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12月27日在湘潭市雨湖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雨湖区人民政府区长白云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查,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7年政府工作回顾

2017年,是雨湖区具有非凡历史意义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区人民,众志成城,砥砺奋进,夺取了各项建设事业新的胜利,为雨湖赢得了机遇与荣耀。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0%(预计数,下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1.0%;财政总收入同比增长7.0%;税收占比达88.5%;净增千万税源企业3家。尤为可贵的是,在“伟人故里ž大美湘潭”建设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全区作出了积极的、巨大的贡献。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聚焦转型升级,产业实力持续提升

工业经济实现新突破。产业集聚度全面提升,华夏幸福基业在湖南布局的首个产业新城项目——雨湖产业新城PPP项目成功签约,第一批项目即将奠基,产业发展迎来新的历史机遇。白云路雨湖段即将竣工通车,匣锦路加快建设,鹤岭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试运营,湘锰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二期、三期基本完工,彭家塘、友谊村历史固废治理项目全面完成,湘锰废渣治理四期即将完工,湘锰国有独立工矿区改造建成6栋安置房,产业承载能力不断增强。新型工业化水平持续提升,湘潭经开区“四城”建设加快推进,湘牵工业、平安电气等企业加快转型升级,裕能新能源、强华新材料建成投产,湖南一力公路港招商中心交付使用。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9家,技术创新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

现代农业迈出新步伐。大力实施现代农业提升工程,重点推进2.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推进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休耕试点,基本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耕地流转率达55%。成功申报农业部园艺作物数字农业建设试点县。全力打造姜畲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有序实施袁隆平“三一粮食高产工程”展示区、引涟济潭等重点项目。农业品牌建设加快推进,溢绿园认定为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省级示范园,金饭碗和龙牌酱油成功入选湖南特色产品品牌,申报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5个,培育无公害认证产地5个、绿色认证产地6个、地理标志产品1个,订单生产蔬菜进入港澳市场。完成农业产业化总产值120亿元,实现劳务经济收入18.7亿元。农旅结合产业持续发展,仙女山生态旅游小镇、白鹭湖等景区加快建设,美丽乡村特质风貌逐步显现。

现代服务业焕发新活力。“一区两带三商圈”商贸格局日渐成熟,义乌小商品城、中南农机市场、金都大市场、太阳城等提档升级,提质改造农贸市场10个。电商平台日益壮大,湘潭先锋鹏博互联网产业园进驻企业45家,步步高集团不断创新电商经营模式。千里湘江第一湾雏形初现,基本完成景区概念性规划和总体规划,“点亮万楼”大型灯光艺术秀反响强烈。河西滨江风光带城区段基本拉通,窑湾文化旅游街区一期即将开街,望衡亭广场及游客服务中心全面建成。万楼景区、九华湖景区、齐白石纪念馆成功创建国家3**旅游景区。仙女山旅游景区完成总体规划和修规编制,全域旅游发展路线正在打通。

