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0日在桂林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代市长 秦春成
一、2017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面对经济持续下行和特大洪涝灾害双重考验,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领导下,我们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一本蓝图绘到底”,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初步预测,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0%,组织财政收入增长7.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0%,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6%,节能减排指标完成自治区下达任务。
——胜地魅力充分彰显。“央视春晚,桂林最美”享誉海内外,成功举办第十一届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旅游趋势与展望国际论坛、2017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第七届桂林国际山水文化旅游节,2017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桂林段)、桂林国际马拉松赛、漂流世界杯等国际赛事精彩纷呈,极大地提升了桂林知名度和美誉度。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突破8000万人次,增长48.5%,旅游总消费达960亿元,增长50.5%;接待境外游客245万人次,增长6.0%,旅游外汇消费85亿元,增长9.0%。
——城市形象显著提升。桂阳文化旅游大道全面完工,漓江桥扩建、龙门大桥、香江立交等一批工程建成投入使用,是近年来基础设施项目竣工最多的一年。开展规模大、力度强、效果好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解决了一大批市民反映强烈、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突出问题,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改革红利加速**。系统推进83项改革任务、19项重点改革专题,旅游产业用地、导游管理体制改革走在全国前列,漓江管理体制改革、市级旅游资源整合取得重大突破,生态环境保护、文化发展、旅游转型升级等方面的实践和探索得到《人民日报》的高度关注。
——招大引强成果丰硕。成功引进华为、中兴、比亚迪、美亚迪、中联智创、释码大华等国内外知名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当年签约落地、当年开工建设,为重振桂林工业雄风注入了强劲动力。
——县域发展亮点突出。第三批16个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书记工程”基本完成,新型城镇化建设“桂林模式”受到区内外广泛关注。我市作为7个代表之一,在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作典型发言。全区“美丽广西·宜居乡村”工作现场会在我市召开,产业富民工作经验全区推广。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效,预计实现110个贫困村摘帽、7.8万贫困人口脱贫。荔浦、阳朔、灌阳成为广西科学发展十佳县,全州成为广西科学发展进步县,数量居全区之首。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聚焦胜地建设,旅游发展水平实现新提升
坚持规划引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旅游创新发展先行区、区域性文化旅游中心和国际交流重要平台建设,胜地建设中期目标全面实现,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实施“旅游+”行动,民宿乡居、体育休闲等新业态蓬勃发展,我市成为首批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阳朔获评首批中国优秀国际乡村旅游目的地。实施旅游“双创”行动,“双创”工作保持全区领先。实施“领军企业培育”行动,引导旅发展、旅股份等进行资源整合、差异发展、做大做强。实施“旅游品质提升”行动,两江四湖(二期)连通水系水道建成通航,漓江城市段西岸慢行步道全面完工,“厕所革命”桂林模式在全国推广。实施“旅游市场综合整治”行动,成立全区首支旅游警察队伍,率先建成“1+3”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模式。实施“旅游精准营销”行动,机场旅客吞吐量近800万人次,铁路旅客发送量突破1500万人次,均创历史新高。
(二)聚焦实体经济,产业做强升级迈出新步伐
重振工业雄风成效初显。抓重点园区,新建标准厂房22.7万平方米、人才公寓(孵化器)16万平方米,园区承载能力显著提升。经开区新开工工业项目27个,完成投资21.3亿元,快速环路等10个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推进;高新区扩容提质取得积极成效,新建成的桂电校友产业基地入驻高科技企业23家,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高铁经济产业园总体规划基本完成,征地拆迁1万亩,引进重点项目6个,总投资25亿元;平乐工业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成效显著,荔浦、灌阳分别引进荣事达、雅高控股等知名企业,全市三大园区“齐头并进”、各县工业集中区“多点支撑”的工业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抓重大项目,华为产业合作区招商中心、展示中心、双创园(一期)和三金中药城等项目建成,莱茵生物完成搬迁,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等项目加快推进。抓政策引导,落实中央、自治区降本减负政策措施,出台加快桂林工业发展16条具体政策,发展环境持续优化。抓企业服务,坚持“市长服务日”等工作机制。
现代农业提质增效。持续实施现代特色农业“7+3”提升行动,9个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项目加快推进,水果总产量达543万吨,灌阳“一季稻+再生稻”平均亩产再创世界纪录。加快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新增自治区级(核心)示范区14个,获评自治区五星级示范区3个,各级示范区增至186个,数量居全区第一。大力实施农业品牌战略,新认证“三品一标”产品20个。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552家、家庭农场135家、龙头企业37家。休闲农业继续走在全国前列,乡村旅游人数突破3000万人次,综合收入超50亿元。农民增收居全区前列。
服务业发展量质齐增。桂林创意产业园等3个集聚区成为自治区首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健康养生、金融、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桂林国际智慧健康旅游产业园等项目加速推进,成功举办中国(桂林)国际健康旅游高端论坛,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0.2%、15.5%。新兴服务业蓬勃发展,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增幅超80%,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幅超200%。“电商桂林”建设加快推进,电子商务交易总额增长23%。
