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随机抽查事项清单、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动态调整工作,确保清单管理的时效性、长效化。推进审计体制改革,完善统计体制。深化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改革,理顺城市管理领域职能权限和责任清单,建立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机制。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多证合一”、全程电子化登记和电子营业执照改革,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18),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市场主体增量提质增效。

聚力推进经济领域改革。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对城投、国资、交投、房投、高新投、联发投等投融资平台的管理,积极对接国家相关领域投融资政策,拓宽融资渠道,进一步壮大做强政府投融资平台。完善政府增信机制,拓宽PPP合作领域,更好破解发展资金难题。支持企业上市挂牌。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创新改革和金融产品创新,推进“金融小镇”建设发展。打好防范化解金融、政府债务风险攻坚战。

统筹抓好农村、社会领域改革。实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巩固农村承包土地“三权分置”(19)改革成果,完善“三权分置”改革创新制度,构建权属明确、流转规范、适度发展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体系。完善林权制度,规范农村林地流转机制。加强“信用大冶”建设,确保顺利通过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中期评估。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有计划地培育打造一批国家、省级“标杆基层社”,增强为农服务功能。

(五)持续改善民生,共享幸福美好新生活。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完善、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巩固精准脱贫成果。严格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政策措施,推动脱贫村特色产业发展,引导脱贫户就业创业,增强脱贫村和脱贫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继续做好贫困人群托底工作,格外关注关心帮扶特别困难群体,确保贫困人口教育、医疗等政策内费用全免,使困难群众心里有温暖、生活有奔头,为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完善公共保障体系。落实积极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推动大众创业就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90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7000人。全面推进全民参保登记工作,加快完善养老、医疗和大病保险制度,提高基本养老金标准,扩大医保异地就医结算范围。实施城乡低保家庭动态管理,健全完善社会大救助机制,让急难特困群众及时受助。统筹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新建保安镇农村福利院和20所村(社区)互助养老活动中心。建立经济困难高龄、失能老人补贴制度,做好高龄老人生活补贴发放和意外伤害保险工作。全面实施残疾人“两项补贴”(20)制度,加强康复和托养服务,为100名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护理照料。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新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项目3处、3805套(户),基本建成公共租赁住房140套(户)。锲而不舍解决好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确保他们的辛勤付出及时得到应有回报。

办人民满意教育、卫生事业。继续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教育信息化建设、城镇学位建设、薄弱学校改造和教育布局调整,不断推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以省级示范高中的标准加快实验高中新校区改扩建工程,完成大冶六中、下冯小学、北门小学二期改扩建工程,大林山小学、青松小学新建工程和青松幼儿园二期建设工程。强化教育体制改革,支持民办教育跨越发展,不断提高办学水平。支持大冶市职业技术学校创建省优质中职学校、黄石俊贤技工学校升格为技师学院。侯卫东官场笔记实施“健康大冶”战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完善市总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全面对接武汉医疗资源,让市民在家门口享受一流医疗服务。新建市人民医院门诊急诊综合大楼和感染院区,实施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工程,心安精神病院建成投入使用。加强医疗机构特色专科和名医堂建设,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支持社会资本办医。每千人床位数和拥有职业医师数力争达到全省医疗平均水平。深化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推动文化体育事业发展。*挖掘历史文化,加快推进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加快铜绿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加大对大箕铺镇水南湾、柯大兴和金湖街办姜桥等古民居保护力度。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培育一批德艺双馨的文化领军人才,创作一批富有大冶地方特色的文艺精品。坚持文化为民惠民,完善广播电影电视民生工程,推进送戏、送电影下乡,更好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完善体育场馆建设,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继续承办国家级、国际性体育赛事,不断提高城市影响力、竞争力。加快推进市档案馆新馆建设,做好“三馆合一”建设工程(21)前期工作。

