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12月16日在埇桥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区长 张建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7年工作回顾

2017年,是新一届区政府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依法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下,全区上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中央历次全会精神,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加快建设五大发展美好埇桥,保持经济和社会事业健康快速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区十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埇桥实力再创新高。预计,全区完成生产总值385亿元,增长9.5%。财政收入38亿元,增长13.4%。固定资产投资460亿元,增长15%。工业投资230亿元,增长15%。规上工业增加值118亿元,增长1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1亿元,增长12.5%。主要经济指标中,总量6项均保持全市第一,增幅3项第一、2项第二(10月份数据)。一二三产比由2016年的17.6:38.3:44.1调整为16.7:38.6:44.7,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

埇桥民生再建新业。道东和符离棚户区改造、农村垃圾资源化治理等一批重大城乡建设项目快速推进,符离大道唐河至濉河段、407.5公里农村道路畅通工程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竣工通车,18所学校、13座自来水厂等一批重点民生项目投入使用,实实在在地推动了全区经济大发展、面貌大变革、民生大进步、生活大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400元,超全省平均水平,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80元,增长9.4%,增幅超全省平均水平。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埇桥美誉再添新彩。获批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被评为全国中小城市投资潜力百强区。被列为国家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区。获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连获2届省级文明城区称号。连续3年获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区称号。连续4年获全省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县区称号。水利建设获省江淮杯“五连冠”、市汴河杯“六连冠”。一系列沉甸甸的荣誉,在提升埇桥美誉、展现埇桥形象的同时,更进一步点燃了全区人民干事创业的**。

一年来,我们通过努力,经济和社会发展成效显著:

一是脱贫攻坚呈现新气象。坚持以扶贫统揽全局,整合资金19.3亿元、组织干部1.23万名开展扶贫工作,是历年来投入最多、力度最大的一年。扶贫措施更准。按照“六个精准”要求,强化扶贫与扶志、扶智精准结合,强力推动脱贫攻坚十大工程落地实施。发展特色种养业项目4.15万个。发放扶贫小额贷款1.33万户、6.44亿元。保障支撑更牢。贫困人口医疗费用补偿4.05亿元,住院报销率达97.92%。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1.56万人,生均1061元。投入1.58亿元,危房改造1.05万户。“两不愁、三保障”广泛覆盖。出列基础更实。建成扶贫工厂80个。74个村级和6960户户用光伏扶贫电站并网发电。建设贫困村道路350.3公里、文化广场26处。17个贫困村即将出列、2.19万人即将脱贫。

二是经济建设实现新跨越。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推动经济发展量增质更优。项目投资力度加大。实施项目提速年“135”行动计划,强力推进“千名干部推千个项目”,实施分层分级调度,推动项目总量快速增长、质量大幅提升。省“大新专”、市“5161”、区重点调度项目分别完成投资110亿元、150亿元、505亿元。皖能生物质发电、诺亚坚舟等200个项目顺利投产,博德尔环保、天东门窗等208个项目开工建设。产业集聚效果显著。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实施“工业集聚三年提升计划”和“三百工程”,推进“3111”工程,扩大民间投资,壮大实体经济,促进家居板材、纺织服装双首位产业集聚发展。规上工业销售收入550亿元,增长15%,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6家。双首位产业产值170亿元。项目持续向园区集中。埇桥经济开发区、宿州市循环经济示范园、宿州绿色家居产业园、埇桥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不断发展壮大,新开工项目49个,新投产项目43个。特别是宿州绿色家居产业园自今年2月份设立以来,已有TATA木门、辉乐豪铜门等10个项目在建,3个项目签约待开工,从零起步、从无到有,成为园区建设新亮点。招商引资模式创新。实行“1+1+2”模式,组建15个招商小组,依托中博会、厦洽会等展会和北京、温州、深圳等地宿州商会,10次专题推介埇桥,委托招商、以商招商效果显著。引进中建国际、恒大美森美等重点项目80个,到位资金210亿元。外贸进出口1.55亿美元、利用外资1.65亿美元。质量科技助推发展。符离集烧鸡、顺河木业、埇桥人造板材入选全国区域品牌百强,品牌评估总值达93.09亿元。新增硕明科技等高新技术企业8家,安徽车桥、龙华机械被认定为安徽工业精品。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位列皖北4市县区第一,连续10年全市第一。