(三)聚焦项目建设,基础设施攻坚取得新突破
建立市领导“一联三”工作责任制,统筹推进重大项目889个,预计完成投资834亿元,增长10.4%。两江国际机场扩建工程加快建设;桂林动车所、西货运中心站投入使用;桂林至三江、资源至兴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桂林至柳城、灌阳至平乐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永安关经水车至灌阳等国省干线公路升级改造加速推进,桂林汽车客运南站等项目进展顺利;平乐印山旅游码头一期工程投入使用,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更为凸显。
(四)聚焦协调发展,城乡建设展现新面貌
坚持新区老城双举并重、城乡一体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成效显著,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48.7%。加快建设临桂新区,投资发展大厦、建设大厦等工程完工,市民广场、山水公园建成开放,景观水系基本完工,复兴小学、桂林师专临桂校区投入使用,桂林中学临桂校区(一期)等工程竣工,旅游专线试验线、旅游综合医院等项目顺利推进,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新城加速崛起。加快疏解提升老城,全面推进“城市双修”,芦笛路、甲山路铁路下穿通道建成通车,12座人行天桥主体完工,51条城市道路“白改黑”全面完成,东二环路机动车道完成整修,王城片区等特色街区改造“书记工程”顺利推进,福隆园、塔山、新生街等片区改造加快实施,以项目带动片区改造模式获得普遍赞誉。着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强化城市管理绩效考评,城市面貌明显改观。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全州、荔浦等7个国家和自治区级新型城镇化示范县、23个自治区百镇建设示范工程顺利推进。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三改”工作成效明显,31个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示范村建设基本完成,200个现代特色生态宜居乡村示范村加快建设;建制村通客车率达91.8%、通公交率达39.1%。
(五)聚焦改革创新,经济社会增添新活力
大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五大重点任务,关停22家小造纸厂,全面取缔“地条钢”,房地产去库存取得积极成效,直接融资占融资总额的比重超30%,为企业和社会减税清费27.59亿元。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漓江“三统”改革加快推进,漓江旅游实施“四分四化”模式,精华段游船全面提档升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向纵深推进,市县两级行政审批事项精简率达55%;商事制度改革继续深化,在全区率先实现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覆盖,新增市场主体4.6万户,增长16.2%;国企改革成效明显,原市级投融资公司和22家相关企业重组为8家投融资公司;金融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建立“4321”新型政银担合作关系,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2家;农村综合改革全面深化,111个乡镇完成“多所合一”改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国有林场改革稳步推进;教育、科技和社会治理等领域改革持续推进。全面深化医疗改革,“五项制度”建设成效显著,分级诊疗有序推进,持续开展医联体建设,灌阳医改模式得到国家层面充分肯定。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内外资实际到位资金增长14.1%,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11.8%。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申报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桂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通过验收。获广西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1项、广西科技奖36项。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突破150家。
(六)聚焦文化建设,城市软实力跃上新台阶
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与利用,甑皮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二期)建成开放,靖江王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考古挖掘清理工作基本完成,桂海碑林古代大型石刻展项目完工,靖江王府历史文化旅游休闲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等工程进展顺利,红军长征过桂北历史遗存发掘保护工作持续推进,完成一批文化标识设立和名人故居修缮,编撰《桂林历史文化大典》,出版《桂林雁山园》,历史文化遗产“散珠碎玉”得到系统性整理、完整性呈现、保护性利用。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展览馆新馆正式对外开放,建成村级公共服务中心963个,实现“村村有书屋”,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97.0%、98.5%,正阳东西巷“讲古堂”正式开讲,“百姓大舞台”“百姓大讲坛”“漓江之声”“周末大家乐”等群众性公益文化特色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动漫产业继续领跑广西。
(七)聚焦漓江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新优化
坚持以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严格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强化目标任务考核,全力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构建漓江生态保护新格局,完善漓江风景名胜区生态保护长效管理机制,四级网格化监管体系不断健全;集中开展“四乱一脏”专项整治行动,漓江流域21家关停采石场全部生态复绿,漓江市区段洲岛鱼餐馆及违法搭建全部拆除;漓江城市段污水集中治理基本完成,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超99%。加强环境保护治理,强化大气污染防治,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增至308天,是全区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城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水环境质量居全区前列;土壤污染防治成效明显。加强生态城乡建设,植树造林26.6万亩,生态创建工作保持全区领先。侯卫东官场笔记
