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6年工作回顾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全面履行政府职责,主动作为、开拓创新,全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万亿元,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8370亿元,增长14.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75亿元,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20亿元,增长1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1%、9.9%,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重点抓了九个方面工作:

(一)大力实施创新引领行动。统筹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2.7%,发明专利申请量突破3.6万件、增长20.8%,新登记市场主体30.4万户,新增科技型企业1.2万家,分别增长32.7%、9.1%。深化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制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十条”政策,在全国率先推出“早确权、早分割、共享制”改革模式,与7所在蓉高校院所签署共建“双一流”战略合作协议,设立5个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系统推进军民融合创新发展,建设成都信息安全产业园等102个项目、总投资1431.1亿元,加快建设航空整机等6个省级产业基地、天府新区军民融合创新产业园等6个市级产业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面落实“6+4”先行先试政策,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成功落户。成都科学城引进中科院成都科学研究中心等10个校院地合作项目,清华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等15家科研企业入驻。*实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成功举办2016中国成都全球创交会,举办“菁蓉汇”走进韩国、以色列等系列活动180场,郫都区、中国电信(成都)、四川大学获批全国首批双创示范基地,新增国家级众创空间31家、孵化器面积102万平方米。大力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出台人才新政十条,引进3个诺贝尔奖团队,新建20个院士专家工作站,获批国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和专利保险双示范城市。

(二)大力实施工业强基行动。坚持把工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加快推进162个重大技改项目,新增国家企业技术中心4户,预计完成工业投资2185亿元、技改投资1850亿元,分别增长37.1%、38.5%;工业增速持续回升,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4%。*开展工业“竞进拉练”,东风神龙、英特尔骏马等135个项目竣工投产,京东方第6代AMOLED生产线、中铁轨道交通等项目加快建设,中电子8.6代液晶面板、中电科信息安全等119个项目开工建设,紫光IC国际城、吉利新能源汽车等139个重大项目签约引进。

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电子信息、汽车等优势产业做大做强,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4800亿元,汽车整车产量突破110万辆、产值达1700亿元;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产值分别增长10%、40%、12%、18%。工业园区布局优化,确立“3+N”工业发展格局,规划“大创造”“大智造”“大车都”工业板块,推进高新区、经开区拓区和区(市)县工业园区建设。强化企业服务保障,新增规模以上企业334家,产值过百亿工业企业达10家;推广中小微企业“壮大贷”、民营企业应急周转金等模式,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长11.1%。

(三)大力实施服务业提升行动。加快国家服务业核心城市建设,预计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5%,完成内贸流通体制改革试点,获批建设自贸试验区,被列入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积极打造西部金融中心,启动建设成都天府国际基金小镇,设立规模400亿元的成都前海产业投资引导基金,新增A股上市公司7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06家,本外币存款余额3.2万亿元、贷款余额2.5万亿元,成都金融资产交易中心正式运营,金融综合竞争力位居中西部第一。加快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引进华侨城等重大文旅项目112个,先后在30多个境外城市开展旅游营销,入选全球“2017年21个必去旅游目的地城市”,接待游客2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2500亿元、增长22.6%。加快建设国际美食之都,成功举办旧金山成都美食文化节,荣获2016中餐国际化推广示范城市奖。努力建设国际购物天堂,着力提升春熙路盐市口等商圈业态,新增离境入境退税商店41个,全球80%以上的知名品牌落户成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8000亿元,获批国家跨境电商试点城市。加快建设国际会展名城,成功举办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世界航线发展大会、西部金融中心论坛、第四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第七届中国博物馆博览会等重大展会530场次。现代物流、科技服务、检验检测、信用评级等生产**业加快发展。

