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二○一七年六月十三日在济源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济源市人民政府市长张宇松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

2016年,我们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调研指导河南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敢为人先、砥砺奋进,较好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七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生产总值533亿元、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8亿元、增长7.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44.6亿元、增长14.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6.5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9.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2.9亿元、增长12.2%,实际利用省外资金189.6亿元、增长7.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30元、15540元,增长6.4%、7.4%,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4%,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完成省下达的任务。

2016年各项目标的实现,标志着市十三届人大确定的任务全面完成。本届政府任期的五年,是济源遇到困难最多、面临压力最大、发展局面最为复杂的时期,走过的道路很不寻常,取得的成就来之不易,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五年,我们科学有效应对危机,综合实力明显提升。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多措并举,确保经济稳中有进。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4%,先后突破400亿元、500亿元大关,是2011年的1.6倍;人均生产总值7.3万元,居全省第二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是2011年的1.7倍,年均增长11.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是2011年的1.4倍,年均增长7.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011年的1.5倍,年均增长8.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011年的1.7倍,年均增长10.7%;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1年的2.01∶1缩小到1.81∶1;累计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1306个、亿元以上项目492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完成2070亿元,年均增长18.5%。新增3家银行、7家保险机构、3家证券机构、2支创投基金,全市存贷款余额分别是2011年的2倍、1.6倍。

这五年,我们加快调整产业结构,转型步伐明显加快。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从2011年底的4.5∶76.7∶18.8调整为4.3∶64.9∶30.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93.7亿元,年均增长15%,高成长性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31.6%,年均增长17.8%;豫光多金属综合回收、济钢高性能特殊钢棒材、沁北电厂三期、金马能源苯加氢等一批重大转型升级项目建成投产。全域旅游呈现较好发展势头,荣获中国最具创意休闲城市,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20.4%。农业现代化实现程度达77%,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稳定在91%以上,成为全国最大的十字花科蔬菜制种基地、全国第一批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省级出口蔬菜种子质量安全示范区。产业集聚区入驻规模以上企业171家,吸纳就业9.5万余人,虎岭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玉川产业集聚区入选国家有色金属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被确定为全国煤矿用防爆电器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商务中心区发展规划获省政府批准。

这五年,我们致力全域一体发展,城乡面貌明显变化。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被确定为全省唯一全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城镇化率达59.6%,累计提高8.16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1.1个百分点,城乡一体化实现程度在80%以上,形成了大气秀气灵气的城市特色。城市建成区面积由33.04平方公里增加到55.07平方公里,新建改造道路61条73.2公里,打通老城区断头路6条;新建改造地下管网501.5公里,中心城区、平原镇、产业集聚区实现管道燃气全覆盖;第二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等城市公用设施建成投用。克井、承留、轵城、思礼持续保持全省百强乡镇,位次逐年前移,克井、承留、坡头入选全国重点镇,率先在全省实现“全域园林城镇”。入选省美丽乡村示范市,涌现出承留卫佛安、王屋五里桥等美丽乡村示范试点,大峪东沟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美丽宜居村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河口村水库、蟒河口水库建成投用;济阳、济源至洛阳西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新增一级公路64公里,新改建县乡道路573公里、村道608公里,新建产业集聚区道路75公里,公路总里程达3454公里。

这五年,我们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应对危机、促进转型、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先后承担全国中小城市综合改革、国家智慧城市、国家低碳城市、中原经济区农村金融改革等20项国家级和省级改革试点任务,行政管理、医药卫生、投融资、户籍管理等体制机制创新向纵深推进,政府职能、社会治理、农业农村、科技教育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引进富士康济源科技园、力帆新能源汽车、伊利液态奶等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项目,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由101.9亿元增加到266.8亿元,年均增长21.2%,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累计达15.1亿美元;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济源办事处挂牌,坤鑫物流保税仓库获批,外贸进出口总额累计达100.7亿美元,进出口备案登记企业累计达439家。

这五年,我们强化环境保护治理,生态建设明显进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坚决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5.81%。完成560余家工业企业提标改造,200余家企业建成污水处理设施,淘汰关闭涉重金属企业34家,整治取缔养殖场(区)、养殖户1500余个,淘汰黄标车、老旧车辆9900辆,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主要污染物排放比2011年分别下降11.2%、14.2%、14.6%、21.4%,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污泥无害化处理率持续保持100%,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每年均超额完成省定目标。森林覆盖率达44.39%,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2.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2.31平方米,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等多项荣誉称号。