(八)聚焦精准施策,脱贫攻坚取得新成果
整合各类扶贫资金39.2亿元,*开展“七个一批”“十大行动”,全力以赴打好脱贫攻坚战。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改建贫困村公路1440条,实施农村电网改造项目62个。大力发展果蔬种植、禽畜养殖等产业,受益贫困户达40752户。开工建设易地扶贫搬迁点33个,累计搬迁入住21771人。发放扶贫贷款13.4亿元,3.31万贫困户获得小额信贷,工作经验全区推广。累计发放教育扶贫资金1.57亿元,惠及学生24.5万人次。健康扶贫、结对帮扶等工作扎实开展,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造血”功能不断增强,贫困地区呈现脱贫提速、发展提效、民生提质的良好局面。
(九)聚焦民生需求,人民群众满意度得到新提升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民生领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额的79.1%,自治区层面十大类33项、市级层面十大类34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完成。扎实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城镇新增就业6.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7.63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2.4%。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五险”参保人数716万人次,发放城乡低保5.95亿元,开工建设棚户区改造住房10312套,基本建成保障性住房12451套,农村危房改造新开工14504户。办好公平优质教育,新续建中小学47所,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85.0%、97.5%、91.3%。深化健康桂林建设,卫计资源整合走在全国前列,中医壮瑶医药不断发展,率先在全区发行居民健康卡,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推进平安桂林建设,连续5次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连续3次获得“长安”杯。
一年来,我们*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力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政府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结率达100%。优化政务服务,行政审批办理时限从法定平均时间22.53天提速至9.1天,办理提速率达83.1%,按时办结率100%。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国务院“约法三章”要求,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抓好巡视“回头看”反馈意见整改,加强重点领域的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查处违反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91起,处理338人。健全厉行节约长效机制,公开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预决算,“三公”经费同比下降19.2%,作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二、2018年工作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自治区成立60周年,是决胜桂林“两个建成”的关键一年。我们既要看到形势的积极方面,坚定信心,也要看到形势的复杂性,增强忧患意识,兢兢业业、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中央、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及市委五届四次全会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一本蓝图绘到底”,围绕“加快建设新城、疏解提升老城、产业融合发展、城乡协调推进、生态文化相融、富裕和谐桂林”的总体要求,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着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加强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决胜“两个建成”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7.5%,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6.8%-7.5%,财政收入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0%。上述目标,体现了高质量发展和稳中求进的要求,考虑了各县区、各行业的发展实际,兼顾了需要与可能。
实现上述目标,重点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国际标准,着力推进国际旅游胜地建设
持续推进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建设。推进旅游产品国际化和品牌化,积极引进一批国际品牌酒店、休闲产品、购物中心,加速形成国际品牌聚集效应;加快打造龙脊梯田、动感天湖、资源八角寨、兴安灵渠、猫儿山养生度假区等世界级旅游精品;加快推进万达文化旅游城等重大项目,不断完善符合国际化要求的旅游产品体系。推进旅游服务标准化,加快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品质的旅游服务中心,重点打造市区一级旅游集散中心和阳朔、兴安、龙胜二级旅游集散中心。推进旅游基础设施便利化,完成两江国际机场扩建工程,积极培育新航线,扶持壮大桂林航空;加快打造大桂林生态休闲旅游精品线路;完善旅游交通换乘系统;加快智慧旅游建设,实现“一部手机游桂林”。
全力推进旅游创新发展。*实施“旅游+”战略,推动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商养学闲情奇”十二要素,重点培育乡村旅游、体验旅游、研学旅游、体育旅游、健康养生游等新业态,不断完善旅游产业体系。大力推进旅游“双创”工作,抓好荔浦、资源、恭城、灵川、雁山等县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创建工作,加快阳朔、兴安、龙胜、恭城、雁山等县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步伐,持续推进26个特色旅游小镇建设,形成开放、共享、精细、高效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加快市级旅游资源整合,着力打造旅游“旗舰企业“规模景区“特色产品”。
持续推进旅游区域合作。继续办好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旅游趋势与展望国际论坛、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桂林国际山水文化旅游节、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桂林段)、桂林国际马拉松赛、中国(桂林)国际健康旅游高端论坛等重大节事、赛事活动,积极策划一批新的国际赛事,吸引一批跨国公司国际年会在桂林召开。力争旅游人数增长20%,旅游总消费增长25%。
