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6年1月18日在昭通市第三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市长 郭大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各位代表连同《昭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时期及2015年工作回顾

“十二五”时期,昭通遭受了地震、干旱、洪涝、山体滑坡等严重自然灾害,经遇了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等诸多挑战。面对灾难与困苦、风险与考验,我们始终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与全市各族人民一道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积极适应新常态,着力推动新跨越,开创了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

五年来,我们坚持把稳增长作为首要任务,主动应对作为,综合施策发力,持续推动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15年实现生产总值709.18亿元,比2010年增加329.58亿元,年均增长11.4%,增速比全国高3.6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迈上万元台阶,达到13110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翻番,达到55.3亿元,年均增长16.6%;支出增长1.8倍,达到405.3亿元。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446.17亿元,年均增长2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达到212.07亿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5%,达到21773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6.1%,达到7212元,是2010年的2.1倍。

五年来,我们坚持把破瓶颈作为战略举措,多方筹措资金,加力项目实施,有效改善了基础设施落后面貌。累计完成交通投资381.2亿元,新增高速公路122公里、二级公路520公里,建成通乡油路2293.5公里,硬化建制村公路5352.7公里,基本实现县县通二级路、乡乡通油路。大力推进“兴水强昭”,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39.7亿元,建成中型水库3座、小(一)型水库4座、“五小水利”工程20万件,解决了210.7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加快能源基地建设,向家坝、溪洛渡水电站和镇雄、威信火电厂建成投产,新增各类电力装机1337万千瓦。完成农村户表改造45.7万户,户表改造率提高到87.6%。新型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新增城镇建成区面积94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35.7%。

五年来,我们坚持把调结构作为主攻方向,注重要素保障,强化培育扶持,有力促进了各类产业发展壮大。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9.83:43.56:36.61,民营经济占GDP比重达到43.6%,园区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0.1%。高原特色农业加快发展,苹果、天麻、花椒等优势产业迅速壮大,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年均增长6.9%,达到222.08亿元。工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先后建成投产一批重点工业项目,累计完成工业投资931亿元,比“十一五”时期增长6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4%,达到181.44亿元。旅游、商贸、金融等现代服务业提速发展,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59.6亿元,年均增长8.9%。

五年来,我们坚持把惠民生作为发展根本,提升公共服务,加强兜底保障,不断增进了群众获得感。加快发展社会公共事业,新建校舍280万平方米,实施医疗卫生建设项目712个,建成各类文化体育场所2216个,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3.4%。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为7‰。致力推进民生保障网建设,城镇新增就业13.2万人,五大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增加到386.3万人,77.7万名城乡困难群众纳入低保,建成城镇保障性住房12.2万套,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26.9万户。高起点打造生态宜居绥江新县城,全面完成向家坝、溪洛渡水电站10万余移民搬迁安置,创造了走出昭通、全省推广的“绥江经验”。科学有力抗灾救灾,夺取了抗击彝良“9·07”地震、彝良龙海“10·04”山体滑坡、鲁甸6.5级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重大胜利。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禁毒防艾、食品药品安全、信访等社会治理工作,有力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大局。

五年来,我们坚持把促改革作为动力源泉,盯紧重点领域,狠抓精准落地,持续**了加快发展的红利。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轴,相继推出一批财税、金融、投融资等方面的改革举措,规范透明的财政预算制度逐步建立,组建了昭通金融控股集团。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成效明显,新登记注册企业1.1万户。农村改革稳步实施,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有序铺开,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不断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取得积极进展。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取消和下放市级审批项目57项。政府机构改革力度加大,社会事业改革继续深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稳步推进。坚持以开放促改革谋发展,拓展区域务实合作,提升招商引资水平,累计到位市外资金1667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5.3倍。

五年来,我们坚持把转作风作为重要抓手,主动接受监督,严格依法行政,逐步提升了政府自身建设水平。坚决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和决定,自觉接受市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批评意见378件、政协提案899件,办复率均为100%。广泛听取和吸纳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意见建议。积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发挥职能作用。建立落实政府法律顾问制度,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实现全覆盖。“六五”普法通过验收。大力整治“四风”和“不严不实”突出问题,*推进政府系统廉政建设,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纪检监察机关处分违纪干部1776人,移送司法机关65人。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15年,我们*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视察鲁甸地震灾区时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凝心聚力鼓干劲,集中精力办大事,群策群力谋长远,各项工作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显著成绩。

