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漯河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2月25日在漯河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市长 曹存正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2015年及“十二五”工作回顾
2015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市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和全市人民一道,以深化六项重大攻坚任务为统揽,凝神聚力,排难奋进,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992.9亿元,增长9%、居全省第6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41.4亿元,增长10.1%、居全省第4位;固定资产投资908.5亿元,增长17.5%、居全省第6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7.4亿元,增长13.2%、居全省第2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8.3亿元,增长10.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26元,增长9.9%;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01.7亿元,比年初增长19.7%,创历史最好水平。
——产业结构持续调整优化,经济发展水平实现新提升。食品、化工等主导产业提质增效,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883亿元,增长10.2%;实现利润304亿元,增长9.2%;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42亿元,增长33.5%。第三产业发展加快,实现增加值261.5亿元,增长10.8%,这是2008年以来首次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全市各类电商企业超千家,4家企业被评为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创办了全省首家电商学院,东兴电商园成为全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改革开放持续*推进,发展动能不断增强。市、县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公布了44个市政府部门和单位的权责清单。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深化,我市颁发了全省第一张“三证合一”营业执照,新登记市场主体1.9万户,市场主体总量达到7.8万户,增长22.8%、居全省第1位。整合财政资金5亿元,设立了产业发展基金和企业信贷周转基金,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争取债券资金24.1亿元,支持重大工程建设。民生银行、郑州银行等4家股份制金融机构入驻开业,未来五年将为我市投放资金500亿元。双建管桩、利通液压等5家优秀中小企业在“新三板”成功挂牌,实现境内资本市场融资新突破。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持续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等得到落实。开放招商成果丰硕,全市新签约投资超亿元项目181个;实际利用外资8.5亿美元、实际利用省外资金208.9亿元,完成出口总额4.8亿美元;成功举办了第十三届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河南进口肉类指定口岸漯河查验区建成运营,智能物联港保税仓开工建设。155个市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89亿元,61个项目竣工投运;34个省定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达到122%,居全省前列。
——现代农业持续提升发展,农业基础地位更加巩固。全年粮食总产达到182.6万吨,实现了“十二连增”。临颍颍西、郾城西大坡30万亩示范方和舞阳泥河洼16万亩示范方成为全省样本、全国先进。新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集群4个、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园区5个,新增生态规模养殖场22家,新增蔬菜种植面积 2.7万亩,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70个、家庭农场80家。夏秋两季秸秆实现全面禁烧。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35万亩,占家庭承包经营总面积的 58.5%。现代农业集约经营、规模经营水平明显提升,生态农业、生态畜牧业发展和生态林业建设走在全省前列,省政府两次在我市召开现场会。特别是全国春季农业生产现场会在我市召开,既充分展示了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新水平,又为我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带来了新机遇,国家、省里在项目和资金投入上对我市给予大力支持。
——城乡建设持续加大力度,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市区150个城建项目完成投资231亿元。全面编制完成41项城市专项规划,我市被批准为全省第一个城市设计试点市。备受关注的黄山路、汉江路、嵩山南路等城市断头路成功打通,解放路沙河大桥主桥建成,太白山路沙河桥、澧河桥和道路贯通工程加快推进,龙江路升级改造全线开工建设,城市老居民区一万多户安全饮水问题全部解决,百座街头游园全部建成。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卫设施进一步完善。“两城同创”工作成效明显,通过卫生城市国家级初审和文明城市国家级首次检查。县城、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力度大、效果好,多数村庄卫生状况发生显著变化。
——民生质量持续改善提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省定10项民生工程、市定15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明显,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全市建成投用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5个、农村幸福院436个。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建成投用。新建110个留守儿童之家。全市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81 所,建成了4所中小学;优化整合市区教育资源,市五高设立南校区初中部,市实验中学和市八中合并,市实验小学和西城区新建小学合并。市中心医院西城区分院已经建成,市二院、市六院病房大楼主体工程完工。全市所有乡镇卫生院都设立了大中医堂。文化、旅游、体育事业加快发展,成功举办了第三届许慎文化国际研讨会,我市成为全国首家“中国汉字文化名城”。生态环境建设持续加强,国土管理水平明显提升。统计、人防、气象、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史志档案等工作取得新成效;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慈善、红十字等事业得到新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公民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实现新提升。国防教育、“双拥”工作继续加强,军民融合*发展,驻漯解放军、武警消防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为地方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食品药品监管得到强化,信访和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平安漯河建设*推进,应急处置能力明显提高,社会更加和谐进步。
