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2015年及“十二五”工作回顾侯卫东官场笔记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一年来,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依靠和带领全区人民,紧扣建设新栖霞发展定位,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在严峻挑战中保持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顺利完成了区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十二五”发展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经济保持平稳增长。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50亿元,同比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0亿元,同比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60亿元,同比增长21.4%。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经济提档升级。完成技术改造投资126亿元,占工业投资比重达60%。光电显示、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三大三新”产业实现产值2130亿元,占规模工业比重达82%。互联网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0亿元,同比增长30%;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2000亿元。服务业占比稳步提高。完成服务业投资350亿元,同比增长45%。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02亿元,同比增长11%,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5.6%,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文化产业增速迅猛,实现增加值89亿元,占GDP比重达10.5%。现代农业加速发展。新增高效设施农业2000亩,培育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3家。虹越园艺家等一批项目落户八卦洲省级现代农业园区,龙潭“水一方”成功创建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创新驱动活力增强。创新要素加速汇聚。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6家,新增孵化器在孵企业260家、毕业企业26家。完成发明专利申请2350件,授权量560件。人才优势不断巩固。新集聚国家“千人计划”13人、江苏省双创计划专家5人、市科技创业家8人、市“321引进计划”60人。科技金融再添动力。出台鼓励企业新三板挂牌扶持政策,引进飞马投资等参与设立园区创投基金,区科技金融集聚区签约合作投融资、银行等机构70余家。园区项目支撑有力。平台载体建设增速。完成产业园区平台投入18亿元。新增大学科技园孵化面积6.2万平方米。中国工业设计服务中心正式落户,腾讯众创空间等一批混合所有制、专业型科技孵化载体启动建设。金港科技创业园被评为首批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紫东国际创意园被评为“省级大学生创业园”。招商引资力度加大。42个总投资572亿元的重点项目签约。高世代液晶面板及配套、华侨城欢乐谷等一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成功落地。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栖霞山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招商1872等一批项目启动建设,29个总投资430亿元的重点项目开工,38个总投资380亿元的项目竣工。

综合改革有序推进。简政放权不断深化。完成行政权力合法性审查,全面清理行政审批权力事项,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出台并向社会公布128项行政审批、3086项行政权力等4张清单。推行工商、税务、质监“三证合一”登记制度,以及企业设立“多证联办”和投资项目“并联审批”,平均办结时间压缩80%以上。完成区政务服务中心升级改造,197项政务服务实现一门受理、一门办结,综合满意率达99.5%以上。成立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及中小企业协会,运用互联网+跨界服务方式,提供多品种、全方位、高层次的综合服务。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纵深开展。探索“三化融合”的社会治理模式,在全市率先实行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全面推广“全科社工”模式,获批国家级“社区管理与服务”标准化试点区,街道网格化服务与管理规范和全科政务服务规范成为江苏省地方标准。率先启动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并在全市推广。综合执法体制改革试点推行。在尧化街道试点实施一支队伍综合执法,整合11个部门执法力量,将执法权限、执法力量下沉到街道,强化街道组织协调综合执法的职能。全面实施城市治理标准化,编制完成《栖霞区城市综合管理指导标准》,完成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三期建设,城市综合管理体制机制日益完善。