这五年,我们全力推进共享共治,人民福祉明显改善。完善民生工作思路,每年都集中力量办好一批群众关心的民生大事实事,累计投入民生资金206.4亿元,占总支出的73.8%。新增就业11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5万余人。最低生活保障、社会医疗、养老保障实现城乡全覆盖,各项保障标准持续位居全省前列。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贫困发生率持续下降。实施幼儿园项目99个,改造维修66所中小学校舍,学前3年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6%、99.8%、95%,分别高于全省12.8、6.8、5个百分点,被确定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全国中小学研学旅行实验区;组建济源职教集团,高标准建成职教园区;引进黄河科技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实现本科教育零突破。持续举办海峡两岸道文化合作论坛、荆浩国际学术论坛等文化交流活动,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80%,成为国家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市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市人民医院门诊医技综合楼、市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市精神卫生服务中心等建成投用,率先实施住院患者先诊疗、后结算服务模式,成为“河南省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全面两孩政策稳步实施。累计建成保障房10850套,实施货币化安置1429套,改造农村危房3465户。社会治安、安全生产、信访稳定形势总体平稳,群众安全感指数持续位居全省前列。

五年来,我们重视和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两为两转一提升”教育活动,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切实加强整改,积极建章立制。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热点问题处理和重大决策落实情况督导,按期办复人大议案建议632件、政协提案962件,支持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市和法制宣传教育,健全完善重大行政决策机制,积极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扎实开展环保、涉农、涉教、涉医等领域懒政怠政为官不为问题专项治理,持续转变政府职能和工作作风,努力营造良好政务环境。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深化工程建设领域、财政性资金和民生项目监管。坚持“一岗双责”,落实主体责任,严肃查处各种腐败行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和精神文明创建,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持续提高。

五年来,我们大力加强国防教育、国防后备力量及人民防空建设,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驻济部队、武警部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重要贡献。充分发挥老干部作用,落实老干部政策待遇,帮助老干部解决实际问题。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履行职能。对口援疆工作扎实开展。史志、移民、供销、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对台、档案、气象、河务、慈善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五年奋斗历程步履坚实,五年奋斗成果来之不易。我们既承受了经济增速放缓的压力、产业转型调整的阵痛,也蓄积了加快科学发展、迈向全面小康的强大力量。这是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市委统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关心帮助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凝心聚力、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奋斗在各行各业的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向驻济单位机构、驻济部队官兵和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济源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前进道路上还有诸多困难和挑战。从长远看,产业结构中重工业偏重,资源环境约束趋紧,面临应对经济下行和加快转型升级的双重压力;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人才队伍建设比较薄弱,新兴产业实力较弱,新旧动能转换仍未到位;城镇化质量仍需进一步提高。从当前看,带动性强的大项目偏少,保持投资持续稳定增长难度较大,稳增长的基础还不牢固;环境保护压力较大,社会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公共服务与群众期望还有较大差距。从政府自身建设看,职能转变还未完全到位,工作流程仍需进一步简化;服务意识差、工作效率低、工作作风疲沓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公务员能力素质有待提高;少数干部不想为、不会为、不敢为和乱作为现象依然存在,发展环境还需进一步提升。对此,我们务必高度重视,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是实现全面小康的决胜阶段,是我市爬坡过坎、攻坚转型的关键时期,肩负着加快发展、加速转型、改善民生等多重任务,我们既要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积极进展,又要真正转变发展立足点,切实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使命召唤我们励志前行,重任要求我们勇于担当,只要我们牢记使命、抢抓机遇、负重拼搏,紧握接力棒、跑好接力赛,就一定能够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现代化进程,实现济源发展新跨越。

二、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调研指导河南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决策部署,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提高发展质量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抓住建设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的历史机遇,全力实施“工业强市、旅游富民,产城融合、城乡一体”战略任务,着力推动转型发展,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改善民生,着力优化生态环境,着力构建和谐社会,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努力建设又富又美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今后五年,要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综合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经济总量和综合竞争优势大幅提升,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主要人均指标居全省前列。到2021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8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55亿元,把济源建成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中的重要增长极。