(四)大力实施融入“一带一路”行动。*实施“蓉欧+”战略,启动国际铁路港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蓉欧快铁中线延伸至欧洲更多城市,新开通北线至莫斯科、南线至伊斯坦布尔班列,初步形成“三线并进”格局,全年开行500列,居中欧班列首位;稳定开行至上海、深圳等8个国内城市互联互通班列,带动联想、戴尔等企业加速向成都转移适欧产能。天府国际机场征地拆迁基本完成并开工建设,启动双流国际机场扩能改造,新开通至悉尼、马德里等6条国际定期直飞航线,国际(地区)航线达95条,客货吞吐量分别突破4500万人次、58万吨。“四主三辅”铁路客运枢纽场站加快形成,川藏、成贵、西成、成兰等铁路加快建设,成德铁路实现公交化开行。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公路加快建设,成渝西昆贵“钻石经济圈”高速公路主骨架加快构建。公路口岸(新址)、铁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封关运营,陆运进口肉类、空运进口水果等指定口岸建成投用,获批国家平行进口汽车试点城市。全面实施“153”重大项目引进计划,签约引进重大项目270个,其中30亿元以上先进制造业项目17个,在蓉世界500强企业达278家,实际利用内资4100亿元、外资85.3亿美元,分别增长14.5%、13.4%。中德、中法、中韩、中古、新川等国际合作园区加快建设。编制企业“走出去”五年行动计划和“一带一路”产业指导目录,新增备案境外投资企业149家,进出口总额增长5%以上。新增瑞士驻蓉总领事馆,驻蓉领事机构增至16家,国际友城增至32个,荣获中国国际友城交流合作奖。大力推进“1+7”成都平原城市群同城化发展,与雅安、资阳、甘孜、凉山达成合作协议,促进成渝经济区一体化发展,推动成渝西昆贵“钻石经济圈”协同发展,与青海签署省市合作备忘录,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区域城市合作。

(五)大力实施城建攻坚行动。获批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编制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和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行动纲要(2016-2025年),启动2049远景发展战略规划研究。加快中心城区有机更新,启动成都中心建设和三环路扩能提升,加快推进小街区规制示范区建设,完成城中村改造4650户、棚户区改造1.28万户,实现“北改”投资720亿元。统筹推进天府新区基础设施、产业园区和城市组团建设,西部国际展览中心主体竣工,益州大道南段等31个项目开工建设,“六纵六横”骨干路网体系基本形成。加快4个小城市和10个特色小城镇建设,德源镇、安仁镇获评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双核共兴、一城多市”网络城市群和大都市区格局加快构建。大力推进轨道交通加速成网,地铁3号线一期、4号线一期开通运营,5号线等7个项目加快建设,6号线等6个项目开工建设,地铁运营和在建里程分别达108公里、276公里,第三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获批,新一轮线网规划编制完成。优化中心城区路网体系,成温邛快速路和大件路外绕线建成通车,天府国际机场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成彭高速公路扩能改造加快推进。新建4G基站7300多个。预计完成城建投资1880亿元。

(六)大力实施美丽成都行动。启动“宜居水岸、活水成都”工程,开工建设李家岩水库,加快环城生态区建设,青龙湖一期、桂溪生态公园等建成开放,积极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获批全国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启动大规模绿化全川成都行动,实施“增花添彩”工程,规划建设60个赏花基地,新增公园绿地13万平方米,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0.9%,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8.7%。积极防治大气污染,实施减排、压煤、抑尘、治车、控秸五大工程,大气主要污染指标持续下降,空气重污染天数比上年减少9天。提升水环境质量,实施“河长制”管理,持续开展岷江、沱江流域水环境治理,推进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综合治理、下河排水口污染治理、污水处理厂扩能提标改造,岷江流域水质明显改善。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制定80项城市管理标准,开展城郊结合部环境治理攻坚行动,强化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实施市政设施提升工程,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七)切实加强重点领域改革。制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5”实施方案,淘汰落后产能企业51户,房地产市场保持平稳健康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下降2.4个百分点,降低电价和天然气价格,阶段性降低社保费率,为企业减负近70亿元。深化“放管服”改革,取消调整行政审批56项,行政审批前置条件及中介服务事项同比分别减少33%、76.6%。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实施企业“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和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登记改革。深化财税和投融资体制改革,推出PPP项目39个,首批“拨改租”项目签约总投资255亿元,7支企业债获准发行,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367.4亿元,“营改增”有序推进,民间投资增长15.5%、占投资比重达56.2%。完善国有企业监督管理体制,推进3户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5户市属国企在新三板或区域股权交易市场挂牌。深化统筹城乡改革,基本完成农村“新四权”登记颁证,启动不动产统一登记,试点集体资产股份化改革,探索农户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途径,新建成“小组微生”新农村综合体100个。顺利完成简阳市代管关系变更和工作并轨对接,双流县、郫县撤县设区。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都市现代农业稳中提质,“米袋子”“菜篮子”工程*实施,农产品生产区、加工区、乡村旅游区融合发展,地理标志产品达61个,预计农业增加值增长3.9%。