三是乡村发展凸显新亮点。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突出“以点带线、以线促面”,创新型农业现代化先行区全面发展,农村环境面貌明显改观。埇桥特色鲜明。我区首创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运营模式被农业部、财政部等六部委联合推广。新增联合体2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52家。认证“三品一标”产品19个。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现场会在我区成功召开。安农大皖北综合试验站主体建成,农展馆布展基本完成。埇桥灰古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被省政府定为优秀等次。现代农业观摩有看点、推广有亮点、复制有载体。农业体系完善。大力开展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粮食总产188.3万吨,实现“十四连丰”。连续10年获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称号。造林8.9万亩,林业总产值165亿元。环境质量改善。农村环境“三大革命”持续深化,农村垃圾治理市场化运行实现全覆盖。“河长制”全面推行。蕲县码头、非煤矿山等环境治理强力推进。2016、2017年度17个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和23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完成。生态文明建设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环境状况明显好转。夹沟镇获评省级旅游乡镇。桃园光明、符离沈圩、夹沟夏刘寨被评为全国文明村。

四是改革创新迈出新步伐。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体制机制障碍,推进“六个集中”,全面深化改革,经济发展更具韧性和活力。责任分工更加精准。新组建扶贫局、城乡规划局、重点工程局、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局等机构,分工更加精细、责任更加精准。服务效能不断提升。区、乡、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初步建立,“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始启动,“双随机一公开”*实施,“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工作获省政府通报表扬。区长热线、区长信箱、政民连线、网络问政等资源有效整合,联系群众更加紧密。农村改革持续*。推进农村“三变”和土地“三权分置”试点,拓展“劝耕贷”、农地抵押贷款等金融支农广度,发放贷款2.08亿元。供销社综合改革扎实推进,建成区域为农服务中心6家。入选全省农业保险扩大试点区,农业保险进一步“提标、扩面、增品”。多项改革顺利推进。组建7个教育集团,均衡配置城区教育资源。实施“三馆一院一校一中心”等6个PPP项目,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模式。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埇桥城投集团等区属国有企业市场化转型步伐加快。

五是社会事业获得新发展。民生事业投入58.7亿元,占财政支出的87%,民生保障网进一步织密扎牢。33项民生工程全面完成,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区改造进一步推进。启动房屋土地征收项目38个,征收房屋300万平方米、土地1.1万亩,回迁安置150万平方米。预分配公租房1369套,4200人享受廉租住房租赁补贴。教育发展进一步均衡。教育经费投入5.28亿元,全面改薄学校51所。雪枫小学被评为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潜在新市民项目”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表彰。中等职业教育在全国比赛中实现宿州市金牌“零”的突破。获全省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考核优秀县区称号。保障范围进一步扩大。农村低保提标扩面,发放低保金6300万元,实现低保和扶贫标准“两线合一”。新农合参合132.2万人,参合率110.25%。城镇居民医保参保22.5万人,参保率100.7%。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84.16万人,养老模式不断创新。新增城镇就业1.56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人口和计生工作连续6年全省先进。社会秩序进一步稳定。全面推进依法治区,*实施“七五”普法,法治政府建设全面加强。信访形势持续好转,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稳定向好,连续8年被评为全市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各项事业进一步发展。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顺利,新华农贸市场获“2016-2017年度安徽省食品安全规范化食用农产品农贸市场”称号,三八街道鹏程路菜市场投入运营。侨务工作连续4年获国家及省级表彰。获评“中国好人”1人、“安徽好人”5人。我区运动员王春雨获全运会田径比赛女子800米冠军。妇女儿童、国防双拥、爱国卫生、民族宗教、共青团、红十字、老干部、地震、应急、人防、档案、对台等工作健康发展。10件惠民实事快速推进。淮北千亩园小学等3校、人力资源产业园双创空间、恒馨社区老旧小区改造等9件惠民实事达到预期目标。需要向大会特别报告的是,二徐路为省公路管理部门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直接招标建设的项目,程序多、周期长,目前永安—栏杆段正在施工,栏杆—褚兰段正在招标。下一步,我们将专题到省公路管理部门汇报,督促加快推进。

一年来,我们在努力做好各项工作的同时,更加注重自身建设。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讲重作”专题警示教育,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切实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强化监督执纪问责,驰而不息纠正“四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成效。高效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74件、政协委员提案131件。政府投资审计实现全覆盖,审计质量不断提高。政务公开扎实推进,公开的深度、广度持续提升。

各位代表!一年来,我们坚持在脱贫攻坚、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工作一线锤炼作风,团结一心、共同努力,克服了经济疲软的不利影响,扭转了脱贫攻坚的被动局面,完成了环保整改的艰巨任务,锻造了一支善打硬仗、能打胜仗的干部队伍,推动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我们深刻体会到:

引领发展贵在解放思想,创新理念。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埇桥实际,在勇于探索中解放思想、在大胆实践中改革创新、在砥砺前行中攻坚克难。推动发展贵在以民为本,为民谋利。必须把增进人民群众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办好身边小事、抓牢惠民实事、成就民生大事。开创发展贵在勇于担当,狠抓落实。必须牢固树立矢志不渝的忠诚意识、崇廉拒腐的干净作风、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在苦干实干巧干中开创发展新局面。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这是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关心关怀的结果,是区委总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区人大、政协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团结拼搏、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行各业的全体劳动者,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发展质量不优,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新旧动能转换速度不快;改革勇气不足,瓶颈突破不够,应用市场办法解决问题不多;生态环保长效机制不够健全,社会事业发展不够均衡,与人民群众期待还有差距;政府职能转变不够到位,干部作风建设有待加强,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有效解决矛盾纠纷的措施还有欠缺等。对此,我们将进一步创新思路和方法,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二、2018年主要工作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起步之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也是我区打造“五个埇桥”新征程的奋进之年。埇桥历年发展积累的丰硕成果,留下厚重积淀,必须倍加珍惜。党的十九大规划的宏伟蓝图,远景催人奋进,必须更加努力。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征程中,凝聚发展智慧、激发发展动力、提升发展质量、提高发展效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解决全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

2018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脱贫攻坚为统揽,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新驱动为支撑,以乡村振兴为重点,主动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推进五大发展行动计划,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奋力开创建设“五个埇桥”新局面。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财政收入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围绕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九个方面工作:

一是坚持脱贫摘帽,激发均衡发展潜力。

全区脱贫2.3万人、1.04万户,出列贫困村12个,实现74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发生率降到1.4%以下,确保摘掉贫困区帽子。

精准夯实脱贫基础。同步提升贫困村、非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均衡发展。加快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完善贫困村道路建设。建成乡镇文化广场45处。改造薄弱学校51所。贫困户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危房改造等扶助政策全覆盖,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加强“兜底”脱贫,落实“两线合一”,强化政策性兜底保障能力。

精准推进扶贫产业。进一步整合扶贫和项目资金,发挥产业扶贫实效,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因村制宜,加快特色种养业、光伏、扶贫工厂、扶贫驿站、乡村旅游等到村扶贫项目综合发展,强力推进一村一品产业基地建设,实施整村推进工程,确保74个贫困村产业发展和集体收入全部达标。因人施策,重点扶持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推进就业创业。发挥扶贫养殖小区作用,带动贫困户1万户,户均增收3000元。采取“四带一自”模式增加贫困人口收入,着力补齐产业扶贫短板,实现由“输血”到“造血”的根本性转变。

精准提高助贫质量。完善各类扶贫档案资料和数据信息,精准掌握贫困状况。加强对扶贫一线干部考核管理,推动“双包”责任落实。建立正向激励机制,激发贫困户自主脱贫内生动力。开展“百企帮百村”等活动,搭建有效扶贫济困平台,强化外部帮扶。构建防范返贫机制,在攻坚期内,原有扶贫政策不变、支持力度不减、包保责任不松,提高脱贫质量,巩固脱贫成效。

二是坚持工业强区,提升开放发展能力。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实施“工业集聚三年提升计划”和“三百工程”,*落实“3111”工程,常态推进“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推动工业集群集聚,加快对外开放步伐,新增规上企业30家,力争上市、挂牌5家。

抓牢首位产业培育。推动首位产业向优势产业、优质产业转变,在专项资金使用、土地指标供应、财政奖补等要素保障和优惠政策上给予重点倾斜,努力探索“首位产业—首位产业园—首位产业群”的发展路径。以TATA木门、鸿正服饰等企业为带动,积极承接京津冀、长三角等重点区域产业转移,构建全产业链条,首位产业产值突破180亿元,新增规上企业15家。

扶持传统产业升级。推进制造强区,设立5000万元工业发展专项资金,推广应用先进制造系统和设备,重点推进龙华机械、禾田生物科技等40个技改项目,完成投资50亿元。通过成果转让、技术参股等形式,推动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家,引进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8家。支持皖神面制品、东大木业、斯华奇橱柜等外贸企业开发新产品、提升国际竞争力。“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加大对外开放步伐,完成进出口总额1.7亿美元。

提升招商引资水平。紧盯首位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招商引资,积极引进新业态新产业,提升产业竞争力。利用参加各类展会、举办专题推介会等形式,开展驻外招商、委托招商、以商招商,实现重点区域招商常态化。面向龙头企业、央企、国企,重点招大引强、招强引链。实现到位资金210亿元,新开工项目100个,新投产项目80个。围绕国家政策导向、产业布局,盯紧盯牢在谈项目,跟踪服务外资项目,提升外资利用水平,实现利用外资1.8亿美元。