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新突破。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钢铁、有色、化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取得突破,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取得明显成效,有色金属循环经济、装备制造两个产业集群基本达到千亿级规模。大力发展以文化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休闲度假养生目的地和旅游集散地。推动农业向都市农业、观光农业转变,与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产城融合发展迈出新步伐。健全完善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城镇综合服务功能,创新产业人口集聚机制,实施城镇建设提质工程,构筑“一核两带多点”空间发展格局,全域推进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城乡一体发展,加快实现城乡规划、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社会治理一体化,为全国同类中小城市加快现代化建设探索路子、提供示范。

生态文明建设展现新成效。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明显上升;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大气和水环境质量达标率居全省前列,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取得实质进展,让全体人民能够享受蓝天碧水、呼吸新鲜空气、吃到放心食品。

体制机制保障得到新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要素保障长效机制基本健全,多元化投融资格局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优势较好发挥,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机制更加完善。政府公共服务和依法行政能力显著提高。

人民生活质量实现新提升。城镇化率达到65%,就业、教育、文化、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全省领先;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2021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2000元;努力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更优的公共服务、更高的生活品质,使全市人民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全面小康带来的幸福感。

各位代表!未来五年的目标激动人心、任务艰巨繁重,我们有必胜信心,这种信心来自我市发展长期向好积累的经济实力,来自我市持续推进结构调整形成的产业优势,来自我市山清水秀、风景独好的绿色品牌,来自我市历届领导班子和老同志打下的坚实基础,来自我市风清气正、心齐劲足的发展氛围。只要我们立下愚公移山志,坚持发展不动摇,脚踏实地干事业,敢作敢为、勇于担当,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就一定能够如期实现奋斗目标,一个又富又美的新济源一定会呈现在世人面前!

实现上述目标和任务,需要坚持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我们要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凝聚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想敢干、开拓进取,坚韧不拔、团结奋斗,营造竞相发展、奋勇争先、争创一流的良好氛围。二是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始终扭住发展不动摇,不断厚植发展新优势,奋力开辟发展新天地,推动经济总量和质量效益跨上新台阶,用发展来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三是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更加注重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改善环境质量,切实保护好、建设好、发展好济源的青山绿水,形成经济发展与生态改善双赢格局。四是坚持改革开放带动作用。把改革创新作为解决深层次矛盾的治本之策,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把对外开放作为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以开放招商带动全局、推动转型,借力发展、借势跨越。五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始终不忘初心、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政策向民生倾斜、财力向民生集中、服务向民生覆盖,持续增进人民福祉,让人民成为发展的最大受益者。六是坚持求真务实优良作风。坚持依法行政,加快转变思想观念,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改进工作作风,讲实话、干实事、求实效,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凝神聚力、合力攻坚,提高务实发展能力。

各位代表!加快发展、改善民生是政府工作的不懈追求。新一届政府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和全市人民一道,经过五年奋斗,让济源的经济更加强盛,环境更加优美,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更加幸福!

