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衢州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六年发展成就和2016年主要工作二号首长
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六年,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按照“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总要求,围绕建设“两地三城”、加快“两个崛起”、实现富民强市总目标,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道路,持续推进“一个中心、两大战役”,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阶段性成果。
——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从927亿元增加到1245亿元,三次产业结构实现“二三一”向“三二一”跨越,传统产业加快转型,新兴产业茁壮成长。高新园区和经济开发区成功晋升“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10.4个百分点,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5.4%。衢州成为首个“国家休闲区”创建试点,新增2个5**景区、9个4**景区。
——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全市建成区面积增加2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8.9个百分点。现代田园城市加快建设,古城新区交相辉映,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荣获“中国十佳宜居城市”称号。美丽乡村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正由点上盆景变成全域风景。城乡交通、内外交通从通达到便捷,新建(改造)各级公路890公里,杭长高铁建成投运,衢州从高速时代跨入高铁时代。
——生态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全面开展“五四三”专项整治,关停高耗能高污染企业834家,完成河道综合整治1234公里,拆违2300多万平方米、“三改”3700多万平方米,高铁、高速、国省道沿线和城市出入口景观全面提升,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域河流水质告别劣V类,连续三年夺得“大禹鼎”。市区2016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2013年增加72天,PM2.5浓度比2013年下降36.8%、降幅全省第一。衢州的天越来越蓝、水越来越清、空气越来越清新,生态环境成为衢州最亮的金名片。
——民生福祉不断提升。每年全力办好十方面民生实事。全面消除年收入4600元以下贫困现象,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连年位居全省前列,基本建成统筹城乡、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全市累计新建学校28所、医院31家、农村文化礼堂535个、城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539个,新增公园绿地649公顷、健身绿道325公里,投放公共自行车1.4万辆,完成城镇棚户区改造2.1万户、农村危旧房改造3.8万户,改善89.5万农民饮用水条件。
各位代表,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我们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主基调,坚定不移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全力以赴补短板、扩战果,较好完成市六届人大八次会议确定的工作目标,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坚持保稳促调,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45亿元、增长7.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3亿元、增长9.4%,固定资产投资982亿元、增长11.3%。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实施工业转型发展十大专项,突出抓好工业“五个一批”和企业减负,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居全省第二,新增挂牌新三板企业16家,牧高笛和江山欧派实现主板上市。积极推动畜牧业、柑桔和油茶产业转型,发展壮大放心农业和生态循环农业,衢江成功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常山获批成立全国油茶交易中心,开化成功创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三衢味”放心农产品飘香G20。健全现代服务业发展工作机制,电商网络零售总额首次实现顺差、增速居全省首位,衢州电商“六位一体”创新模式获中国管理科学一等奖。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推动民宿经济发展,推进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江郎山—廿八都旅游区成功创建5**景区,旅游收入增长25.6%。全力扩大有效投资。全年共组织四批次632个省市重点项目集中开工,省重点项目推进工作实现“三连优”。九景衢铁路、衢江航运开发等重点项目有序推进,杭新景高速建成通车。深化山海协作和浙商回归工程,到位市外资金295亿元,杉杉动力电池材料、锦禾农机等重大产业项目先后落地。着力强化创新驱动。出台“人才新政28条”,新引进“国千”和“省千”人才4名,新建院士工作站4个。支持创新载体建设,新增国家级众创空间3家,花园258被认定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加强创新主体培育,设立科技创新引导基金,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1家。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建设通过考核。继衢海大厦之后,柯城未来村、集聚区IT公园先后落户杭州未来科技城。