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加快发展健康养生产业,建设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打造“漓水青山,养生桂林”城市品牌。促进商贸服务业集聚发展,老城区重点打造以万福广场为中心的南部商圈,以叠彩、七星万达广场为中心的北部和东部商圈,以华润琴潭片区为中心的西部商圈,以王城片区为中心的休闲旅游业态;新区加快培育以海吉星为重点的新商圈。持续推进“电商桂林”建设。大力发展金融、信息服务、现代物流、商务会展等产业,力争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50家。着力打造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城市和面向东盟的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区。
(二)重振桂林工业雄风,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狠抓生产要素集中。突出抓好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土地、金融、人才、技术等要素向园区集中。加快园区土地收储和标准厂房建设,新建5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20万平方米人才公寓(孵化器),为项目入驻创造良好条件。继续抓好华为产业合作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入园企业扩大投资,建成华为双创园、数据中心(一期)等项目,建成中兴通讯产业园招商中心、展示中心、5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加快比亚迪新能源客车生产基地建设。推动金融资源向园区集中。加强招才引智。实施科技入园工程。经开区、高铁经济产业园着力引进一批跨区域大型物流企业入驻,进一步降低园区企业物流成本。
狠抓产业集聚发展。围绕电子信息、医药及生物制品、先进装备制造、生态食品四大优势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大力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和关联企业,不断完善产业链,打造产业集群。依托华为、中兴等知名企业,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加快发展。依托比亚迪、桂林客车、福达等大型企业,打造桂林新能源客车生产基地。依托光隆光电等高科技企业,打造桂林“微芯谷”。依托力源粮油、漓泉啤酒、莱茵生物、三金药业等企业,加快建成全国知名的生态绿色食品和大健康产业基地。
狠抓数字经济发展。*贯彻国家大数据战略,大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持续推进“宽带桂林”建设。加快建设大数据中心、云计算中心,带动软件、物联网及通讯设备、智能终端等关联产业快速发展。
狠抓企业培育服务。坚持“市长服务日”等工作机制,不断优化实体经济发展环境。探索建立工业企业分类评价体系,实行差别化管理。抓好重点骨干企业培育,加快打造桂林特色产业集群。抓好规模企业培育,争取实现新上规入统企业60家以上。抓好小微企业扶持。抓好困难企业帮扶。抓好成长型、创新型企业扶持。抓好桂林品牌产品本地应用。抓好老城区工业企业搬迁改造。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扎实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建设。贯彻全区现代特色农业“10+3”提升行动荔浦会议精神。实施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增点扩面提质升级三年行动,努力实现县县有自治区级(核心)示范区、每个乡镇建成一个自治区乡级以上示范区,积极创建国家级、自治区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物流业,构建现代化大农业全产业链;做好“农业+”文章,打造一批田园综合体,创建桂林休闲农业国际旅游示范区。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质量安全监管,推动质量兴农、绿色兴农。
大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展粮食绿色高产创建,巩固提升粮食产能。继续实施小型农田水利、中小河流治理。发挥好桂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示范作用,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制机制创新。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村推进工程。
持续开展“美丽桂林”乡村建设。完成宜居乡村、启动幸福乡村建设。*推进产业富民、服务惠民、基础便民专项活动,全面完成“三改”重点任务,实现农村清洁厨房普及率60%以上、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90%以上、人畜混居改造完成率50%以上,实现行政村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群众办事不出村。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创建一批国家级美丽宜居小镇、宜居村庄。
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三权分置”多种实现形式,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培育新型农业主体,引导和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发展壮大。
(四)实施项目带动,着力增强发展后劲
做好项目包装策划。围绕胜地建设,超前谋划、科学编制三年滚动投资计划。加强项目动态管理,让具备条件的项目加快推进,让久推不动的项目及时退出。
掀起项目建设新高潮。实施市级统筹推进重大项目969个,完成投资917亿元。强力推进十大重中之重项目和市领导跟踪服务的62个重大项目建设。确保完成桂林汽车客运南站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灌阳至平乐、贺州至巴马(桂林段)、荔浦至玉林、桂林至柳城等一批在建项目,争取阳朔至鹿寨高速公路复工。
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支持民间资本以独资、合资、控股、参股、合作等方式依法开展各种投资活动;对于社会资本不愿进入的“小散”项目,通过“捆绑打包”“上下游串联”等方式激发社会投资意愿。
强化项目服务保障。坚持“五个一”工作机制,完善“1+4”会议制度,形成项目推进的强大合力。整合不动产登记业务,实现“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服务”;加快购进储备占补指标,全面保障项目建设用地;大力破解征地拆迁难题,探索开发区村庄原地改造模式,打造与开发区配套的现代金融小镇、智慧小镇、特色旅游小镇。
(五)打造品位休闲之都,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加快完善临桂新区功能。大力推进机场路以北、万平路以南片区规划建设。加快推进国际会展中心、科技馆、规划馆等项目。开工建设西城大道南延长线等市政项目,加快旅游专线试验线建设,扎实推进北区水系工程。力争桂林师专全部搬迁入驻临桂校区,桂林中学临桂校区、旅游综合医院投入使用。规划建设一批专业市场,引进酒店、商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知名品牌入驻,加快打造产业新城、宜居新城。