(二)聚焦城乡建设,文明城市成功创建。精美湘潭建设促进城乡面貌华丽蝶变。路网体系更加健全,九华大道无缝对接长沙,羊牯大道、莲城大道、宝庆路、人民路、广云东路、韶山东路等全面提质,熙春北路、文星门路西段、万楼东路建成通车,沿江路莲城大桥至望衡亭段即将全线贯通,杨梅洲大桥、西二环、新马路加快建设。硬化农村公路20公里,实施安保工程14公里。全面完成韶山路、建设北路“三化两拆两改”工程,提质改造老旧小区81个,修缮改造老楼危楼1000户,新建社区公园6个,完成棚户区改造6765户。创新推出街巷长制,同步推行“五项治理”“六乱”整治,拆除违法建筑45.5万平方米,城区面貌更加整洁清爽。乡村建设亮点纷呈,全面推行河长制,启动护潭河二期治理,完成高效节水灌溉项目3个,涟水左岸河西堤涟水保护圈、姜畲泵站提质改造加快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全面巩固提升。全方位实施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建设美丽乡村9个、美丽屋场16个,长城乡和平村获评全国文明村镇,美丽乡村绽放魅力。全力配合中央环保督察,坚决向污染宣战,解决突出环境问题140个,关停退出涉环企业4家。投入32亿元治理11个黑臭水体,综合整治一水厂等12处城乡集中饮用水源地,翔鹏船厂关闭拆除。涟水河网箱养鱼全线退出,湘江、涟水河沿线非法采砂场全部取缔,餐饮油烟整治、黄标车淘汰、秸秆禁燃等行动全面铺开,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全面启动。两型社会建设成效显著,湘锰废弃矿山区域生态治理与综合开发项目纳入省级生态文明改革创新案例,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三)聚焦发展后劲,项目建设强势推进。实施重点建设项目156个,1-11月完成投资247.9亿元,开工建设117个,竣工51个。征地拆迁再次提速,完成考核项目35个,实现征地1166亩,拆除房屋72万平方米,河西滨江风光带全线腾房倒地。开展征拆工作大回访活动,征拆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模式获省、市高度肯定。落实购房奖励和契税补贴4685万元,为2.63万名失地农民购买社会养老保险,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招商引资效果突出,立足招大引强,积极与广东光正教育、深圳正威集团、中国恒大等大集团大企业对接洽谈,成功引进华夏幸福基业、固可得建筑科技,仙女山旅游景区开发签订正式商务合同,神州天立教育集团即将落户。融资瓶颈有力打破,大河西棚改公司融资123亿元,开展AA主体信用评级,成立了大河西置业全资子公司,融资功能不断增强。区城乡投达成意向融资5.06亿元,到位2.09亿元,大力推进公司改组更名和资产注入,平台公司运作水平不断提高。

(四)聚焦民生改善,社会保障更加给力。26件47项省市区民生实事如期如质实现,民生支出占比达72%。投入2007万元用于防汛救灾和灾后重建。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安全发放社会保险基金4.3亿元。持续推进精准扶贫“五大工程”“五大活动”,扶贫小额信贷新增贷款1006万元。创新创业活力竞相迸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大厅投入使用,新增城镇就业1.7万人、创业主体5679户,打造了3个创业孵化基地和3条创业特色街。教育生态圈建设经验在全省推介,组建了风车坪、金庭教育集团。获评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建设标准化学校21所,认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11家,风车坪建元学校如期开学,金庭学校荣获首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区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综合大楼即将投入使用。全面深化医改,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加成,双向转诊和分级诊疗工作取得实质进展,与市中心医院签订医联体建设全覆盖协议。开展大型健康讲座130场,社区互助与家庭健康工作在全国作典型发言,成功通过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复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构建,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面达标,文化阵地全面加强,文创平台逐渐崛起。加强食品药品监管,率先成立农贸市场监管所,提质改造城区小餐饮店。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推进闭环管理,建立信息监管平台,生产安全事故明显下降,消防安全零伤亡。*推进“七五”普法,完成司法体制改革,实现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全覆盖。加强源头治理,化解信访积案30件,受理“区长热线”2754件,完成党的十九大等特护期安保工作任务,社会大局更加和谐、更加安定。

(五)聚焦自身建设,行政效能不断增强。街道合并和社区调整优化工作圆满完成,村、社区换届选举和基层服务阵地建设提前完成,建设农村社区13处,启动村民小组自治试点。全面完成党政机关公车改革,扎实推进事业单位分类、综合执法体制等改革工作,政府、企业、个人等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统筹推进。积极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加快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强化“三清单一目录”管理,启动减证便民专项行动,消减工商登记前置审批193项。依法行政制度体系建设逐步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全面落实。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198件,解决率68%。分步推进“互联网+监督”工作,完成村级财务公开,规范村务公开栏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和省市关于改进作风建设的各项规定,认真落实党员干部负面清单管理,实现审计全覆盖。开展“雁过拔毛”、涉农资金、扶贫领域专项监督执纪、违规津补贴自查自纠、公职人员违规涉矿等经营活动、中小学生征订教辅材料等专项整治,严肃查处了一批违法违纪案件,充分展示了风清气正、崇廉尚实的新气象。

同时,工青妇、残疾人、老龄、老干、档案、史志、物价、统计、拥军优属、应急管理、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机关事务等事业实现新进步,国防动员、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不断加强。