(二)注重功能品质,城乡人居环境持续优化。完善城市功能。市区城市十大专项全面推进,春节期间水亭门庙会、灯会成为“新网红”,古城墙遗址公园成为城市新亮点,水亭门隧道建成通车。龙游城东新区、江山城北旅游综合体、常山国际慢城、开化火车站广场等一批城市项目加快实施。撤销320国道航埠收费站。国家卫生城市复评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顺利通过检查,江山跻身国家卫生城市。创建美丽乡村。大力推进“一县一带”建设,90个示范性节点项目基本完工。江山成为首批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龙游红木小镇被评为省级示范特色小镇。*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龙游溪口镇、开化杨林镇、江山保安乡和常山青石镇入选省级整治样板。加快推进下山移民和地质灾害搬迁,完成异地搬迁1.1万人。推进“五四三”专项整治。深化“五水共治”,开展“清千塘美百河”大会战,建立河长履职“4+1”机制,狠抓生猪养殖整规,推动垃圾分类处理,加快城镇截污纳管,全市水环境质量实现6个100%,“清三河”达标县全覆盖。深化雾霾治理,完成巨化、元立等重点企业脱硫脱硝年度改造任务,淘汰“五炉”392台,淘汰黄标车、老旧车4037辆。推进“四边三化”和“两路两侧”整治,205国道衢州段、黄衢南高速被评为全省“十大最美公路”。*推进“三改一拆”,实现无违建创建先进县全覆盖,农民建房管理得到加强,礼贤街、严家淤征迁工作基本完成。
(三)强化民生保障,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全力促进居民增收。多措并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落实精准扶贫政策,实施金屋顶光伏富民强村等工程,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1%,低收入农户增收补短板工作考核居全省首位。积极促进就业、鼓励创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全力发展民生事业。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新增60所等级幼儿园,高考成绩实现“三连增”,龙游成功创建省基本教育现代化县。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全面实施分级诊疗制度,组建市中医院集团等3家医联体,卫生医疗“双下沉、两提升”走在全省前列。积极发展中医药事业,衢枳壳被列入《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目录》。顺利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编制全国首个流动文化服务管理规范,中国儒学馆开馆,柯城九华“立春祭”入选人类非遗名录。“最美”现象不断涌现,万少华获“时代楷模”称号。开展全国全民健身试点城市创建,成功承办新年登高健身大会等20多项国家级体育赛事。新闻出版、民航、海关和检验检疫工作得到加强。援疆援藏援青、气象、邮政、档案、地方志、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事业取得新进展。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红十字等事业取得新成效。全力推进平安建设。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创新推出安全环保责任险,推进智慧安监环保平台建设,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全面启动“七五”普法。深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创新城乡基层治理方式,圆满完成G20杭州峰会等重要时段维稳任务,平安建设实现“十一连冠”,衢江、常山、开化捧回平安金鼎。国家安全、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等工作不断加强,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实现“四连冠”。
(四)突出改革创新,政府效能和发展活力不断提升。*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开展地方立法,规范行政机关合同管理。积极探索“最多跑一次”改革,“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和12345政府服务热线试点经验在全省推广。“多规合一”创出开化样本。推进“营改增”、城市执法、户籍制度、农村“三位一体”等改革,完成行政机关车改和住房公积金管理体制改革。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持续开展正风肃纪专项行动,违纪违规行为得到严肃查处。
各位代表!发展成就来之不易,这归功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历届领导班子打下的良好基础,凝聚着全市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在各个领域辛勤劳动的全市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有力支持和监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衢部队官兵,向所有外来投资者和建设者,向所有关心和支持衢州发展的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广大侨胞和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经济总量仍然偏小,“两山”转化任重道远,开放创新能力不强,新旧动能转换还需更大努力。二是产城人文融合不够,城市功能设施欠账较多,中心城市能级不高、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城镇化水平有待提升。三是产业、乡村、民生等领域短板较为明显,城乡居民持续增收渠道不多、压力较大。四是政府服务发展、服务基层能力有待增强,少数部门和工作人员不作为、不担当等问题仍然存在。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政府工作主要目标和要求
未来五年,在互联网时代、高铁时代、消费升级时代的浪潮下,衢州的生态环境优势、交通区位优势和历史文化优势将进一步凸显,衢江航运开发、杭衢高铁、义金衢上高速等项目建设将进一步改变时空格局,衢州将加速融入沿海经济带、杭州都市圈,实现与杭州的同城效应。只要我们把握历史新方位、找准时空新坐标,紧紧抓住交通先导、城市赋能、产业创新三个事关衢州未来发展的重大问题,放开心胸、放宽眼界、放大格局,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勇立绿色发展潮头,奋力推进“两山”实践,衢州完全可以成为浙江内陆开放桥头堡、沿海纵深内陆大通道、消费升级时代新蓝海、幸福产业发展新高地,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必将由区位成地位、梦想变现实,“衢时代”一定会到来!