(一)经济运行稳中向好。认真落实国家和省的宏观调控政策,先后出台32条稳增长政策措施,健全落实挂钩包保责任机制,加强协调服务,跟踪督导推进,实现经济平稳增长。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8.3%、支出增长22.5%,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6%,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7%、1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为2.5%,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完成省下达任务,年初确定的主要指标基本实现。

(二)综合交通提速发展。麻昭、昭会高速公路如期建成通车,昭通至昆明、重庆、成都实现全程高速化。镇毕高速加快建设。大山包一级公路、中心城市南部客运枢纽站启动建设。昭阳至永善、昭阳至江底等国省干线公路改造全面铺开。与中交一院、省交通规划设计院等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启动了地方高速公路技术指标体系研究。与省公投公司、山东高速集团、云南建工集团等企业达成昭泸、宜毕、昭乐、巧蒙等高速公路合作建设意向。成贵铁路建设有力推进。航空市场培育取得突破,开通昭通至北京、成都、贵阳3条往返航线,昭通机场旅客吞吐量达20万人次。水上运输加快发展,开通水富至上海集装箱班轮航线,水富港货运吞吐量达460万吨。

(三)现代农业稳步发展。着力改善农业发展条件,新增耕地有效灌溉面积15万亩,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31.1万亩。狠抓10大科技增粮措施推广,粮食总产量增至225.7万吨。完成烤烟收购82.7万担,实现收购总值11.1亿元。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苹果、马铃薯和魔芋种植面积分别达34万亩、300万亩和24万亩,天麻种植产值达27亿元,核桃、花椒等经济林基地扩大到826万亩,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08亿元。农业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增加到2780个,涉农企业发展到245户,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35 亿元,同比增长14 %。

(四)工业经济企稳回升。积极应对市场环境趋紧、自身发展粗放等多重压力,切实采取降低工业电价、奖励扩产促销、税收优惠减免、协调信贷支持等办法措施,千方百计缓解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实现工业增加值209.72亿元,同比增长4.8%。狠抓煤炭产业转型升级,获准复产复建煤矿增加到52个。致力扩大工业投资,侨通公司搬迁等项目加快推进,乌蒙健尔中药饮片、水富年产30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等项目建成投产。工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10亿元,同比增长9%。

(五)第三产业较快增长。注重拓展新空间新业态,第三产业发展活力持续增强,增加值同比增长9.4%。成功举办大山包国际翼装飞行挑战赛、第八届中国露营旅游论坛暨国际露营大会等活动,旅游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13.9%和23.5%。积极争取市外银行业金融机构到昭通设立分行,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全年新增融资180亿元,同比增长21%。积极推进“互联网+”,与阿里巴巴、百度等互联网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互联网+特色农业”、“互联网+旅游”等产业形态起步发展。

(六)脱贫攻坚高位推动。健全落实工作机制,制定出台9个考核办法,*推进“挂包帮”“转走访”,组建825支驻村工作队,动员5.6万名干部职工进村入户开展帮扶,实现21.3万人脱贫。认真开展扶贫攻坚建档立卡“回头看”,基本建成扶贫信息网络系统。严格按照“六个到村到户”精准扶贫,实施63个行政村、55个自然村整村推进,狠抓80个贫困民族示范村寨建设,扶持19个民族乡加快发展。加大市县两级财政补助力度,完成6.25万户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启动25个易地扶贫搬迁示范点建设。加强与中央和省帮扶单位的沟通衔接,更多汇聚了脱贫攻坚的强大力量。

(七)灾后重建有力有序。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鲁甸地震灾区时的殷切嘱托,坚持把鲁甸6.5级地震、永善“8·17”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作为头等大事,灾区安全美丽幸福新家园建设取得阶段性胜利。突出群众安居这个首要任务,组织1.1万名干部职工到村到户挂钩包保,强化施工组织、要素保障和监督检查,民房重建基本结束,集中安置点建设全面扫尾,包谷垴、火德红集镇建设即将完工,龙头山集镇加紧建设,67744户重建户迁入新居。统筹加快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等项目实施,中央包干资金恢复重建项目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妥善安排受灾群众生产生活,灾区人心安定、社会稳定。

