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12月21日

在彭州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彭州市人民政府市长董里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建议。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站在新的起点,回望过去五年,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下,我们紧紧围绕“绿色生态之都、千亿产业之城、田园休闲之谷”的发展定位,大力实施“四二一一”发展战略,奋力打造“绿色、文化、时尚、开放”四张城市名片,一路汗水、一路开拓、一路奋进,和全市人民一起开创了彭州科学发展的崭新局面,为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五年,我们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全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综合实力在结构优化中跨越提升。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越两个百亿台阶,由184.9亿元提升至353.6亿元(预计数,下同),增长91.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10.3亿元提升至21.3亿元,实现翻番。被评为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入围“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百强县”。

——现代工业结构更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在2011年基础上增长了1.4倍,达到584.2亿元。按照大平台承载大产业的思路,工业可用发展空间扩展近一倍,现代石化、航空动力、生物医药、家纺服装成为我市主导产业。四川石化试生产以来累计实现产值1161.3亿元,贡献税收近200亿元,为省、成都市“稳增长”作出了重大贡献。航空动力产业创新崛起,集聚区落户重大项目6个、总投资67.3亿元,军地校合作共建“中国蓝色动力硅谷”进入实施阶段,获批国家“机电产品再制造产业集聚区”和四川省“军民融合特色产业基地”。生物医药产业厚积薄发,累计实现产值125.8亿元,培育形成年销售额超亿元的医药单品7个,引进知名流通药企50余家。家纺服装产业时尚发展,创新打造设计师一条街,成功举办一系列全国性时尚活动,成为成都时装周、成都家纺周永久固定举办地和全国唯一家纺、休闲服装“双名城”。

——都市现代农业领跑全国。农业产值达到82.2亿元,实现增加值47.9亿元,分别较2011年增长36.7%和22.6%。大地蔬菜、道地川芎等特色产业优势进一步扩大,产业链条进一步完善,彭州农业全国领先地位进一步巩固。连续举办七届全国唯一部省联办的国家级蔬菜博览会,累计吸引国内外220余万人次参展参会,引进投资合作项目74个、协议资金258.8亿元,成为全国名副其实的“绿色峰会”。成功获批全国唯一部省共建的国家级蔬菜市场,建成西部唯一的蔬菜价格指数,四川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年均农产品交易额超300亿元、日交易量破万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走在全国前列,建成市、镇、村三级监管体系,实现全程追溯,成为四川省首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高标准完成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综合试点工作任务,连续六次荣获四川省粮食生产“丰收杯”奖,被评为四川省“三农”工作先进县和现代农业、林业、畜牧业重点县,荣获“中国蔬菜之乡”称号。

——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服务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较2011年增长68.3%和66.5%,达到102.7亿元和79.6亿元。特色旅游发展迅猛,年游客接待量较2011年翻了一番,旅游总收入翻了两番,成功创建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县,新增国家AAA**旅游景区2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个;统筹规划布局山地旅游组团,湔江河谷旅游功能区建设加快推进,形成白鹿、龙门山等特色旅游小镇5个。城乡消费体系日趋完善,升级改造“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主体300余家,培育形成限额以上商贸服务单位70家,信一雅阁等一批高品质酒店建成投运,沃尔玛等知名企业成为我市零售行业龙头,城乡居民就近享受高品质消费愿望得以实现。电子商务加快发展,建成淘宝村、电商孵化园等集聚区,市域电商年交易额突破175亿元。

这五年,我们坚持改革创新引领,深度激发经济社会活力,发展动能在稳步转换中显著增强。累计引进重大项目103个、总协议资金近700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45.5亿元,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56亿元。荣获“全国十佳最具投资竞争力城市”称号。

——重点领域改革硕果累累。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被中编办列为试点,在全国率先组建综合行政执法局,集中3487项行政处罚权,公正高效办理案件2800余件,形成综合行政执法“彭州模式”。全力打造一流政务服务环境,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实现34个部门、568项行政审批(服务)事项“一窗受理、一章办结”。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不断深化,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确权颁证、集体林地林木“五权”分置改革成效明显,宅基地有偿腾退、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试点稳步推进,创新开展农产品金融仓储、蔬菜和生猪价格指数保险等试点,农村发展活力持续增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突破,首创征地搬迁以购代建“房票”安置模式,与金融机构合作推出“安置贷”等特色产品,实现多方合作共赢。投融资机制改革成效初现,尝试建立引导基金助推产业发展,建成总投资80.5亿元的PPP项目储备库,城乡供排水项目率先破冰。