(八)切实加强社会事业发展。坚持民生优先,全面完成十大民生实事,全市财政民生支出104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7.5%。突出抓好简阳市脱贫攻坚,完成2965人易地扶贫搬迁,31个省定贫困村、15952人实现摘帽脱贫。高标准推进城乡扶贫开发,实施“百村万户”精准扶贫,相对贫困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万元,增长20%以上。加强甘孜、阿坝19个县对口支援,实施产业发展、公共建设、教育医疗等重点项目116个。全面完成“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和对口支援雅安任务。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城镇新增就业27.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预计在4%以内。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大病医疗互助补充险最高支付比例提高至90%,发放困难群众价格补贴2.3亿元。竣工保障性住房11572套。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速推进,新型医联体实现基层全覆盖,分级诊疗模式初步形成,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全面两孩政策平稳实施,获批全国首批健康城市试点。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建成公办幼儿园206所,新增学位5.9万个,投入21亿元实施义务教育免费、中职教育学费减免等助学工程,妥善解决36.5万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高考本科升学率突破70%,市属高校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开展文化惠民演出3000余场次,开工建设城市音乐厅,建成并开放成都博物馆,被列入中国“十大古都”,初步完成奥体中心规划选址,成功举办ATP250世界巡回赛、第十三届市运会等体育赛事。连续七次获评“全国双拥模范城”。出台养老服务促进条例,建成社区养老院72个,改筹建养老床位1.75万张,为7.38万名困难家庭失能老人和80周岁以上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持续稳中向好,在全国率先探索出全过程控制、全链条信息化的食品药品智慧监管模式。扎实推进平安成都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综合防控体系,实施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隐患专项整治,安全生产事故持续下降。启动“七五”普法,大力推进信访法治化建设,社会保持和谐稳定。连续5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九)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主动接受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市政协民主监督,全力做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建议、提案办理,累计办结建议、提案1309件,办复率100%。成立市政府国际咨询顾问团,建立市民参事制度。深化政务公开,公开政务信息150万条,集中公开188个便民服务电话。*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严格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党风廉洁建设各项规定,持续严管“三公”经费,完成机关公务用车改革。

国家安全、国防动员、防灾减灾、应急管理、消防、人防工作切实加强,民族宗教、港澳台、妇女儿童、老龄、残联、慈善工作取得新进步,审计、统计、档案、保密、气象、邮政、参事、地方志、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取得新进展。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全市干部群众开拓奋进,社会各界对政府工作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中央和省驻蓉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成都改革发展的同志们及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和民兵预备役人员,表示崇高的敬意!向港澳台同胞、广大侨胞和海内外朋友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不足和资源环境制约依然是成都最大的实际,保持经济较快发展面临较大压力;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创新驱动尚未成为发展主引擎,新旧动能转换、转型发展的任务还很重;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全球资源要素整合的能力还不强,国际竞争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形势严峻,系统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措施还不够;交通拥堵等“大城市病”比较突出,就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供给与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较大差距;政府职能转变仍需深化,依法行政能力、政务服务水平有待提升,营商环境还需优化;少数公职人员廉而不勤、勤而低效,思想解放不够、专业水平不高,运用互联网等现代化手段服务群众、治理城市的能力不足。对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一定千方百计加以解决,不辜负全市人民的期盼!