(八)社会事业统筹发展。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各级各类教育内涵发展持续提升。全民医保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成功举办云南省第八届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等赛事活动,文化惠民“百千万工程”*开展,文艺创作取得丰硕成果。加强科技创新与运用,申请专利226件。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放“贷免扶补”、小额担保贷款5.2亿元。机关事业单位纳入养老保险统筹全面启动。发放城乡低保金14.8亿元、高龄老人保健补贴4686.9万元,实施医疗救助10.4万人次。双拥优抚、民族宗教、妇女儿童、残疾人、红十字会、统计调查、社会科学、外事侨务、气象、档案、地方志等各项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心系昭通、情牵昭通,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和温家宝、汪洋、栗战书、回良玉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亲临昭通视察,李纪恒书记、陈豪省长等省领导多次*昭通调研指导,国家发改委、民政部、财政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等中央部委领导多次到昭通指导工作,极大地鼓舞了昭通人民克服困难、战胜灾难、奋勇前行的信心和勇气。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我们心中充满了温暖与感恩。我们感念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怀与深切厚爱,感激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与大力帮助,感谢全市各族人民的顽强拼搏与无私奉献。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向中央和省属驻昭单位,驻昭解放军和武警、消防官兵,向关心支持昭通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发展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为取得的成绩感到欣慰与自豪,也清醒地认识到走过的历程中还存在差距和不足。与“十二五”规划目标相对照,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等指标没有顺利完成。综合分析,主要原因是:宏观经济形势复杂严峻,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昭通遇到的困难交织叠加,遭受的**成倍放大,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剧,投资消费增长动力不足。同时,我们更要看到,昭通还呈现历史悠久与发展滞后、区位优越与交通不便、资源富集与产业弱小、文化厚重与教育落后、山川秀美与生态**脆弱“五个并存”的市情特点,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六大短板”,主要表现为: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综合交通、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薄弱,瓶颈制约极为突出;产业规模小,层次低,结构不合理,缺乏竞争优势;城镇化水平低,配套设施滞后,产城融合不强;教育发展滞后,人均受教育年限低;生态**脆弱,自然灾害易发频发。

各位代表,五年的团结拼搏,奠定了发展的坚实基础;五年的生动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办好昭通的事情,必须顺应人民期待,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努力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子;大力弘扬革命老区精神和抗震救灾精神,为实现赶超跨越凝聚强大正能量;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改革创新;抓住国家和省一系列重大战略在昭通交汇叠加的历史机遇,实现从边缘到枢纽、从末梢到前沿的重要转变,努力把曾经错过的发展机遇找补回来;依靠广大干部群众,广泛凝聚各方智慧力量,形成同心同向、共谋发展的强大合力;发扬崇尚实干、勇于担当的优良作风,坚信只有干出来的精彩、没有等出来的辉煌,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全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十三五”时期的主要任务

“十三五”时期,是昭通实现脱贫的决战期,是加快发展不容错失的黄金期。得益于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的新定位及对昭通的深切关怀,得益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战略的*实施,特别是中央吹响脱贫攻坚冲锋号,昭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加优惠的政策支持;随着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和改革开放*推进,昭通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将加速转化,迸发出更加强大的内生动力。我们也看到,在新的历史阶段,昭通还会面临到各种困难和挑战。面对发展的机遇,面对时代的考验,面对艰巨的任务,我们不能有任何退路,必须背水一战,决战决胜。

基于上述形势,我们根据市委三届十次全会精神,认真编制了《昭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确立了发展思路,明确了发展定位,拟定了发展目标,提出了重点任务。

《纲要》指出,“十三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省委九届十二次全会、市委三届十次全会精神,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各族人民,立足“四大优势”、正视“六大短板”、抢抓“三大机遇”,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主动服务融入国家和省的发展战略,全面实施脱贫攻坚、交通先行、产业培育、新型城镇化、教育兴昭、生态文明“六大战略”,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奋力闯出一条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新路子,推动全市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谱写好“中国梦”昭通篇章奠定坚实基础。

《纲要》强调,“十三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定位是:把昭通建设成为滇川黔区域综合交通枢纽、云南融入长江经济带和成渝经济区的重要门户、中国面向南亚和东南亚开放的重要经济走廊、中国西部新型载能产业和高原特色生物产业基地、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中国西南新兴旅游目的地。

《纲要》提出,“十三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到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以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3%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以上;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10%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2‰以内;城镇化率达到45%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完成省下达的目标;森林覆盖率达到40%以上。