三是坚持项目带动,厚植崛起发展动力。

按照“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责任追究制度化”要求,攻坚项目建设全过程,力争完成投资600亿元,新开工项目220个,竣工210个,储备转前期110个。

合力攻坚项目谋划。以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为重点,在完成谋划项目投资总量2000亿元的基础上,继续谋划一批支撑力强、带动力大的好项目,充实重大项目库。每个园区谋划项目10个,乡镇、街道3个,政府序列部门2个,党委序列部门1个。加强项目信息沟通对接,加快谋划项目包装,推动熟化项目落地建设。加大PPP项目工作力度,全年入库项目不少于2个,落地不少于1个。

聚力攻坚项目保障。坚持区级领导包保制度,落实“六个一”要求,实行挂图作战,着力优化项目建设环境。完善重点项目调度机制,重点解决问题。进一步规范招投标工作,健全标后管理机制,保障政府投资项目有序推进。搭建项目管理服务平台,提升项目建管水平。

全力攻坚项目建设。实行容缺审批、并联审批,构建项目审批绿色通道。落实“四督四保”要求,按照“六个有没有”标准,强化立项、备案、规划、环评、用地等要素保障,推动项目快速建成。大力支持项目企业多渠道融资,在贷款、过桥资金等方面提供帮助。加大人才引进和技能培训,为项目建设储备技术力量。

四是坚持园区升级,集聚融合发展活力。

推动园区体制机制创新,增强园区集聚优势,实现园区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突破100亿元,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70个,新投产项目33个。

突出特色错位发展。加强埇桥经济开发区与徐州高新区、矿大科技园无缝对接,提升装备制造、绿色建材、精细化工等产业转移承接能力。发挥宿州市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位优势,聚力发展纺织服装、装配式建筑、信息服务等产业,打造东部产业新城。立足建成皖北最大的家居板材基地,推进宿州绿色家居产业园产城一体化发展。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区域协同有序发展。结合产业、区位等要素,将曹村、城东等7个乡镇街道融入4家园区,打造项目集聚高地。依法授权、委托园区管委会行使政府职权。细化园区与乡镇街道项目投资、财税等指标分成制度,促进产业向园区集中。

创新模式驱动发展。制定园区权责清单,优化园区服务流程。整合园区经营性资产及资源,统一划入相关区属国有企业,增强投融资能力。支持利用资产证券化、企业债等融资工具,筹集建设资金,提高孵化能力。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建设,运营多种模式的产业园、园中园。

五是坚持农业创先,强化引领发展实力。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创新型农业现代化先行区建设,推进“百千万”示范工程。

打造现代农业样板。按照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一年有起色、两年见成效、四年成体系”的总体安排,整合园区奖补资金和项目资金,做大做强粮食、秸秆和畜禽三大主导产业。加快推进温氏养殖、丰大种业、粮食物流产业园等项目,基本完成水漾年华农业公园建设。依托安农大皖北试验站,推进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创新,打造“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农技推广联盟。

完善现代农业体系。设立农业产业化专项扶持资金,着力构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体系,实现农业产值124亿元、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320亿元。完善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支持体系,培育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新增联合体5家。加大蔬菜标准园建设力度,争创市级蔬菜标准园4个、省级1个,新增“三品一标”产品9个。

夯实现代农业基础。推广应用土地深松深耕、秸秆还田等方面的新机具、新技术,提高主要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优化秸秆还田与产业化利用体系,全面提升秸秆综合利用率。鼓励种养结合,加快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绿色环保、生态循环的现代畜牧业。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积极创建国家级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县。

六是坚持三产增效,凝聚转型发展合力。

实施服务业集聚发展工程,促进传统三产服务提档升级,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培育,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繁荣,推动第三产业转型发展。

推进三产服务升级。加快苏宁广场等重大商贸项目建设,完善社区便民商贸设施,推进城区菜市场改造,构建立体消费服务网络,新增限上商贸企业25家。推进烧鸡产业发展,做强符离集烧鸡品牌。开展小餐饮示范创建,打造城区“放心早点店”100家。完善居家养老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打造2个医养结合示范中心,扩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保障范围,构建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实施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推进全国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试点工作。

加快电商产业培育。强化宿州(埇桥)青年电子商务产业园等电商集聚区项目招引,培育限上电子商务企业8家,产值突破30亿元。以夹沟香稻米、顺河板材等为主题,打造电商特色小镇。推进电商进农村全覆盖,完善区、乡、村三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每个乡镇至少发展1个特色电商项目。大力发展农产品仓储、冷链物流等产业形态,推进省级“十三五”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开展。加快埇北物流园建设,支持新安速快递物流园创建中国快递物流示范园。