城市面貌显著提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交通路网大力优化。季家街三条配套道路、华电北路三期、怡园路、金尧西路、尧化老街一期改造工程建成通车;仙新路跨铁路桥、华电北路二期、言和路中段完成验收移交;完成农路提档升级27.9公里。城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马群综合换乘中心开工建设;新增、调整公交线路30余条;新增公共停车场15处;新增停车泊位2217个;仙林、南湾营、十字街等垃圾中转站升级改造加快推进。水利设施不断完善。农田水利重点片区二期工程基本建成,九乡河治理应急工程启动建设,新建、改扩建泵站闸坝10座,疏浚土方71.8万方;完成63公里污水到户支管建设,完成36个排水达标区实体工程;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质100%达标。城乡建设加快推进。坚持“多规融合”。完成燕子矶、栖霞山等8个片区控详编制,栖霞商务区、羊山公园周边等城市设计顺利开展。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面达78%。旧城改造*推进。实施城中村拆迁185.5万平方米,完成23个小区出新。城市管理水平日益提高。在全市城市治理考核中持续保持前列。完成11个背街小巷整治,环卫机扫率达85%,垃圾分类覆盖率达76%;启动全区200个住宅小区星级物业评比。完成5400公里地下管线探测普查。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实效。坚守生态红线,完成成片造林2054亩,城镇绿化覆盖率达53%。狠抓控煤降耗,全区规模工业煤炭消耗同比下降6.5%,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幅5%。加强扬尘管控,做好夏秋两季秸秆禁烧工作,全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30天。强化水环境整治,完成33条河道综合整治;基本完成八卦洲、栖霞、龙潭街道范围内沿江砂场整治工作,清理长江岸线场地面积69万平方米。

民生事业全面发展。民生工程*实施。*开展千场惠民服务,全面完成年度二十项惠民工程。新增城镇就业1.7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5万元和2.1万元,同比分别增长8.5%、10.3%。新开工保障房65万平方米,续建54.3万平方米,竣工17.7万平方米;完成1980套安置房、838户经适房和公租房选房工作。引进培育公益**类社会组织35个,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数达19.8个,幸福都市建设测评成绩首次跃升至全市首位。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教育优质资源均衡配置。顺利通过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评估验收,以南师附中等名校为龙头组建7个教育发展共同体,引进省特级教师2名、大市级学科带头人3名,6所中小学及公办幼儿园建成投入使用,燕子矶中学改扩建和新港职校新校区建设正式启动。医疗卫生体系更加健全。全面落实医改政策,区级公立医院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成功引入泰康人寿市场化资本,引进80名省市专家开设重点特色专科,全区医疗服务满意度达99.73%。完成仙林鼓楼医院二期建设,栖霞区医院、八卦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改扩建工程投入使用,仙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顺利通过江苏省中医药示范社区中心、南京市基层机构中医特色专科验收。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启动“阅享栖霞”阅读行动,开展各类文化活动1300余场,送电影进村(社区)400余场,送图书到基层2万余册。区文化馆、图书馆、体育馆投入使用。成功举办“秋栖霞”红枫艺术节、栖霞区第十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南京高校(仙林站)大学生龙舟赛,成为首批“江苏省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建成全国首家国家级数字档案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出台全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规划,建立56个“医养融合”型社区居家养老中心,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达42张,成为首批“全国社区与养老服务工程建设示范城区”。推动应保尽保,综合医疗救助、贫困家庭救助、民生保险三大新型托底政策惠及6000多户家庭。实施残疾居民保险新政,在全市率先为残疾居民购买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医疗保险,并实现全覆盖。社会综治成果显著。文明城市创建不断深化,仙林街道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平安栖霞”、“法治栖霞”建设不断*,连续四年被评为“省治安安全区”,群众安全感测评位居全市前列,第五轮“春风化雨”握手行动化解信访积案15件。建立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体系,不断深化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全区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与此同时,民族、宗教、武装、人防、台侨、年鉴、地方志、外事、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红十字会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增强。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不断加强理论学习,狠抓整改落实、建章立制工作。坚持依法行政,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加大效能建设力度,启动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和街道内设机构改革。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进一步密切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联系,认真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办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286件。*推进政务公开,支持鼓励网络问政,全年主动公开政府信息8600余条,通过“12345”、“96106”便民服务热线,受理各类工单2.3万余件,办结率达100%。充分发扬民主,凝聚各方智慧,精心编制“十三五”规划。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强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对8家单位的“三重一大”事项以及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开展巡查,共发现问题35个,提出整改意见37条,进一步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