在“十三五”发展中,我们要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全面实施“六大战略”。

(一)实施脱贫攻坚战略,着力全面建成小康

坚定不移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时期头等大事,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2017年威信县,2018年昭阳、鲁甸、镇雄、彝良、盐津、绥江6个县区,2019年巧家、大关和永善3个县实现脱贫摘帽,确保贫困人口如期脱贫。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坚持因村因户施策,在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劳务输出脱贫一批、资产收益脱贫一批、恢复重建脱贫一批等专项行动,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统筹实施“六个到村到户”,加快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大力推进教育扶贫,有效解决贫困群众住房、通水、通电、通路和劳动技能等问题。聚焦革命老区、边远高寒山区、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以整县整乡整村为单元,促进区域整体脱贫。严格落实扶贫目标、任务、资金、权责“四到县”制度,创新社会帮扶机制,积极争取各方支持,形成脱贫攻坚强大合力,绝不让一个贫困地区、一个兄弟民族、一个贫困人口在全面小康路上掉队落伍。

(二)实施交通先行战略,着力破除瓶颈制约

坚定不移打好综合交通建设五年大会战,全面推进公路、铁路、水运和航空网建设,加快构建系统、链接、循环、无缝对接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围绕“一环两横四纵三联络”总体架构,争取昭通至金阳等9条高速公路在“十三五”前三年全面开工,到2020年实现县县通高速,构建全市“两小时交通圈”;实施国省道和县乡公路提级改造,力争普通国道中二级以上公路达60%,普通省道中三级以上公路达40%,实现所有建制村通硬化路。加快构建“两横四纵一枢纽”铁路网,启动渝昆高铁、昭攀丽铁路、六威昭城际铁路建设,确保成贵铁路建成通车。提升“一线四港九码头三转运”水运网,完成水富港扩能改造,打造黄金水运通道。逐步完善“七辐射九联动”航空网,开工建设镇雄通用机场,力争启动其他8个通用机场和绥江水上飞机综合项目建设,完成昭通机场迁建,实现与全国区域主要城市通航。

(三)实施产业培育战略,着力促进融合发展

坚定不移走开放型、创新型和高端化、信息化、绿色化的产业发展新路子,制定实施“中国制造2025昭通行动计划”,推动产业纵向延伸、横向联动、融合共赢,实现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从供需两侧发力,创造新供给,**新需求,推动产业扩容增量、提质增效,实现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5%、9.5%和10%。改造升级传统工业,推进硅矿、煤炭、煤层气、页岩气等资源深度开发利用,重点发展有色冶金、新型建材产业,积极培育电子、服装加工等新产业。大力发展以食品、药品、保健品和生物材料“三品一材料”为主的生物产业,做强绿色林果、高效林业、山林药材、特色杂粮、特色经作、山地牧业和淡水渔业,建成一批有特色、有优势、带动力强的农业基地和农业庄园,培育和促进乡村电商物流,推进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提升房地产、商贸、餐饮住宿等生活**业,壮大金融、物流、信息等生产**业,推动旅游与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形成大旅游发展格局。创新园区发展模式,促进产城融合、园城互动,将昭阳、鲁甸、水富、镇雄4个工业园区打造成“百亿园区”。制定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积极培育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互联网金融等新兴业态,实现互联网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四)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着力统筹城乡发展

坚定不移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按照“干净、方便、有序、安全、活力”的要求,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构建“一城两区、两市七县”的城市发展格局,使新型城镇化成为扩大投资、激活消费的重要引擎和推动发展、建成小康的有力支撑。加快鲁甸撤县设区步伐,推进轨道交通和综合管廊建设,完善绿地生态系统和市政功能配套,把中心城区建设成为滇东北城市明珠。紧扣资源禀赋和历史文化,扎实抓好县城建设,推动水富、镇雄撤县设市。开展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打造一批特色产业集镇、旅游集镇和商贸集镇。统筹地上地下空间规划利用,加强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建设,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推进城乡建设管理立法,扎实开展卫生城、园林城、安全城、文明城“四城同创”活动,不断提升城市品质。

(五)实施教育兴昭战略,着力筑牢发展基石

坚定不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树立“今天的经济是昨天的教育,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经济”的理念,实施教育提质惠民工程,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力争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年。统筹配置学前教育资源,使学前三年教育入园率达到65%以上。建立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机制,优化学校布局,缩小城乡和校际差距,切实保障教育公平。扩大普通高中办学规模,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86.5%。以市职教中心为龙头,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建设区域性综合职业学校,申办昭通卫生职业学院,新建昭通、镇雄两所综合职业技术学院,推进产教研合作、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加快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积极帮助昭通学院解决困难问题,支持昭通学院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合格评估。统筹发展特殊教育、民族教育。鼓励和支持民办教育。认真落实教育资助政策,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完善教师队伍培养和激励机制,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营造尊师重教浓厚氛围。深化教育内涵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六)实施生态文明战略,着力建设美丽昭通