三、2017年工作建议二号首长

今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做好全年工作,对于实现五年奋斗目标至关重要。根据《济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以内,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约束性指标完成省定任务。保持“一高于三同步”,即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省发展目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居民收入增幅与经济增长同步。十大专项行动取得突破性进展,十九个重点工作项目加快推进,六大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围绕上述目标,建议重点做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转型升级,着力提升产业层次。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振兴实体经济,着力稳定经济增长,打好产业转型发展攻坚战,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一是做强做优工业。强化支柱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双轮驱动”,以“三对标四提高”为抓手,调强制造能力、调优产业结构、调长产业链条,着力提升工业竞争力。推动六大产业集群发展。今年重点实施1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75个,力争完成投资220亿元以上。有色金属产业以循环规模发展为重点,加强技术改造,提升工艺水平,推动金银产业深加工;引导豫光、万洋、金利组建决策共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合作共赢的产业联盟,建设有色金属冶炼基地,打造全国绿色铅都。重点实施豫光金铅废铅酸蓄电池回收、再生铅资源循环利用及高效清洁生产技改等项目。装备制造产业以高端整机制造为重点,围绕智能装备制造、新型材料制造、电子制造等,引进培育整机制造企业,承接关联配套产业转移;加快发展大型机械设备关重件、大规格精锻件、铸管模、基础零部件,推进矿用电器产品高端化。重点实施万道捷建装配式绿色建筑配套、中国煤科产业园等项目。钢铁产业以优化产品结构为重点,扩大优特钢、特种钢、汽车用钢生产比重,向高端用钢领域升级,打造优特钢生产基地;推动钢产品向轴承、螺丝、钢丝绳等产业链下游延伸。重点实施中原龙鑫轴承套圈和凿岩钎具、巨力钢丝绳二期扩建等项目。新能源汽车以壮大规模为重点,推动力帆新能源汽车与我市钢铁、玻璃、铅酸、模具等产业紧密对接,建设全省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重点实施新能源汽车VV电轿、美国江森自控蓄电池、武山新能源新型动力电池等项目。化工产业以强化技术创新为重点,加强煤化工、盐化工和石油化工三大领域技术创新,拓展精细化工新领域,打造立体循环化工产业链。重点实施金马能源LNG、铝酸钙粉等项目。食品工业以培育知名品牌为重点,突出绿色食品精深加工,推动中沃、优洋、丰之源等食品企业发展壮大,加快培育抗风险、竞争力强的优质企业,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食品加工产业集群。重点实施中沃碳酸饮料、丰之源核桃深加工等项目。积极推进中小企业脱困。坚持“一企一策”,启动大河面业、暖煌电暖、河南一家亲等14家首批脱困企业帮扶,重点从政策、资金、市场上予以倾斜,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增加助保金贷款额度和铺底资金,鼓励企业重组整合和转型升级,确保首批脱困企业稳健发展。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和服务性制造,新增相关领域试点示范2个以上。

二是做大做亮服务业。加快壮大文化旅游、现代物流两大主导产业。坚持“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打造“一山一水一精神”品牌,实施旅游精品创建、乡村旅游倍增、旅游服务提升、文化产业园建设等工程,推动王屋山—济水源争创国家5**景区、小浪底北岸新区争创省级旅游度假区,引导乡村旅游规范发展,加快融入“万里茶道”旅游线路,全年接待游客、旅游收入增长10%、15%以上。规划建设南部综合物流园、北部保税物流园、东部物流园,完善交通物流平台,积极拓展农村物流市场。改造提升商贸流通、房地产两大传统产业。新建改造商品交易市场、新型专业批发市场,建设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推进有色金属现货交易中心建设;加快发展主题酒店、客栈民宿、快餐团餐等新型业态,注重打造特色街区。优化商品住房供给结构,推进存量房转安置房和棚改货币化安置,引导房地产企业从开发销售向租售并举模式转变,探索发展租赁型养老地产、旅游地产等跨界地产。培育发展金融服务、信息服务、健康养老、居民和家庭服务四大新兴产业。壮大金融主体,强化金融集聚,增强金融创新和服务能力。实施“互联网+实体经济”行动、电子商务推进计划,加快虎岭跨境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建设,积极融入省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试点城市,力争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20亿元。统筹推进基本和非基本健康养老服务发展,引导社会力量建设规模化、连锁化养老机构。以家政服务、社区照料、家庭配送等为重点,建设家庭服务业公益性信息服务平台。

三是做精做特现代农业。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立足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优化提升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扩大优质小麦、优质奶牛、优质果蔬、十字花科蔬菜制种等产业规模,提升农产品“品质、品相、品牌”,推动农产品供给端向差异化、绿色原生态化、旅游商品化转变。大力实施“米袋子”“菜篮子”工程,加快推进4.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稳定粮食产量,确保主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应。持续壮大8个农业产业化集群,力争年销售收入突破250亿元,新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0家以上。争创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国家级出口蔬菜种子质量安全示范区、省农业保险创新示范基地。加快推进农旅融合发展。把“一园三带十农庄”作为农旅融合发展的重点,突出观光体验休闲功能,加快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扶持发展富硒农业、有机农业,提高农业的多样性、观赏性、体验性。规划发展沿路、沿河、沿山观光农业,念好“山水经”、唱好“林草戏”、打好“果蔬牌”,建设“以农造景、以景带旅,以旅促农、农旅融合”的农业主题观光园。强化市场化运作,以槐花节、菜花节、樱花节等美丽乡村文化旅游节为载体,全方位、多角度推介我市农旅品牌。健全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化农业公益**,提升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服务能力。积极培育农业经营**组织,支持农民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经纪人、涉农企业等为农业生产经营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服务,重点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加快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形成连接国内外市场、覆盖生产和消费的信息网络。

