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红河州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1月14日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州长 杨福生
各位代表、各位同志:
现在,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各位代表连同《红河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协商提出意见。
一、2015年和“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刚刚过去的2015年,是我州经济社会发展经受严峻考验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正确领导下,州政府团结带领全州各族人民,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迎难而上、主动作为,统筹推进了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保持了全州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预计全年完成生产总值1222亿元,增长10%;其中,一产增长6.2%;二产增长11.3%;三产增长9%。完成规上固定资产投资1658亿元,增长35%;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5亿元,增长11.5%;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和支出分别为123亿元、369亿元,分别增长11%、7.1%;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6265元、8653元,分别增长10%、12%;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为3.58%;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为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6.4‰,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州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基本完成。
一年来,我们坚持抓项目、增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强。全年实施3000万元以上项目576项。启动“五网”规划编制工作。综合交通3年攻坚行动计划圆满收官,石红高速建成通车,蒙文砚、蒙自绕城、弥泸高速公路建设进展顺利,4条境内国道改造全面完成。云桂铁路(红河段)即将完工,滇南中心城市群现代有轨电车示范线、弥蒙铁路和红河蒙自机场相继开工,哈尼梯田机场选址报告获得国家批复;阿扎河、阿白冲两座中型水库基本建成,蒙开个地区河库连通工程、小路南提水工程加快推进;新建、续建小型水电站11座、风电场13座,建成光伏电站2座。境内2条输油管道工程基本建成;续建、新建、改建城市基础设施项目170项,实施建制镇“一水两污”项目31项,共完成城镇建设投资30.67亿元;启动了“智慧红河”项目建设。
一年来,我们坚持稳增长、促转型,产业建设迈出新步伐。坚持以北部百万亩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和南部山区综合开发为抓手,推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预计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53亿元,增长6.5%。销售农产品400万吨,销售额、出口额分别达到120亿元和2.16亿美元。蔬菜、水果产量分别增长4.7%和10.3%,烟农收入达到23.57亿元,林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16亿元,畜牧业产值增长7.1%。新增家庭农场23个、种植大户22户、省级现代农业庄园2个。流转土地面积72.58万亩。高效节水现代农业加快发展;预计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245亿元,增长6%。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365亿元,增长10%。完成非电工业投资330亿元,增长30%,22项重点工业转型升级项目有效推进,海润光伏、泸西苦荞醋酸发酵新型健康饮料 (一期)等项目建成投产。全年培育微型企业2500户,两户企业被认定为省级众创空间。泸西中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初具规模。非公经济增加值增长15%。 13个工业园区共完成工业总产值595亿元,增长11%;“昆玉红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建设持续推进,实施了哈尼梯田保护开发等一批旅游重点项目,集中打造了一批旅游特色乡村、旅游小镇。预计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2587万人次,增长21.23%,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90.55亿元,增长20.93%。生产性、生活**业竞相发展,网络经济、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方兴未艾,商贸物流、金融保险等行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第三产业在全州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明显提升。
一年来,我们坚持打基础、建平台,园区聚集带动效应初步显现。蒙自经济技术开发区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全年引进省外到位资金39亿元,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98.2亿元,增长10.5%;红河综合保税区完成投资5.3亿元,保税仓库、重点配套设施实现开工。组建了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启动了跨境电商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建设。新开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3项,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85亿美元,入区企业已达33户;中越河口—老街跨境经济合作区完成总体规划和招商规划编制,河口城区至坝洒一级公路改建工程竣工通车,跨合区路网(一期)6条道路完成投资1.53亿元。
一年来,我们坚持抓改革、扩开放,体制创新红利逐步**。在个开蒙地区推进了12项城镇化健康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完成农村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 21.2万户、63.3万亩。6家国内银行与越南10家银行签署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代理合作协议。预算制度改革持续深化,组建了州级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9个PPP项目成为财政部示范项目。统筹城乡发展和教育卫生等改革*推进。确立州级外部行政职权5958项,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逐步推行。完成了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州级政府工作部门由39个精简为32个。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管理运行进一步规范,全年共完成公共资源交易6920宗。推行 “先照后证”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商事制度改革,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和工资制度改革,县级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改革全面铺开,开展了聘任制公务员省级试点工作,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对外经济合作持续扩大,全州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2.36亿美元,增长6.5%。制定实施了《推进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发展2015年实施方案》。第3届南博会实现项目签约29项,达成协议投资300.26亿元。与国内4大电信运营商、云南建工集团、厦门以晴集团等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与省级15家银行机构签署了融资合作协议。全年引进省外到位资金701.8亿元,共有124项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招商项目落地开工。实际利用外资7377万美元。