——创新创业工作扎实有效。制定创新创业五年行动计划和14条推动政策,举办重大创新创业活动30余场,菁蓉中心、鑫和青年(大学生)创业园等创新创业载体建成投用,入驻“互联网+健康医疗”、北航专家实验室等创新创业团队293个。积极助推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成立“壮大贷”“科创贷”风险资金池,累计为14家企业融资1.2亿元;大力助推企业直接融资,本土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实现零的突破,一批实力企业进入上市辅导期。创新创业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引进“国家千人计划”等高层次人才182人,6位国内外顶尖专家成为彭州科技产业顾问,向巧同志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借力“互联网+”战略,培育成都市级以上“两化融合”和物联网应用示范企业(项目)10个。建成国家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等创新平台15家,培育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2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达到150余家,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支出突破亿元大关。

——对外交流合作不断拓展。积极扩大国际“朋友圈”,友好(合作)城市数量达10个,荣获国家友城战略发展奖、中法地方合作奖。高品质推进国际合作交流,多次举办白鹿·法国古典音乐艺术节、龙门山国际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环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重大国际活动。国内城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与兰州、拉萨等城市在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等领域的合作日益加深,成功承办第十六届全国“村长”论坛、第三届天府古镇艺术节。狠抓项目引建,成功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22个,落户世界500强企业6家。创新项目促建机制,有力推动295个项目竣工投产、458个项目开工建设。

这五年,我们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大力提升宜人宜居品质,城乡面貌在有机更替中焕然一新。“四改六治理”十大行动*推进,城乡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建成一批全国重点镇、省级试点镇、成都市级特色示范镇和幸福美丽新村。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市,国家级生态乡镇实现全覆盖,国家卫生城市创建通过省级技术评估,被评为全国创建生态文明标杆市。

——城建攻坚取得多点突破。制定城建攻坚十年行动计划,完成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新编停车场、生态及文化保护、城市综合管廊等专项规划。着力推进城市有机更新,牡丹文化广场、牡丹之星体育公园相继建成投用,完成铧炉街等片区旧城改造,启动南北大街、东大街东风预制厂等片区棚户区改造,累计改造城中村和棚户区1159户、老旧院落520个、老旧市场9个,建成搬迁安置房134万平方米,新增建成区绿地133.4万平方米。科学推进镇村建设,完成升平等15个镇一般场镇改造,建成濛阳清江等一批幸福美丽新村,32.6万农村居民实现集中居住。

——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新建及改造4G基站300座,光纤网络实现村(社区)全覆盖。路网密度大幅提高,成彭快铁正式运营,成绵复线、成都第二绕城高速相继通车,湔江路、花源路、蔬香路、小夫路、天桂路等市内干线道路建成投用;完成S105、S106等干线公路提升改造,打通铧炉街、西海北路等城市断头路,新建通村通组道路788千米。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完成经营主体整合及车辆提档升级,更新老旧公交车110辆,启动社区公交体系建设。供排水体系不断完善,新建供排水管网155千米,完成饮用水源取水地上移,第二污水处理厂首期建成投运。能源供应能力不断提升,新建丹景至新都、龙王至新都两条500千伏双回线路,新增110千伏以上变电站6座,引进天然气第二气源,年供气能力增加1亿立方米。

——城乡人居环境不断优化。新增森林面积2445公顷,环境空气质量位居成都市前列。超额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累计淘汰关闭落后产能企业近600户,节约燃煤70余万吨。投入6000余万元加强水环境治理,整治黑臭河渠10条、排污口124个,出境断面水质连续60个月稳定达标。加强城乡环境精细化、常态化综合治理,市政维护、清扫保洁、绿化养护实现市场化运作,成功破解群众反映强烈的人力客运三轮车乱象等难题。创建四川省“环境优美示范镇(村)”25个、成都市“镇容镇貌示范镇”2个,打造“三美”示范村21个、农村散居院落示范点119个。