四是抓好“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方面,完成120万吨煤炭产能退出任务,全面取缔“小散乱污”企业,防止已化解过剩产能死灰复燃;积极做好资产债务处置,妥善安置分流职工,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去库存方面,通过调控土地供应、提高货币化安置比例、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扩大公积金受益覆盖面等手段,增强住房消费吸引力,完成商品住房销售50万平方米以上。去杠杆方面,盘活企业存量资产,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实施兼并重组、债务重组、重整重组,优化负债结构,逐步降低杠杆率。降成本方面,通过企业先租后让、只租不让等方式使用土地,继续扩大企业直供电范围,降低要素成本。清理中介服务事项,降低中介服务收费,降低交易成本。创造条件鼓励企业更多采用铁路运输,降低运输成本。清理涉企收费,简化项目审批,降低管理成本。补短板方面,重点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等方面的短板。

(二)突出产城融合,促进城乡一体发展。以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加强城乡统筹协调均衡发展,确保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以上,更高起点彰显城乡一体化发展特色、更高质量促进产城融合发展。

一是全面启动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完善政策举措,统筹要素资源,强力推动各项改革建设任务。创新产业集聚区运营体制机制,理顺产业集聚区管理体制,赋予集聚区更多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加快科技研发、集成配送、仓储加工等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完善教育、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等公共服务,积极承接龙头企业和全产业链转移,力争产业集聚区固定资产投资突破33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21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100亿元;鼓励产业集聚区争创“省字号”“国字号”。编制空间发展布局规划,提升产城融合发展核心区综合承载和人口集聚能力,打造沿南太行生态旅游发展带、沿黄河小浪底北岸健康养生发展带,谋划推进济水文化小镇、王屋山福源小镇、连地康养小镇、那些年·小镇等特色小镇建设。探索创新中小城市空间规划管控、新型城市综合发展、行政区与功能区管理套合等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产城融合内生动力活力,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二是完善中心城区功能。通过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改善城市环境,改善城市风貌。做好街景规划。加强总体城市设计,突出特色、一街一景,完成天坛路、汤帝路、文昌路、北海大道街景设计和城市风貌规划编制。加强道路建设。启动玉川街东延、壹号城邦东侧路、柿槟新村西侧路建设,完成济源大道西延、黄河大道东延、荆梁中路、汤帝中路、时代广场地下通道建设。完善基础设施。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和地上地下同步开发,新建“两气一水”、污水及中水回用管网129.4公里,完成世纪广场地下停车场、第三水厂建设,加快实施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等项目,确保二环内污水全收集、全处理。搞好美化亮化。改造提升世纪广场,初步建成古轵生态园。完成湨河、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及部分城市道路亮化改造,实施移动公司、文化城等72个亮化项目。

三是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落实城市管理主体责任,坚持重心下移,强化综合执法,督促建筑工地围挡作业,加强施工现场、运输车辆、建筑材料堆放等规范管理,取缔城区市场周边占道经营,取缔或规范管理集聚区、镇集贸市场,彻底清理整治乱贴乱喷小广告等城市“牛皮癣”,及时修补道路坑洞破损、绿化苗木缺损、墙面涂料剥落。规范一环内未开发建设用地管理。巩固文明创建成果,积极推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确保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通过届满复审。

四是提高城镇承载能力。结合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明确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因地制宜推进特色小城镇建设,打造全市城乡一体化样板区。依托产业集聚区、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工业强镇,依托历史文脉和生态资源建设旅游名镇,依托省际、市际区位交通优势建设商贸重镇。继续实施城镇基础设施扩能增效工程,以城郊接合部、镇村接合部为重点,推进城镇供排水、燃气供热、生态环保等设施建设。全年实施小城镇建设项目50项,完成投资7.5亿元。