推动文化旅游发展。重点打造符离大道文化旅游产业带,提升埇桥马戏之乡、书法之乡知名度,建成埇桥书法艺术馆。整合人文资源,实施中华孝文化园项目,弘扬特色乡土文化和民俗文化,做大文化产业。推动沈圩、关湖、五柳等乡村旅游发展,开发休闲食品、布艺剪纸等特色旅游商品,做强乡村旅游品牌。

七是坚持环境优化,彰显绿色发展魅力。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努力改善城区面貌,全面建设美丽乡村,*推进环境综合治理,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

加快实施旧城改造。明年是棚户区改造“五年计划、三年完成”的最后一年,重点实施人民路沿线、道东区域等改造项目26个,征收房屋428万平方米,回迁安置130万平方米。大力推广绿色装配式建筑模式。推动老旧小区改造,完善城区公共配套设施。健全城区公共租赁住房准入、退出机制,扩大住房保障范围。城区裸土绿化5万平方米,新建金海二路游园,提高康居苑、铁路运河等4个游园建管档次。统筹规划城乡一体化布局,全面提升城镇化水平。

全面建设美丽乡村。*推进农村环境整治,扩大“三大革命”试点范围,努力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持续推进垃圾源头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坚持不懈推进“厕所革命”,改造农村厕所1.8万户。完成11个省级、3个市区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启动206国道(南外环至蕲县段)、306省道墩阜路(淮河东路沱河桥)等工程建设。

*推进环境整治。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打造“天蓝地绿水净”的生态环境,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确保达到市控目标。开展工矿废弃地治理,加快矿山修复,推进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和综合整治。全面落实“河长制”,实行“一河一策”,重点开展小黄河、郎溪河等综合整治工程,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全面推行“林长制”,实施五大造林工程,造林2.1万亩。推进城乡结合部整治,完成宿怀路(北杨寨至桃园段)绿化亮化工程。

八是坚持深化改革,展现创新发展魄力。

刀刃向内抓改革,依靠改革解难题,有效**改革红利,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深化政务服务改革。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完善权责清单、收费清单、负面清单和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动态管理制度,推动政风转变。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促进网上服务平台深度融合,完善区、乡、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全面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化“三权分置”“三变”改革,激发各类生产要素潜能,建立农村集体经济运营新机制。强化“劝耕贷”投放质量,推进农业保险扩大试点,助推产业发展。加快供销社区域为农服务中心建设,实现“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有机融合,提高农业生产公共服务能力。结合新型城镇化,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

深化社会各项改革。推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快经营类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加快城乡教育一体化和城区集团化办学机制改革,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纵深发展。理顺医保管理体制,探索“三保合一”,扩大群众受益面。推动国有企业优化重组和市场化、公司化运行,增强国有资本市场运营能力。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构建保障有力的财政预算、国资监管、资金扶持体系。实施建设用地供给制度改革,建立土地二级市场交易平台,完善批后、供后监管机制,实现存量建设用地开发再利用。

九是坚持民生保障,专注共享发展定力。

坚持以发展促民生,集中力量抓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完成惠民实事,促进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加速社会事业发展。*开展“我们的节日”、志愿服务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争创省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区。打造西关振兴、南关观园等精品主题示范社区,提升永安大许、曹村桃山、夹沟五柳等民俗馆、乡贤馆,完善城乡文明共建格局。启动三中新校建设。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终身教育和特殊教育,争创国家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示范县。加快建设“三馆一院一校一中心”项目。卫生园区建成投入使用。持续开展省级卫生城市创建活动。健全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全覆盖网络,提升计划生育服务能力。实施全民健身运动,加强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广泛开展“送戏进万村”、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活动。推进征兵和双拥工作,区人武部新址开工建设。推动妇女儿童、外事侨务、民族宗教、防震减灾、红十字、共青团、老干部、对台、档案等各项工作不断发展。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源头治理,健全人民调解组织网络,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化解疑难信访案件。强化“七五”普法宣传教育,抓好道东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区法治教育基地等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发挥典型带动和辐射作用,推进依法治区。开展校园周边治安、食品安全等环境综合整治,保障师生身心健康。*推动“平安埇桥”创建,确保社会治安大局持续稳定。加强隐患排查,增强应急处置能力。落实监管责任,确保安全生产形势平稳有序。

继续做好惠民实事。在认真完成33项民生工程的基础上,再办10件惠民实事。

1.改造完成5个老旧小区;

2.改造完成22座城区老旧公厕;

3.新建改扩建小学、幼儿园10所;

4.建成74个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

5.完成52座敬老院消防设施改造工程;

6.建成贫困村道路160公里、非贫困村道路236公里;

7.实施农村亮化工程,安装路灯2000盏;