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八八战略”为总纲,按照“成为全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要求,坚定不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之路,坚定不移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坚定不移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奋发进取,为加快建设浙江生态屏障、现代田园城市、美丽幸福家园,与全省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具体目标要求是:经济更繁荣,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7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5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超过6000亿元;城乡更美丽,城镇化率超过60% ,“三个不带入”目标全面实现,产城(镇、村)人文融合发展,生态业态文态形态功能叠加,城市繁华和乡村秀美相得益彰,现代田园城市魅力绽放;百姓更幸福,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健康快乐、有礼有序、和美儒雅的城市特质逐步形成,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实现上述目标,关键在于认真贯彻落实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和市委决策部署,在深化细化具体化项目化上下功夫,着力推进“四转”、聚焦“四重”、构筑“四链”、提升“四力”。
(一)推进“四转”,加快绿色崛起。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持续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大步跨入绿色发展快车道,全面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一是加快“两山”转化。*践行“两山”思想,努力打造“两山”实践示范区,建成国家低碳城市、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和省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打造生态屏障,推进全市域生态功能区建设,划定“三区三线”,完成“多规合一”,确保生态空间达到50%以上;打好“五四三”攻坚战持久战,全市域河流断面水质保持在Ⅲ类以上;持续推进“治危拆违”,县县实现基本无危房、无违建;扎实推进“森林衢州”建设,森林覆盖率稳定在71%以上;*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六大行动,空气质量优良率显著提升。打开转化通道,依托钱塘江全流域生态经济带和杭衢高速铁路“一带一路”,借梯登高、借船出海、借势发力。主动融入钱塘江全流域生态经济带,推进衢江航运开发,建设沿江美丽公路,整合沿线开发空间和优质资源,将衢江、江山港、常山港Y型流域打造成绿色产业集聚平台、幸福产业发展高地,实现“一江清水送杭城、一艘游轮到衢州”;建成杭衢高铁,从杭州西站到衢州西站、从杭州未来科技城到衢州西区科创城,将时空距离缩小到1小时以内,使衢州成为杭州西进内陆的桥头堡,使衢州海创园成为衢州东融杭州的根据地。打响绿色品牌,以“健康衢州”为统领,突出“健康快乐、运动休闲”主题,培育“健身、修心、养性”区域特色,塑造“生态靓丽、生活品质、生命阳光”区域形象,打造“南孔圣地、田园城市、浙江绿源”区域品牌。加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营造有利于绿色发展的市场化、法治化、制度化环境。
二是加快产业转型。大力推动产业创新,着力培育支撑衢州未来发展的大产业,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千方百计引进优质资源要素、高端项目人才,力争引进市外资金1500亿元以上、10亿元级项目50个以上。推进“互联网+”“金融+”“科技+”“标准+”“旅游+”“文化+”“体育+”,促进传统产业在互促共融中加快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工业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市区培育形成高端装备制造、氟硅钴新材料、电子化学品、汽车动力电池、特种纸、新能源、水资源、生物医药等百亿产业集群。打造绿色服务业新引擎,大力发展旅游、体育、文化、健康、养老等“幸福产业”,做大做强信息、物流、金融等产业。加快发展绿色农业,*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基础、育主体、强链条、铸品牌,打造全市域放心农业体系,让衢州现代农业成为全省标杆、全国榜样。