坚定不移把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实施大修复,共抓大保护,争当全省生态文明建设主力军。推进森林昭通建设,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开展森林可持续发展经营。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加强金沙江、赤水河等重点流域保护,严格渔洞水库等饮用水源保护,推进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在稳定坝区和生产条件好的地区耕地面积基础上,把25度以上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或发展经济林果。推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促进资源节约循环高效利用。落实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实现城镇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全面覆盖、稳定运行。扎实推进殡葬改革,加强殡葬管理和服务。强化环保能力建设,建立生态环保责任体系,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培育生态文化,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十三五”发展中,我们在全面实施“六大战略”基础上,还要通盘考虑、统筹兼顾,抓好能源、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构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顺应人民群众期盼的基础设施网络;加快发展科技创新、卫生计生、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等社会事业,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加大就业、养老、住房等社会保障力度,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让人民群众共享更多发展成果;严格执行民族和宗教政策,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活动,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巩固民族团结、宗教和顺局面;加强安全生产、信访、社会治安、禁毒防艾、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等社会治理工作,促进社会更加和谐稳定;推进经济体制、行政管理体制等重点领域改革,提升招商引资和开放合作水平,不断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推进“人才强市”,加强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企业家队伍建设,为昭通跨越发展筑牢坚实的人才保障;深化法治政府建设,提高政府服务和保障发展的能力,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从政环境,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三、2016年的重点工作

今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起始之年,是推进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省委九届十二次全会、市委三届十次全会精神,继续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紧扣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投资有效性,着力培育发展新动能,保持经济平稳增长,推动社会和谐进步,实现“十三五”发展良好开局。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生产总值增长8.5%,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1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2‰以内,完成省下达的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任务。

今年,我们将紧紧围绕“六大战略”的实施,着力抓好7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实行任务倒逼,加快脱贫攻坚步伐

实现21个贫困乡镇、260个贫困村出列,确保28万贫困人口顺利脱贫。

抓实项目实施。启动易地扶贫搬迁三年行动计划,抓好25个示范点建设,完成1.6万户5.6万人易地搬迁任务。认真实施26个整乡推进项目。推进镇彝威革命老区精准扶贫六大工程建设。坚持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与易地扶贫搬迁、整乡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完成6.5万户建设任务。加强公路、水利和电力设施建设管理,改善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提升发展能力。坚持智力与志气“双扶”并举,抓好“阳光工程”“春潮行动”等项目实施,开展实用技能培训3万人次以上。拓展劳务市场,创新务工方式,引导和推动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稳定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150万人,实现务工工资收入300亿元。大力发展特色种植、畜禽养殖等致富产业,为群众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完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市级专项扶贫资金比上年增加4倍以上。严格落实“挂包帮”“转走访”责任要求,注重发挥帮扶单位和干部职工在争取资金、改善设施、发展产业、解决困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与社会扶贫相结合的大扶贫格局,广泛动员挂钩单位、社会组织、企业和各界人士积极投身扶贫事业。

规范资金项目管理。认真落实“四到县”制度,加强专项扶贫和涉农资金整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健全完善管理制度,严把选项、立项、申报、审批、发放、效益“六道关口”,确保扶贫项目建设与资金管理更加规范。

(二)加大建设力度,改善基础设施条件

突出抓好33个省级、66个市级重点项目实施,力争全市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80亿元以上。

强力推进综合交通建设。建立地方高速公路适用技术指标体系,加快建设镇毕高速和大山包一级公路,开工建设昭通至金阳、昭通至泸州、昭通至乐山、巧家县城至蒙姑4条高速公路,抓好玉碗至三江口、彝良县城至牛街等12条国省道改造。加大村组公路建设力度,硬化建制村公路4690公里,完成溜索改桥任务。做好成贵铁路和叙毕铁路援建工作,力争渝昆高铁开工建设。启动昭通机场迁建和水富港二期扩能改造。

狠抓水利工程建设。争取昭阳黑石罗、镇雄胡家山等7座中小型水库枢纽工程全面竣工,开工建设永善天星坝水库等3个重点水源工程。加强民生水利建设,抓好“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实施,完成2万件农村“五小水利”工程建设,新增供水受益人口22万人、耕地有效灌溉面积8万亩。