8.实现306个村应急广播全覆盖;

9.新建自来水厂6处、管网延伸2处,解决17.07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10.完成14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和10个中心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二号首长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使命需要新作为。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心为民谋福利、竭力兴区促发展,勇挑担当之责、大兴实干之风,努力创造一流业绩,开启埇桥发展新征程、续写埇桥发展新篇章。

树立争创一流目标。把握发展黄金期,汇聚发展新动力,乘势而上、借势发力,跳出宿州看埇桥、面向全省比发展、放眼全国寻定位,在发展中推动产业升级、效益提升,始终保持市内领跑位置,积极争取省内位次跃升。

筑牢争创一流基础。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定理想信念,树牢宗旨意识。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公共财政持续向困难群众和公共事业倾斜,实现社会福利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健全政务信息公开机制,完善“市长热线”区级服务平台,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营造争创一流环境。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在法定权限内行使行政权力,坚决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进一步加强行政监察落实力度,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严肃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加强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提升争创一流能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开展学习型机关创建活动,提升开拓创新能力。加强干部能力建设,强化风险的预判和防范、应对和处置,不断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建立健全干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坚持“六个干”标准,支持改革探索、弘扬担当负责、鼓励主动作为。坚持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

各位代表!不忘初心,鞭策我们永不懈怠;牢记使命,激励我们一往无前。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立足新时代、践行新思想、开创新局面、实现新跨越,苦干实干干出成效,创业创新创出辉煌,为建设“五个埇桥”而努力奋斗!

附录

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

1.六个精准: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2.两不愁、三保障:“两不愁”指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指有安全住房、家庭无因贫辍学学生、符合参合条件的家庭成员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3.扶贫工厂:利用政府财政支持资金,以项目化推进为支撑,结合资源优势和主导产业,通过提供厂房、设备租赁或投资参股等方式,选择适宜发展且有持续发展潜力的产业项目,实现壮大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和带动贫困户增收目标的产业扶贫模式。我区74个贫困村均成立兴农服务公司,每村投入60万元(市、区财政和区农投公司各投入20万元),由兴农公司代行贫困村资金管理、参与扶贫工厂经营及分配收益等。

4.“135”行动计划:“1”,是列入省“大新专”重点项目库项目超过100个,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3”,是列入市5161项目库项目超过300个,总投资达到2000亿元;“5”,是区重点调度项目超过500个,年度计划投资达到500亿元。

5.省“大新专”项目:即省重点项目。“大”是指国家和省重大工程包项目。主要包括信息电网油气网络、生态环保、清洁能源、粮食水利、交通运输、健康养老服务、能源矿产资源、新兴产业、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现代物流和轨道交通等项目。“新”是指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主要包括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基地项目和其他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专”是指各专业类重大项目。包括农林、水利、能源、交通、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生态建设、社会事业、文化产业、服务业和城市基础设施等项目。

6.市“5161”项目:是由单体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构成的全市重点项目库,投资总规模超1万亿,以传统产业提升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社会事业、交通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6大类项目建设为主要抓手,力争2020年当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十二五末翻1番。

7.“四送一服”双千工程: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和在2017年全国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五大发展行动计划,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在全省组织开展千名机关干部,*千家企业,送新发展理念、送支持政策、送创新项目、送生产要素,服务实体经济的工程。

8.工业集聚三年提升计划:从2017年至2019年,全面实施工业集聚三年提升计划,促进工业向园区集中,提升工业总量,提高发展质量,优化工业结构,增强工业经济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带动作用。

9.三百工程:当年新开工项目100个,新投产项目100个,培育优质企业100家。

10.“3111”工程:宿州市委、市政府提出,通过3年努力,打造1个在全国叫得响的首位工业产业,实现产值超100亿元,实现工业税收超10亿元,其中首位工业产业税收超5亿元。

11.“1+1+2”模式:各单位由1名主要负责人负总责,明确1名分管负责人,2名干部职工负责招商引资工作。

12.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指以农业企业为龙头、家庭农场为基础、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各方通过签订生产、服务、收购、利益分配等合同,确立责权利,合理分配效益,促使各成员成为利益联结紧密的共同体。联合体是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组织,为埇桥区首创。

13.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统称“三品一标”。

14.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安徽省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一体化推进的农村垃圾治理、生活污水处理、厕所改造专项整治三项重大工程,称为“三大革命”。

15.河长制:由各级党政领导担任“河长”,依法依规落实地方主体责任,协调整合各方力量,促进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等工作。

16.六个集中:推进产业向园区集中,推动产业转型成功;推进审批向窗口集中,推动改革更加*;推进人口向城镇集中,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推进要素向项目集中,推动经济实力提升;推进民生向群众集中,推动民生福祉改善;推进干部向一线集中,推动干部敬业专业。