这五年,我们坚持改善服务民生,持续增进全市人民福祉,发展红利在共创共享中充分**。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翻番,分别达到28784元和18196元。五年累计民生投入12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三分之二以上。成功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荣获“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市”“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称号。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新增城区义务教育学位3000个,公益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9.8%,家庭贫困学生教育资助实现全覆盖,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2.5%。普通高考本科上线率连续五年居成都远郊县市前茅,职业教育就业质量位居成都市前三名。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成效明显,创建三级乙等医院3个,全面取消县级公立医院药品加成,实施居民健康卡工程,落实全面两孩和计划生育惠民政策,成功创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文体事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成功创建国家一级图书馆、文化馆和国家二级综合档案馆,成为四川省唯一的全国书香城市(区县级);举办市民音乐节、群众舞蹈大赛等文体活动2100余场,新增体育场地5.6万平方米,全民健身公共活动场所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入选“中国十佳运动休闲城市”,成功创建“中国曲艺之乡”。

——民生保障更加完备。始终把稳就业放在优先位置,城镇新增就业32132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680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稳控在4%以内。大力实施扶贫攻坚工程,对8个相对贫困村、651个相对贫困户实施建档立卡、定制帮扶,彻底消除绝对贫困,圆满完成对口帮扶石渠县工作任务。强化社会保障,全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7.6%和99%,实现了残疾人、特困人员社会保障全覆盖,最大限度地解决了群众养老、医疗的后顾之忧。强化民生兜底,救助各类困难群众40余万人次,发放低保金、住房保障补贴近4亿元。养老服务日臻完善,建成公建民营养老机构3家、日间照料中心114个,新增养老床位4407个。组建民生服务中心,实现民生诉求“一号通”,办理群众诉求16.3万余件,办结率98.7%、群众满意率96.8%。

——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健全突发性社会安全事件和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及处置机制,有效应对“8·17”泥石流、“7·9”洪灾等自然灾害。扎实抓好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和承接公共服务,以“131N”“社会协商对话”“社区治理”为核心的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银定模式”荣获中国地方政府创新优秀实践奖。全面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信访事项网上受理及回复,妥善化解灾后重建遗留问题和企业改制等一批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潜在诱因,扎实推进信访积案办理和苗头性群体事件处置,积极调处各类社会矛盾纠纷13525件、成功率达99.1%。“平安彭州”建设高效推进,开展“雪亮”工程试点,创新社区矫正机制,完成“一标三实”基础信息采集,各类违法犯罪得到有效遏制,实现“两升两降”目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大幅提升。

这五年,我们坚持为民务实清廉,始终做到依法高效行政,自身建设在法治轨道上不断进步。认真执行市人大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共办结人大代表建议875件、政协委员提案1102件,满意率达99%以上;坚持政府常务会会前学法,严格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全面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建成市、镇、村(社区)三级法律援助网络。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政府工作部门精简至24个;深化政务信息公开,主动公开政务信息7500余条;全面完成公务用车改革、办公用房清理和国有资产管理专项整治等工作;严控“三公”经费支出,行政成本有效降低;强化审计监督,五年共审计项目1523个,挽回或避免损失13.6亿元。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取得实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有序推进,政府干部廉洁从政意识显著增强。

此外,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及民兵预备役人员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民族宗教、气象、地方志、保密、对台、邮政、供销、征兵、工会、妇女儿童、红十字会等各项工作均取得了长足进步。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得益于历届政府打下的良好基础,更得益于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在各个领域和岗位上辛勤劳动、作出贡献的全市人民,向给予我们支持和监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向全市广大公安干警、武警消防官兵、人民解放军,向所有关心支持彭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转型升级任重道远;城乡之间、镇域之间发展水平还不够均衡;供排水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还不能满足群众对更高品质生活的追求;政府系统干部的发展紧迫感、工作执行力有待加强。对此,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改进和解决。

今后五年主要目标任务

各位代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彭州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加速期,处于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必须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举措,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奋力推动彭州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未来五年,我们必须善抓用好大有可为的发展机遇。从趋势看,世界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没有改变,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全面深化创新改革的红利逐步显现,有利于我们在更多领域、更深层次调结构、促转型。从格局看,四川作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有利于我们拓展发展空间、增创发展优势。从市情看,上级赋予我们建设成都北部卫星城的发展定位,为我们更好地融入国家中心城市提供了重要条件;彭州生态本底保护较好,与青羊等周边区(市)县的协调共享发展合作不断*,为我们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谋求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生物医药、航空动力等成长型主导产业在我市加快集聚,“一业一策”扶持政策相继出台,有利于我们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只要我们用足用好这些有利条件,就一定能够乘势而上、大有作为。