加快疏解提升老城。继续实施“城市双修”8大类39个示范项目。实施畅通缓堵工程,建成15座人行天桥,新建和改造20个以上立体停车场。推动城市业态提升,抓好城区产业“退二进三”。加大城市改造力度,着力推进城区北大门片区建设,加速打造漓江城市段中心区域休闲旅游示范带,推动龙船坪等特色街区改造提升,加快福隆园、塔山、新生街等片区改造,抓好洲岛、漓江和小东江两岸环境整治。持续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巩固提升已有成果,将金点子、城市立面定期清洗等有效做法上升为制度标准,推动城市管理长效化、精细化、智能化。迎接新一轮国家卫生城市复审。
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突出产业发展,落实和完善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政策,每县力争引进1-2个对财政起支撑作用的重大产业项目,培育1-2个特色产业集群。实施项目带动,夯实县域经济发展基础。落实扩权强县、扩权强镇改革,加快荔浦、全州撤县改市步伐,推动符合条件的乡撤乡改镇。突出抓好7个国家和自治区级新型城镇化示范县、第三批7个自治区百镇建设示范工程建设,完成第三批16个、启动第四批13个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书记工程”,着力打造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次中心。
(六)坚持生态立市,着力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
强化漓江科学保护利用。加快编制漓江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推动出台《漓江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继续强化漓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抓好漓江城市段截污工程(三期),实现漓江流域市区段截污管网全覆盖;加强漓江水源林保护、生态修复、水资源调度,巩固采石场整治、畜禽养殖场禁限养、网箱养鱼清理成果,*推进“四乱一脏”专项整治。全力推进漓江旅游码头提升改造、漓江城市段游船提档升级。继续推进漓江“三统”改革,大力推行漓江旅游经营“四分四化”新模式。推进漓江城市段洲岛自然生态公园项目,完成漓江城市段东岸慢行步道建设,加快形成漓江旅游新景观。
持续抓好环境污染防治。全面完成自治区对我市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责任制考核。扎实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的整改工作。继续实行双目标联控,健全网格化管理体系,力争空气优良率达85%以上,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强化水污染防治,全面推行河长制。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保持全市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完成营造林17万亩。大力推进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和自然保护区建设。抓好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园林县城创建工作。持续推进生态县、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工作。
(七)持续深化改革创新,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破除无效供给,全面完成自治区下达的化解过剩产能任务,严禁新增产能过剩项目。着力化解非住宅商品房库存压力,积极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着力防控金融风险,健全政府性债务管理长效机制,加强民间融资、互联网金融、企业债券等风险防控。继续清理涉企收费,大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
着力提升创新驱动能力。积极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支持恭城等县区抓好景观资源保育与生态产业创新发展;*推进桂林自治区级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促进发明专利量质提升。大力培育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打造一批年产值3亿元以上的科技型企业,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0家以上、自治区级科技平台5家以上。加快创建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
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建立健全高质量发展的考评体系,持续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积极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加大品牌培育和保护力度,打造品牌形象突出、产品质量一流的现代企业,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持续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行政审批、“放管服”、“多证合一”等制度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市城投集团组建工作。*推进园区管理体制、城市管理执法体制以及文化、教育、卫生、科技、脱贫攻坚等民生领域改革。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做好全国第四次经济普查和投入产出调查工作。
加大国企改革力度。筛选一批条件较好的国有企业,整合优质资源、注入优质资产,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创新监管方式,加快完善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核心的考评体系,激发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努力培育一批资产超千亿元、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国有企业。
构建开放新格局。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对接自治区“三大定位”,推进与高铁沿线及周边城市的产业互动发展。瞄准国内外500强、民企100强企业开展精准招商,力争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8%以上,实际利用外资超5.5亿美元。
(八)建设文化强市,着力推动文化繁荣兴盛
保护传承城市文脉。*实施“寻找桂林文化的力量,挖掘桂林文化的价值”工程,推动桂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施重点文物遗址保护修复工程,完成王城片区历史文化旅游街区改造,加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着力推动灵渠申遗、古桂柳运河和会仙湿地保护开发,继续抓好红军长征过桂北等文物保护利用及名人故居、古迹修缮开放等工作,推进第三批文化标识建设。持续抓好《桂林历史文化大典》等编撰工作。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强力推进乡镇广播电视无线发射台(站)、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和农家书屋补充更新,持续开展送文艺、送电影下乡活动,继续推动图书馆、美术馆、展览馆、文化馆(站)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进一步丰富“百姓大舞台”“百姓大讲坛”“漓江之声”“周末大家乐”等群众性公益文化特色品牌内涵,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创新“文化+”发展模式,加快发展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网络文化等新型文化业态,培育文化产业新亮点。支持重点文化企业做大做强,进一步提升力港动漫游戏、“可可小爱”等品牌影响力,争创1-2家自治区级以上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提升桂林文化国际影响力。