各位代表,2015年已经过去,我区“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已全面完成。五年来,我们坚持科学发展,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创新实干,圆满完成了既定的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三五”新跨越打下了坚实基础。奋斗伴随艰辛,成绩来之不易。回顾“十二五”,我们深切体会到:

必须坚持以创新的思维来谋划发展,才能实现栖霞发展的新跨越。五年来,我们坚持“打造城市环境就是打造投资环境”的理念,通过开展化工企业整治搬迁、狠抓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创新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机制、推行城市治理模式创新等,打出了一套城市建设与环境治理的组合拳,在推动城市面貌大变样、拉开城市发展大格局的同时,树立了栖霞城市新形象、打造了栖霞投资新环境,在赢得工作主动的同时,抢占了发展的先机,为农村人口转移、充分就业提供了空间,为集聚产业和人气、吸纳人才和资本打造了平台;坚持“抓政府效能建设就是抓发展环境”的理念,通过推动简政放权、改革政务服务机制、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等,涌现了一批政府效能建设与社会治理的新亮点,在改造政府运转流程、促进政府效能提升的同时,明确了政府工作新规范、建立了政府服务新标准,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得到了群众的认可,为提升政府形象做出了贡献,为促进经济发展创造了环境、奠定了基础。五年来,全区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保持年均增幅14.6%和15%;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2000亿元;人均GDP超过13万元;在全市城市治理考核中实现由落后到前列并始终保持的大跨越;成为全国第三批社区治理与服务创新实验区创建单位。

必须坚持以务实的举措来推动发展,才能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五年来,我们坚持以创新的思维深化改革,以务实的态度狠抓落实,有效化解了前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通过实施三区融合发展,发挥政策优势,整合资源优势,激活创新优势,全面拉开了开发区东区建设、顺利实现了南京综保区龙潭片区封关运作、正式启动了国家级仙林科技城创建,为栖霞“十二五”乃至今后的发展明确了方向、拉开了框架;通过加快园区平台建设,明确差异化发展方向,引进了一批发展潜力大、产业关联度高的项目,形成了光电显示、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物联网、3D打印、移动互联网等“三大三新”产业发展方向,为栖霞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通过优化发展环境,加大现代服务业发展力度,促使我区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的动能不断**。“十二五”末,全区三次产业结构比达0.4:64:35.6,第三产业比重比“十一五”末提高15.9个百分点,“三大三新”产业产值年均增速15%以上。五年来,新增市级以上孵化器60万平方米,金港科技创业园、紫东国际创意园等6家平台被列为国家级或省级产业基地;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3人,创业类“千人计划”特聘专家64人,成功创建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引进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研发机构14家,国家和省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18个,新增专利申请1.7万余件。

必须坚持以发展的成果来惠及群众,才能形成强大的发展合力。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依靠群众发展、发展为了群众的理念,坚持从群众的角度出发想问题、从群众的立场出发作决策、从群众的需求出发办事情,将工作重点区域放在基础设施还不完善、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偏远地区和城中村片区,将工作重点对象放在生活在相对较低生活标准线以下及边缘的困难人群,每年坚持不懈地为民办实事、办好事。通过健全住房保障体系,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引进优质教育医疗资源等多项惠民措施,使发展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人民群众。五年来,全区用于民生等社会事务支出累计达145亿元;新增就业9.3万人;推进96个老旧小区出新改造,面积278万平方米;实施城中村棚户区改造项目49个,面积341万平方米;新增保障房面积500万平方米以上;城乡低保实行统筹同标,6万多名被征地人员纳入城镇社会保障;城镇医疗保险覆盖率达100%;引进江苏省人民医院、鼓楼医院、市妇幼保健医院等优质医疗资源合作办医;引入金陵中学、南师附中、第一中学等名校和南通海门地区优质教育资源合作办学,成功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区和江苏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政府公共服务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达75%以上。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广大干部群众和衷共济、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全区人民,向所有关心支持栖霞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更加清醒地看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保持经济平稳增长面临不少压力和挑战;二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尚处于成长阶段,产业转型升级任重道远,人才科技产出效益有待继续提高;三是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仍很明显,节能降耗、治污减排任务仍很繁重;四是保障改善民生和生态环境建设虽然不断取得进展,但与人民群众要求相比差距仍然较大;五是政府职能和工作作风转变还需加快,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有待加强。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十三五”发展的战略和目标二号首长

