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2016年,预计全市生产总值1060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
比2011年增长54.7%,年均增长9.1%
●固定资产投资625亿元,
比2011年增长214.7%,年均增长25.8%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105.46亿元,比2011年增长124.9%,年均增长17.6%
●大力实施产业振兴三年行动计划,规划建设广东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9.15亿元,年均增长10.4%
●县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县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59.98亿元,年均增长15.5%
●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第三产业比重超过44%,年均提升0.8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7.8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24.6亿美元,年均分别增长10.6%和12.6%
●规划建设梅江韩江绿色健康文化旅游产业带,全市旅游接待人数、总收入年均增长27.9%和28.1%
发展条件不断改善
●交通建设成效显著,五年完成交通建设投资390亿元,年均增长22.4%
●实现县县通高速,通车里程新增223公里
●中心城区扩容提质步伐加快。预计全市城镇化率达48.29%,比2011年提高5.02个百分点
●*开展绿满梅州大行动,森林覆盖率74.78%、居全省第二
社会事业不断进步
●成功创建粤东西北首个教育强市
●启动创建卫生强市,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覆盖所有县(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基本完成
●成功举办第三、四届世界客商大会,在海外设立15个经贸文化联络处
●振兴足球之乡十年规划取得阶段性成效,五华足球队成功冲甲
●两次成功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市
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
●连续五年市级新增财力的80%以上用于民生事业
●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预计2016年全体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45元,年均实际增长8.8%
●建立完善社保制度体系,基本实现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目标,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保持在95%以上
●圆满完成两轮扶贫“双到”工作,937个村8.1万贫困户32.5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
发展内生动力不断激活
●推进26项中央、省部署的改革试点,实施252项“微改革、微创新”项目,市级行政审批事项压减53.7%、审批时限缩短64%
●商事制度、投融资体制等改革全面推进,五年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0.5万户,年均增长11.5%
●政府公共服务总体满意度连续三年居粤东西北首位
●创新社会治理,群众安全感和政法工作群众满意度连续5年全省第一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积极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振兴发展目标,按照市第七次党代会的部署要求,紧扭“三大抓手”,坚定不移发展新型工业,大力发展绿色健康文化旅游特色产业,致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推动中心城区与县域组团发展,守住发展底线,做大经济总量,提升民生福祉,加快构建“一区两带六组团”发展新格局。
至2018年,全市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力争比2010年翻一番,全市农村相对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至2021年,全市生产总值力争突破1600亿元、年均增长8.5%左右,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7万元、年均增长8%左右。
重点在五个方面谋求突破
1突出产业集群建设。围绕产业共建,全力推进广东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建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争取通过五年努力,培育形成3个以上产值超百亿的产业群。推动梅江韩江绿色健康文化旅游产业带上升为省级重大区域发展平台。
2突出中心城区和县域经济发展。围绕建成粤闽赣边区域性中心城市,以中心城区扩容提质为龙头,以六个县城建设为支撑,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按照“六组团”的功能发展定位,以“一县一特色”组团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至2021年,中心城区起步区基本建成,全市城镇化率达55%,常住人口达到70万人左右,县域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
3突出软硬环境建设。致力建设内联外通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五年内新建成6条总长265公里高速公路,推进机场迁建立项,确保2019年迈入“高铁时代”。完善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振兴发展条件。
4突出改革和创新。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抓好行政审批、商事制度和医药卫生、文化教育、监察体制等各领域改革。强化科技创新,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5突出社会民生事业改善。推动教育优先发展,确保2018年成功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实施健康梅州工程,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基本建成卫生强市。坚持民生为重,每年办好十件民生实事。确保349个省定相对贫困村和63045户175917名相对贫困群众如期实现精准脱贫。
今年主要预期目标
全市生产总值增长8.0%左右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
进出口总额增长5%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3%以内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节能减排降碳约束性指标完成省下达年度计划
今年重点抓好九个方面工作
1坚定不移发展以工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推动经济扩量提质
●加快建好重大产业平台。统筹推进广东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建设,以广梅园建设为重点,同步推进周边县(市、区)工业园区建设,打造工业发展新引擎。
●全力推动产业共建。全面落实省扶持产业共建政策,建立广梅园畲江片区协调联席会议制度,探索推进总部、研发和孵化环节在广州,配套和生产环节在梅州的共建模式。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鼓励全民创业,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力促中小微企业遍地开花。积极推动“个转企”“小升规”,新增65家民企上规模,推动300家以上企业进入“重点中小微企业池”。
●推动企业技改升级。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面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省实施意见,用好省技改政策和资金,鼓励企业增资扩产、技改升级、设备更新,推动机器人及智能设备应用。