五是着力打造美丽乡村。积极推进文明家园和文化建设,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开工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一期、20个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及配套管网,试点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围绕主干道、主要旅游线路抓好环境综合整治,创建示范区5个、示范带10个、示范镇2个。持续推进省美丽乡村示范市建设,选择不同类型、基础条件较好的村,用好资金,选树典型,抓好示范,集中力量打造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

(三)突出创新驱动,加快培育发展动能。把创新放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重点的全面创新,打造豫西北科技创新高地,争创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

一是着力增强创新主体活力。在有色金属、矿用电器、生物环保等领域,加强协同创新联合攻关,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和关键技术研发,推动成果应用和产业化。实施创新型龙头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工程和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新发展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创新型(试点)企业等5家以上,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1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3%以上,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保持全省领先。

二是着力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实施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工程,引导骨干企业发展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孵化器等创新载体。抓好国家煤矿用防爆电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省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与修复重点实验室建设,新增市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等8家以上,大中型工业企业建有研发机构比例60%以上。支持科研机构、高校、检验检测机构设立研发中心,提升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支持产业集聚区布局新型研发机构,引进高水平创新平台。

三是着力推进产业技术创新。围绕有色金属、钢铁、化工、装备制造、食品饮料等领域,突破关键技术,掌握一批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快纳米材料、黑色金属、有色金属3个省级质检中心建设,推动小浪底水利工程、豫光金铅申报“中国质量奖”,积极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

四是着力深化科技对外合作。加强与中科院、中国农科院、浙江大学等国内知名科研院所战略科技合作,拓展合作领域,重点推进中科院合作项目、郑州大学济源研究院等项目建设。创造条件,落实待遇,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提升我市科技人才素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四)突出基础支撑,强化载体平台建设。坚持聚焦重点、突破难点、打造亮点,大力推进基础支撑能力建设,提升发展优势,增强发展后劲。

一是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呼南高铁豫西通道项目,力争年内获得国家批复。加快济阳、济源至洛阳西高速公路建设进度,开工建设沿太行高速公路一期济焦段、南太行旅游公路、济洛快速通道,争取沿太行高速公路西延线立项。完成温邵线、卫柿线、邵吉线改建,建设地方公路100公里、农村公路215公里,改造危桥437延米。

二是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垃圾发电等新能源,完善能源支撑系统。加快推进2个220千伏、4个110千伏输变电项目建设,完成农配网、贫困村电网升级改造,建设现代化坚强智能电网。实施“气化济源”工程,加快推进坡头、王屋天然气项目建设,开通用气住宅区40个,新增城乡天然气居民用户3.6万户。

三是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国家新型智慧城市、信息惠民、信息消费等试点,实施智慧政务、智慧园区、智慧旅游等重点专项,推进服务平台、数据平台、机构平台建设,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应用。以电子商务、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为重点,培育发展新兴信息服务业态,全面提升信息服务渗透融合能力。

(五)突出激发活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牢固树立改革意识、开放意识,以改革推动发展,以开放带动发展,进一步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一是加快推进改革攻坚。深化“放管服”改革。继续承接、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和规范中介服务事项,再削减一批生产、经营、职业资格许可和资质认定事项。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实行“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推动实体政务大厅向网上办事大厅延伸,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加快推进国家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建设。大力推行“多证合一”,实行电子营业执照登记管理。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推进国有林场和经营类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转企改制。积极推进市场监管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完善“1+3+N”旅游综合管理和执法体制。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完成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任务。健全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引导各类农村产权进场规范交易。加快农村金融创新,持续推进全国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深化国资国企改革。重点围绕剥离社会职能、改革企业产权制度、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负责人薪酬制度,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组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做大做强市投资集团,发挥好新能源、扶贫等各类产业投资基金作用。完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国家专项建设基金、社会资本等100亿元以上。培育发展资本市场,推动上市公司再融资,加快金马能源港股上市。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整合财政专项资金,优化支出结构,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规范政府性债务管理,推进政府和部门预决算公开。抓好税收征管体制改革,建立完善地税征收、财政管理、社保发放、审计监督的社会保险费征管新机制。同时,统筹抓好教育、科技、医药、卫生等领域改革。