二、2017年工作建议

2017年,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也是我市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实施“十三五”规划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一年。做好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省委“三大发展战略”和省政府部署,围绕市委“157”总体思路,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以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为大逻辑,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稳中求进”为工作总基调,以“六大行动”为抓手,始终保持专注发展、转型发展战略定力,*实施系列2025规划,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努力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2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调控目标控制在103以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进一步降低。重点抓好以下九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建设西部经济中心

一是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坚持工业“一业定乾坤”,持续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围绕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争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实施工业强基行动,完成工业投资2850亿元、增长30%以上,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30%以上,力争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20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规划建设龙泉山东侧工业发展走廊,加快建设“大创造”“大智造”“大车都”工业板块,加强都市组团和卫星城工业园区建设,加快形成“3+N”工业发展格局。持续开展工业“竞进拉练”,开工建设吉利新能源汽车、四川航天高新技术产业园等123个项目,加快建设中电子8.6代液晶面板、科伦生物医药、成都芯谷等151个项目,推动京东方第6代AMOLED生产线、中电锦江等158个项目竣工投产。提升产业发展质量,优化发展电子信息、汽车等优势产业,培育壮大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智能制造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集群成链发展,加快培育万亿级产业集群;改造提升轻工、食品、建材等传统产业,推动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支持工业设计、创意咨询等专业机构和行业商(协)会发展,大力推广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服务型制造,开展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应用试点示范,建设更多“智慧工厂”。

二是提升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提高生产**业比重,优化生活**业结构,培育新兴消费模式,提升服务业标准化发展水平,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加快西部金融中心建设,*实施经济证券化行动计划,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和消费金融,力争新增上市公司8家、新三板挂牌企业70家,区域股权交易市场挂牌企业总量达1200家。加快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推动航空大世界、万达文化旅游城等重大旅游项目建设,打造龙门山(大青城)和“三湖一山”生态旅游功能区,推动旅游景区提档升级,用好大熊猫、美食两张名片,大力开展城市全球营销,力争游客总数达2.1亿人次。加快打造国际购物天堂,实施“商圈提升年”行动,推出创意经典“成都礼物”,*推进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快打造国际会展名城、国际赛事名城,办好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大会、国际乒联世界巡回赛等展会赛事。

三是优化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和质量安全监管。推动农业集约式发展,加快实施100万亩高标准农田工程,推进“都市农业创新创业园区+特色小镇”建设,抓好“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小组微生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大力推广“土地预流转+履约保证保险”、农业共营制等模式。推动农业经济型提升,继续抓好“米袋子”“菜篮子”工程,完善农产品物流体系,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升“天府源”公用品牌价值,打造国家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城市、世界乡村旅游目的地。加快发展智慧农业、低碳农业,积极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农业增加值增长3.3%。

四是大力发展新经济。加快发展大数据经济、智慧经济、分享经济、创意经济等新业态,抢占经济新高地。加快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形成增长新动力。加快发展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重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拓展发展新领域。力争新经济指数进入全国前五名。

(二)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西部科技中心

一是*推进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和军民融合创新。推进政府科技管理方式改革,推广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新建4个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全社会研发投入290亿元,新增科技型企业1.2万家以上,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8700亿元。创新军民融合体制机制,搭建转化应用推广平台,设立规模达20亿元的军民融合产业投资基金和创新创业基金,加快建设30个投资1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不断完善“1+N”产业发展体系和空间布局体系。

二是*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推动出台示范区条例,发布实施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着力打造欧洲中心等四大国家级平台,加快建设天府国际生物产业城,按照“一区多园”模式,争取更多先行先试政策,打造制度创新和模式创新试验田。

三是*推进成都科学城建设。加快推进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创新平台(基地)建设,引进培育新型孵化转化载体10家以上,加快建设中科院成都科学研究中心等重大科学项目,积极推动北航西部国际创新港等10个技术创新项目入驻,引进国家工程实验室2家以上,争创国家科学中心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四是*推进“创业天府”行动计划。深化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打造“创业天府”云孵化平台,办好2017中国成都全球创交会,开展“菁蓉汇”走进德国、俄罗斯等系列活动180场,吸引更多全球创新创业要素加快向成都集聚。大力弘扬创新文化,搭建大众创意共享转化平台,营造人人愿创新、创意能实现的社会氛围。