●创新开展招商引资。围绕产业的前延后伸和主导产品及其上下游产品,开展链式招商、以商引商。围绕工业园区产业布局,突出重点产业对口招商,提高招商精准度。
2大力推进交通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投资拉动的重要作用
●建设快速综合交通体系。加快推进梅平、大潮(含大漳支线)、梅州东环高速建设;全线建设大丰华高速丰顺至五华段、兴汕高速五华至陆河段;确保兴华高速(含畲江支线)建成通车。加快推进梅汕高铁建设,力争年内动工建设双龙、瑞梅铁路。抓好梅县机场迁建前期工作。
●推进水利能源等重点项目建设。着力推进梅州抽水蓄能电站征地、移民等工作,确保9月份主体工程如期开工。加快建设韩江高陂水利枢纽工程,确保完成年度投资任务。
●加快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加大与各通信运营商合作,推进光纤入户,抓好原中央苏区农村超高速无线局域网建设和应用,全面提高城乡宽带覆盖范围。
●强化项目保障。创造性解决项目建设中的资金、用地、环评等问题,力促年度总投资565亿元的250个重点项目落地。深化对原中央苏区等政策的研究对接,切实把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红利。
3加快中心城区扩容提质,致力建设宜居城市
●高起点规划城市。进一步完善城乡规划体系,编制《梅州市新型城镇化规划》,争取尽快获批《梅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优化城乡空间布局,统筹规划建设梅州中心城区、兴宁副中心城市和五个县城。
●高标准建设城市。按照海绵城市、综合管廊城市试点标准,加快推进嘉应新区起步区建设,年底前基本完成江南新城、芹洋半岛、梅县新城的主要道路管廊和安置区主体建设。加快推进剑英公园改造等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年底前基本建成城市馆、青少年科技馆、地下停车场等项目。
●高效能管理城市。创新城市治理方式,探索建立城市管理委员会,理顺市和区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
●高效益整合资源要素。用好“三旧”改造、棚户区改造等政策,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和单位产出值。创新投融资机制,大力推广PPP、政府购买服务、政府债券等融资方式,实现城市建设投融资平衡。
4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打造新经济增长点
●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旅游休闲示范城市”为抓手,推进重点景区提质升级。积极打造“一县一品”“一镇一特”“一村(景)一型”,促进旅游业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发展。
●推进“互联网+”*开展。围绕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市,加快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引导经营服务向“互联网+”转变,扩大便利消费。
●发展先进服务业。推动生产**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拓展信息、住房、家政等消费领域,努力满足人们多层次、多元化消费需求。
5统筹城乡一体化推动县域发展
●改善县域发展条件。落实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扶持政策,着力改善交通、电力、水利、环保、信息等基础设施。
●抓好县域产业发展。依托各县(市)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重点培育2-3个特色产业,打造特色支柱产业集群。
●推进农业现代化。坚持以工业化的理念经营农业,促进农业向高质量、标准化、集约化方向迈进。
●建设特色镇和美丽乡村。抓紧编制《县(市)域乡村建设规划》,引领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
●扎实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注重因户因人精准施策,突出产业扶贫,多渠道增加贫困户收入。确保今年全市70%以上相对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6坚守发展底线提升城乡环境质量
●巩固生态文明成果。*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注重“一区两带六组团”核心地段生态修复,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加强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加强森林资源的抚育和管护,实施《梅州市森林火源管理条例》。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的循环经济发展。
●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继续推进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各项工作。严格落实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测评办法,扎实开展城乡“脏乱差”、“两违”和城市内涝、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综合整治。
7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进一步激发发展活力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切实把经济重心转到供给侧,适度扩大总需求,扩大有效供给和优质供给。落实“去降补”措施,完成补短板年度324项706.61亿元投资任务。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坚持“走出去”,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东南亚客属地区的交流合作,开辟新的市场和商机。
●推动创新创业。充分发挥我市创新创业“三大资金、两大平台”的作用,培育发展一批创新企业、创业团队。大力推进专利技术孵化产业园建设,年内建成1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推动众创空间县(市、区)全覆盖。实施更开放的创新人才引进政策。
8重视社会民生建设让全民共享发展成果
●推进教育现代化。巩固提升“教育创强”和“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成果,加快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
●发展文化体育等各项事业。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为龙头,推进城乡四级联创,带动“四城”同创,加快建设文明客都。落实振兴足球之乡规划,支持职业足球发展,推进足球文化公园建设。
●完善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卫生强市建设,探索发展医联体模式,构建利益、责任共同体,方便百姓就医。
●创新社会治理。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梅州”。
●办好十件民生实事。
9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坚持依法行政。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推动发展的能力。
●加强勤政廉政。坚持*基层、*群众,时刻关注民情,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全面落实权责清单和主体责任清单制度。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营造主动作为、担当担责的氛围。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和现场办公制,对重大项目、民生实事等重点工作,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督促检查。落实“为官不为”问责暂行办法,坚决整治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现象。充分调动干事创业积极性,打造一支敢于担当、善作善成的公务员队伍。
较旧一篇:2017年韶关市政府工作报告较新一篇:2017年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