三是加快动能转换。坚持开放开发,推进改革创新,以动能转换赢得衢州未来。依托区域协作借势发展,积极争取浙皖闽赣国家生态旅游协作区获批,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把衢州打造成旅游目的地城市,努力成为名副其实的四省边际中心城市;主动融入“杭州都市圈”,共建“钱塘江全流域生态经济带”,共创“钱江源国家公园”,共推山海协作升级版,合力争取成为省级战略乃至国家战略,加速衢杭同城化、一体化进程,让衢州早日成为杭州、上海乃至长三角的“后花园”。依托城镇集聚发展,按照“点轴状布局、圈层式开发,产城人融合、钱地人统筹”思路,加快中心城市、县城、中心镇和特色小镇建设。尤其要把城市视作生命体、大平台、新引擎,聚焦核心圈层建设,以严家淤活力岛为核心,整合周边地块,集聚高端要素,用“一柱喷泉、一场大秀、一江美景”引爆衢城。持续推进老城有机更新,谋划布局西区二期开发,启动建设高铁小镇、教育小镇、医养小镇、快乐运动小镇、科技金融小镇、文旅文创小镇、儒学文化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打造特色小镇群落。依托科技创新驱动发展,以创新型城市创建为抓手,打造创新链和生态圈,加快构建创新驱动生态体系。打好创新发展组合拳,推动创新政策由直接变间接、分配变竞争、无偿变有偿、事后变事前、低效变高效;推动科创平台由政府办园变企业办园、综合园区变专业园区、房东收益变股东收益、税源培育变创新主体培育、量的扩张变质的提升。依托金融资本撬动发展,抓好绿色金融试点。吸引各类股权投资机构和基金入驻,推进企业股改、上市,力争主板上市企业达到10家、新三板挂牌企业达到100家,基金管理规模达到500亿元。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组建大城投、大交投、大金控,加快国有资本运营平台市场化转型。
四是加快职能转变。围绕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服务政府建设,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拓宽“放”的范围、健全“管”的制度、优化“服”的方式,确保“最多跑一次”改革持续走在全省前列。坚持“政府紧跟企业、企业紧跟市场”,强化“亲”的服务,坚守“清”的底线,做到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着力构建健康新型的政商关系。坚持以标准化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机制化推进为民办实事长效化,确保新增财力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改善,让幸福在老百姓家门口升级。
(二)聚焦“四重”,致力创新突破。把市委的决策部署转化为重点课题、重点项目、重点专项和重点政策,主攻重点、致力创新、谋求突破。
一是重点课题先行。以课题研究拓思路、谋项目、做前期,聚焦衢州开放开发的战略问题、交通先导城市赋能产业创新的重大问题、政府自身改革的关键问题和群众关注企业关心的热点问题,持续滚动抓好课题研究和转化,着力打破思维定势、完善体制机制、摆脱路径依赖、打开发展格局,不断提高政府工作的前瞻性、系统性、实效性。
二是重点项目支撑。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以高质量投入拉动高效益增长。坚持产业为王抓项目,三产联动招大引强,确保产业投资累计3000亿元以上。突出交通先导干项目,水陆空联动建设区域综合交通枢纽,铁路公路并进、拓展出省通道,疏通城市路网、形成内环外绕,建设通景公路、打造美丽走廊,发展通用航空、拓宽空中通道,力争交通投资累计1000亿元以上。大兴水利水务推项目,实施“千里水道、大美衢州”工程,开工建设衢江抽水蓄能电站、开化水库等重大项目,抓好引水入城工程,新建市区城市生活污水厂。强化公建配套上项目,按照“补课+超前”“配套+带动”“事业+产业”的思路统筹布局公建配套项目,建设体育“两馆一场”、文化艺术中心等项目,提升文化软实力和城市竞争力。
三是重点专项牵引。聚焦既该干又能干成的大事和百姓关注的关键小事,实施“五大行动”、“十个专项”。开展碧水蓝天生态城建设行动、创业创新科技城建设行动、全民健身运动城建设行动、全域旅游休闲城建设行动、养生养老健康城建设行动,抓好“五四三”整治、节能减排、交通畅通、垃圾分类、厕所革命、绿道建设、柑桔转型、“金屋顶”、 “衢州有礼”和医疗养老健身15分钟社区服务圈等专项。
四是重点政策保障。加强政策研究、政策整合、政策争取和政策创新,提高政策供给的精准度和实效性,完善一批产业政策、招商政策、人才政策、生态政策、惠民政策等,把衢州打造成政策创新、开放发展的高地。
(三)构筑“四链”,狠抓工作落实。抓落实是政府工作的生命线。要构建好产业链、项目链、工作链和责任链,确保各项工作执行到位、落到实处。
一是构建产业链。坚持“先生态、后生活、再生产”,打通“空间、配套、产业、政策、招商”五个工作体系,强化“种子、苗圃、孵化、加速、产业化”五个创新环节,推动产业链纵向提质、横向突破、跨界融合。
二是构建项目链。建立项目动议、申报、初审、论证、决策、下达的工作闭环,严格凭项目报计划、凭项目进盘子、凭项目供土地、凭项目抓统筹、凭项目强控管、凭项目严考核。按照“规则在先、规范操作、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完善项目策划、设计、招标、建管全流程一体化的操作规程,确保产生最优设计团队、建设单位和投资主体,保障项目实施优质高效。
三是构建工作链。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原则,建立战略引领规划布局“一张图”、资源要素优化配置“一本账”、督查考核奖惩问责“一条龙”工作体系,形成“计划一个头、土地一只口、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财政一本账、监管一条龙”工作格局,健全“项目化、责任制、路线图、时间表”工作机制,推动各项决策部署落实。
四是构建责任链。坚持政府工作项目化管理、清单制推进,念好“叮、盯、钉”三字诀,对重点课题、重点项目、重点专项和重点政策,逐项明确主体、逐级落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充分发挥督查考评“下单子、钉钉子、抽鞭子”作用,按照“时间明确、计划倒排,过程管理、节点控制,分工落实、责任捆绑,结果验收、考核奖罚”32字要求,形成“督查协调再督查、协调督查再协调”的闭环,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四)提升“四力”,强化自身建设。打造善谋划、能干事、强执行的政府铁军,同心同德同向、合心合力合拍、尽心尽力尽责,以行动书写忠诚和担当。