五是*推进四大平台建设。做强政策支撑平台,修订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加大优秀科技人才引进培养力度,支持高校院所科技人才兼职或离岗转化研发成果。做强双创孵化平台,优化提升以菁蓉国际广场、天府菁蓉中心和菁蓉镇为引领的“3+M+N”创新创业空间布局,新增孵化器30家、面积50万平方米。做强开放合作平台,加快国家级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中韩创新创业产业园等平台建设。做强成果转化平台,提升发展环高校成果转化区,加快建设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争创国家知识产权强市。

(三)着力加强城市文化建设,加快建设西部文创中心

一是大力繁荣文化事业。规划建设成都大剧院、自然博物馆、成都美术馆、群众文化活动中心、三国蜀汉城等重点文化设施,推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提档升级。推动文艺创作生产繁荣发展,开展文化艺术进家庭、进社区等文化惠民活动。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成都,着力营造蜀风雅韵的文化氛围。

二是大力发展文创产业。加快发展音乐、影视、动漫、游戏等产业,着力培育数字娱乐、数字传媒等新业态,培养引进文创优秀人才,优化文创产业结构,提升文创贸易服务,繁荣文化市场,文创产业增加值达650亿元。加快建设“音乐之都”,打造国际性国家级音乐生产地、音乐设施设备集散地、版权交易地和演出聚集地,提升“成都国际音乐诗歌季”等品牌影响力,音乐产业产值增长12%。搭建文创产业平台,建设文创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打造中国西部文创产业园、中国西部音乐谷、少城文创硅谷等文化创意产业园。

三是切实强化文化遗产保护。加强历史文化遗址和建筑保护,打造东华门、邛窑等5个大遗址公园,建设金沙遗址等城市文化核心区,优化提升琴台路业态,提升宽窄巷子、锦里等文化街区品质,推动古蜀文明遗址、“蜀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依法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积极推进非遗生活化、产业化,弘扬川剧、清音等地方特色文化,加强蜀锦、蜀绣等传统工艺保护利用,办好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

四是持续扩大文化交流。实施文化“走出去、引进来”升级计划,在摩洛哥建设文化中心。加强城市文化营销推广,打造大熊猫文化、音乐诗歌文化、南丝路文化等城市文化名片,巩固提升“博物馆之都”“非遗之都”等国际文化品牌,办好成都文化周等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推动成都文化融入世界、世界文化走进成都。

(四)着力提升双向开放水平,加快建设西部对外交往中心

一是全面建设自贸试验区。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制定三年行动计划,打造具有“一带一路”特色的内陆自贸区。推动投资便利化,推行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完善外资监管服务体系。推动营商环境法治化,建立与国际贸易规则接轨的行业监管和资格审查制度。推动服务贸易自由化和货物贸易便利化,加快金融服务创新,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全面推进“一站式作业”。

二是不断提高经济合作水平。围绕“153”重大项目引进计划,着力招大引强、招高引新,强化“一把手”招商引资和“出勤率+签约率+开工率”综合考核,新签约引进重大项目300个以上,其中投资100亿元以上项目6个、50亿元以上项目7个、30亿元以上项目15个,实际到位内资4400亿元、外资93亿美元。鼓励企业“走出去”,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品、技术、服务等标准互联互通互认,拓展“成都制造”“成都服务”“成都品牌”国际市场空间。提升中德、中法、中韩、中古和新川等国际合作园区承载能力。促进对外贸易“优进优出”,进出口总额增长7%。

三是加快拓展对外交流合作。积极开展国际友好交流,推动更多领事机构入驻成都,加强与国际机构交流合作,发展更多国际友好城市。办好东亚地方政府会议、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等国际交往活动。加快建设成都领馆区,*实施外籍人士“家在成都”工程,强化涉外医疗、教育、法律等公共服务保障。