一年来,我们坚持保基本、兜底线,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取得新成效。着力推进区域开发和精准扶贫,全年投入各类扶贫资金30亿元,持续抓好滇西边境片区、石漠化片区和金平县者米拉祜族乡、河口县瑶山乡等小片区综合扶贫开发,全面推行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动态管理和回头看”,易地扶贫搬迁和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实施,“挂包帮”“转走访”工作全面展开。全年减贫12.28万人;积极开展“就业创业示范”创建活动,打造了5个创业示范园、3个充分就业示范社区、2个创业就业示范村,扶持创业10152人。援企稳岗行动共为36户企业发放稳岗补贴2795万元。全年新增城镇就业 36500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14.59万人;五类基本保险扩面提标力度持续加大。共投入民政经费20亿元,为60.88万城乡低保对象发放低保资金 12.41亿元,将符合五保条件的12987户13570人全部纳入供养范围;整合投入“美丽家园”建设资金32亿元,完成农村危旧房拆除重建和改造提升 4万户。建成城镇保障性住房6000余套、棚户区改造1.27万户。
2015年目标任务的完成,标志着我州“十二五”实现良好收官。5年的历程极不平凡,我们克服了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等不利影响,战胜了前进中不断出现的重重困难,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成就。
这是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的5年。全州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大关,预计年均增长11.7%。人均生产总值达26365元,年均增长10.4%。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比“十一五”末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6.2%。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5.7%。
这是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的5年。预计5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614亿元,为“十一五”时期的3.3倍。其中,完成公路建设投资410亿元,比 “十一五”时期增长65.3%。建成高速公路225公里、一级路50公里、二级路435公里,硬化农村公路6701公里,公路总里程达到22691公里。建成电气化铁路营运里程285公里,在建68.22公里;完成水利投资187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65倍,建成各类水库20座,除险加固病险水库 230座,新增库容6.29亿立方米,解决了137.75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能源投资404.1亿元,建成了马堵山水电站和2个光伏电站、 14座风电场以及一批小水电,新增电力装机179.77万千瓦。建成了惠历、通宝、五者、南溪等一批输变电工程;信息宽带网络、3G、4G网络城镇覆盖率已达100%,农村覆盖率分别达到75%、93%和26%。
这是产业培育和转型加快推进的5年。预计全州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7:45.4:37.6,第三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提高了6.7个百分点,非公经济提高了6.9个百分点;农业总产值比“十一五”末增加了177亿元。粮食生产实现“十三连增”,产量比“十一五”末增加了42万吨。畜禽业总产值、增加值均比“十一五”末翻了一番多。在北部建成了万亩以上规模产业带24个,在南部建成千亩以上集中连片基地67个。州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192户;工业总产值由“十一五”末的854.7亿元增加到1245亿元,年均增长11.2%,全部工业增加值增加了134.2亿元,年均增长12.4%。5年完成非电工业投资1179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67倍,建成了一批重点工业项目,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2户。全州工业园区发展到13个,其中,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省级工业园区5个,入园企业达523户。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9家;建成了一批现代物流和商贸流通项目。各类金融机构发展到52家、小额贷款公司30户。累计完成房地产投资699.4亿元,开发面积1603万平方米。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9290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665.6亿元,比“十一五”时期分别增长101.39%和188.11%。
这是城镇化建设快速推进的5年。全州城镇建成区面积已达160平方公里,5年实现农业人口进城26.63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25.8%,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4%;蒙自和弥勒先后实现撤县设市,完成撤乡设镇12个。滇南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达1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0%,个开蒙半小时经济生活圈已经形成。实施各类市政建设项目300余项,完成投资110亿元,建成区绿化率30%,新建城市供水厂11座、污水处理厂14座、生活垃圾处理场10座,建成滇南中心城市核心区地下排水管网86公里、排水隧道7.9公里,全州已拥有城市道路1022公里。“美丽家园”建设完成做特民居 16.6万余户、做美村庄569个、做优集镇26个。
这是改革开放持续推进的5年。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稳步实施,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全面完成,水利、农垦、供销社等改革*推进;“营改增”等财税改革稳步实施,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取得成效,州内8家金融机构17个营业网点开办了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结算地域拓宽到11个国家和地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等社会事业改革不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共取消州级部门行政审批项目29项,调整107项,下放审批项目202项,精简122项;国际大通道建设步伐加快,对外开放平台基本形成,口岸基础设施和通关便利化条件持续改善。累计完成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85.7亿美元,对越送电31.93亿千瓦时。实际利用外资2.16亿美元,对外实际投资8863万美元。北部七县市进入了滇中城市经济圈规划范围,一批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落户红河,5年实际引进省外到位资金1834.58亿元。