加大能源开发建设力度。推动白鹤滩水电站正式核准开工,有序开发中小水电。合理开发风能和光伏资源,确保巧家洗羊塘风电场、昭阳宁边光伏发电等项目建成投产。加快实施威信徐家坝220千伏、镇雄五德110千伏等输变电工程,全面完成农网改造升级任务,基本实现农村户表改造全覆盖。推进管道燃气项目建设。

加强信息化建设。实施宽带普及提速工程,新建一批通讯管道、光缆和基站,扩大4G网络、光纤宽带网覆盖范围,加快建设“宽带昭通”。支持发展电信增值业务,探索建立昭通市大数据中心,促进大数据广泛应用。完善网络服务平台和安全保障体系。

(三)发挥特色优势,不断壮大产业支撑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0%。

发展高原特色农业。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稳定粮食生产,实现粮食产量230.2万吨。积极创建一批规模化、规范化生产基地,新增苹果种植基地2.3万亩,创建天麻标准化种植基地5万亩。完成烟叶收购75万担。实现肉类总产量62.3万吨。再打造3至5个精品庄园,支持搭建淘宝“特色中国·昭通馆”,注重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示范带动现代农业发展。

增强工业经济实力。狠抓工业项目建设,推进70万吨水电铝项目前期工作,完成侨通公司迁建。协调支持煤矿“双电源双回路”建设,抓紧完成10个煤矿转型升级方案审查,推动复产复建煤矿正常投产,实现原煤产量600万吨。抓好园区配套建设和公共设施运营管理,增强园区企业孵化功能,实现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达到117亿元。强化园区用地保障,力争全年收储土地2000亩以上。理顺园区管理体制,激发园区发展活力。

培育壮大第三产业。制定和实施旅游产业五年振兴行动计划,实现旅游综合收入增长23%。围绕构建“一心两点三带”旅游体系,加快大山包、西部大峡谷温泉等旅游重点项目开发,完成旅游建设投资43亿元。创新旅游宣传营销方式,策划一批影视作品和实景演出,打造大山包翼装飞行国际品牌,提升昭通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出台措施加快消化房地产存量。推动浦发银行、恒丰银行等金融机构尽快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壮大股权投资、信托投资、金融租赁等业务,加快发展普惠金融、互联网金融。抓好中储粮水富粮食周转站等重点物流项目建设,促进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推动餐饮住宿娱乐等服务业提质转型。鼓励发展信息服务、商务服务、“康体+度假”“休闲+养生”等新兴服务业。

(四)注重提质扩容,加快城镇发展步伐

加强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提高城镇发展持续性、宜居性,新增城镇建成区面积8平方公里,确保城镇化率达到37.8%。

强化规划引领。坚持规划权上收、建设权共享、管理权下放,确定城市工作事权。加快中心城市、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和专项规划编制,积极推进“多规合一”。全面开展乡镇总体规划修编,扎实抓好村庄规划编制。筹建中心城市规划馆,建立城市规划专家库,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的审查机制,提高城乡规划水平,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加大建设力度。加快中心城区北部新区开发和旧城升级改造,抓好“两河”治理、景观大道、省耕山水等项目建设。积极推进镇雄南部片区、盐津水田新区开发,统筹推进其他县城和重点集镇建设。加大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力度,*开展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实施600个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探索建立城市公交、出租车等特许经营服务评价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加大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改革力度,积极运用现代技术,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开展“两违”整治。深化城市环境综合治理,规范和加强小区物业管理,创建一批卫生城市、园林城市。

(五)强化政策保障,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确保学前三年教育入园率达到35%,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8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60%。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科学编制教育发展规划,推动基础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民办教育等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推进中小学、幼儿园布点布局调整,抓好以“全面改薄”为主的校舍建设,严格落实“控辍保学”责任,促进教育内涵发展,提升高中教育优质化、特色化办学水平,实现绥江、威信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水富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

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完成市职教中心一期工程建设,确保市直4所职业学校迁入办学。筹建昭通综合职业技术学院。实现昭通卫生职业学院通过省级评估认定。推进与云南交通技师学院等职业院校的战略合作,提升职业教育与创新创业融合度。加强昭通学院学科建设,争取同济大学、长安大学和重庆大学等高校援建院系专业。