未来五年,我们必须沉着应对错综复杂的严峻挑战。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增加;我国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显著增强,经济转型面临着结构性矛盾。国际国内形势错综复杂,区域竞争日趋激烈,彭州发展面临逆水行舟、慢进也退的严峻形势;转型发展处于关键时期,石化“一业独大”的产业结构亟待改变;群众期盼要求不断提高,民生改善、权益维护愿望更加迫切,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任务繁重。我们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不为困难所阻、不为风险所惧,善于危中求机,勇于化危为机,切实巩固好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未来五年,我们必须勇于担负赶超跨越的历史重任。建设成都国家中心城市的北部卫星城,加快建成生态名城、产业强市、幸福彭州,这既是上级党委政府寄予我们的殷切期望,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大责任,更是人民群众对我们的热切期盼。我们必须明确目标、凝聚人心、提振士气,充分激发全市上下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豪情壮志,以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顽强拼搏,奋勇前进,努力开创彭州科学发展、转型发展、赶超发展的新局面。

按照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总体部署,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落实省委“三大发展战略”、成都市委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部署和“157”工作思路,全面实施“一三三六”发展战略,确保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建设成都北部卫星城,加快建成生态名城、产业强市、幸福彭州。

今后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预期目标是:

——经济实力明显提升。力争地区生产总值达550亿元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30亿元以上,比2016年分别增长55.5%和40.8%,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300亿元以上。

——城乡统筹明显加快。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42.5平方千米,三个极点小城市基本建成,三大经济组团初具规模,全市城镇化率达55%以上。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新增森林面积1670公顷,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6%,自来水普及率和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均达95%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

——幸福指数明显提高。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3万元以上和2.7万元以上,努力让全市人民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善养、住有宜居。

一、加快建成集群发展的产业强市

坚持以产兴城、以产立城、产城互动,坚定工业“一业定乾坤”的理念,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推动现代石化、航空动力、生物医药、家纺服装、山地旅游、都市农业集群发展,成为成都建设西部经济中心的重要支撑。

(一)打造千亿级现代石化产业基地

稳步推进四川石化扩能升级,将炼油能力和乙烯生产能力分别扩大至每年1200万吨和100万吨。充分利用四川石化项目承载地带来的原料产地优势,依托6.4平方千米石化配套产业园,大力发展石化配套产业,积极引进配套“三剂”、环氧丙烷、高端精细化工以及化工新材料等科技型、环保型和循环利用项目,加快推进已签约关联项目落地投产。到2021年,建成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环境友好、生态和谐的千亿级现代石化产业园区。

(二)打造百亿级航空动力产业基地

全面打通军民深度融合创新和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双通道”,推动军地校合作共建北航创新研究院,获得国家专利20项以上,北航科技园转化落地项目10个以上。加速延伸拓展产业链条,突出发展以航空动力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促进3D打印等高端再制造产业集聚发展。加快航利产业园、泰资科技二期、增材科技等项目建设,着力引进一批带动性强的高精尖项目签约落地、建成投产。到2021年,建成百亿级航空动力及增材制造产业集群,努力建成“中国蓝色动力硅谷”。

(三)打造百亿级医药健康产业基地

构建医药健康产业高效生产体系,大力引进现代中药、生物技术药、化学制剂和高性能医疗器械类项目,推动多肽及核苷类研发生产基地等在建项目顺利投产,积极促进维奥制药等企业改扩建。形成医药健康产业研发创新体系,鼓励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搭建生物医药公共技术研发平台,加强中高端研发人才引进培养。完善医药商贸流通体系,高标准打造中国西部医药健康产业园。到2021年,建成西部地区独具特色的百亿级医药医械产业集群。

(四)打造链条式发展时尚产业基地

推动家纺服装产业向特色产品定制、品牌名牌争创、文化软实力提升等环节延伸,促进个性化、品牌化、高端化发展,筑牢西部时尚产业高地。提升创意设计水平,结合地方特色文化元素研发“成都正装”。持续抓好企业入驻投产,力争全市家纺服装生产企业总量突破1000家。整合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建设西南地区家纺服装集散中心。办好成都时装周、成都家纺周等品牌时尚活动,创建国家级、省级著名(驰名)商标5个以上。到2021年,形成集设计、生产、营销、展会、游购于一体的链条式发展时尚产业集群。

(五)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的重要增长极

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扩大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推动旅游业与都市农业、现代工业、音乐产业、文化创意、体育运动、健康养老、商务会展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依托“大地天然蔬菜、蜀中第一牡丹、湔江古蜀之源、山地养生度假”等旅游资源,打造一批业态丰富的“景镇一体”旅游特色小镇。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线路规划,着力改善湔江河谷旅游功能区交通现状,建成山地旅游环线,开通旅游观光火车,建设公共文化旅游服务平台和景区智能导游系统。到2021年,力争年游客接待量突破22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100亿元,形成各具特色、相互支撑的旅游集群布局。