这是生态建设持续加强的5年。累计完成营造林374万亩、面山绿化3.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1188.89平方公里、治理中小河流112公里。全州森林覆盖率由“十一五”末的42.8%提高到48.1%。哈尼梯田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异龙湖成功申报为国家湿地公园;共实施省级重点减排项目286 个,省级下达的污染物排放削减目标全面完成。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稳步推进。实施水污染综合防治项目31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工程20项。5年累计淘汰水泥等落后产能135.13万吨,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3.53%;划定基本农田保护面积805.94万亩,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121个,新增耕地18.85万亩。14个低丘缓坡项目有效推进,矿产资源开发、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这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5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新增城镇就业15.76万人。全民社保体系基本建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城乡各类保险参保人数已达到了392.3万人次。累计发放城市低保金15.66亿元、农村低保金31.9亿元。实现减贫76.1万人。实施教育建设项目2847个。初中三年完学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幼儿毛入园率分别达到87.2%、70.2%和82.11%。累计实施中央预算内投资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696个,全州卫生机构达到2210所,拥有床位22999张,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75%。新建了一批乡村综合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创建省级 “文化惠民”示范村22个,完成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建设4万户、“村村响”广播室4009个。建成廉租房24698套、公租房38669套。
这是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的5年。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州建设*开展,军民融合发展成效突出,民族团结、边防巩固、宗教和顺的良好局面更加稳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城乡文明程度、公民思想道德素质逐步提升。社会治理方式不断创新,群众利益表达、协调和保护机制进一步完善。“六五”普法和“四五”依法治州工作有效开展,社会法治化水平逐步提升。平安红河建设向纵深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不断健全,反恐维稳工作成效突出,第三轮禁毒防艾人民战争*开展,防范和处理邪教、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等工作取得了新成绩。安全监管工作力度加大,食品药品安全和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
这是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的5年。在全州政府系统扎实开展“创先争优”、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推进了机关作风建设常态化,重要工作、重点项目和重大工程督查考评等制度不断完善,政府行政效率明显提高。认真执行州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定决议,自觉接受州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监督和法律监督,主动接受州政协和各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5年累计办复人大代表建议962件,政协提案1296件。广泛听取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持续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进程,主动接受司法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强化行政监督和审计监督,严肃查处各种违纪违规行为,依法行政能力明显增强。
5年的工作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红河要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跨越发展,必须坚持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把中央的方针、政策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与红河实际结合起来,着力推进红河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大产业培育和转型升级力度,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构建符合红河发展实际的现代产业体系;必须坚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破除制约瓶颈,着力改善和优化红河发展的硬环境;必须坚持联动南北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着力探索一条具有红河特色的跨越式发展路子;必须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面推进制度创新,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着力提高开放发展的层次和水平;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建设贯穿于经济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着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格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上,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着力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必须坚持依法治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着力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各位代表,“十二五”期间我州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州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州政协的支持、参与、监督下,全州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全州广大工人、农民、干部、知识分子,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州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公安政法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帮助红河建设和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红河前进的道路上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偏小,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非公经济发展不足,结构性矛盾突出,创新能力弱,增长动力转换缓慢,经济发展面临总量扩张与转型升级的双重压力,加快产业发展的任务仍然艰巨;二是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城镇化水平不高,南北、城乡、山坝之间发展差距大,群众收入水平偏低,贫困面较大、贫困人口多,脱贫攻坚任务非常艰巨;三是人口资源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任务繁重;四是社会事业发展基础仍较薄弱,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维稳形势依然严峻,保障和改善民生任务艰巨;五是对外开放水平与区位条件不匹配,开放领域不宽、层次不高,外向型经济发展不足,开放潜力尚未充分**,开放发展的任务仍然艰巨;六是市场化改革进展缓慢,体制机制障碍远未消除,政府职能转变还没有完全到位,执行力、服务能力和行政效率亟待提高,领导干部运用创新思维破解发展难题的能力有待加强,思想作风建设仍需强化。困难就是空间,问题就是导向,差距就是潜力,短板就是重点,我们必须冷静思考,沉着应对,努力在破难题、补短板上取得积极进展。
Page: 1 2 3 4较旧一篇:2016年楚雄州政府工作报告较新一篇:2016年西双版纳州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