各位代表,2017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是硕果累累的一年。我们继往开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提前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迈出了坚实步伐。我们科学统筹,全面调整优化行政区划,极大地增强了区域竞争力和治理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我们铁腕整治,打好环境防治攻坚战,积极配合中央环保督察,解决了大批长期悬而未决的突出环境问题,形成了齐抓共管、严抓严管的大环保格局。我们众志成城,面对百年一遇洪涝灾害,与广大人民群众万众一心,严防死守,取得了防汛抗灾、灾后重建的重大胜利,铸就了伟大的抗洪精神。我们矢志不渝,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为湘潭市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贡献了雨湖力量,被评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突出贡献单位。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依法监督和区政协全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区60万干部群众真抓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行各业的广大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和离退休老同志,向驻区部队、公安干警和驻区单位,向所有关心和支持雨湖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前进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和挑战:产业发展方面,发展层次较低,产业链条不长,创新能力不强,专业市场零散;项目建设方面,大项目、产业项目储备不足,区本级融资投资接续能力不强,要素瓶颈破解尚需时日;城乡统筹方面,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存在欠账,优质资源分布不均,棚户区改造任务艰巨;资源利用方面,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没有转化为经济增长资源,省内一流的科教优势没有转化为发展后劲优势,技术雄厚的军工企业没有衍生出特色产业优势;队伍建设方面,创新型人才、开放型人才、专业型人才缺乏,活力动力仍然不足等等。这些问题,今后必须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2018年政府工作安排

2018年,是雨湖发展进入新时代扬帆起航的关键之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诸多变化和有利条件。一是发展机遇更大。党的十九大完整勾画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强力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乡村振兴、军民融合等战略;省委、省政府全面部署“三个着力”“三大攻坚战”,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加速推进长株潭一体化;市委、市政府积极实施“北进中强”“一轴一带”经济走廊等战略,提出打造中部地区“智造谷”、对接湘江新区等重大举措,我们的政策资源极为丰富、发展空间极大拓展。二是发展走势更优。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雨湖的格局和框架发生了深刻变化。雨湖产业新城整体开发建设取得突破,116平方公里区域由中国产业新城引领者——华夏幸福基业整体开发,为我们带来了全新的产业发展理念和体制机制创新。湘潭经开区“四城”建设全面加速,朝着全国一流园区稳步迈进。区域产业发展机遇空前,必将崛起与腾飞。三是发展动力更足。全国文明城市的金字招牌使雨湖熠熠生辉,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家园让群众热爱认同,让客商慕名而来,势必积蓄起磅礴的建设力量。万楼新城、千里湘江第一湾雏形初现,老城区华丽蝶变,繁华的商务文旅之区呼之欲出。姜畲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仙女山生态旅游小镇等逐步成型,城乡统筹迈出实质性步伐,尽显田园风光的农业生态区跃然而出。神州天立教育集团即将落户,军民融合产业园谋篇布局,军工、科教资源与生产力加速融合,创新活力迸发的环线科教之城其势已成。站在新起点,面对新形势,我们只有综合研判发展格局、内外条件的新变化,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一件接着一件办、一茬接着一茬干,才能把宏伟的发展蓝图变为壮丽现实,在百舸争流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开辟未来。

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创新引领、开放崛起”发展战略,坚持“伟人故里ž大美湘潭”愿景,坚持“强商兴工、城乡一体”发展思路,加快机制创新,加快产业振兴,加快城乡提质,加快民生改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引领下,努力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雨湖。

主要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0%,财政总收入增长7.0%。

基本遵循:

——坚持不懈创新开放。全面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树立开放共赢理念,全面融入省市发展大局,明确发展路径和具体行动,抢抓机遇,补齐短板,**潜力,厚植优势,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新热情和开放活力,助推雨湖经济转型升级。

——坚持不懈振兴产业。始终坚持发展为要,不断调结构、优布局,加速一二三产业融合,推动高质量发展。大力建设园区,推动整体开发,引进产业链条,打造规模集聚、活力迸发的产业新城。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文化旅游等产业,促进现代服务业向高端化、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大力发展生态种养、休闲观光等新型业态,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都市农业品牌。

——坚持不懈统筹城乡。统筹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全面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城乡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打造特色小城镇,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让城乡发展更均衡。