一是提升战略统筹力。坚持全市一盘棋,自觉站在衢州科学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站在市委市政府统一意志的高度,在大局下思考、大局下行动,把战略统一部署、规划统一编制、资源统一使用、力量统一调配,与任务分工落实、工作分头推进、项目分步实施、绩效分级考核结合起来,既体现“统”的高效性、又体现“分”的积极性,形成统分结合、有分有合、协调配合、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
二是提升要素整合力。理顺政府管理体制机制,打破部门壁垒、打通要素环节,做到大口子大盘子大专项,大联动大协同大合唱。把计划财政国土、项目资金土地“三本账”变成“一本账”,确保年初确定建设的每一个项目都在资金盘子上、在土地指标内、在规划空间里,实现项目能批、土地能供、资金能保、房子能拆。
三是提升团队执行力。把创新理念落实到行动上,坚持“无条件、有办法”,对市委的部署、认准的事情、议定的项目,必须上下齐心、全力以赴、一抓到底。倡导“最多讲一次”,主动高效、雷厉风行抓落实,说干就干、马上就干、干就干成。强化责任担当,敢于负责、敢于碰硬、敢担风险,正向激励、尽责豁免、奖优罚劣,对干事者负责、为担当者担当,打造一个战斗的团队、奔跑的团队、温暖的团队。
四是提升政府公信力。坚持依法行政、科学决策,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认真办理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监察监督、司法监督,加强政府内部层级监督和审计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公众和舆论监督。坚持言必信、行必果,把定下来的实事工程干好干实,把对群众作出的承诺办妥办成。加强廉政建设,履行好“一岗双责”,以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严格财经纪律,严控“三公”消费,提高政府资金使用绩效,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用政府的“紧日子”换取群众和企业的“好日子”。
三、2017年政府工作安排
2017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也是本届政府履职开局之年,做好各项工作意义重大。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9%,出境水水质指标达到Ⅲ类水以上,市区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每立方米43微克以内,节能减排降碳指标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八项工作:
(一)全力打造山海协作升级版。深化拓展山海协作课题研究,积极探索新时期山海协作模式,不断丰富和发展“八八战略”内涵。清单式、项目化落实“1+4”杭衢合作协议,加快议定事项落地。启动衢州海创园二期建设,扩大衢州在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科技飞地”和“人才飞地”。成立海创园联合管委会,打通政策服务后台。共设衢杭山海协作产业基金,引导杭州孵化项目在衢州产业化。深化与杭州旅游、教育、体育等各方面合作,争取开通杭衢旅游直通车,导入杭州优质文教卫体资源。统筹全市土地指标,优先保障杭州,支持杭州有发展空间需求的各区在衢设立“产业飞地”。
(二)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大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全面实施《健康衢州2030行动纲要》,推进省健康城市试点市建设,加快构建大健康产业链和生态圈。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牵头组建浙江省创建浙皖闽赣国家生态旅游协作区联盟,启动信安文化旅游区5**景区创建,确保开化、江山成功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打造一批旅游风情小镇和休闲旅游示范村。推动电商向3.0版升级,构建“1+N”电商园区平台体系,提升阿里“一达通”、“诚信通”、“零售通”等衢州平台能级,加强物流仓储、快递配送等设施配套,力争网络零售额增长50%。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特色小镇理念和方式分块改造提升开发区(园区),加快浙江中韩(衢州)、立昂集成电路、中来光伏、江山健盛等产业园建设,深化衢州巨化一体化发展。推进产业集群化,加快均瑶乳业、艾森药业、龙游中浙高铁轴承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大平台型企业、“三名”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力度。推进制造智能化,树立一批“机器换人”和智能制造示范企业。抓好“三强一制造”,打响衢州制造品牌。着力强化创新驱动。提升国家高新园区和浙江中关村科技产业园能级,深化衢州“千人计划”创业园建设,加快上海张江(衢州)孵化基地扩容提升,在北京、深圳设立孵化基地。发挥衢州学院、衢职院、花园258、大学科技园等创新载体作用。*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双倍增计划,建设40万平方米小微企业创新平台,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0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160家。设立创新大专项资金(基金),有效实现工业和科技专项资金的整合、资金和基金的并轨、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本的联动、市本级和县(市、区)的统筹,进一步加大对创新平台、创新企业、创新项目、创新人才的支持力度。