四是大力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强化首位城市责任,深化“1+7”成都平原城市群同城化发展,*推进成德绵协同创新共同体,全面落实成攀、成阿、成甘、成凉等区域合作协议。推动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促进建立成渝西昆贵“钻石经济圈”协商合作机制,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区城市务实合作。

(五)着力构建立体交通体系,加快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

一是*推进“蓉欧+”战略。加快构建“两港三网”,促进贸易发展、服务业提升、产业集聚和国际产能合作。持续优化蓉欧快铁中线班列,稳定开行南线和北线班列,力争全年开行1000列以上。加快建设成都国际铁路港,增设天府新区(新津)铁路口岸,打造“蓉欧+”陆港产业园和临港经济示范区,吸引更多对欧洲和中亚、适宜铁路运输的高附加值产能向成都转移聚集。加快天府国际机场和机场高速等场外交通体系建设,启动建设天府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加快双流国际机场扩能改造,力争实现7×24小时通关运营,织密洲际航线网和国内干线网,国际(地区)航线达98条,力争客货吞吐量分别突破4800万人次、62万吨。

二是打造国家高铁和区域高速公路枢纽城市。建成成昆铁路扩能工程成都至峨眉段,加快成蒲、西成、成兰、川藏和成贵铁路建设,加快推进蓉昆高铁成自段、成都至西宁、至格尔木铁路前期工作。建成成安渝高速成都段,加快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建设和成彭高速扩能改造,开工成宜、成资潼高速建设和成乐高速扩能改造。加快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

三是加快完善市域交通体系。围绕“650+”目标,积极推进轨道交通加速成网,加快建设地铁5号线、6号线、18号线等10个项目,开通运营地铁7号线、10号线一期、4号线二期,实现运营里程179公里、在建里程329公里,加快都江堰旅游客运专线等有轨电车项目建设。鼓励发展空铁、磁悬浮列车等新制式轨道交通。加快大都市区和市域铁路公交化改造,推动高铁、市域铁路、地铁三铁融合。实施城市路网提升工程,加快构建中心城区和天府新区双核高快速路网,启动成环路等市域快速路建设,加快三环路扩能提升,推动成渝高速入城段、日月大道、成洛路等道路改造。

(六)着力优化城市功能品质,加快建设宜业宜居城市

一是加强城乡科学规划。争取城市总体规划获批,完成2049远景发展战略规划研究和“十三五”重点专项规划编制,修编“十三五”规划纲要和系列2025规划,出台国家中心城市专项实施方案和年度计划。完善规划实施机制,建立健全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发展战略数据库,着力构建土地利用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开展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和生态红线,科学制定城市中长期人口规划,优化人口结构和质量,控制中心城区人口过快增长,避免城市人口无序增长,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统筹推进市域城镇体系协调发展,全面提升都市组团和卫星城综合承载能力,重点打造4个小城市和12个特色镇,推动简阳市全面一体化融入成都,加快构建“双核共兴、一城多市”网络城市群和大都市区发展格局。

二是推进中心城区有机更新和天府新区建设。疏解中心城区传统产业功能,加快推动府河桥、荷花池等老旧市场调迁改造升级。*实施“北改”工程,加快火车北站等6个重点片区改造,年度总投资400亿元。完成改造中心城区棚户区5200户、老旧院落550个。*实施小街区规制,全面推进9个示范区建设和18个街区整治。加快打通“断头路”,完善中心城区“3900+1200”路网体系,推动中心城区与近郊区道路互联互通。加快天府新区建设,着力推进成都科学城、天府商务区、西区产业园等重点区域城市建设,加快地铁中心站等节点枢纽和天府环线等交通干线建设,开工建设国际会议中心、奥体中心等10个重大项目。