——坚持不懈保护环境。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深化环保体制改革,突出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抓好重点污染源整治、重点区域环境治理、重点行业规范整治,全面改善环境质量,让雨湖山青水秀、天蓝地净、春和景明。

——坚持不懈造福民生。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以人民为中心,多谋民利,多解民忧,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持续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和良好的社会秩序,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为实现上述目标任务,我们将扎实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创新引领,开放崛起,全面厚植赶超发展新动能

营造创新开放格局。全面部署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产业攻坚、项目储备、精准招商、财源涵养、城市功能完善、产学研合作等重大问题,全力谋求突破。高标准建设平台,推进雨湖工业集中区申报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将姜畲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打造为省级农业科技园。全面对接湘潭经开区和湘江新区,助推长株潭磁悬浮轨道交通加快建设,在产业、交通、科技、资本等方面进行深度对接。全方位激活思维,开展全社会思想观念和发展精神大讨论、大革新,培育创新理念和开放思维。支持非公经济发展,实施优强企业倍增和企业管理提升等工程,引导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企业上市三年“蝶变”行动计划。全面推进老工业城市和资源节约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培育高新企业,加大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宣传推介力度,积极打造创新开放的发展格局。

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认真落实中央省市改革要求,重点推进9个专项42个改革任务。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启动撤村建居工作,推进财税、社会保障等改革事项。大幅提升政务服务智慧化水平,将“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延伸到村、社区。加快经济领域改革,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任务。积极协助国有企业改革,稳步承接江麓、江南“三供一业”等社会事务。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社会信用数据平台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完善教育生态圈,促进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推进医卫体制改革,加强区域医联体建设,在长城乡、姜畲镇、楠竹山镇建立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机构,依托市中心医院打造远程医疗中心。纵深开展安全生产闭环管理、两型标准化建设和校园安全标准化建设,积极打造一批改革新名片,以改革突破推进创新开放突进。

加强引才育才工作。启动实施人才引进固本行动,健全人才培养、使用、评价、奖励等制度。加大引才引智力度,鼓励引导优秀大学生、归国留学生和华人华侨来雨湖工作。引进、合作一批专技人员和团队,建立覆盖全区的人才库,打造高端人才储备库,分领域遴选首席专家,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提升育才水平,加强企业家、高技能人才、农业实用型人才培养,充分依托区内深厚的人文资源和丰富的高校资源,培养紧缺技能人才、特色产业骨干人才100名。搭建发展平台,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建立产学研共育共享人才机制,完善合作跟踪服务和政策激励制度,畅通企业与高校定向人才培养对接渠道。鼓励创新创业,打造2个省级、3个市级、5个区级标准化就业创业园和孵化基地,形成全社会识才爱才重才用才的良好氛围。

(二)转型蓄势,升级聚力,全面构建产业发展新高地

加快产业新城崛起。举全区之力推进雨湖产业新城建设,实现“一年出形象、三年大变样、五年树标杆、十年成集群”。积极对接国省政策,力争将产业新城整体纳入独立工矿区改造和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范围,共享政策红利。理顺体制机制,尽快设立雨湖产业新城管理机构,设立雨湖工业集中区金库,争取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下放。突出产业引领,加快编制概念规划、战略规划、产业规划,重点打造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新材料三大产业集群,开工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基地、展示中心和华夏幸福产业港等项目。全力优化环境,拉通白云路,建设白云公园,加强前期管控,严控私搭乱建、乱采乱挖等行为。实现以城带产、以产促城、产城融合,将产业新城打造成为湖南的“三湘会客厅、创智新引擎”。

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加快推动形成龙头拉动的产业集群发展格局。雨湖工业集中区全面扫尾湘锰国家矿山公园、湘锰国有独立工矿区改造、湘锰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等项目,力促湖南一力公路港一期、裕能新材料二期竣工投产。北二环沿线依托现有的产业基础和高校资源优势,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新建高岭路、科教支路,推进神州天立文教综合体项目。建设军民融合产业园,推进新城大道、塔岭路等道路建设,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军民结合企业,形成军工集群优势。支持湘潭经开区加快培育桑顿新能源、泰富重工等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汽车及零部件、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引导分散的专业市场逐步退出主城区,促进专业市场集群发展。建设二手车市场,加快义乌小商品城发展,促进消费升级,打造现代商贸服务业集聚区和商业生活服务新平台。