(九)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七个一批”“十大行动”,确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脱贫摘帽任务。大力推进产业脱贫。完善村民合作社体制机制,全力推进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确保每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超3万元。强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完成7900人以上搬迁任务。抓好金融扶贫。全力推进健康扶贫行动。严格执行“一把手”脱贫攻坚责任制,强化驻村第一书记管理,抓好扶贫开发成效考核和实绩考核,切实增强脱贫实效。持续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确保脱贫攻坚风清气正。
抓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完善落实就业创业政策,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47万人次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万人次以上。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加大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提高农村低保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
协调推进社会事业。优先发展教育,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力争实现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全覆盖,优化中小学校布局,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做好国家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验收,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继续做好中职学校布局调整及专业结构优化。落实《健康桂林2030规划》。加强公共卫生工作,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推进市级医疗资源整合,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创新食品药品监管模式,大力推进广西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示范县创建工作。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全力打造城区15分钟全民健身圈。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推进法治桂林、平安桂林建设,大力实施“雪亮”工程。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做好信访维稳和矛盾化解工作。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
*开展国防教育,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加大双拥创建工作力度。
竭诚办好民生实事。继续实施为民办实事工程,确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重点民生项目任务。积极筹措资金,实施教育、文化、卫生、基础设施等十大类40个为民办实事项目,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各位代表!“两个建成”的目标任务光荣而艰巨,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现实而热切。新时代新形势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必须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夙夜在公的使命感,敢于打破常规,严格依法履职,诚心为民服务,通过一项项任务的完成、一个个项目的实施、一件件实事的落实,回应群众的关切与期盼,赢得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一要坚定政治方向。坚定不移落实“党领导一切”的根本原则,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坚决维护市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以实际行动确保党的政令畅通。
二要严格依法行政。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进一步完善政府立法,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自觉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加强政府协商,认真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市政协提案。完善政府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主动接受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
三要坚持高效施政。牢固树立“实干就是能力、落实才是水平”的理念,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坚持实行市长碰头会议制度、市领导定期坐班制度,集中解决政务问题。坚持领导干部调查研究制度,*基层、*群众,了解实情、解决问题。进一步强化机关效能建设,持续整治“为官不为”“推绕拖”等不良作风。落实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勇于改革创新者鼓劲撑腰。
四要坚持从严治政。严格落实管党治政的政治责任、主体责任,始终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政府工作各领域和全过程。精心组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扎实开展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专项整治,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持续推进廉洁政府建设,不断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始终做到公正用权、谨慎用权、依法用权,以实际行动树立政府的良好形象。
较旧一篇:2018年正蓝旗政府工作报告较新一篇:2018年泉州市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