展望未来五年,将是充满机遇与挑战的五年。从国际上来看,经济形势日趋复杂,世界经济仍处于深度调整期,低增长、低需求同高失业、高债务等风险交织。但是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3D打印、新能源技术等创新和运用推动了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当前制造业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将发生深刻变革,为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从国内及我区来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下行压力持续,传统产业发展滞后,给栖霞区经济保持稳步增长带来了挑战。在面临挑战的同时,国家、省市发展战略也为栖霞区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将栖霞与全国最先进行改革开放的各省市相连接与协调,长江黄金水道的建设将为栖霞区江海枢纽功能建设带来升级机遇;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战略正在构建苏南综合交通骨架,将为栖霞区“十三五”提升城市综合功能、加强基础设施现代化改造等带来新机遇。同时,开发区作为南京建设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点之一,又将成为创新驱动的“强力引擎”。

基于对栖霞未来发展走势的分析,我们根据区委《关于制定栖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要求,认真编制了《栖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请本次人民代表大会审议。

“十三五”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着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栖霞,确保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探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战略是: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改革融合、富民共享四大战略。创新驱动战略。把创新摆在栖霞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推动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全面创新,以人才竞争力带动栖霞综合竞争力提升,更加注重把创新成果转化为产业活动,激发全社会的创业创新热情。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栖霞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硬实力和软实力同步提升,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绿色发展道路。改革融合战略。更加主动融入国家和省市全面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战略布局,抢抓机遇早起步快行动,积极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以改革精神进一步深化内部融合发展,推进外部联动发展,不断拓展发展新空间。富民共享战略。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民生需求作为栖霞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导向,积极探索减少相对贫困、促进共同富裕的道路,使全区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十三五”时期的发展定位是:努力把栖霞建设成为南京副城、光电智谷、江海枢纽、科教强区、幸福家园。南京副城。围绕建设高品质副城目标,进一步做强产业、做优功能、做美环境,提升区域协调发展水平,使仙林副城配套更加完善,新尧新城基本成型,迈燕新城、龙潭新城初具规模,马群、栖霞山、西岗等片区全面开发,打造产城融合的南京副中心城区和宁镇扬城市群中心区。光电智谷。突出光电显示主导产业地位,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带动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服务型制造提速发展,使液晶谷成为全球一流的液晶显示产业基地,栖霞制造向栖霞创造迈进,打造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先导区和全省建设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基地。江海枢纽。抓住长江深水航道疏浚机遇,支持龙潭港建成*长江流域最远、距离中西部腹地最近的江海港,提升江海联运枢纽功能,使航运、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加速向龙潭地区集聚,现代化集疏运体系更加完善,打造国家江海转运主枢纽港核心载体和区域现代物流核心枢纽。科教强区。发挥全区科教资源丰富优势,推动基础教育快速发展、增强实力,促进高等教育提高水平、**能量,引导科技资源对接产业、贡献效益,使教育大区向强区跨越,仙林大学城向科技城提升,打造国际化开放式创新科教强区和南京东南科技创新示范带核心区。幸福家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群众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目的,大力推进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使民生改善与经济增长更趋一致,打造全区群众共建家园、共享成果的和谐之区、文明之区。

“十三五”时期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到2020年突破13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9%以上,到2020年突破13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30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9.5%以上,到2020年突破350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单位GDP能源消耗达0.5吨标煤/万元。

Page: 1 2较旧一篇:2016年南京市建邺区政府工作报告较新一篇:2016年南京市雨花台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