精心打造文旅路线。全力推进千里湘江第一湾建设,厚植文化产业发展元素,将河西滨江沿线打造成为游购娱为一体的经典旅游胜地。精心打造文庙、关圣殿、鲁班殿、潭宝汽车站、抗日纪念碑等历史景观,全面展现伟人故里红色文化,充分挖掘九华“德”文化、万楼“楼”文化、九总到十八总“总”文化、窑湾大唐兴寺“佛”文化,讲好雨湖故事。连片建设河西滨江风光带,完善景观绿化、亮化、地下综合管廊等设施。支持打造长株潭F2国际赛车文化产业园,启动体验中心、赛道建设。筹备创建万楼国家4**旅游景区,加快万楼景区、文化产业园、火车站北片区建设。优化河街业态布局,建设历史文化旅游休闲综合体。加快窑湾文化旅游街区建设,实现一期开街,推进二期、三期建设。推进齐白石艺术城项目,实现白石艺术馆开馆。

(三)城乡融合,振兴乡村,全面激发农业农村新活力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完善农业总体规划,细化优化农业布局,扶持培育龙头企业,建立产业联合体,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姜畲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建设,建设超级稻中试示范、万亩特色蔬菜和农产品深加工基地,与白鹭湖、仙女山、湘锰国家矿山公园等景区串联,发展田园综合体、主题公园、农业生产工业化等高端业态。打造农产品特色品牌,加强沙子岭猪宣传和推广,延伸产业链,发展循环立体农业。大力推进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创建1家国家级农机示范合作社。抓好国家数字农业试点工作,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探索“互联网+现代农业”模式。积极推进“三权分置”,进一步放活农村土地经营权。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深化城乡基础设施融合。完善农村路网,编制农村公路中长期规划,提质改造姜道线、匣烟线、宋仙路、新黄线,启动伏林大道建设,推进G320绕城线、西二环等主要干道建设。启动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补齐水利设施短板,修复水毁灾损工程205处,加强排涝机埠建设及修复治理,积极推进城乡统筹供水PPP项目。加快实施涟水左岸河西堤涟水保护圈项目,形成城市防洪闭合圈,实现通江达环。全域建设美丽乡村,推进农村“双改”,打造美丽屋场10个,创建白鹭湖村、龙安村等美丽乡村示范村。

推进小城镇特色化建设。以产业为支撑,培育彰显产业特色、人文底蕴的特色小镇。编制三镇的总体规划、村庄规划和特色小镇规划。积极推进新型民居点建设,规范农村宅基地管理。鹤岭镇启动仙女山核心景区600亩建设,提质改造周边道路11公里,打造3000亩油菜花观光基地,争创国家4**旅游景区。推进靳江河文化创意小镇建设。姜畲镇打造智慧农业特色镇,建设现代农业展示平台、绿色骑行带和多功能环形车道,壮大华银绿色生态科技园、平安三农蘑菇工厂及三益葡萄生态园。楠竹山镇打造军民融合与国防教育特色镇,整合江南工业集团、湖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资源,建设武器博物馆,争创国家特色示范镇。

(四)群策群力,狠抓项目,全面培育支撑发展新优势

精准谋划重点项目。紧盯国家和省、市产业发展政策和投资方向,重点围绕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的7大板块21个专项,定向储备、精准申报、跟踪对接一批项目,力争更多项目进入国省市项目笼子。2018年,安排区属重点项目118个,计划投资201.82亿元,申报省、市重点责任建设项目45个,计划投资75.62亿元;策划包装重大前期项目22个。重点推进雨湖产业新城、千里湘江第一湾、军民融合产业园、万楼新城、姜畲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等平台项目,重点推进裕能新能源电池材料生产线、固可得生产基地、先锋豆制品生产加工基地、姜畲中小微企业园等产业项目,重点推进北二环城中村改造、盛家山棚户区改造、湘潭技师学院扩建、湘潭大学综合实验楼、晨辉怡居长者优护中心等民生项目。健全项目事前、事中、事后管理体制,探索建立项目效益评估机制,加强过程管理和工程质量控制,抓好竣工验收和绩效评价,提升项目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实效性。