完善教育资助体系。继续实施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关心贫困家庭学生和留守儿童学习生活,编织贫困地区少年儿童学习成长保障网。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教育发展基金和教师特殊津贴制度,启动“名教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培养工程。加大农村学校教师周转房建设力度,认真执行高寒、边远地区教师津补贴政策。

(六)严格环境保护,着力加强生态建设

树牢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推进“山水昭通”“森林昭通”“清洁昭通”建设,使昭通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强化生态保护和建设。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推进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大力实施植树造林,完成营造林100万亩。抓好退耕还林还草、石漠化综合治理等工程建设,开展水土流失治理400平方公里、石漠化治理270平方公里。严格管控城镇面山取土采石。

狠抓治污减排。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开展中心城区和县城空气质量监测。严格渔洞水库水资源保护。推进清洁乡村工程建设,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废弃物管理,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节能降耗,推进全社会节能减排。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加大环保监管执法力度,以环保部西南督查中心指出的62个问题为重点,着力整治环境突出问题。

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坚持主动防灾、充分备灾、科学救灾、有效减灾,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积极做好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和防范应对。

(七)突出均衡普惠,加快发展民生事业

守住民生底线,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织就密实的民生保障网。

加强灾后恢复重建。按照调整后的实施方案,扎实抓好鲁甸6.5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4大类中央包干资金项目实施,抓紧完成民房重建查缺补漏,确保年内全面完成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城乡建设任务。妥善安排特殊困难群众生产生活,确保灾区群众安全温暖过冬。

加强公共服务工作。完善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创新医疗服务供给模式,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落实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健全食品药品监管机制,促进社会共治。加强文化体育、广播影视等公共服务。强化移民后扶发展,稳妥推进白鹤滩水电站移民搬迁安置。做好民族工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扎实开展民族团结示范创建活动。认真开展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重视妇女儿童、残疾人、红十字、社会科学、外事侨务、气象、档案、地方志等各项事业发展。

加强保障体系建设。加大创业和就业扶持,新增城镇就业2.9万人。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加大“五险统一”办理机制试点力度。积极整合城乡医疗保障资源,逐步实现城乡医保制度并轨运行。完善城乡低保等社会救助体系,加快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1.5万户。

加强社会综合治理。严守安全生产红线,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工作责任,强化隐患排查治理,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加强风险评估和舆情研判,完善社会矛盾多元化调处机制,妥善处理群众诉求,依法规范信访秩序。加强社会治安防控,*推进禁毒防艾人民战争。

大力开展双拥模范县创建,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完成民兵预备役改革任务,提升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水平。扎实做好国家安全、消防和人民防空工作。

完成今年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我们将采取6个方面的主要措施:

第一,狠抓项目实施

做深做实项目前期工作。主动对焦国家和省的发展战略,准确把握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提高项目前期工作的有效性和精准性。建立全市重大项目储备库,加强汇报对接,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家和省的规划盘子。加大前期经费投入,市级财政专项安排1.5亿元资金,推动重大项目滚动储备、接续实施。

抓紧抓好重点项目建设。严格落实储备一批、开工一批、推进一批、竣工一批的“四个一批”工作要求,实行时间倒逼、挂图作战,全力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确保综合交通、能源、农林水、城建房地产、社会事业分别完成投资160亿元、82亿元、41亿元、108亿元和40亿元以上。

建立完善项目推进机制。推行项目、任务、问题、责任“四项清单制”和投资、审批、落地、建设、资金筹措“五个责任制”,落实县区主体责任、部门行业责任和挂钩包保责任,强化督导稽查,扎实有力推进项目建设。建立落实激励机制,实行项目资金争取和项目推进目标责任管理。

研究完善项目投资纳统办法和措施,完备纳统要件和资料,切实做到依法统计、应统尽统。

第二,强化开放招商

深化务实合作。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扩大与成渝经济区、滇中经济区和周边地区在交通建设、产业承接、旅游协作等领域的合作。推动与中国交通建设集团、中国建筑建材集团、山东高速集团、云南建工集团、云南省公投公司等企业开展合作,促进优势资源深度开发,拓展开放空间与合作领域。

提升招商引资水平。依托区位、资源等优势,采取第三方参与等方式,提高项目策划、包装质量。建立驻外招商联络机构,突出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地区,盯紧“央企”、“省企”等大企业大集团,举办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招商引资推介会,采取直接招商、代理招商、企业招商等方式,大力引进新型载能、生物资源开发、文化旅游、电子产品代工等产业项目,推动各领域引资引智取得新的突破。加强跟踪服务,提高招商项目签约率、资金到位率、开工率和竣工率,力争实际到位市外资金506亿元,增长10%以上。

