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湛江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2月18日在湛江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市长 王中丙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5年及“十二五”时期工作回顾
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也是湛江经受考验、克服困难、收获硕果的奋进之年。一年来,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下,我们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实施省委、省政府促进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战略,认真落实市委十届七次、八次全会精神,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共克时艰、稳中求进,积极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经济下行压力,有效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较好完成市第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较好完成“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为“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过去一年,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完成生产总值2380亿元,增长8.5%。规上工业总产值2259.6亿元、增长9.8%,增加值 698.8亿元、增长9.9%。服务业增加值1019.6亿元,增长9.1%。固定资产投资1313.7亿元,增长28.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298亿元,增长11.7%。来源于湛江的财政总收入491.6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1.9亿元、增长2.7%。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6631.7元,增长8.7%。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675亿元,增长10.5%,存贷比58.4%。全社会用电量116.04亿千瓦时,增长6%。钢铁基地1号高炉点火投产。省第十四届运动会暨第七届残运会成功举办,2015中国海博会、水博会精彩升级,第三届湛江海洋周和第十五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圆满成功。
过去一年,我们先后遭遇历史罕见的干旱和台风灾害。上半年,雷州半岛出现有气象记录以来降雨量最少、高温天数最多的严重旱情,全市170万亩农作物、 183万群众受灾。下半年,遭遇建国以来秋季登陆我国大陆的最强台风“彩虹”正面袭击,中心城区大面积停电停水,交通、通讯受阻中断,城市功能近乎瘫痪,受灾人口345.5万、企业1230家,直接经济损失256.5亿元。大灾面前,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奋力防灾救灾,尤其是有效处置钢铁基地断电、富多煤气球罐泄漏等重大险情,有序恢复城市秩序,恢复企业生产,完成“全倒户”重建,取得了抢险救灾、重建家园的全面胜利!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推进改革开放,发展活力有效**。改革取得新突破。基本完成改革任务237项;发布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目录,市级审批事项取消28项、下放11项。市文化中心等23个项目纳入省PPP项目库,“南方海谷”、湛化环保搬迁等9个项目获得国家8.1亿元贴息贷款基金支持。出台23条扶持创业创新政策,新增个体工商户35098户、增长9.8%,私营企业5149家、增长16.7%;新增大学生创业主体668户、投资人872人,增幅超过4倍;新增省级众创空间1家。19家中小微企业在沪深股交中心挂牌,中小微企业“互保金”入池企业110家。民间投资788.3亿元,增长30%;民营经济增加值1526.3亿元,增长9.7%。助农取款服务实现行政村全覆盖,粤西首家惠民村镇银行开业。县镇医疗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改革全面实施。基本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市县两级公务用车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市区环卫作业走向市场化。组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明显。“南方海谷”创新科技园动工建设,设立首支“南方海谷”股权投资基金,首期认缴基金1.58亿元。成功举办首届“南方海谷杯”海洋科技创新创业和“市长杯”工业设计大赛。专利授权2486件,增长92.1%,增幅居全省第一。新增7家省级工程中心和1家院士工作站,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新增省高新技术入库培育企业 40家。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2015中国海博会参展国家、企业和专业观众增幅超过30%,成为中国十大特色展会之一。第二届中国水博会交易额180亿元,增长20%。保税物流中心建成并通过预验收。湛江港获准扩大开放,徐闻港、吴川进出境货运车辆检查场和雷州乌石对台小额贸易口岸获准对外开放。粤西首个国际进出境快件监管中心验收运营。市政府驻俄罗斯、东盟(泰国)经贸代表处挂牌运作。外贸进出口总额51.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57亿美元。“三地”融合发展成效初显。奋勇高新区成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级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24所高校向我市94家企业派驻科技特派员152人次。垦地共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广前核心区启动实施。