全力推动征地拆迁。继续坚持和完善“交办-督办-问责”三部曲、“领导联点-单位联合-考核联动”三联工作法。依法依规稳步推进河西滨江片区、莲城大道两厢、雨湖产业新城等片区征拆,加快伏林大道、河西滨江风光带一水厂至涟水桥段等项目征拆。坚守政策底线,严格落实征收政策标准,依法保障被征拆群众的合法权益。探索完善征拆矛盾调处机制,强化非诉执行、法律服务和政策宣传,有效化解矛盾纠纷。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增强征拆各个环节的透明度,确保全过程公平、公正、公开。

大力加强招商引资。瞄准产业中高端环节,积极引进投资强度大、产业链条长、经济效益好、带动作用强的内外资大项目。搭建招商平台,大力开展“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引导湘潭籍企业家、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利用院校、企业招商信息资源,充分发挥商会的桥梁纽带作用,结合港洽会、沪洽会等重要活动平台,积极开展定向招商、专场招商、小分队招商,吸引更多优质企业、项目落户。加强与香港铜锣湾、中交集团、保利地产、绿地集团、友阿集团等企业合作洽谈,做强做大步步高商业连锁、天元盛世集团、地产集团等总部经济。充分发挥大河西棚改公司等市区平台公司的作用,创新融资模式,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引资融资力度。

(五)拓城提质,塑造文明,全面打造精美宜居新家园

实施产城融合,建设万楼新城。全面提升规划建设水平,进一步优化万楼-火车站片区规划。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全力助推“一馆五中心”建设,拉通江南大道、通济门路、护潭西路、河西滨江风光带万楼主楼至莲城大桥段,启动霞城路、龙潭路、观湘路建设,改造二级渠景观,建设涟滨路等地下综合管廊。全面厚植产业优势,拓宽发展空间,重点围绕“一江两渠三公园”精准招商。以万楼为中心拓展文化休闲、旅游集散、商业服务、集会展示等功能,推进中央花园、湘地新城等房产项目。依托火车站交通枢纽优势,引进商贸物流、医养结合等产业,配合支持湘潭市中医院搬迁。以莲城大道、护潭路为轴,建设文化商业轴线,提升商业购物、商务办公、酒店公寓为主导的城市功能。开发滨江五星级酒店,建设全域旅游集散中心,积极打造文化旅游、宜居生态、现代商业新城。

实施功能提质,完善基础设施。切实巩固和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推进精美湘潭建设长效化、常态化。启动河西滨江风光带一水厂至涟水桥段建设,拉通文星门路东段、新湘路、新马路,提质改造南岭北路,启动白马湖北路、广云西路前期工作,完成一大桥交通优化项目,加快杨梅洲大桥建设。有序推进城市“双修”,继续推进“三化两拆两改”工程,实施宝庆路、羊牯大道立面改造,提质改造老旧小区20个,新建停车场4个。重点推进窑湾至白石、河西滨江、火车站、三桥北、江麓等五大片区棚户区改造。*落实全国卫生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全国交通畅通模范城市等创建任务。坚持严抓严管与常态创建相结合,建立完善城市经营管理、交通及市场秩序维护等机制。*推进街巷长制,共建“智慧城管”平台,开展门前三包、广告执法、控违拆违、市容环境等综合整治,打造精细化样板路2条、夜市归集经营点4个,扮靓城市出入口。*开展市民文明素养提升工程,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

实施生态优化,打造青山绿水。健全环境保护体制机制,严格管理生态环境准入,推行排污总量和排污权申购项目前置审核,实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积极治理大气污染,严控企业达标排放,加强道路和建筑工地扬尘、燃煤和餐饮油烟、汽车尾气等防治,力争空气环境指数持续好转。全力推进水污染治理,*推进湘江保护和治理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创新执行河长制,落实“一河一策”,清理涟水、靳江河污染源,提升跃进水库水质,全面完成城区黑臭水体治理并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城乡集中饮用水源地保护,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试点。加强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抓好鹤岭地区环境污染遗留问题治理。推进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全覆盖,严控重金属等面源污染,不断提高粪污防治设施配套率,全部关闭禁养区内的畜禽规模养殖场。全力提升环保执法管控水平,严厉打击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全面淘汰退出高污染企业,关停金盆等6家涉锰涉污企业,全力推进绿色发展。