二是*推进开放合作。把握招商重点。围绕优特钢深加工、有色金属、新能源电动车、智能终端、现代化工、现代农业、大健康养老休闲旅游七大产业,紧盯国内外500强和行业50强,定向出击,精准招商,力争全年引进龙头企业10家以上、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00个以上,招商引资突破28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3亿美元以上。完善招商方式。突出以商招商,充分发挥企业的招商主体作用,引导企业加强战略合作,鼓励企业主动引资、扩资、增资。强化集群招商,推动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建链。探索专业招商,积极开展股权招商、并购招商、委托招商等新模式。搭建开放平台。加快公共保税仓和出口监管仓“两仓”建设,积极申建济源海关办事处,打造保税物流中心等高标准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加快推进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济源办事处建设。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支持铅锌加工、矿山设备、水处理剂等优势产业与沿线国家投资合作。全面对接河南自贸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交通互联为突破口,加快与洛阳融合联动一体发展。帮助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推动外贸优进优出、做大做强。

(六)突出绿色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盼,加强生态保护修复,让生态环境成为济源的“金字招牌、亮丽名片”。

一是加强环境治理,守护绿水蓝天。持续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抓好沁北电厂、济钢粉尘治理,完成豫光、金利、万洋脱硫升级改造,推动玻璃拉管企业建设全氧燃烧系统,严控燃煤、扬尘、机动车、挥发性有机物、禁烧禁放物污染,确保大气质量不断好转。坚决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落实“河长制”,实施养殖废水、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治理工程,抓好蟒河、苇泉河、盘溪河、珠龙河生态治理修复,整治黑臭水体,确保水质达标;完成城市水系规划编制,实施蟒河口水库供水工程、玉阳湖蓄水工程。提前启动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力推进重金属减排,实施豫光中和渣综合利用,开展土壤污染农田修复试点。

二是推进节能降耗,科学利用资源。严把新上项目准入关,严控建设用地批供,盘活闲置土地和低效企业用地,引导工业项目向集聚区集中。严守耕地红线,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保持土地执法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用地行为。加大工业企业节能技改力度,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推行节约生产、清洁生产。强化用水管理和节水措施,严格落实用水总量控制、水资源有偿使用等制度,提高用水效率。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突出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工艺和装备研发,推动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化。

三是持续造林增绿,构筑生态屏障。突出抓好生态建设,科学划定生态红线,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努力构筑绿色发展屏障。*开展林业生态建设,完成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建设示范区规划,实施林业生态省造林、荒山造林、困难地造林等8万亩,突出抓好高速两侧、水系两侧、国省干道、镇村道路廊道绿化,加大增绿力度,扩大增绿面积,提高增绿水平,真正让绿色成为济源的永久底色。

(七)突出普惠均等,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切实将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突出位置,以“十件民生实事”为抓手,想尽一切办法、做出最大努力,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办好群众急切期盼的事情,让更多发展成果惠及全市人民。

一是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按照“六个精准”要求,发挥群众脱贫主体作用,细化扶贫政策措施,倾斜更多资金项目,建立脱贫攻坚动态管理机制,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加强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10个贫困村整村推进和10个老区村建设项目。扎实做好易地搬迁扶贫,完成41户、149人搬迁任务。采取措施巩固脱贫成效,确保脱贫对象不再返贫。

二是稳定扩大社会就业。*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持鼓励返乡创业、下乡创业,完善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积极扶持就业新形态,突出做好高校毕业生、去产能企业分流职工、农村富余劳动力三大群体就业工作,做好军队转业干部、退役士兵接收安置工作。全年开展各类技能培训3万人次以上,新增城镇就业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发放创业担保贷款8000万元。

三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开展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加快社会保险“五险合一”。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整合城市“三无人员”和农村五保供养,落实残疾人“三项补贴”制度。实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整合,建立全市统一的医疗保险制度和医保信息系统,落实困难群众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做好跨省异地就医及时结算试点工作;启动城乡居民健康签约服务,继续对2.2万名农村妇女实施宫颈癌、乳腺癌免费筛查。新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1566套,基本建成1636套。