(六)打造成都现代农业示范核心区

围绕全产业链发展补齐短板,推动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三次产业融合,增强优势产业竞争力。实施蔬菜产业提升行动,以蔬香路沿线新型城乡示范带为重点,用好中国·四川(彭州)蔬菜博览会和国家级彭州蔬菜市场两个平台,大力提升种子研发、工厂化育苗、规模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冷链物流与精深加工水平。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继续争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加强农业品牌培育,积极创建“彭州蔬菜”国家级品牌。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创意农业,助推一三产业互动融合。到2021年,农产品年交易额突破1000亿元,成为成都都市现代农业对外开放交流的核心窗口。

二、加快建成梯次分明的城镇体系

坚持“独立成市”理念,按照“极核共兴、一镇一品、组团发展、小组微生”的思路,加强市域规划建设管理,加快构建中心城区、极点小城市、特色镇和幸福美丽新村的多级城镇体系,促进彭州向成都北部卫星城转型。

(一)筑牢成都北部卫星城核心支撑

强化规划引领,统筹谋划城市空间布局、功能分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加强城市特色风貌塑造,推行龙兴寺片区“小街区规制”试点,打造体现彭州历史和特色的城市文化地标,加快建成自成一体、功能完善、独具魅力的成都北部卫星城。全面推进老城区提档升级,打通断头路,加强“两场一所”建设,建成三环路和滨河森林公园,增加西二环片区路网密度,优化临街商业业态,积极打造特色商业街区。完善牡丹新城教育、医疗、商贸配套、市政道路等城市功能,建成体育公园二期工程,全面提升生活**业集聚水平。优化南部新城空间和产业布局,将工业开发区纳入城市功能区统筹规划建设,建设青灌铁路彭州支线两侧城市绿带,强化牡丹新城与南部新城间的南北向交通联系,充分展现产城一体发展实效。

(二)推动小城市产城融合高效发展

以推动产业发展、增强综合承载为重点,加快濛阳、丽春、通济基础设施和公建配套设施建设。到2021年,濛阳、丽春、通济城镇建成区分别达到9.5平方千米、7.5平方千米和2.5平方千米,成为城市副中心。将濛阳建设成为彭州东南门户小城市,以产业升级为主线,高水平建设运营现代商贸物流产业园、农产品工业港和家纺服装产业园,打造全国一流的现代农业商贸物流重镇。把丽春建成全国知名的航空动力产业新城,以深化军地校合作为重点,加快推进“中国蓝色动力硅谷”建设,逐步完善交通路网轨道体系,丰富城镇功能配套,打造中国西部高端智造小镇。将通济镇建设成为彭州北部山区中心小城市,*挖掘温泉等特色资源,打造成都北部赏花基地,大力发展主题民宿、星级乡村酒店,建成湔江河谷旅游集散地。

(三)促进特色镇村个性鲜明组团发展

以产业为纽带,推动镇域经济区域统筹、竞相发展,形成特色鲜明的城市经济、都市农业和山地旅游三大组团。扎实做好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全面**清“三农”新家底。按照因地制宜原则,依托区位优势、生态环境和资源禀赋,打响敖平川芎、隆丰大蒜、三界莴笋、军乐锅魁、小鱼洞冷水鱼等优势品牌,*挖掘新兴古蜀文化、桂花陶艺文化、九尺美食文化和丹景山牡丹文化,突出白鹿中法风情、龙门山温泉度假、葛仙山生态田园、磁峰康养运动、红岩田园颐养、升平城市休闲等特色,培育形成支柱产业,推进一般镇向特色镇转型。按照“宜聚则聚、宜散则散”原则,抓好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扎实推进一三互动、产村相融,新增幸福美丽新村100个以上、“小组微生”新农村综合体20个。鼓励群众自主改造特色院落,保护好历史文化景观,保持好川西田园风貌,让群众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还能看山望水、记得住乡愁。

三、加快建成绿色低碳的生态名城

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保护环境,开展环境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构建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方式,加快建成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的生态名城。