三是增强基础配套功能。加快推进成都中心、成都科学馆、城市音乐厅、音乐坊建设,建成投用成都演艺中心、城市南部片区青少年宫,开工建设成都国际足球中心。启动中心城区居住区、社区公共配套设施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建设公共配套设施项目400个,着力形成“15分钟公共服务圈”。建成自来水二期净水厂工程,鼓励试点管道直饮水供水。*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完成21个地下综合管廊试点项目,探索深层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加快建设变电站、公厕、垃圾转运站、环卫工人作息房等设施,强化基础配套设施使用管理。加快“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推进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和城域网出口带宽扩容,争取率先开展5G试点,实施宽带网速200M普及行动,平均上网带宽超过50M,让成都连接世界的速度更快。

四是强化城市综合治理。推动城市综合管理条例等法规出台,健全环境卫生、市容秩序、道路桥梁、景观照明等标准和规范。加强城市智能感知系统建设,推进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运用,拓展数字城管功能,提升城市管理问题的发现率和处置率。提高小区物业管理覆盖率和服务水平,深化城郊区域环境治理攻坚行动。

(七)着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

一是坚决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重点抓好扬尘、机动车尾气、工业废气和臭氧污染治理,全部淘汰黄标车,持续做好禁煤禁烧禁放工作,强化重点污染源实时在线监测,确保自动监测设备运行率100%、传输有效率达95%以上,向社会公布污染源重点监控企业名单,强化第三方机构和市民监督,建立区(市)县大气质量月排名和改善奖惩机制,主要污染物PM2.5浓度降低4.8%,重污染天数持续减少。全面实行“河长制”管理,强化毗河、江安河等重污染流域治理,推动东风渠综合整治,加强岷江、沱江流域跨界断面水质监测考核,完成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综合治理,深化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制定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完善土壤监测网络,强化农业生产化肥和农药减量控害,开展土地重金属污染治理和修复,保护提升耕地质量。我们将严肃认真地打好“三大战役”,努力让市民呼吸到更清新的空气、喝上更干净的水、吃上更放心的食物。

二是完善绿色低碳发展制度体系。强化企业环保主体责任,深化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推进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加大环境违法行为执法力度,依法严厉打击偷排漏排、篡改伪造监测数据、非法处置危险废弃物等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建立生态补偿制度,推动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强化绿色低碳发展政绩考核问责,实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全面落实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主体责任,健全永久基本农田“划、建、管、护”长效机制,强化农业、林业生产能力和生态功能。

三是加快构建绿色低碳能源体系和城市体系。提升电力、天然气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切实减少煤炭消费量;开展全域限煤行动,推动工业企业煤改电、煤改气,推广运输工具油改电、油改气,鼓励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大力推动电动汽车消费,率先推动公交车、公务用车电动化,加快建设充电站(桩)设施,逐步减少化石能源使用。坚持把绿色低碳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突出职住平衡,切实减少潮汐交通现象;积极推广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和成品建筑,减少使用玻璃幕墙,全面推广绿色施工,实施建筑垃圾现场资源化利用;建立行人、非机动车和公交车优先的路权体系,完善城市慢行系统,试点建设自行车高速公路,鼓励支持共享单车、共享新能源汽车等共享交通健康发展。

四是建设城市碳汇能力体系。加快中心城区公园和绿地建设,持续抓好“增花添彩”“宜居水岸、活水成都”等重点工程。全面推进环城生态区建设,加快推进江安湖、青龙湖二期、北湖等水库建设,加快建设李家岩水库,推进三坝水库、久隆水库前期工作。*实施大规模绿化全川成都行动,规划建设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和大熊猫国际旅游目的地,加快构建“两山两环、两网六片”的生态安全格局,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9%。

五是完善绿色低碳消费体系。抓好低碳城市试点建设,倡导绿色低碳文化,鼓励绿色低碳消费,推广绿色办公,倡导绿色低碳出行,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消费的社会氛围。启动节能低碳产品认证试点,建立节能环保名优产品目录。设立碳交易平台,办好成都碳交易市场。