启动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加强科技大市场建设,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致力打造营商环境。围绕“政府造环境、企业造财富”,优化制度、政策和服务供给,开展减负专项行动,实实在在为企业清规减费,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三)掀起“大干项目、干大项目”新高潮。坚持和强化项目“一季一开工”、“5155”前期推进、“4421”操作规程和重大产业性项目谋划盯引机制,推进大建设、大招商、大征迁。狠抓“四个一批”,开工建设杭金衢高速衢州段拓宽、351国道、物流大道东西延伸和龙游、衢江港区等项目,加快衢宁铁路、46省道樟潭至廿里段改建、沿江美丽公路、衢江治理二期等在建项目进度,建成九景衢铁路、衢江航运开发等工程,大力推进杭衢高铁、义金衢上高速、淳开高速、常山港航运开发等项目前期,掀起大建设热潮。强化招商引资“一号工程”,画好产业地图,整合招商资源,加大激励考核,突出精准招商、以商招商和产业链招商,狠抓浙商回归、衢商回归,力争到位市外资金315亿元,其中浙商回归资金190亿元。完善征迁工作机制和政策体系,开展征迁攻坚行动,树正气打歪风,确保重点项目、重点区块建设顺利推进。
(四)构建中心城市发展大格局。启动衢州城市总规修编,完善中心城区控规,编制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西区二期等专项规划,开展城市核心圈层策划、规划和建设,努力实现城市设计全覆盖。加快智慧城市建设,与阿里云计算合作,建设城市数据大脑。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方位推进交通治堵,依法加强电动自行车管理。全面实施2017年市区城市十大专项,开工信安湖文景游系列项目、西区半岛地下空间开发和过江隧道、西区二期路网、南湖广场改造提升、礼贤片区基础设施、三衢路绿化美化、盈川东路、石梁溪整治三期、衢州第四水厂、高新片区污水二厂、城东污水厂二期、白沙片区商业综合体等工程;建成书院大桥、信安湖景观桥、高铁片区基础设施、衢化西路南段、衢化东路二期、吾悦广场、万达广场、衢江东方广场运动城等项目;加快推进综合客运枢纽、锦西大道改造提升、西安门大桥拓宽改造、水亭门街区二期、市区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和海绵城市建设等项目,努力打造城市新亮点、展现城市新魅力、提升城市新动能。
(五)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放心农业试点市建设。落实土壤污染治理、化肥农药减量、标准化生产、质量检测、安全追溯等措施,开展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打造“从田间到餐桌”全产业链质量安全管控体系,打响“三衢味”区域农产品品牌,力争龙游、常山、开化通过省级放心县验收。加快农业产业集聚区和特色农业强镇建设,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开展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市创建,确保生态循环农业试点市通过省级验收。积极引进和培育新型农业主体,探索打造田园综合体,加快构建“接二连三”的农业全产业链。深化美丽乡村建设。加大“一县一带”创建力度,力争三年任务两年完成。侯卫东官场笔记高标准推进土地开发,垦造耕地2.2万亩,其中水田1.5万亩。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打造美丽乡村“最美客厅”,争创全省年度考核优秀市。加快农民建房管控体系落地,疏导农民建房合理需求,引导农民向城镇集聚,严控农房高度、沿路建房,集中整治农村“赤膊墙”,加强古村落保护,推进“浙派民居”改造。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实施强村惠民工程,强化农民培训,扶持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来料加工等产业,推进异地搬迁脱贫,确保“4600”对象脱贫不反弹,确保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长10%以上。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基本完成农村土地确权赋权改革,深化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创新农村宅基地使用、退出、置换机制,完善土地流转激励机制,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开展集体经济薄弱村消除行动,拓宽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渠道,规范村级财务管理。
(六)持续深化生态环境治理。纵深推进“五水共治”。全面落实河长制,加快推进截污纳管、河道清淤、防洪排涝保供、工业污染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重点治水项目建设,巩固提升“清三河”成效,以更高标准提水质、美水景,力争提前半年全域剿灭劣Ⅴ类水,全域河流水质稳定达到或优于Ⅲ类水标准。扎实推进“三改一拆”。开展“治危拆违”攻坚战,建立有危必治、有违必拆工作机制,市区重点实施斗潭片区危旧房改造,抓好衢化、白云、黄家片区和衢江区棚户区改造。持续推进“四边三化”。加强拆后土地利用,开展珍贵树种“一村万树”行动,整治提升沿路沿河两侧生态景观和村镇建筑立面景观,努力将“四边”区域打造成“美丽衢州”的标志线、风景线。全面开展雾霾治理。加大钢铁、化工、水泥、热电等行业清洁排放技术改造力度,全面淘汰改造燃煤小锅炉,全面完成烟粉尘治理。健全智慧环保、智慧安监、环境医院等联动机制,严肃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全力推进垃圾分类。明确统一的目标、方向、任务,结合城乡、区块不同实际,研究工作机制、分类体系、处理模式,构建“政府+公司+社区(村)+居民”联动机制,探索投放、收集、运输、终端处理一揽子的分类解决方案,落实各方责任,发挥各方作用,综合运用行政、经济、市场、法律以及公德公约等各种手段,多管齐下,共管共治,打造垃圾分类处理衢州样板。开工建设生活垃圾焚烧项目,完成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确保餐厨废弃物综合处置项目投入运营。