(二)推进结构调整,产业建设迈向新起点。工业发展有历史性突破。155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52.3亿元,其中92个省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 383.8亿元,居粤东西北地区首位。112个工业项目投产,35个项目完成技术改造,新增“个转企”286户、“企转规”60户。钢铁基地完成投资 179亿元,累计完成投资380亿元,十大主体工程建设全面加快,自备电厂并网发电,两个矿石配套码头建成运行,2918名产业工人持证上岗。中科炼化具备动工条件。晨鸣纸业三期投产、四期动工,实现工业产值125亿元,增长31.6%。中海油重交沥青、华德力电气、国投生物能源燃料乙醇、丰诚水泥、一品木业等项目建成投产,恒诚中药、南国药业完成迁建,珠江啤酒、圣华玻璃、湛江卷烟厂等企业通过技改扩能增效,大唐雷州火电、京信东海电厂和鹏尊能源动工。落实22条受灾企业复产扶持办法,市财政贷款贴息1亿元,412家停产企业恢复生产。淘汰5家落后产能企业。产业园区新开工项目44个、建成投产30个,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湛江开发区新上钢铁配套项目78个,进入“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100强”。奋勇高新区11个项目建成投产。廉江产转园连续四年省级考核优秀。
服务业迈上新台阶。引入阿里巴巴、京东等著名电商,南菜北运电子交易平台和绿源果菜物联网建成上线,软件与信息消费增长20%,进入“2015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新增集装箱班轮航线7条,港口吞吐量2.2亿吨,增长8.9%,增幅居全国沿海港口第三。民航首开湛江至曼谷国际航线,机场旅客吞吐量120.7万人次,增长20%。被评为“2015中国十大避寒旅游名城”,南三岛成为“中国十大美丽海岛”。旅游接待3300万人次,增长14%;总收入271亿元,增长34.6%。商品房销售额180.4亿元,增长7.6%;销售面积325.3万平方米,增长10.6%。住房公积金用于住房消费资金47.9亿元,增长36.7%。
现代农业持续发展。完成农业总产值721.1亿元,增长3.7%。启动编制现代农业、水利设施、生态修复三大规划。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5家、农民合作社419家。建立农村经济联合社1676个,建成农村产权流转管理服务平台97个,完成流转交易额6441.4万元。建成22个省级菜篮子基地,正大(湛江)集团祖代种猪场投产。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135.4万亩。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全覆盖,水稻参保覆盖面92.2%,甘蔗、玉米、香蕉参保面积分别达到67.2万亩、3.14万亩和3390亩。在全省率先开展“农技宝”试点。新造200吨以上大型钢质渔船72艘,远洋渔业规模居全省第二。实施水利工程230宗,完成投资19.3亿元。雷州青年运河节水改造基本完成。
(三)推进协调发展,城乡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完成交通建设投资122.9亿元,增长80%。东海岛疏港一级公路通车,建成广湛高速官渡出入口立交。云湛高速湛江段、东海岛铁路全线施工,东雷高速、湛徐高速徐闻港支线动工建设。改造国省道550公里、县乡道290公里,硬化村道840公里。湛江国际机场迁建列入国家、省“十三五”及民航发展专项规划,项目选址获批。完成湛江港30万吨级航道维护,霞山港区30万吨级散货码头主体工程投入试运行。鉴江水利枢纽向钢铁基地供水。完成电网投资23.3亿元,东海岛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提前运行。
城市扩容提质有新进步。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进入中国智慧城市百强榜。奥体中心“一场三馆”和水上运动中心、民大喜来登酒店成为城市新地标。海东新区总体规划获省批准,24个项目建成。17公里海东快线北段建成通车,钢铁基地住宅小区一期基本建成,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海东院区、南粤银行金融大厦等项目加快推进,海东体育休闲公园建成开放,完成那面村搬迁和三柏西村拆迁。主城区建成新湖大道、振兴路和广州湾大道中澳友谊花园段等7条市政道路;完成海湾路、寸金路和海光路“白改黑”,完成三帆环岛路口、绿华路与海滨大道交叉路口改造,完成“三旧”改造面积1244亩,中央商务区、城市原点广场、渔人码头、万达广场等项目加快推进。市交警智能指挥中心启用,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建成,城乡光缆基本覆盖。确定高铁西客站建设方案,西城新区规划通过市政府审批。
城市转型成效显现。“三个城市”建设获得社会支持。制定脚印城市建设规划技术导则,开展中心城区TOD、慢行系统、公共交通体系等规划修编;32条市区干道路权向公交车、自行车和行人倾斜;新辟公交专用道20多公里,新增及更新公交车390辆;建成公共自行车租赁点472个,投放自行车1万辆,日均租车超过2.6万人次;清除人行道“拦路虎”300多个,拆除违法建筑11.4万平方米;市区建成绿道10公里,瑞云湖、滨湖公园和市区主干道慢行景观廊道基本形成。南三岛东郊10公里绿道动工。出台海绵城市建设方案,实施主城区治水十年规划和三年计划,完成8条河涌清淤截污和6个“水浸街”黑点整治。成功申报建设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湛江开发区成为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