(六)共建共享,增进福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

办好民生实事。全面承办省市实事,扎实办好区级8项14件民生实事:(1)硬化农村公路20公里,实施农村安保设施建设50公里;(2)修缮改造危房1300户,安装路灯3050盏;(3)扶持新创小微企业140个、个体工商户1500户;(4)创建国家3**婚姻登记机关,建设农村留守儿童之家10家、日间照料中心10家;(5)提质改造姜畲泵站;(6)实施妇科病普查普治10000例,为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20000例;(7)资助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医保参保缴费7124人;(8)建设楠竹山污水处理厂。全面加强社保资金管理,推广使用社会保障卡,基本实现社会保险人员全覆盖。全力创建省“五化”民政示范区,提升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救济、优抚安置等服务水平。全面加强殡葬管理,推进移风易俗。持续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确保脱贫人口、贫困人口稳定增收。

统筹社会事业。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力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建设1所公办幼儿园,认定一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持续改善办学条件,完成仙女中学、泉塘子中学、金庭宝庆路校区等改造,启动立云学校扩建,建设15所标准化学校,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打造健康雨湖,实施“幸福家庭”工程,持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建设区级公立中医院。支持社会办医,发展健康产业,推行公办民营养老模式,建成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改善基层综合文化设施,建设农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8个,启动区图书馆建设。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继续开展“欢乐潇湘·幸福湘潭”“演艺惠民·送戏下乡”等群众文体活动。培育龙头文化企业,建设平安文化市场。同时,进一步提升武装、工青妇、老干、残疾人、档案、史志、物价、统计、应急管理、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机关事务等各项事业发展水平。

加强社会治理。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社会化水平,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启动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信息网络,大幅提升科技兴安能力。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建设豆制品集中生产区,启动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监管试点,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强力推进建设领域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积极稳妥推动企业改制,回应群众关注。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完善矛盾多元化解机制。加强信访工作法治化建设,*开展纠纷排查和信访积案化解,规范信访秩序,推进联合接访、“互联网+信访”模式。加强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深化网格化管理,着力构建德治、法治、自治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升综合治理、应急管理水平,提高公共安全、风险防控、网络舆情等处置能力,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时代,新使命,新要求。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雨湖这个目标不是敲锣打鼓、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需要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行稳致远,奋力前行。

以政治建设为魂,强化务实担当。提高政治站位,树牢“四个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把对党绝对忠诚作为干事创业的灵魂。坚决执行省委、市委和区委的各项工作决策和部署要求,努力在敢抓敢管、攻坚克难中加强政治历练、积累政治经验,以实际行动彰显务实担当。始终坚定不移落实政府党组“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以权力瘦身为廉政强身,紧紧扎住制度围栏。充分发挥审计职能,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严审追责。全力防治“微腐败”,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的态度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做到用权不任性、谋事不为己,全面构建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始终做到忠诚、干净、担当。

以法治建设为骨,强化依法行政。全面遵法学法守法用法,做到所有行政行为都于法有据、于理应当。*开展“七五”普法,坚持“谁执法、谁普法”,推进法治雨湖建设,提高全民法治素养。自觉践行社会法治理念,准确把握权利界限,严格依法行政,深化综合执法改革,完善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全面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重视发挥法律智库作用,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强化“三清单一目录”动态管理,拓宽政务公开渠道,既让权力“进笼子”,又让权力“晒太阳”。高效率高质量办理建议提案,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将监督作为鞭策、当作呵护,使监督成为常态,让政府的决策和行为都经得起历史、实践和法律的检验,让法治的阳光照耀政府的权力,照亮每个公民的生活。