(一)强化红线意识,筑牢成都北部都市生态屏障

探索建立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科学划定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和自然资源利用上线,严格实施红线管控,着力构建稳定、安全、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体系。扎实开展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加快龙门山生态功能恢复,巩固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成果,加强白水河自然保护区管理,配合建成大熊猫国家公园。强化水生态保护,打造石化基地湿地公园、马牧河湿地公园和土溪河生态湿地长廊,规划建设三河店水库,新建第二饮用水源,确保全市自来水普及率达95%以上。加强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划定永久性基本农田和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功能分区边界,完成交通、水利、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专项用地规划。建设中心城区绿地和水景观系统,推进“增花添彩”和“宜居水岸”工程建设,实施集中建绿、身边建绿行动,实现中心城区“500米见绿、1000米见水”。

(二)推进治理攻坚,全面提升城乡环境质量水平

*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集中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让人民群众呼吸上新鲜空气、喝上干净水、吃上放心食品。*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加快淘汰燃煤锅炉,鼓励工业企业集中供热、供能和实施清洁能源改造,加强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工程建设,加大中心城区路面“黑化”力度,提高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水平,确保到2021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70%以上。大力实施“清水工程”,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开展白土河、濛阳河、蒲阳河等重要河道综合治理,实施莲花湖生态治水工程,推动生产、生活、生态用水“三水共治”,加强污水处理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工业污水处理率100%、生活污水处理率95%,污水排放稳定达标,全面消除黑臭水体。开展土壤污染防治行动,严控新增土壤污染,全面关闭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计划。完善城乡生活垃圾处置体系,新建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2座,建成隆丰环保发电厂,确保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推进环境数字化应急管理和监管平台建设,实现重点污染源实时监控。

(三)坚持创新改革,持续增强转型发展整体效能

强化绿色低碳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创新改革成果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健全支持创新创业的政策体系,实施“金彭人才计划”,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和培育;实施“互联网+”行动和质量强市、品牌彭州工程,新增双创空间10万平方米以上;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创新研发、科技孵化,完成工业技改投资400亿元,培育科技型企业500家、高新技术产业企业100家,全力打造创新创业集聚先行区。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创新政府治理手段和服务方式,构建智慧政务、智慧平安、智慧旅游等应用平台,打造智慧产业园,培育孵化智慧产业。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高工业用地准入门槛,大力开展低效用地清理和废弃工矿用地整理,鼓励社会资金结合场镇改造、新农村建设、地灾隐患治理等开展土地整理。切实优化项目审批流程,最大限度地缩减行政审批时间,积极构建推进项目建设新机制。优化征地搬迁以购代建“房票”安置工作,深化农村金融综合服务改革,推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应用,创新推进农村基层组织与社会资本合作优化公共服务、发展农村经济。持续做好增强新动能加法和淘汰落后产能减法,鼓励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产出效率,完善产能过剩行业企业市场化退出机制。*推进环保“十进”,开展全民节能行动,鼓励绿色消费,推广绿色办公,努力让绿色低碳生活在彭州蔚然成风。

四、加快建成共创共享的幸福彭州

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大规模、更高效率地推进为民办实事工程,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全市人民更有安全感、归属感和幸福感。

(一)促普惠、保民生,办好民生服务实事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结合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开展针对性就业培训,优化返乡农民工、回乡大学生等群体就业创业服务,新增城镇就业3.2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4.3万人。实施社会保险全民参保登记,强化“五险合一”征收稽核,确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重度残疾人养老保险参保率持续保持在97%以上。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推动住房保障租补并进,适度扩大医疗救助重特大疾病范围,适时调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低收入群体价格补贴标准。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实现养老服务设施覆盖所有镇、城市社区和80%以上的农村社区。扎实抓好特殊困难群体帮扶,健全残疾人、妇女儿童关爱服务保障体系,实现5个相对贫困村、297个相对贫困户全部脱贫,抓好对口帮扶黑水县工作。

(二)促均衡、保质量,增加公共服务供给

建立高效便捷的交通服务体系,争取彭汶路纳入省级规划,配合完成成彭高速扩容和成都三绕彭州段建设,推进成彭第二通道、彭郫第二通道建设,积极争取成都地铁线路向彭州延伸;建成蔬香路环线等市域快速路网,适时推进市域轨道交通建设;大力推动成彭快铁公交化运营,*推进公交体系改革,力争中心城区公交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30%。构建优质均衡的教育服务体系,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大力培育名校、名师,创建成都市“领航高中”“特色高中”,探索十二年制免费教育,积极创建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让城乡居民子女就近接受优质教育。建设全方位的卫生计生服务体系,优化城乡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强化三医联动,推进医养结合,实现健康信息资源统一融合、卫生计生一网覆盖、居民健康一卡通用。丰富文化体育服务供给,*推进“文化芭地草”“全民健身”等惠民工程,积极创建中国曲艺名城,加快新博物馆、市级体育中心等公共文化体育场馆建设,办好市民音乐节、国际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等品牌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三)促法治、保稳定,提高平安服务水平