(八)着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快建设最具活力城市

一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防止新增过剩产能,扩大有效产能。加强精准调控,构建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长效机制。加强面向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的金融创新,强化金融风险防控。促进电力市场化交易,推动大用户直购电,降低企业制度**易成本及税负、人力和物流等成本,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二是深化统筹城乡改革。深化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农村金融、农民财产性收入改革试点。完善来蓉人员落户制度,推行居住证积分入户与条件入户双轨并行。继续推进和完善不动产统一登记。加快幸福美丽新村建设,集中连片规划建设“小组微生”新农村综合体,新改建村组道路1600公里。深化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加快建设一批统筹城乡综合改革示范镇。

三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推动市属国企改革整合转型,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实行分类监管考核,出台市属国企强化审计监督、推进经营管理层市场化选聘、加强专职外部董事队伍建设等制度,开展市属国企“压层级、减数量、控新增”专项行动,实现2户以上市属国企上市。

四是深化财税和投融资体制改革。调整优化转移支付结构,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严格实施预算中期评估和绩效评价管理,完善政府债务管控机制。建立统一规范的税收第三方信息交换平台和信息共享机制,强化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加大税收违法联合惩戒力度。全面落实鼓励民间投资各项政策,缩减核准事项,完善投资项目“三个清单”管理制度,拓宽融资渠道,充分激发社会投资活力。

(九)着力持续保障改善民生,加快建设健康幸福城市

一是实施健康成都战略。坚持健康优先,加快推进国家健康城市试点建设,强化“三医”联动,加强医联体内涵建设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实施“互联网+医疗”行动,推动医疗机构间信息共享、检验检查结果互认,探索建立市民全生命周期健康档案系统。加快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统筹推进成都医学城等园区建设。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全面贯彻人口计生法。推进医养结合,加快社区养老院建设,加大空巢老人关爱力度,推动建立多层次普惠制养老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全民健身,实施市民体质提升计划,加快推进区(市)县“一场一馆一池”“两中心”建设。

二是继续抓好脱贫攻坚。加快推进简阳市脱贫攻坚,大力开展对口帮扶,全面落实各项扶贫政策,新建贫困村农业园区32个,完成易地搬迁贫困群众10794人,确保58个省定贫困村全部摘帽、31112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扎实抓好甘孜、阿坝19个县对口支援,推动新一轮对口援藏五年规划,深化文旅、农业务实合作,共同推动成甘、成阿工业园区加快建设。高标准推进城乡精准扶贫,完成第三轮第二批“百村万户”帮扶行动,深化城市下岗职工、支出型贫困、低保边缘群众等群体扶贫,让贫困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感受到全社会的关心。

三是抓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加强职业能力和“技能成都”建设,创建中国(成都)职业训练院、中国(成都)创业公共实训基地,加快完善职业培训体系,推进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完善城乡社会保险制度体系,建立健全参保缴费激励约束机制和待遇调整机制,全面实施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制度,稳步推进“两定”机构协议管理。加快构建租售补并举的住房保障体系,继续推进住房公积金制度扩面。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建立社会关爱援助体系,强化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大力实施助残“三大工程”。

四是推进教育品质不断提升。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建成公办幼儿园160所,新增学位4.8万个,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60所,新增学位3.2万个。实施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计划,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规划筹建成都艺术学院,高水平办好成都大学。扎实抓好民办教育分类管理,积极推进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加大特殊教育支持力度。大力发展智慧教育,打造教育优质资源云平台,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享受到优质的教育。

五是深化平安成都建设。健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加强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强化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危化品、特种设备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和防汛工作,强化人员密集和易燃易爆场所消防安全。加快建设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充分接入和利用社会面资源,提升社会治安监控覆盖率,健全突发安全事件联动平台,增强公共安全预警预防和综合应对能力。*推进信访制度改革,按照“三到位、一处理”的要求,及时解决群众合法合理诉求。积极支持国防和军队改革,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

我们将坚持有感发展,以群众最急最愿最盼为先,办好交通出行、市容环境、就业创业、扶贫济困、教育医疗、养老服务、食品安全、百姓安居、文体惠民、便民服务十大民生实事,让城市更美好,市民更舒心。

Page: 1 2较旧一篇:2017年芜湖市政府工作报告较新一篇:2017年怀化市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