以能力建设为本,强化干事创业。进入新时代,干事创业要有新本领,特别是要切实增强“八种本领”。始终保持“赶考”心态,把学习作为精神追求,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把每个问题当作考题,把每件工作当作考卷,把每项任务当作考试,答出人民满意的答卷。大力传承“红船精神”,始终做到敢为人先首创、百折不挠奋斗、忠诚为民奉献,把群众想干的事变为要干的事,把目前在干的事变成群众支持参与的事,把已经干成的事变成惠及群众的事。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对重大项目、重点工程、重要工作,以钉钉子的韧劲,扭住不放、精益求精,一项一项抓推进,一件一件抓落实。大力崇尚实干作风,把加快雨湖发展的责任扛在肩上,在“真”字上花大力气,在“实”字上下硬功夫,让实干在雨湖蔚然成风,全面推动各项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

以效能建设为要,强化执行效力。效能是政府的生命,服务是政府的职责。必须真整治、整治真,彻底纠正“四风”新表现,彻底打通“中梗阻”,彻底惩治“散慢乱”,着力提高行政效能。必须真服务、服务真,*实施企业帮扶行动,完善政银企常态化沟通平台,帮助解决市场营销、技术创新、人才管理、融资等难题,努力在群众利益保障、公共服务供给、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办实事、求实效。必须真考核、考核真,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坚持奖勤罚懒、常态督查,探索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地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创新者撑腰,为改革者鼓劲。必须真协同、协同真,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从全区一盘棋出发,消除壁垒,扫清障碍,在谋划项目布局、招商引资等方面加强统筹、有序配合,努力形成步调一致、同心同德促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各位代表,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我们必须坚定地把雨湖的建设和发展融入到伟大梦想中,融入到时代潮流中,融入到美好生活中。让我们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增强自信,开拓创新,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雨湖而不懈奋斗!

名词解释

1、四城:汽车之城、活力之城、智慧之城、开放之城。

2、一区两带三商圈:中央商务核心区,二环产业带、滨江风光带,火车站商圈、万楼商圈、砂子岭商圈。

3、三化两拆两改:“三化”即立面美化、园林绿化、灯饰亮化;“两拆”即拆除违法建(构)筑物,拆除违法户外广告和有碍市容观瞻的门店招牌、指路牌、标识牌等;“两改”即提质改造城市道路、交通设施。

4、五项治理:主要包括对建筑工地、渣土运输、建筑垃圾消纳场(点)、砂卵石和水泥搅拌车等散装货物运输以及车窗抛物的整治。

5、“六乱”整治:整治乱扔吐、乱堆放、乱张贴、乱搭建、乱拉挂、乱摆卖。

6、五大工程:群众增收工程、惠民安居工程、素质提升工程、兜底保障工程、基础扶贫工程。

7、五大活动:“企业联农户、脱贫奔小康”帮扶活动,干群一家亲、党群心连心”帮扶活动,“岗位技能送上门”帮扶活动,“大手拉小手、爱心促成长”帮扶活动,“送医送药送健康”帮扶活动。

8、3个创业孵化基地和3条创业特色街:即义乌、湘潭邮电、先锋鹏博3个创业孵化基地,风车坪社区文化创业街、白石古玩街、槟榔文化街3条特色创业街。

9、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即部门行政审批职能向一个科室集中、承担审批职能的科室向政务服务中心集中、行政审批事项向电子政务平台集中,审批事项进驻落实到位、授权到位、电子监察到位。

10、三清单一目录: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政府投资核准目录。

11、三个着力: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12、三大攻坚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精准脱贫攻坚战、污染防治攻坚战。

13、一轴一带:湘江高端服务创新产业轴、环线经济带。

14、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15、三供一业:供水、供电、供暖,物业管理。

16、数字农业: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遥感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在大田种植、设施园艺、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等领域开展精准作业、精准控制建设试点。

17、三权分置: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

18、农村“双改”:农村房屋改造、人居环境改善。

19、一馆五中心:图书馆,工人文化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音乐中心、全民健身中心。

20、一江两渠三公园:湘江,护潭一级渠、二级渠,湘莲公园、四桥桥头公园、万楼景区公园。

21、城市“双修”:生态修复、城市修补。

22、“五化”民政:人本化、法治化、标准化、信息化、社会化民政。

23、八种本领:即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

较旧一篇:2018年平凉市崆峒区政府工作报告较新一篇:2018年漳州市龙文区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