加强法治彭州建设,科学制定实施“七五”普法规划,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强人民调解、法律援助机构建设,探索建立城乡均衡共享的法律服务体系。加强社会治理,推动村(社区)自治组织务实高效运行,培育孵化、规范管理社会组织,壮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强化“三社互动”,建立公共信用信息数据库,积极创建双拥模范城市。依托智慧城市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现“雪亮”工程全覆盖,打造“数字警务”,推动辅警队伍和群防群治力量规范化运行。加强安全生产,严格落实隐患排查治理责任,严格石化等重点领域监管,坚决遏制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发生。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全面推行食品药品溯源管理,实现药品流通行业监管电子化,严格执行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健全突发事件预测、预警和预防机制,整合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资源,不断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加强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坚持用法治思维做好信访维稳工作,提升信访工作法治化水平。

2017年重点工作建议

各位代表,2017年是落实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也是大力实施“一三三六”发展战略,建设生态名城、产业强市、幸福彭州的重要一年。2017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2亿元。围绕上述目标,重点实施“七大行动”。

一、实施产业体系巩固行动,增强发展支撑力

出台“一业一策”扶持政策,以延伸产业链条为重点狠抓招大引强,引进亿元以上重大项目20个,到位省外内资100亿元以上,利用外资9000万美元。推进工业强基工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增强工业园区承载能力,加快工业开发区、航空动力产业园、石化基地及配套产业园“三规合一”,投资10亿元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完成工业投资150亿元,推动涡轮发动机关键部件制造与修复等12个项目开工,促进现代中药产业基地等15个项目加快建设。提升工业经济发展质效,全力引进中船重工产业园等优质项目,新培育“小巨人”“成长型”企业70户,确保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破140户。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规模化经营、品牌化发展,实现农业增加值49.5亿元、增长3.5%。在蔬香路沿线打造全国一流的蔬菜示范基地。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合格率达99%以上。规范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确保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户面不低于70%。加快建设国家级蔬菜市场,*创建“彭州蔬菜”国家级品牌,建成“菜博会”会展中心,办好第八届“菜博会”,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互动融合。推进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11.7亿元、增长9.5%。鼓励“电子商务+实体经济”发展,推进电子商务示范镇(村)提档升级。大力引进国内外一线品牌、“一带一路”沿线特色商品,推进工业商贸旅游互动发展,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探索开放式景区新型管理模式,促进“文化+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积极创建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四川省乡村旅游强县,全市旅游综合收入突破45亿元。

二、实施发展动能转换行动,增强城市竞争力

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意识,强化主动担当,进一步健全项目推进机制,优化项目审批服务流程,加快促进多肽及核苷类研发生产基地等37个项目开工、四川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二期现代食品城等11个项目建成投运。严格政府投资项目考核奖惩问责,高效率推进政府投资项目。强化创新驱动第一动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企业建设技术中心和实验室,加强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完成高新技术产值90亿元以上。完善创新创业支持体系,大力引进国家“千人计划”等领军人才,加强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培育,举办“创业天府·菁蓉汇”系列活动,确保全市创新创业支持资金规模不低于10亿元。推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运用,创新集体建设用地开发利用机制,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直接抵押融资,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业农村发展。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扩大PPP模式应用范围,规范PPP项目实施;推动“农贷通”平台、产业引导基金高效运行,助推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充分发挥“安置贷”“科创贷”等特色金融产品作用,着力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着力降低水电气价格,*推进“营改增”试点,落实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和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登记制度;完成国有林场改革工作任务,推动市属国有企业等重点领域改革举措落地生效。