(七)提升民生保障服务水平。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新增城镇就业2万人以上。全面发展社会事业。推进教育现代化县创建,启动第三轮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实施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改善工程,市区开工建设城南小学、东港小学和浙江音乐学院衢州附属学校,推进西区实验学校项目,建成礼贤小学和大成小学改扩建工程。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国家试点,构建浙江大学衢州高水平医联体,完成市中心医院建设,加快市妇保院迁建。办好首届世界针灸康养大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办好衢州马拉松、中国山地自行车总决赛等大型体育赛事,开工建设市民健身中心。加快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启动市文化艺术中心项目,谋划儒学文化小镇,推进儒学文化产业试验区建设。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建设市区新儿童公园。推进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低保标准提高10%以上,城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建设市区老年活动中心。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面,支持农民工缴存住房公积金。*推进平安衢州建设。开展“除险安居”三年行动,全面消除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十项百亿防洪排涝工程”,完善防汛防台等应急体系。深化安全生产体制机制创新,建立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风险防控和隐患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建立健全促进放心消费机制,打响“放心消费在衢州”品牌。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抓好村级组织换届,加强社区建设和物业管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努力打造全国治安首善之地。启动新一轮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推进军民融合发展。认真办好民生实事。民生实事“群众提、大家定、政府办”,着力解决群众关注的治水、治气、治堵、就医、就学、文体活动、养老服务、危房治理、垃圾处理、食品安全、消费权益保障、关爱妇女健康等民生问题,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八)全面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落实全省“最多跑一次”改革衢州现场会精神,推广市本级改革试点经验,按照“一个政府、一个窗口、一件事情、一次办结”要求,拉高标杆、优化流程、强化集成,建设便民服务中心,打造更高标准的行政服务衢州样板。积极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基层和涉政中介机构延伸,加强乡镇(街道)“四个平台”建设,制定政府购买审批中介服务办法,提高审批服务效率。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形成“部门联合、随机抽查、按标监管”的“一次到位”机制,让企业广泛受益、群众普遍受惠。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规范行政行为,完善12345政府服务热线运行机制,提高响应群众诉求和为民服务能力。
各位代表!衢州的美好未来,要用我们的自信和雄心去描绘,更要靠我们的勤劳和智慧去创造!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衢州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抓紧抓紧再抓紧,落实落实再落实,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为成为全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加快建设浙江生态屏障、现代田园城市、美丽幸福家园,与全省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较旧一篇:2017年瑞金市政府工作报告较新一篇: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知多少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