加强社会治理创新。以创建“长安杯”(22)为抓手,深化“平安大冶”、“法治大冶”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九张网”(23)建设,全面提升治安防控能力,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打造最具安全感城市。落实信访责任制,依法有效解决群众合理诉求。以强烈的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进一步压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夯实安全发展基础,始终以“零容忍”的态度查处非法违法生产行为,坚决守住安全生产防线,有效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严防严管严控食品药品安全风险,全力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加强社会应急管理,健全完善防灾减灾救灾体系。鼓励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做好村(社区)换届选举工作。深化“党建引领·活力村庄”、“党建引领·幸福小区”等基层治理创新,为全国基层治理提供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大冶样板。

同时,统筹抓好人民武装、双拥、外事侨务、民族宗教、机关事务、史志、人防、气象、邮政通信、消防、保险等方面工作。

(六)加强自身建设,建设人民满意政府。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我们将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命扛在肩上,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提升政治站位。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有力有效推动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在大冶落地生根。严格履行重大事项向市委报告制度,自觉在市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推动发展。

强化责任担当。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统一部署,在政府系统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巩固扩大“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矢志不渝站稳人民立场,把政策向民生聚焦、服务向民生覆盖、资源向民生倾斜,带着深厚感情和强烈责任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坚持干字当头、真抓实干,*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痛点和盲点问题,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严格依法行政。*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坚持依法行政,促进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监督和法律监督,坚决落实各项决议、决定并定期报告工作。自觉接受市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虚心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建议,让行政权力始终在法治轨道上阳光运行。*开展“七五”普法,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进一步增强全社会法治观念。

坚决持廉守正。严格落实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扎实履行“一岗双责”。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不懈纠正“四风”。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坚持勤俭节约,严控“三公”经费,集中更多财力保民生促发展。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进一步补齐制度短板,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和审计全覆盖,用铁的纪律、严的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强化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部门和岗位的监管,严肃查处腐败问题,坚决纠正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各位代表,同志们,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目标开启新征程,新使命要有新担当。大冶加快发展其时已至,干事创业其势已成。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埋头苦干,为加快建设实力大冶、美丽大冶、幸福大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湖北领跑、中部率先、全国示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而努力奋斗!
注释:

1.一优三化:坚持生态优先,国际化引领、高端化推动、品质化提升。

2.甘霖贷:将政府融资平台的资金,委托银行低息贷给优势中小企业,用于生产性资金流动周转,一年期内收回、可续贷。

3.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4.三定四有五到位:“三定”即定路段、定人员、定任务标准。“四有”即每一条路建立一套数据库,配备一台执法仪器;每名执法人员有一张执法记录卡,携带一本处罚单。“五到位”即排查建档到位、法制宣传到位、督促整改到位、处罚强制到位、严格打击到位。

5.河长制: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辖区内河流的污染治理。

6.一区两园七朵金花:“一区”即保安湖生态新区;“两园”,即铜绿山大遗址公园、金湖生态园;“七朵金花”即刘仁八龙凤山庄、茗山玫瑰花基地、沼山乡村公园、上冯九古奇村、梅红度假区、雷山景区、金华山庄。

7.多证合一:指证照整合改革,实现企业一照一码。

8.两权: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

9.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教育保障、住房保障、基本医疗保障。

10.七统一:统一管理体制、统一覆盖范围、统一筹资政策、统一保障待遇、统一医保目录、统一定点管理、统一基金管理。

11.四害:鼠、蚊、蝇、蟑螂。

12.四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13.“三公”经费:政府部门人员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产生的消费。

14.三个大冶:实力大冶、美丽大冶、幸福大冶。

15.“4+1+2”产业体系:“4”就是加快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节能环保、新材料四大核心支柱产业;“1”就是对接武汉,培育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2”就是突破性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生态文化旅游、健康养生养老产业。

16.城市“双修”:生态修复、城市修补。

17.五大文明创建: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

18.“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19.三权分置:农村的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的承包权、土地的经营权分置并行。

20.两项补贴: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

21.“三馆合一”建设工程:建设规划馆、城展馆和演艺中心。

22.长安杯:取“长治久安”之意,是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奖,是公安领域的最高荣誉。

23.九张网:社区防控网、街面巡控网、单位自防网、环城堵截网、高危人员网、公共安全防控网、视频监控网、特业管控网、虚拟网络防控网。

较旧一篇:2018年石首市政府工作报告较新一篇:2018年利川市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