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恩施州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1月12日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代州长 刘芳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州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时期工作回顾
2011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领导下,全州上下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决策部署,抢抓机遇,克难奋进,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掀开了恩施绿色发展、加快发展、安全发展、开放发展新的一页。
五年来,我们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州域经济迈上新台阶。始终坚持“三州”战略[1]不动摇,坚定不移走特色开发、绿色繁荣、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不折腾,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不懈怠,一心一意抓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与2010年相比,生产总值由351亿元增加到670亿元,年均增长10.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75.6亿元增加到176.7亿元,年均增长1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244亿元增加到726亿元,年均增长24.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32亿元增加到271亿元,年均增长15.5%;财政总收入由56亿元增加到132亿元,年均增长18.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26.1亿元增加到67.2亿元,年均增长20.8%;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由467亿元增加到1050亿元,年均增长17.6%,贷款余额由251亿元增加到659亿元,年均增长21.3%;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2565元增加到22270元,年均增长12.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956元增加到7985元,年均增长15.1%,城乡居民收入增幅连续五年居全省前三位;减少贫困人口76.2万人,居全省第一。主要经济发展指标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年来,我们坚持项目带动,基础设施实现新突破。坚持打基础、管长远,实施了一批重大项目。渝利铁路建成投入运营,宜万铁路开通动车,恩施迈入高铁时代。宜巴高速、恩来高速、恩黔高速建成通车,利万高速基本建成,恩建高速、黔张常铁路快速推进,宣鹤高速开工建设,“千公里”绿色生态旅游公路基本建成,“十二五”期间全州新建高速公路、铁路里程及投资量均居全省第一。恩施机场完成二期改扩建,成为国内重要的支线机场。湖北能源、三峡新能源、中广核利川风电项目建成投产,新增风电装机30万千瓦,鹤峰江坪河电站复工建设,利川杨东河水电站、巴东石柱河水电站等项目竣工投产,新增水电装机38万千瓦,光伏发电广泛推广使用。城乡电网改造全面实施,优化了电网结构,提高了供电质量。以“宽带恩施”为主的信息网络建设全面提速,城市光纤入户率达80%,行政村通光纤率达98%,出口带宽达到250G,以4G为主体的移动网络基本实现城乡全覆盖,移动电话百人拥有率居全省第4位,网民活跃指数居全省第2位。完成“通畅工程”7646公里,100%的行政村通了沥青水泥路,100%的行政村通了客车。完成了153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治理中小河流32条,解决了126万农村居民和32.8万农村师生的饮水难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五年来,我们坚持“双轮驱动”,产城融合彰显新特色。全面落实州委六届五次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产业建设和城镇建设。全国旅游扶贫试点工作座谈会、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在恩施召开,推介展示了特色发展、转型发展的经验。按照建基地、培主体、强龙头、创品牌的思路,加快推进现代烟草、茶叶、畜牧、生态文化旅游、清洁能源、信息等产业链建设,特色农产品基地达到500万亩,建成了全省最大的烟叶、茶叶、高山蔬菜基地和全国重要的商品药材基地。食品、能源、烟草、药化、建材等支柱工业加快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83家增加到513家,各类市场主体由9万户增加到18.4万户。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已经成为“双轮驱动”、产城融合的大平台,成为特色鲜明、产业聚集、配套完善的城市新区。质量兴州步伐加快,恩施玉露、伍家台贡茶、长友食品、三峡酒荣获中国驰名商标。高新技术企业由1家增加到23家,科技对经济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富硒产业加快发展,建成了国家富硒产品质检中心,成立了州硒研究院,成功举办了两届中国硒产品博览交易会,首次召开中国南方马铃薯大会,“恩施硒茶”“恩施硒土豆”等富硒农产品得到市场广泛认可,“世界硒都”已成为恩施州一张亮丽的发展名片。生态文化旅游业实现跨越发展,形成了2家5**景区、14家4**景区的高等级景区集群,游客接待人数由1062万人次增加到3700万人次,年均增长28.3%;旅游综合收入由51亿元增加到250亿元,年均增长37.6%,生态文化旅游业进入全省第一方阵。信息产业提速发展,浪潮集团落户恩施,利川云计算中心投入运行,信息产业成为推动州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产业。大力培植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中介服务等新业态,现代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大幅提升,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好又多公司率先在“新三板”上市,金融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连续8年荣获“湖北省金融信用州”称号。积极推进以人为核心、以产业为支撑、以公共服务为保障的新型城镇化,实施城镇重点项目950个,完成投资590亿元,州文化中心、州传媒中心、女儿城等城镇项目相继建成,恩施、利川、来凤城区规模明显扩大,城镇功能更加完善,“一主两副”中心地位更加突出,建始、巴东、宣恩、咸丰、鹤峰新城区建设步伐加快,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城区建成区面积由75平方公里增加到10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30.5%增加到40%。全面推进“六城”同创[2],城市精细化建设管理、人性化服务水平全面提升,逐步呈现出“环境优美、干净整洁、畅通有序、宁静祥和、文明开放、宜居宜旅宜业”的城市新形象。
五年来,我们全力推进生态文明,美丽恩施建设开启新征程。全面落实州委六届七次全会精神,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美丽恩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大力实施“山更青”工程。推进绿满荆楚、退耕还林还草、森林抚育、天然林保护、长江防护林建设等重点生态工程,植树造林222万亩,森林覆盖率由60.4%提高到63.1%。大力实施“水更绿”工程。县、乡、村三级“河长制”基本建立,清江流域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全面启动,其他主要河流保护与治理工作得到加强。大力实施“天更蓝”工程。全面推进重点行业和领域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县市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平均在300天以上。大力实施“土更净”工程。推进耕地酸化治理和国土整治工程,耕地保护得到加强,土壤环境得到改善。大力实施“城乡更美”工程。*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切实加强新农村建设,建成了一批特色乡镇、特色村庄。
五年来,我们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探索实行了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监管清单、负面清单和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州级行政审批事项由348项减少到172项,初步建立了州、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体系。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权责体系进一步理顺。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建立健全了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制。农村综合改革全面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稳步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有序推进,政府预算管理体系不断完善。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成效显著,公益性进一步彰显。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全面实施。文化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先照后证”、“三证合一”[3]登记制度改革顺利实施,激发了创新创业活力。积极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三位一体”[4]基层治理模式得到了国家和省肯定。“律师进村、法律便民”成效显著,国家司法部授予州司法局集体一等功。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圆满完成。龙山来凤经济协作示范区跨省区域合作、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实施,龙凤镇全国综合扶贫改革试点探索创新了旅游扶贫、金融扶贫、电商扶贫、社会扶贫等精准扶贫新机制。开放先导战略*实施,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由60.3亿元增加到225亿元,年均增长30%,外贸出口由1.1亿美元增加到5.2亿美元,年均增长37%,实际利用外资由1584万美元增加到3655万美元,年均增长18.2%。