17.互联网+政务服务: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构建“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整合各类政务服务事项和业务办理等信息,通过网上大厅、办事窗口、移动客户端、自助终端等多种形式,结合第三方平台,为自然人和法人提供一站式办理的政务服务。

18.双随机一公开:国务院办公厅于2015年8月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广随机抽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通知》(国办发〔2015〕58号)要求,在全国全面推行的一种监管模式。即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19.放管服: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简称。“放”即简政放权,降低准入门槛。 “管”即公正监管,促进公平竞争。 “服”即高效服务,营造便利环境。

20.三变:为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创新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机制,开展的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三变”改革。

21.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指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落实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在原有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民家庭承包经营权二权分离的基础上,将农民家庭承包经营权分解为承包权和经营权,从而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并行。

22.劝耕贷:“劝耕”一词,语出杜甫《大雨》诗句:“阴色静陇亩,劝耕自官曹”。“劝耕贷”意为鼓励农耕,是我区与省农业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及相关银行共同推出的农村信贷创新产品,旨在解决农村经营主体融资难问题。

23.三馆一院一校一中心:指区文化馆、区图书馆、区档案馆、区影剧院、宿州应用技术学校、区全民健身中心。

24.PPP项目: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的英文首字母缩写,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运作模式。在该模式下,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

25.潜在新市民项目:埇桥区教体局、宿州应用技术学校承办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重点科研项目的中文名称缩写,该项目主要内容是开展潜在青年新市民适应城市的职业与生活能力培训及相关新教材编写。

26.两线合一: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与农村困难群众扶贫标准“两线合一”。

27.两学一做:学习中国共产党党章党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做合格党员。

28.讲重作:讲政治、重规矩、作表率。

29.五位一体: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的总体布局,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30.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3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32.五大发展行动计划:2016年11月,安徽省委十届二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安徽省五大发展行动计划》,主要内容是实施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行动计划。主要目标是,今后五年,促进经济持续又好又快发展,主要指标增幅和质量效益在全国发展方阵中走在前列,全省生产总值力争达到4万亿元,全面完成省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奋斗目标,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美好安徽。

33.五个埇桥:实力埇桥、创新埇桥、绿色埇桥、幸福埇桥、法治埇桥。

34.扶贫驿站:围绕实现精准对接、促进稳定就业、提升就业质量的目标,在扶贫任务重的乡镇和行政村建设就业扶贫驿站,承载就业服务平台、扶贫车间、电商服务中心、技能培训教室等功能,为有就业能力和意愿的贫困劳动者提供就业服务和技能培训。

35.四带一自:各类园区带动、龙头企业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经营大户带动、群众自身调整优化种养结构的产业扶贫模式。

36.百企帮百村:2017年,全国工商联发起了在全国开展“万企帮万村”脱贫攻坚专项工程,安徽省开展了“千企帮千村”脱贫攻坚专项工程,埇桥区开展了“百企帮百村”脱贫攻坚专项工程。一年来,全区共组织400家企业(各类合作社)帮扶320个村,开展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商贸扶贫、公益扶贫等。

37.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

38.六个一:一个项目明确一名牵头领导牵头协调、一名包保领导具体负责协调服务、一名项目专员具体落实、一名责任民警保障建设环境平稳、一名项目单位负责人提供资金保证、一名施工单位负责人确保安全文明高效施工,做好责任落实。

39.容缺审批:对基本条件具备、主要申报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条件,但次要条件或手续有欠缺的行政审批事项,相关职能部门预先受理和审查,并一次性告知申请对象需补正的材料、时限和超期处理方法,待申请对象将相关材料补正后,审批部门及时出具审批意见,颁发相关批文和证照。

40.并联审批:对政府投资项目审批和非政府投资项目核准涉及两个以上部门共同审批办理的事项,实行由一个中心(部门或窗口)协调,组织各责任部门或窗口同步审批办理的行政审批模式,做到“一窗受理、并联审批、统一收费、限时办结”。

41.四督四保:一是督查推进新建项目,保证开工率;二是督查推进续建项目,保证竣工率;三是督查推进竣工项目,保证达产率;四是督查推进储备项目,保证转化率。

42.六个有没有:抓住项目建设六个必要条件,重点查看“项目立项了没有,土地征迁报批了没有、手续证件办齐了没有(土地、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建设施工许可、环评、能评、安评)、资金落实了没有、招投标完成了没有、竣工验收了没有”,逐项排查、逐一落实,在提高项目推进效率的同时,保障项目运作科学规范。