一年来,我们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和社会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支持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依法治市和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进展。加大反腐倡廉建设力度,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认真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市委贯彻意见,防止 “四风”反弹;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管体系,开展懒政怠政为官不为专项治理,政风行风进一步好转。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实体经济面临重重困难。我们顶住压力、迎难而上,积极作为、敢于担当,科学应对、综合施策,及时出台稳增长保态势一揽子政策措施,实施稳增长扩投入保目标大决战,聚焦后进指标,狠抓关键环节,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高出预期的成绩,实现了“十二五”顺利收官,漯河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五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攻坚克难、奋力拼搏,在困境中闯关过坎,在压力下负重前行,破解了一道又一道难题,办成了一批又一批实事,经济社会发展每年都上新台阶,城乡面貌每年都有新变化。
这五年,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全市生产总值达到近千亿元,是“十一五”末的1.5倍;人均生产总值由“十一五”末的2.7万元提高到3.8万元;财政总收入突破12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68亿元,分别比“十一五”末增加65亿元和42.2亿元,分别是“十一五”末的2.2倍和2.6倍;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34.7亿元,比“十一五”末增加18.8亿元;县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平均超过6亿元,其中临颍县突破1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6.3%,比“十一五”末提高7个百分点。骨干企业群体快速壮大,全市税收超亿元企业10家、超千万元企业96家,分别比“十一五”末增加5家和61家;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47家,新增年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工业企业45家;一大批中小企业茁壮成长,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凸显,全市6个产业集聚区建成区面积达到60平方公里,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00亿元,从业人员超过20万人;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建设成效明显;千亿食品产业集群成为全省重点产业集群,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板块;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进入全省“十强”,临颍县产业集聚区升格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在每年的全省重点项目暨产业集聚区观摩讲评中,我市均取得好成绩。今年,省委、省政府将漯河与洛阳、新乡、许昌等市一同列为产业基础和配套条件较好的市,要求我市加快提质发展。这标志着我市在全省的地位和影响力又有了新的提升!
这五年,发展动力后劲显著增强。实际利用外资34亿美元、利用省外资金833亿元,均是“十一五”期间的3.1倍。争取上级转移性资金408亿元,其中地方政府债券3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3400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2.6倍。取消、下放479项行政审批事项,财税金融、医药卫生、户籍制度等各领域改革全面深化,**了更多改革红利。双汇集团成功并购美国史密斯菲尔德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的肉制品加工企业。新组建了市房投、农投等投融资公司,市城建投、发投、经投等公司投融资能力大幅提升。建成全省首家国家肉及肉制品检测重点实验室,双汇集团荣获省长质量奖,新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3 家,新增省级创新型企业15家,新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1个。专利申请量达到3690件,是“十一五”时期的2.5倍。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突破,沙颍河复航工程漯河至周口段即将建成、漯河至平顶山段已开工建设,漯河西高铁客运站通车运营,京港澳高速漯驻段改扩建工程、107国道和省道七蚁线、时南线、逍白线、常付线漯河段改建工程全面完成,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5249公里,公路密度居全省前列。
这五年,“三农”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全市累计投入和发放各类涉农资金64.2亿元。我市成功申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新建高标准粮田106.5万亩。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841个、家庭农场376家。蔬菜种植面积突破100万亩。新发展有效灌溉面积43.5万亩。全市综合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85.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成投用,市区和临颍、舞阳两个县城已供上丹江口饮用水。中小河流域治理成效明显。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263公里,新解决98.2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新建户用沼气池28.5万户。改造农村危房3.2万户。实现11.5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完成了117个贫困村整村推进任务。成功创建6个国家级生态示范村、15个省级生态示范乡镇、139个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广大乡村展示了新形象。
这五年,城镇面貌得到显著改观。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7.5%,比“十一五”末提高8.3个百分点。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完成,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实现全覆盖。市区建成区由60平方公里扩大到7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由60万人增加到72万人。新建改造了124条道路、7座沙澧河大桥和一批供气、供热、供水、排水、环卫等设施,市区背街小巷改造全面完成、老旧小区全部整治、旱厕全面消除,全市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40万吨,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以上。城市旧城区、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稳步推进,累计完成房屋征收600万平方米、开工建设安置房260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39.7%、绿地率 33.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6平方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规划编制完成、机构组建到位,开发建设拉开序幕,各项工作全面展开。经济技术开发区食品产业特色凸显,名企名牌加快集聚,软硬环境不断优化,国家级开发区形象得到提升。西城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项目建设力度加大,持续掀起开发建设高潮,初步展现了漯河新城区形象。沙澧河风景区成为全省唯一的国家体育公园,生态休闲沿河景观带已成为漯河的一张靓丽名片。临颍、舞阳两个县城建设成效明显,城区框架拉大、功能不断完善、形象大幅提升。乡镇建设力度加大,7个乡撤乡建镇,4个乡镇进入全省百强。