五年来,我们坚持民生优先,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坚持财力向民生领域倾斜,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0%以上。精准扶贫*推进。在全省率先实行“挂图作战”,率先制定了精准扶贫考核办法,提高了精准扶贫考核权重,积极争取中直单位定点帮扶、“616”对口支援[5]和省内部分市对口支援民族县市,精准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启动实施了农村薄弱学校改造等一批教育建设项目,建设校舍182万平方米,城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信息化加快推进,“班班通”覆盖率达93%。补充农村中小学教师4700名,教师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高考成绩连创新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大力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了以州中心医院、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恩施市中心医院、来凤龙凤医疗中心等为代表的一批卫生基础设施项目,完成了乡镇卫生院达标建设66个,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870个,补充县乡医疗卫生人员1048名。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9.4%,城镇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9.5%。认真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生育水平保持稳定。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传播“热爱恩施、发展恩施、维护恩施”的正能量。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不断加强,唐崖土司城址成功申遗。大力推进民族文化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文化体育产业快速发展。文化体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8.9%。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大幅提升,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新建保障性住房9.1万套,改造农村危房7.4万户。新增城镇就业20.4万人,实现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5.7万人。“平安恩施”建设*推进,公众安全感、社会治安满意度、执法公正满意度居全省前列。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积极做好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工作,军政军民关系更加密切。积极开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活动,全国先进自治州建设呈现良好局面。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工作全面发展,外事侨务、对台、宗教、统计和调查、物价、审计、移民、气象、人防、水文、史志、档案、保密、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五年来,我们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干部作风呈现新气象。始终把纪律挺在前面,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条意见”和州委实施细则,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全面落实省委巡视组两次巡视反馈意见,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突出问题得到有力整治,干部作风明显好转。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全面落实,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进一步完善。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财务公开,持续推进政风行风评议,健全完善政府新闻发布制度,政府施政更加公开透明。大力推进依法行政,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度、依法行政考核制度,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监督、司法监督、社会监督,共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285件,政协委员提案911件。
刚刚过去的2015年,全州上下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主动适应新常态,抢抓发展新机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成绩。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6.3%,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增长23.1%,外贸出口增长12.7%,直接利用外资增长18.6%,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均居全省第2位,新增城镇就业4.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8‰以内,其他各项指标都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是我州历史上经济社会发展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五年。五年的改革创新做法得到了国家和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五年的成功经验正在向全省、全国推广。今天,恩施做法、恩施经验、恩施形象汇聚成加快发展的强大气场,增强了全州各族人民的自信心和凝聚力!五年来的成就,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州人大、州政协的监督支持,得益于历届州委、州政府打下的良好基础,得益于全州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在此,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全州各族人民,向所有关心支持恩施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各位朋友,表示衷心感谢!
五年的实践证明,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始终坚持党委领导,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紧紧依靠各族干部群众,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合力抓发展;必须始终坚持绿色发展,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坚定不移地走特色开发、绿色繁荣、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始终坚持项目带动,用大项目筑牢大底盘,用大项目支撑实体经济,用一批大项目促进跨越发展;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以改革促创新、促开放、促发展;必须始终坚持民生优先,用更多的精力关注民生,把更多的财力投向民生,努力让人民群众在共享发展中拥有更多获得感;必须始终坚持真抓实干,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敢于负责,敢于担责,以百折不挠的毅力保持抓落实的韧劲和狠劲。
在回顾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州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地区生产总值增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和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三项指标没有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返贫机率大,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繁重;重大产业项目不多,龙头企业实力不强,产业支撑能力有限;财政实力、社保水平与民生需求矛盾突出,扩大公共产品供给、保障和改善民生任务繁重;少数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作风不实、服务不优,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现象时有发生,政府自身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Page: 1 2 3 4较旧一篇:2016年黄冈市政府工作报告较新一篇:2016年随州市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