第三,加强要素保障

拓宽投融资渠道。全力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支持,积极发展私募股权基金,推动发行公司债券,广泛推行BOT、PPP等投融资方式,建立多元化、多主体、多渠道的投融资模式。加快组建地方高速公路、机场建设投资公司和融资担保、基金管理公司,提高投融资能力。建立完善激励机制,促进驻昭金融机构扩大信贷规模,力争新增融资200亿元。加强企业上市培育,力争“新三板”挂牌实现零突破。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放大作用,市级筹集10亿元资金投入高速公路建设,引导和撬动建设投资。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

强化建设用地保障。加大土地收储力度,合理降低用地成本。强化项目用地对接,做好征地拆迁工作,全力保障重点产业、重大项目用地需求。盘活存量土地,着力解决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等问题,切实提高建设用地使用效益。

抓好企业运行服务。用好用活国家“提高贫困地区水电工程留存电量比例”等政策,加快推进小微网建设,积极开展专网专供、过网直供试点,组织企业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降低企业用电成本。推动铁路运输实行量价互补,做好其他生产要素保障。加强企业生产经营监测分析,强化帮扶解困,鼓励和支持企业扩产促销。

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争取中央国家机关派干部到昭通挂职参与脱贫攻坚。深化市校、市企合作,在同济大学、中交一院等单位聘请专家担任咨询顾问,争取到国家行政学院、中铁二十四局等院校企业开展定向培训,积极与中国五矿集团、国开行云南省分行等单位互派干部交流挂职。建立完善特殊人才引进机制,积极推行向社会购买智力服务,有效解决城市规划、交通建设、投融资等方面的人才紧缺问题。

第四,优化发展环境

提升政务环境。深化简政放权,制定权责清单,清理和取消非行政许可项目。加强政务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建成昭通市民之家,再造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规范中介服务管理,建立市县两级中介服务超市。建成电子政务系统和协同办公平台,基本实现政府系统“无纸化”办公。建立市政府每月新闻发布、政府机关季度“公众开放日”制度,推进政务信息公开。

打造创业环境。加快创业园区、众创空间和校园创业平台建设,举办“赢在昭通”创业大赛,激发创业热情。用好用活结构性减税、“惠企贷”、“助保贷”等政策措施,助推中小微企业发展。建立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着力打造文明诚信的营商环境,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氛围。

优化人文环境。启动实施“七五”普法和“五五”依法治理,增强全社会法治意识,努力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挖掘梳理昭通历史人文资源,建设“昭通名人馆”,传播正能量,提振精气神。积极倡导“人人都是环境、人人都是形象”的理念,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形成崇尚实干、文明竞争的社会风尚,打造包容开放、宜业宜居的人文环境。

第五,深化重点改革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继续做好市、县机构改革工作。组建市级公务用车平台,完成党政机关公务用车改革任务。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供需两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供给和需求有效对接、投资和消费更好结合。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完善水资源、电力、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建立现代预算制度,清理、整合、规范专项支付项目,逐步理顺市县两级收入划分。完成税收征管体制改革任务。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推动县域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加快组建售电公司,打造优质电力资产运营平台。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组建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完善市属国有企业绩效考核、薪酬管理制度,提高国有资本经营收益。

深化社会事业和农村改革。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做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启动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整县推进试点,抓好林业、水利等农业农村综合改革。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施居住证制度,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并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

第六,加强自身建设

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认真落实市委决策部署,市政府党组每季度向市委常委会报告工作。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制定市政府党组工作规则,提高党组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严格执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的决策程序,增强决策科学性。健全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加快建立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

提高政府执行力。坚持立说立行、马上就办的作风,强化政务督查,推行重大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着力解决工作难落实、问题难解决、项目难落地等问题。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推动各项工作落实。

深化政府系统廉政建设。坚决贯彻从严治党、从严治政规定,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把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引向*。强化对重要领域、重点部门、重大资金、关键环节的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深化群众身边“四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治理,严肃查处腐败案件,树立清廉为民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站在历史的新起点,昭通即将迈上发展的新征程。实干锻造精彩,奋斗铸就辉煌。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锐意改革,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为2020年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较旧一篇:2017年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较新一篇:2017年黄山市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