三、实施城乡功能优化行动,增强空间承载力

优化城乡发展顶层设计,加强市域规划统筹管理,完成中心城区控制性详规、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推行社区规划编制与实施,结合智慧彭州建设推动城市功能更新升级。优化市域交通路网,启动彭郫第二通道、蔬香路环线等新建工程,全面推进三环路及其配套综合管廊建设,打通西海西街、永经堂西侧等城市断头路,在重要交通节点新建人行天桥和公共停车场。实施中心城区“增花添彩”工程,大力发展立体绿化,打造小游园、“邮票绿地”等特色城市节点。优化推进城建攻坚,在老城区新增临时农贸市场2个,启动龙兴寺片区、西二环片区旧城改造和体育公园二期、滨河森林公园、牡丹新城配套农贸市场建设,加快推进安澜(丽景)小区等安置房项目和南北大街、外南街6支渠两侧等棚户区改造,完成中心城区农贸市场和25个老旧院落升级改造。优化发展特色镇村,加快建设省级百镇建设行动试点镇、成都市级小城市和特色示范镇,有序开展场镇提升改造,创建幸福美丽新村30个、建设“小组微生”新农村综合体5个。

四、实施文化传承繁荣行动,增强区域影响力

健全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体系,着力打造具有彭州印记的文化地标。*挖掘古蜀文化、牡丹文化、宗教文化、陶瓷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保护性挖掘磁峰金城窑白瓷,启动军乐陶瓷文创基地建设,积极推动桂陶纳入国家级非遗保护目录。推进音乐产业发展,建设市民音乐厅,打造白鹿音乐小镇,办好白鹿·法国古典音乐艺术节、市民音乐节等特色活动。加大经营性文化市场主体培育力度,发挥文旅基金带动作用,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事业,推动形成多元化文化产业投融资格局。加快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开展“文化四季风”等惠民工程,加快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现镇级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网点全覆盖。弘扬传统文化,推动移风易俗,支持发展文化组织、培育文化名人、创作文艺精品,提高城乡居民精神文化素养。

五、实施生态保护改善行动,增强环境吸引力

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鼓励发展循环经济,推进闲置低效用地再开发、再利用,力争单位增加值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水平持续下降。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启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划定镇域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开展白水河国家级森林公园规划修编,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管理机制,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新增森林面积200公顷。压实环境保护监管责任,强化网格化环境监管,严格环保重点问题整改,*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推进水污染防治攻坚,加强养殖污染、小微企业违规排放等突出问题整治,强化造纸、化工、制革等行业废水污染治理。加强大气雾霾治理,严控重点行业烟粉尘和有机污染物总量,督促重点企业脱硫、脱硝、除尘设施稳定运行,加强燃煤锅炉治理和扬尘污染监管。推动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强化重金属污染治理,探索实施废弃矿山和工业用地生态修复。

六、实施群众福祉增进行动,增强民生保障力

抓好省市为民办实事工程。加快现有镇、村自来水厂(站)及配套管网升级改造,实施石化基地周边地区、蔬香路沿线等区域供水“户户通”工程;加快现有污水主管网和配套管网改造,完成17座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进一步提高污水收集率。实施5个相对贫困村、297个相对贫困户精准扶贫、脱贫,城镇新增就业5980人以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新增养老床位480张,建成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有序推进征地搬迁以购代建“房票”安置工作,提高住房保障标准线,严格执行住房保障资格退出机制。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品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启动南部新城中小学等项目建设,完成第二批17所标准化公办幼儿园提升项目配套建设并确保如期投用。提高卫生计生服务水平,切实落实分级诊疗,加快推进市第二人民医院扩建等项目建设,扎实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硬件提升工程,继续做好全面两孩政策宣传解读,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全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全力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和成都市放心舒心消费示范城市创建。

七、实施治理能力提升行动,增强社会凝聚力

坚持依法治理、系统治理和智慧治理,着力构建政府、社会、市民等多方参与、多元共治的现代治理体系。推进依法治理,严格依法行政,坚决、高效落实市委决策部署,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进一步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编制“七五”普法规划,落实有偿型村级组织常年法律顾问制度;全面实施“阳光信访、法治信访、责任信访”,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好社会和谐稳定。推进系统治理,强化理论武装,加强政务调研,广泛听取人民团体意见,高度重视社会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建设学习型政府,提升系统治理能力;以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党内监督为统领,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系列部署在政府系统落地生效,建设廉洁政府,保障系统治理推进;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加大审批服务事项下沉力度,探索“一窗一章”延伸到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效能政府,确保系统治理高效。依托智慧城市建设推进智慧治理,探索搭建网络理政工作平台,加快构建B2G(企业与政府)、R2G(市民与政府)、S2G(安全与政府)三网合一的智慧城市雏形。

各位代表,新一轮发展征程已经开启。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同德、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乘势而上,为建设生态名城、产业强市、幸福彭州而不懈奋斗!

较旧一篇:2017年龙岩市政府工作报告较新一篇:2017年河北省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