四是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加快改造建设愚公移山精神干部学院。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补足配齐城镇住宅小区幼儿园,积极扶持普惠性幼儿园,新增幼儿学位1500个。实施全面改薄、城镇扩容工程,加快东湖小学、愚公路小学等学校建设,落实公办普通高中学费差额补贴,推动职业技术学院创建全国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启动实施健康济源2030行动规划,开展全民健康知识宣传教育,推进妇女儿童医院、基层卫生院、村卫生室建设。加强人口计生工作,优化人口结构和素质。加快老年公寓建设。积极打造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开展“舞台艺术送农民”222场次、“中原文化大舞台”40场次。加强省示范性群众体育场地建设,实现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乡镇体育健身工程、镇(街道)老年健身示范苑全覆盖。办好市三运会。

五是加强社会治理创新。探索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预防工作机制,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坚决遏制一般事故,杜绝重特大事故。落实领导干部接访制度,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开展信访隐患排查和积案化解,保障群众合法权益。完善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全面推进信用信息共享应用、联动奖惩,以政务诚信带动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争创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加强网络舆情管理,及时预防化解各类群体性事件,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开展双拥共建,支持驻济部队、武警部队、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依法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积极做好老干部工作,为老干部发挥作用创造条件。支持人民团体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依法保障妇女、儿童、老年人合法权益。加强防灾减灾救灾。推进镇(街道)志编纂。继续做好民族、宗教、档案、人防、侨务、外事、对台、河务等工作。

四、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侯卫东官场笔记

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是政府必须坚守的信念和完成的答卷。做好新一届政府工作,要始终牢记人民公仆意识,主动适应形势发展新要求,持续提升政府行动力、执行力和感召力,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一是坚持政治引领。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实增强“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思想上深刻认同核心,政治上坚决维护核心,组织上自觉服从核心,行动上坚定紧跟核心。严守政治纪律,恪守政治规矩,保持政治定力,自觉遵守《准则》《条例》,始终做到忠诚、干净、担当,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把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贯彻落到实处。

二是树牢宗旨意识。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多办惠民生的实事,多解决群众和企业牵挂的问题。积极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把政府决策过程变为汇民意、聚众智、凝共识的过程。充分利用市长信箱、便民热线、官方微博,畅通群众表达诉求渠道,走好网上群众路线,主动从网上发现问题、吸收意见、推进解决。坚持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及时回应群众在环保、医疗、教育等方面的热切期盼,全力做好促发展、惠民生各项工作,切实当好人民公仆。

三是强化依法行政。严格依照法定职责、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推动工作,切实养成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行为习惯。严格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广泛接受社会公众和新闻舆论监督。落实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重大决策制度。完善政务公开、信息公开、办事公开制度,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加强执法监督,做到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四是转变工作作风。坚持真抓实干,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做到思想务实、作风扎实、工作求实。强化责任担当,遇事不避难,有难勇往前,做敢想敢干的闯滩者、埋头苦干的**者、真抓实干的冲锋者。推行政府工作项目化,明确责任人、时间表、路线图,在落细落小落实中下功夫。健全督查问责机制,坚决整肃庸政懒政怠政行为。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让想干事、干成事的有空间,让怕担当、不作为的没市场,给干事者鼓劲,为担当者撑腰。

五是优化发展环境。*开展“两为两转一提升”活动,加快转变职能,强化公共服务,降低行政成本,为企业发展“松绑”、为群众办事“解绊”、为基层开展工作“扩权”,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扎实开展优化环境集中整治,大力整治行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不正之风,依法打击强揽工程、强买强卖、恶意索要、阻工闹事等违法犯罪行为,为企业经营、项目建设营造良好环境。大力加强制度建设,不断改进会风文风,大力推进电子政务,提高政府办事效率。

六是加强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厉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坚持不懈纠正“四风”,严控“三公”经费,严厉整治顶风违纪行为。加强和完善审计监督,实现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向基层延伸,严肃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加大行政问责和效能监察力度,以实际行动保障发展、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站在新的起点,展望美好前程,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我们加快发展的脚步,任何挑战都动摇不了我们建设美好家园的决心!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咬定发展不放松,撸起袖子加油干,为把济源建成又富又美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而努力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较旧一篇:2017年漯河市政府工作报告较新一篇:2017年福州市台江区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