这五年,人民生活有了显著改善。全市各级财政累计用于民生支出461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3.6%,其中2015年达到124.9亿元。城镇新增就业29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18.5万人。社会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全面提高。新农合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农民参合率达到99%,共补偿参合农民27亿元。城市低保标准每月450元,农村低保标准每月220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标准每年 3800元,和“十一五”末相比,分别提高157%、120%和70%。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社会救助体系和社会福利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 7.8万套,为7.3万户低收入家庭圆了安居梦;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32亿元,帮助4.6万户职工改善了居住条件。新建214所幼儿园、12所中小学,4 个县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认定,普通高考本科上线人数连年保持万人以上,职业教育活力不断增强,高等教育质量持续提升。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市、县区医院病房楼和急救中心,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改扩建等一大批项目建成投用。许慎文化、贾湖文化、舞阳农民画、“幸福漯河”系列群众文化活动等品牌进一步打响,举办了100多项省级以上高水平体育赛事,新建近700个农村综合性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城市展示馆和市图书馆、博物馆、群艺馆即将建成投用,“市民之家”和青少年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项目已开工建设。经过五年的不懈努力,我们正在干一批提升漯河形象、完善城市功能的重大工程,干成了一批群众期盼多年的事情,群众的获得感明显增强。
各位代表!“十二五”时期是漯河发展历程中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全市人民苦拼实干,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新突破、取得了新业绩、增创了新优势,漯河发展的基础更加稳固、空间更加广阔、动力更加强劲。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齐心协力、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工作在各条战线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向驻漯部队、武警消防官兵、公安民警以及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漯河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十二五”发展历程,成绩来之不易,奋斗充满艰辛,经验弥足珍贵。我们感触颇多、深有体会。
一是必须咬定发展不放松。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始终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突出重点、攻克难点、打造亮点,坚持做强工业壮实力、做大三产补短板、做优农业强基础,把开放招商作为“一号工程”、把项目建设作为重要抓手、把产业转型升级作为主攻方向,强力实施工业1351工程,出台了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房地产业发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多措并举,持续发力。特别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下,*研判宏观形势,加强经济运行监测,不断深化企业服务,全力稳增长、保态势,持续调结构、促转型,在克难攻坚中推动漯河加快发展。
二是必须敢于担当强突破。面对各种热点难点问题,敢抓敢管、敢于碰硬,豁得出去、顶得上来。积极搭建投融资平台,创新投融资方式,整合各类财政性资金,支持城市建设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现代农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着力破解影响发展的资金瓶颈制约。实施城市建成区高污染、高耗能企业“退二进三”,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大胆创新思路,完善城市“两改”政策,有效解决拆迁难题。强力推进城市公交改革,优化城市公交线路,配置新型节能环保车辆,树立城市公交新形象。在全省率先回购商品房作为公租房、出台购房补贴政策、推行“公转商”模式,促进住房消费,加快商品房库存消化,推动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健全完善规划管理体制和城市管理体制,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理顺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西城区的管理体制和财政体制,为两个区的大开发、大建设积极创造有利条件。
三是必须尽心竭力惠民生。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决策、办事情,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充分考虑群众利益,在任何时候都把改善民生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从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抓起,从办好群众最希望的事情做起,在财政收支矛盾加剧的情况下,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每年都坚持办好一批民生实事,尽最大努力改善群众生活、提升民生质量。
四是必须上下同心聚合力。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环境,面对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增强压力、增添动力、激发活力,持续转变作风、持续简政放权、持续高效服务,各县区竞相发展,各部门顾全大局,各级领导率先垂范,广大干群合力攻坚,形成了心齐、风正、劲足的良好局面,打造了一批工作亮点。我市被确定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城市、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市、全省住房保障创新试点市、全省行政审批标准化试点市,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首批法治城市创建先进市等称号。特别是去年国务院决定在我市召开全国春季农业生产现场会,筹备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全市上下快速行动、周密安排、精心筹备,大会取得圆满成功,我市的城乡面貌、城市管理、现代农业、接待服务等受到国家领导人和与会人员的高度评价,漯河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大幅提升!
五是必须工作抓底重落实。对重点任务,明确分管领导、责任单位、完成时限,盯紧抓牢每季、每月、每个节点,强化过程管理,强力督查问效,定期观摩评比,严格考核奖惩,上级政策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得到全面落实。在去年国务院开展的大督查中,我市以优异成绩名列全国受到表扬的20个地级市首位,今年将享受国家资金支持等五个方面的激励政策,省政府也将对我市予以表扬和奖励。年度综合性经济工作受到国务院的表彰,在我市尚属首次,这是全市上下辛勤努力、勇于担当、务实重干、奋发作为的丰硕成果!是肯定漯河、宣传漯河、鼓舞漯河,激发全市人民干事创业热情的正能量!
各位代表!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前进道路上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政府工作与人民的期待还有一定差距。我市经济总量还不大,实力还不强,家底还不厚实;产业层次不够高,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不大,转型升级任务艰巨;重污染雾霾天气多发;城市基础设施仍有欠缺、功能不够完善;改善民生任重道远;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一些部门和工作人员还存在着懒政怠政、为官不为等问题。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直面问题,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决不辜负全市人民的重托和期望!
Page: 1 2 3 4较旧一篇:2016年许昌市政府工作报告较新一篇:2016年南阳市政府工作报告