县域经济与县城建设有新亮点。*开展“三讲三评”,县(市、区)工业发展持续升温,廉江市生产总值突破400亿元。碧桂园等著名地产企业落户雷州、廉江城区。雷州城区启动建设8.8公里环西湖水库绿道。吴川城区完成沿江路二期、新建路和长寿路改造。廉江城区完成11条干道“白改黑”,通过道路拓展与 “三旧”改造,城市规模扩大、品位提升,成为县城建设新标杆。
环境保护有效加强。坚守发展底线,推进节能减排,完成省下达单位GDP能耗降低2.33%的目标任务。平乐再生水厂投入运行,赤坎水质净化厂三期动工,小东江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初见成效。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医疗废物处理厂建成,晨鸣纸业碱回收处理厂投入使用。农村生活垃圾转运“一镇一站”、“一村一点”投入运营,80%以上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农村保洁实现全覆盖。关停4个重污染结构减排项目,取缔72家污染企业,淘汰黄标车1.48万辆、高耗能电机17万千瓦、燃煤锅炉51台,PM2.5年均值从上年每立方米29微克降为28微克。城市饮用水源、近岸海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更新造林 20.5万亩,营建生态公益林4万亩,种植沿海防护林两万亩,绿化美化乡村212条。
(四)加大民生投入,百姓福祉持续增进。市财政在增收放缓情况下,社会民生投入336.3亿元,增长61.2%,占总支出80.4%。十大民心工程加快推进,十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
民生保障有效提升。新增城镇就业7.76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7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15万人。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每月增至 2090元,失业保险金标准每月增至968元。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98.8%,儿童急性白血病等6种疾病纳入重大疾病保障范围,职工医保特定门诊病种扩大到26种。城乡居民低保标准人均每月分别提高到410元和260元,孤儿集中与分散供养低保标准人均每月分别提高到1240元和760元。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全面享受普惠型津贴,养老服务中心主体工程基本建成。开工建设保障房7601套、建成3041套;动工改造茅草房15227户、竣工12174户,建成移民新村85条;钢铁基地1.2万搬迁村民全部搬进新居;1561户因灾“全倒户”新房竣工;基本解决68个社区办公用房不足和400条自然村、50万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实施扶贫项目32.2万个,250条村3.2万户、16.38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社会事业持续进步。城乡免费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小学、初中分别提高200元和400元;改革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推行指标到校,取消择校生,促进教育公平发展;10个县(市、区)、121个镇(街)通过教育强县、强镇验收,成功创建广东教育强市;8个县(市、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完成18所薄弱普通高中改造提升,建成8所县级特殊教育学校。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新院和卫校新校区加快建设;成功防控埃博拉和中东呼吸综合征等疫情。进入“中国文化城市100强”,启动百部地方志丛书修编,雷剧、吴川南派粤剧成功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廉江舞鹰雄艺术获中国民间艺术“山花奖”。参加省第十四届运动会、第七届残运会分获团体总分第五名和第二名。“明厨亮灶”、“掌上FDA”等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经验在全省推广。海关、检验检疫、海事、边检等口岸单位深化“三地七方”合作,落实“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推进“单一窗口”建设,有效支持地方开放发展。审计、统计、粮食、质监、民族宗教、老区、应急、海防、人防、气象、残疾人、地震、港澳、外事侨务、妇女儿童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民主法制建设不断推进。成为全省首批获得地方立法权的设区市。平安建设全面推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加强安全生产监管,连续7年未发生死亡10人以上重特大事故。市区新装一类视频监控探头1600个,建成治安卡点41个。纵深开展“3+2”专项打击行动,市区街面“两抢”警情下降26.6%。“六五” 普法通过验收。查获走私及处理无主货物案件74宗。推行责任、阳光、法治信访,信访秩序明显好转。