43.创新型农业现代化先行区:宿州市提出的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升级版,以“六大重点工程”为抓手,*实施“4636”行动计划,坚持“农业现代化”即“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理念,逐步**索出一条以农业现代化支撑新型城镇化、以农村改革发展支撑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新路径,使农民真正参与到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来,共享改革红利。

44.“百千万”现代农业示范工程:宿州市创新型农业现代化先行区建设的主要抓手,打造县区万亩核心区、沿路示范带,沿路打造乡镇千亩示范园和村级百亩示范点。

45.服务业集聚工程: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以某一服务产业为主体,相关服务产业相配套,产业特色鲜明,空间相对集中,具有资源集合、产业集群、服务集成功能,现代服务业集聚度达到一定水平的区域。国家和地方政府为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发展,研究出台政策、条例、意见及制定措施、方案等一系列举措构成现代服务业集聚工程。

46.医养结合:在养老服务中充分融入健康理念,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支撑。“医”包括医疗、康复、保健等服务;“养”包括生活照护、精神心理、文化活动等服务。

47.特色小镇: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聚焦特色产业,融合文化、旅游、社区功能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

48.中华孝文化园:依托孝贤闵子骞“鞭打芦花”的尽孝故事和位于曹村镇闵贤村的宿州八景之一“闵墓松风”,由埇桥区着力打造的研学中华孝道文化的重点旅游项目。

49.装配式建筑:建筑的部分或全部构件在工厂预制完成,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将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组装而建成的建筑。优点是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节约劳动力并可提高建筑质量,具有适用、经济、安全、绿色、美观的特点。

50.林长制:安徽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新举措,即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森林资源保护体系,明确由各级党政领导负责相关区域的森林资源保护发展工作。

51.五大造林工程:指荒山绿化、水源地绿化提升、薄壳山核桃基地、“三项创建”、骨干河道绿化五大造林工程。

52.集团化办学:将1所名校和若干所学校组成学校共同体(名校集团),以名校为龙头,在教育理念、学校管理、教育科研、信息技术、教育评价、校产管理等方面统一管理,实现管理、师资、设备等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53.六个干:持续接力地干、务实清廉地干、科学精准地干、创新为民地干、团结协作地干、依法依规地干。

54.2017年度10件惠民实事完成情况:

(1)埇桥区福利中心主体完工:共4个子项目,其中,社会福利院、儿童福利院已完工;救助站、综合楼主体完工。

(2)埇桥区人力资源产业园(二期)投入使用:区人力资源产业园双创空间5月底投入使用。

(3)完成恒馨社区老旧小区改造:7月份完工并投入使用。

(4)完成宿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医院)一期工程,启动二期建设:中医院一期综合楼完工。二期住院部建设至五层,门诊楼三层施工中。

(5)建设埇桥区残疾人康复中心:场地已平整,物料已进厂,正在施工。

(6)开展乡村环境综合治理,实行全部乡镇和汴河、三八、城东3个街道的垃圾收运:汴南区域12个乡镇、街道(三八、城东街道)垃圾清扫收运实现常态化运行;汴北区域15个乡镇、街道(汴河街道)生活垃圾清扫收运项目已完成招标,上海博德尔环卫有限公司中标,目前已投入运营。

(7)建成宿州市循环经济示范园污水处理厂:建设期为2年。目前,主厂区综合楼及配套设施建设主体完工,机械设备调试中;管网已完成工程量的60%,达到计划进度。完成投资1.1亿元。

(8)建成区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已完工投入使用。

(9)南翔恒泰九年一贯制学校、皖北千亩园九年一贯制学校、淮北千亩园小学主体完工:三所学校于9月1日投入使用。

(10)二徐路双庆河至褚兰段主体完工:

根据省道网规划调整,原X026二徐路升级为S229省道(褚朱路,褚兰镇至朱仙庄镇)。二徐路双庆河至褚兰段大修工程,经区委、区政府多次争取,被省交通厅列入2016年利用世行贷款工程,由省交通厅外资管理办公室统一招标,分2批次实施。由于世行贷款工程程序较为复杂,导致前期推进较为缓慢。

永安至栏杆段,于2017年8月10日完成招标,9月8日签订施工合同,9月25日进场施工,预计2018年5月底完工。

栏杆至褚兰段,世行预计2018年3月份完成国际咨询机构招标采购,具体施工时间无法确定。为加快项目建设,经区政府请示省公路管理部门同意,调整为普通干线公路2018年养护工程计划,由埇桥区增加配套资金,完成路面大修。目前,该段建设项目已进入招标阶段,预计2018年2月份施工单位进场,年中完工。

较旧一篇:2018年安化县政府工作报告较新一篇:2018年齐齐哈尔市昂昂溪区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