(五)践行“三严三实”,政府建设进一步加强。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和“守纪律讲规矩做表率”主题教育,坚持从严从实改进政府工作。依法行政考评等次良好。主动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257件,办复率100%。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全面落实省委第七巡视组反馈意见,完善规章制度,扎实抓好工程建设领域整改工作。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驰而不息纠正“四风”,“三公”经费、会议费支出下降14.6%。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实体和网上办事大厅功能不断完善,坚持市直部门副处以上干部值守12345市民服务热线平台制度,市民诉求办结率96.9%。举办市政府新闻发布会12场、在线访谈18期,市政府门户网站获得2015中国地级市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省政府网站公共服务程度测评第六名。
各位代表,一年来令人振奋的发展成效,标志着湛江走过辉煌“十二五”。“十二五”期间,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历经考验,砥砺奋进,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征程。
五年来,湛江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实现了发展之变: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6%,实现了从1000亿元向2000亿元的跨越;第三产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实现翻番,累计突破4000亿元,年均增长28%。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实现了工业之变:钢铁基地、晨鸣纸业等重大项目建成投产,3家企业年销售收入和6个行业年产值超100亿元,工业结构有效改善,主导地位全面突显。港口运输、商贸物流、滨海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粮食、蔬菜和热带作物产量居全省首位。人居环境有效改善,实现了城市之变:海东开发规模初具,海西提质成效明显,港湾清障圆满完成,“一湾两岸”生态型海湾城市格局基本形成;一批公园绿地和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成使用,有效开展九洲江流域和市区河渠整治,环境质量保持优良,成为国家卫生城市。主动融入世界,实现了开放之变:中国海博会、水博会永久落户、成功举办,保税物流中心建成,对接东盟合作发展势头良好,成为首批“一带一路”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城市。财政投入力度加大,实现了惠民之变:社会民生投入超过财政总支出的80%,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全面发展,圆满完成扶贫开发“双到”任务。
各位代表,经过“十二五”的奋斗磨练,湛江经济更加繁荣,城市更加美丽,社会更加进步。这是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有效监督的结果,是驻湛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使命必达的结果,是中央、省驻湛单位、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团结协作的结果,是省直部门大力支持、兄弟城市无私援助的结果,更是全市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职工奋发有为、顽强拼搏的结果。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湛江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致以崇高的敬意!
“十二五”发展成就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深切体会到:实现湛江振兴,必须坚持信念在心,抓紧发展第一要务,胸怀理想、点燃**、主动作为;坚持责任在肩,推进实施“工业立市、港口兴市、生态建市”发展战略,坚守“既要经济崛起、又要蓝天碧水”,坚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坚持机遇在我,主动适应新常态,厚植发展新优势,全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坚持实干在先,大干快干,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以行动落实,用结果说话,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业绩;坚持宗旨在民,同心同德,众志成城,凝聚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让人民拥有更多获得感;坚持法纪在前,遵纪守法,转变作风,确保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氛围。
过去五年,成绩固然可喜,问题必须正视。主要体现在: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部分重大项目推进缓慢;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成长不快,经济下行压力还在加大;对外交通条件亟待改善;港口竞争力有待提升;县域经济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社会民生欠账较多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付出更大努力加以解决。
Page: 1 2 3 4较旧一篇:2016年江门市政府工作报告较新一篇:2016年茂名市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